诗是什么?一一 从泰戈尔到余秀华

来源: YMCK1025 2019-08-02 20:56:3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795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YMCK1025 ] 在 2019-08-03 08:11:5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华夏文摘】怡光:诗是什么?一一 从泰戈尔到余秀华


泰戈尔


余秀华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泰戈尔1861年5月7日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家族具有高贵的婆罗门种姓,

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时代财运亨通。他的祖父是社会活动家,父亲是哲学家和宗教改革者,富有民族主义倾向,

有子女十四人,泰戈尔是家中最小的一个。

 

就是这个家庭,兄弟姐妹和侄辈中颇出了一些学者和艺术家。

由于生长在这样一个印度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谐交融的书香门第,泰戈尔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

他在文学方面的修养首先来自这样的熏陶。

他从小就醉心于诗歌创作,从13岁起就开始写诗,并发表了多部诗集。

17岁时,他遵照父兄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但他不喜欢法律,于是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9岁回国,从此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青年时期以后,投身于印度的民族主义运动,结识了圣雄甘地,写了大量的诗歌,小说,戏剧。

1913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1915年开始,游学世界,走遍了许多国家,结交了无数名人。

1924年,63岁的泰戈尔,不顾罗曼•罗兰等老友的劝阻,带着病躯,访问了中国,

他要“趁我暮年的躯体不曾僵透,趁我衰老的心灵还能感受,决不可错过这最后唯一的机会,

这博大,从容,礼让的民族,我幼年便发心朝拜”(徐志摩, 1924年)。

然而,泰戈尔1924的访问却引发了中国知识界的强烈争执。

赞扬的一方且不说,持怀疑批评态度的主要是当时中国的左翼文学家和革命的政治家,在他们看来,

泰戈尔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和偏保守部分,对于中国的革命青年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今天来看这场争论,人们大概会有不同的感受。

 

 

余秀华,中国现代诗人。

余秀华1976年3月22日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因为乡卫生员的失误,

在她睁开眼睛却还没有来得及啼哭之时就将脐带剪断,造成脑部缺氧。

出生后的第四天,医务人员在她躯干的四个角落打了四针后,她才终于哭了出来。

缺氧导致余秀华脑瘫,行动不便。余秀华在农村上到高中,高二便缀学,然后在农村的家里赋闲。

19岁那年,余秀华通过媒婆介绍,与比她大12岁的四川打工青年尹世平结婚。

 

余秀华说,那时候,自己根本不知道结婚是什么,也不懂爱情,“我怎么知道,原来结婚还要做那个事。”

婚后两年,余秀华有了儿子,但此后夫妇两人争吵不断,家庭生活少有顺心的时候。

从2009年开始,在叼着烟做农活的间隙里,她创作诗歌,主题大多关于自己的亲情、爱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2014年,《诗刊》杂志的编辑无意中发现了她,市场的触角也立即伸向了她。

“农妇”、“脑瘫”、“女诗人”、“底层”,这些关键词散发出的可能与金钱相联系的气息,

使出版社趋之若蚁。

爆红后不到10天,两个出版社就分别出版了余秀华的两本诗集,速度之快令余秀华也乍舌。

余秀华成了出书量惊人的现代诗人。

2015年12月14日,余秀华与丈夫尹世平协议离婚。

办完离婚手续,在回家的出租车后座上,余秀华对前夫笑着说,

“有钱还是能使鬼推磨啊,你这个老狗,有钱你就答应离婚了啊,我X,蠢驴!”

 

有媒体列举过余秀华书柜里的书,提及了博尔赫斯、泰戈尔、雨果、鲁迅、巴金、朱光潜,等等。

然而在香港书展期间,她对“读书”表示了不屑,

她说,“我不愿意买书,太占地方了。什么海子、徐志摩啊,没一个好人,很恐怖,我要是将来和他们一样,

我觉得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不是什么好事。”

有记者问她现在有时间看书吗,她撇了撇嘴说,

“有个屁的时间,我天天看手机,不看书。看淘宝比较多一些,买衣服。”

 

 

这就是两个出生,教养,性格,能力,兴趣,思想,社会地位,完全不同的人,他们只有一点相同,

他们都是诗人,他们向世界发送自己的产品,诗歌,他们的诗集被海量印刷,成千上万的人读过他们的诗。

 

唯物主义决定论断言,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而诗歌创作,应该是人类一种深层次的意识行为。

且不说他们两人不同的生物和物理条件,能否同样成就他们为诗歌殿堂中的娇娇者(基于社会大众的接受程度,而非小众的学院式评价),至少他们的诗歌似乎应具有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情调色彩。

然而,在读他们的诗歌时,我们却屡屡看到决定论难于解释的,那样相似的感觉和情绪的流露。

我随意选择了泰戈尔和余秀华的几首诗或诗的片段,不署名地排列在下面,

看看读者能否仅凭诗的技法,格调所透露出来的意境,区分出它们的作者。

 

 

1
我的未完成的过去
从后边缠绕到我身上,让我难于死去
请从它那里释放了我吧

 

 

2
如同悖论,它往黄昏里飞,在越来越弱的光线里打转
那些山脊又一次面临时间埋没的假象
或者也可以这样:山脊是埋没时间的假象
那么,被一只乌鸦居住过的身体是不是一只乌鸦的假象?

