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生不再做父子

来源: YMCK1025 2019-07-19 20:57:4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769 bytes)
回答: 浮尘轶事 ——从白玉山到冶金街YMCK10252019-07-19 18:35:29

 

 

来生不再做父子

叶子 21小时前 ⋅ 84 阅读
 

        写下这个标题,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但也道出了老父亲内心的感受吧。

        父亲是名知青,小时候争强好胜,但由于爷爷在文革期间冤狱,再怎么有本事,也会当作“黑五类”,入党参军甚至推荐上大学都会把他排除在外。父亲的一生都希望出人头地,因为爷爷冤狱的枷锁将他的人生给禁锢在了小城镇。

        初中没读完,就赶上知青上山下乡。返回小镇后,为了摆脱这个“污点”,他自学了法律,花费了三年多的时间上访,甚至到北京,就为给爷爷平反。最终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爷爷含冤得雪,恢复正常的教师退休待遇。小小的家庭因为长期的上访,债台高筑。父亲本来以为爷爷平反后能稍微帮衬着家庭,支持点家里的日常开销,这种期望在后来的日常相处中一点点的变成了失望。父亲看着爷爷拿退休金自己买自己爱吃的穿的,没有顾及这个家庭的难处,曾经对爷爷说:“我那么辛苦的为你平反,你就不能体恤下家,退休金支援下家庭开销?”爷爷的回复是:“我养了你,平反是你该做的事情。”父亲后面的话全噎在肚子里,以后再也不提让爷爷支援家里的事情。从此以后,他和母亲两个人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我们三兄妹的身上。

        时光如流水,转眼我们兄妹三人都到了读初中、高中的年代。八十年代,培养三个孩子读书,对一个底层家庭来说是非常的不容易。我还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作业做完,我们仨就需要帮助母亲糊包装盒,一个盒子赚3分钱,这样可以多赚点钱贴补家用。

        哥哥上初中比较调皮,总是逃课去钓鱼。家里的搓板不知道被他跪坏了多少,但还是没法阻止他,成绩也是在班上排名最后。父亲是个爱面子的人,因为哥哥的事情,心里也是非常懊恼。在哥哥初三的时候,他托在武警部队上班的知青朋友让哥哥入伍参军,那时候哥哥才15岁。父亲想着,部队里或许能把他的个性磨炼一下,而且城镇兵当时是包分配的,父亲为哥哥的未来一直在操心。

        哥哥在部队里的状况也还好,但也染上了一些不该有的坏习惯,比如抽烟。因为是空军后勤部队,相对来说没有野战部队那么辛苦,再加上文化不是太高。那四年时间里,哥哥没有人引导,自己也没有一个向上的冲劲,转眼复员回到家乡,没有学到任何的本领。按照规定,哥哥被分配到了当时的镇里的粮管所。如果在五六十年代,这还是个吃公家饭大家羡慕的地方,但进入90年代,随着国家改革的洪流,粮管所这个可有可无的单位进去就等于失业。最终,哥哥和其他人一样,进入了南下广东的打工大潮中。

        因为学历不高,哥哥在广东找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保安之类的工种,没有尝试过进入一线操作岗位的想法。随着时间推移,年龄增长,保安这个职位也不太适合他。每次回到家,哥哥总要对父亲抱怨:“那时候我要初中复读,你们不让我复读,一定要我去当兵,现在干什么活都要文凭。”父亲能说什么呢,决定是他下的,在父亲看来,考分只有几分的状态下,复读也是枉然,当兵在他看来还能有分配,而且城镇兵在那时候是非常让人眼红的。但任谁也敌不过时代的变革,没有人能知道几年后的时代会是什么样子,父亲也没预料到当兵四年后会换来这样的结局。

        随着年龄的增长,哥哥也到了该结婚的年龄。父亲一辈子增强好胜,在镇上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在儿子的媳妇问题上当然会慎之又慎。我记忆中,哥哥在南下打工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四川姑娘,照片都给父亲看过。父亲一句话:“长得不好,家又远,不知根知底,以后走亲戚麻烦,还是找附近的好。”就这样,哥哥的初恋就被扫在地板上,从此走上了相亲的路。

        那时候我已经在外地上大学,最终为何选择现在的嫂子,我从姐姐那里获得过一些信息,父亲是觉得嫂子是当地的大宗族,我们属于小门小姓,以后他们离开了,哥哥在当地还能有个照应。现在想来,父亲很多时候的确是为哥哥的未来在着想,但考虑问题的点都太局限了,结果导致后来很多的问题发生。

        哥哥对父亲介绍的相亲对象也没有疑问,双方家庭也比较认可,就这样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当时我刚毕业没几年,晚上接到母亲的电话,电话里母亲告诉我:“你哥快要结婚了,家里要出两万的彩礼,你也知道,家里没什么钱,但你哥这个婚肯定要接,你爸不好意思向你要,你工作后我们也没求过你,你哥的事情就麻烦你了。”

        那天晚上,我在公用电话亭站了好久。2004年的春天,天气还比较寒冷,我的购房梦也在那个电话中消失殆尽。的确,母亲从来没有求过我什么,第一次打电话求助,是为了哥哥的彩礼。前段时间,我还曾和我刚领证的男友因为他弟弟家要建房要他出2万的事情和他吵过,没想到这样的情况没多久就发生在我的身上了。

        双方家庭都把我们当成了救命的稻草,都需要支持。再争执已经没有用,我和丈夫最终决定,只支持这次,以后买房前双方家庭不再给任何支援,省吃俭用再积累首付。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后面的房价如波涛一样上涨,04年10万能首付,到06年的时候基本都翻了几个倍。不过家乡双方二老的心愿在我们的支援下得以顺利开展,我们在外忙碌着为自己的梦想更拼命打拼。我本希望我们的支援能让哥哥结婚后能有一个好的未来,但未来的结果似乎并不那么如意,甚至于是背道而驰。