 

 

3
压迫着我的
到底是我的想要外出的灵魂呢
还是那世界的灵魂
敲着我心的门要进来呢

 

 

4
贞操是从丰富的爱情中生出来的资产

 

 

5
我怀疑我在这个世界作恶多端
对开过的花朵恶语相向
我怀疑我钟情于黑夜
轻视了清晨

 

 

6
我以疼痛取悦这个人世

 

 

7
当人微笑时
世界爱了他
当他大笑时
世界怕了他

 

 

8
我迟钝,多情
总是被人群落在后面
他们挥手的时候
我以为还有可以浪费的时辰

 

 

9
我不能说出这心为什么那样默默地颓丧着
那小小的需要
他是永不要求
永不知道
永不记着

 

 

如果你感觉不是很容易确定它们的作者,这里是答案:泰戈尔,1,3,4,7,9;余秀华,2,5,6,8。

 

当然,如果你在横向的层面尽可能多地阅读过他们的诗作,你会发现,他们对宇宙间万物的关注程度是有所不同的。泰戈尔这位旷世奇才,除了诗歌之外,在哲学,社会学,教育学,政治学,美学,文学,宗教,绘画,音乐,等等领域,都有傲人的建树,因而他的诗的关注面更为广阔。

 

对余秀华,除了那些诗集,还没有看到她的其他成就。她说,

“我从来不想诗歌应该写什么,怎么写。当我为个人的生活着急的时候,我不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

 

但是,不管是泰戈尔还是余秀华,当他们的诗的灵感之弦一旦被拨动,却常会发出那样相似的声音,不管那琴弦是“诺贝尔”牌,还是“农妇”牌。这是为什么呢?

 

人们说,音乐和诗是最接近上帝的。

这是因为,崇拜,是宗教活动的基调,它体现人对上帝创造的规则的感受和诚服,

而音乐和诗歌则是唤起崇拜的主要方式,它们从宗教诞生之日起就伴之随行,

是宗教殿堂里联系大众和万能的造物者之间的最佳媒介。

 

对于无神论者,可以这样来理解这种感觉:

在控制宇宙的规律之外,还存在着人类的心灵对这些规律的赞美,恐惧,崇拜,疑惑,它们和宇宙规律一样,

也是真实的。地球上的任何人,都毫无例外地经历生死,感受自然,体验爱恨,

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种人类共有的关于生存秩序的观念,不分领域,国家,民族,宗教,社会层次,

人类的理性与良知的这种价值观念,是人类普遍认可的共同价值,即今天所说的普世价值。

 

应该提及的是,人类的普世价值,不仅仅局限于自由,民主,平等这些政治上的认可和追求,

它体现在人类上层建筑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等等领域。

换句大白话,普世价值就是任何人都愿意去追求的那种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愿意去感受的那种自然和人际关系,他是“人之常情”,又高于“人之常情”,

因为它不应去损害他人的利益。

 

音乐和诗歌,则是用最真切,最朴实的形式,传播,赞美人类的普世价值。

只有在这个时候,诗歌才会最大程度地是感动他人,才有资格称之为诗。

既然普世价值是把形形色色的人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当然也包括了泰戈尔和余秀华。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那些传世的诗作名句,哪句不是因为它的普世价值而感动了人:

“风吹草低见牛羊”,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 .

 

古今更有无数的好诗,着眼于不同阶层的生活题材,对于这样的诗,细细品读,并自问一下,

真能让你心弦蹦跳的是哪些句子,哪些意境?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它是以帝王生活为背景,全诗120句中真正感动人的,

我想不会是“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或“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等等这些对于特殊阶层的生活及意境的关注,倒应该是“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些植于每个普通大众心中的情感,和全篇那具有普世意义的主题。

 

一旦失去了普世价值,诗就会沦落成为乞讨金钱和社会地位的工具,成为社交的玩偶,成为排遣的游戏。

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两首诗,它出自中国“最大”的知识分子之手。

《天狗》 1920年7月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的光,
我是日的光,
我是一切星球的光,
我是 X 光线的光,
我是全宇宙的 Energy 的总量!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 1975年5月

亲爱的江青同志,
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你奋不顾身地在文化战线上陷阵冲锋
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天狗》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顶杠之作,它喊出了五四时代那种狂飙突进,追求自我的精神。

这种情绪虽然在当时主要弥漫在知识分子中,但它在中国人民大众中的普世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而同样的作者,在1975年写出的的那首“诗”,其味何堪!

一个抛弃了普世价值,匍匐于权贵之下的人,其诗必然同样地堕落。

这时候,我想我大概能够理解,诗到底是什么。

诗不是用华丽的磁罐,在温暖的斗室里,精心熬制出来的鸡汤。

诗不是在菜缸里腌透了的,深思极虑的奉承,谄媚,自傲,贬损的情绪的抒发。

诗不是为那些速成的网络图片披上语言外衣的,对仗押韵的文字排列。

诗不是众目睽睽的期待之下你高明的唱和。

 

 

诗是一颗易于共振的心,不管它是无比强健,还是有冠状动脉硬化或二尖瓣闭锁不全,

在人间无尽的痛苦,欢愉,失望,振奋,凌辱,抚慰,总之,一切真情的催动下,不自觉的颤动之声。

不计你的出生,你的财富,你的学养,你的地位,只要能真切地感受,自由地颤动,那里就会有诗。

(2019年5月)

作者投稿

华夏文摘第一四七二期(cm0619c)

所有跟帖: 

~!~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626 bytes) () 08/03/2019 postreply 08:13:0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