        哥哥的婚礼据说非常的隆重,我没有回家参加,只是从姐姐的口中多少听得一些。并且知道我支持给爸妈留给哥结婚的两万块钱,其中五千块用来买结婚戒指,另外五千块买了结婚的衣服,还有一万作为聘礼给了对方家庭。那是我毕业后省吃俭用留下来的钱,本来可以实现我的购房梦想的。我的内心其实心存不甘,如果用在办酒上面,我也许还能心安一些。但是用在这些所谓的面子上面,我不知道我的付出是否值得。父母生活在小城镇里,那里的人都讲究脸面。所谓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可是对我来说,我不认可这样的方式。不过既然父母心安,只要他们觉得好,我也就无所谓,毕竟他们会跟随哥哥一起生活。

        婚后,哥哥的生活还算顺利。父亲每次来电话,都说:“这个媳妇娶得好,能说会道,又会做生意。你哥不爱说话,跟着她也能带上路。”听着父亲在电话那头的赞叹,我想父母的老年生活该步上正轨,不再像以前那样烦躁。毕竟在传统的观念里,成家后基本养儿的责任已经告一段落。

        很快,哥哥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儿,生完孩子没多久,哥哥和嫂子就到嫂子的妹夫在上海开的店铺里去上班了,孩子没有带走,留给了在老家驻守的父母。父母又开始了抚养留守婴孩的漫长道路。但他们是心甘情愿的,家乡那时候有很多年轻夫妻都为了生活到城市打工,赚钱养家,孩子留在家乡由父母照顾。在他们看来,老人带孩子是天经地义的。

        如果说城市能让一个人奋发图强,也能让一个人眼花缭乱。在城市里打拼的那几年,哥哥的个性还是没有太多的变化,还是少言寡语,帮着打理超市的进出账。嫂子则和她的妹夫和妹妹一起打理超市。看到妹夫和妹妹吃香喝辣,嫂子开始不断抱怨哥哥没本事,不会赚钱。也开始唠叨嫁到这个家不值得,吃没吃好,穿没穿好,两口子时不时会因为经济问题吵架,甚至闹着要离婚。远在老家的父母带着不足七岁的孩子只能通过双方父母来调解,电话里听得更多的则是你哥哥怎么样了,现在是什么情况。父亲曾说过一句话:“再怎样,我拼了这张老脸,也不会让他们离婚。”那个时候,父亲还对哥哥和嫂子的婚姻存在着幻想,希望通过双方父母的调停和努力,能让他们好好的走下去。

        后来嫂子的妹妹和妹夫离婚,超市没法再开,哥哥和嫂子回到了家,在家里过了一年多,在这样的状态下,哥哥嫂嫂又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这一胎是个男孩。父亲眼里终于盼到了希望,感觉后继有人了,不至于在小镇上抬不起头来。

        随着城市兴起,小镇没落,到现在我们儿时的小学初中的老师都零零散散,教育越来越落后。为了孩子的教育着想,姐姐他们商量着,让哥哥他们到姐夫所在的城市买房落户,至少教育比在乡镇强,而且还是旅游城市,经济总归比乡镇好。

        背井离乡,对于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让他们做出选择也是艰难的,但考虑到所有的家族亲戚和姐姐姐夫均在那个城市,另外教育的确也是个难题。考虑再三,父母终于痛下决定离开老家,并且将老家的新房卖掉,二十多万支持哥嫂在新的城市买新房。

        哥哥的孩子也由农村乡镇走向了四线城市生活。但是如何在新的城市扎根、生活又成为父母的心病。

        哥嫂在家里时间久了,孩子也满一岁后,父母开始催促着他们,这样赋闲在家不是办法,还是得考虑到外面打拼。嫂子说,要么开早餐生意吧。父亲说:“行!我帮你们找师傅,教你们做早餐。”在父亲的张罗下,他们一起在师傅那里学习了一个多月,也购置了做早餐的工具。但等到实施的时候,都不动了。理由是早餐要起早贪黑,赚的也不多。父母没办法,又托关系让姐夫找药店的熟人给嫂子找了份柜台售卖药品的活计。做了不到三个月,嫂子又开始叫嚣,站的太久,腰疼。没多久自己就辞职不干了,叫嚷着要爸妈投资几十万开超市。

        当我从姐姐的电话那边听到这些消息的时候,我只能说,在城市里看到别人赚大钱了,看不中小本生意。希望一次性投入赚大钱,自己又没有这个本钱,于是寄希望于老人。可惜老人再怎么有胆量和魄力,也不敢随便去借几十万给他们去冒险。后来嫂子的妹妹自己开了个店,希望嫂子到那边去帮她。大女儿这个时候也到了中学的关键时刻,嫂子和哥哥商量后决定,嫂子到上海去帮忙看店,让哥哥留在女儿身边照顾,顺便在附近找个工作。

        三十多岁,哥哥开始学习驾驶,然后进入了当地的公交公司。开始了早出晚归的生活。生活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直到后来哥哥开车出了几次事故,公司领导要求哥哥去现场维持治安,检讨下自己的行为,哥哥觉得丢人现眼,没有听从公司的安排,就这样,最终被公司解聘。至此之后,哥哥再没有到外面找工作。姐夫说现在快递业那么发达,送送餐也能赚不少钱,成天耗在家里也是坐吃山空。

      父母为了哥哥的情况急白了头发,母亲高血压,每天晚上失眠。早晨一大早起来为小孙子冲牛奶,白天忙家务。哥哥则整天闷在家里不愿意外出,总觉得自己这个岁数了,在外面找工作不容易,不愿意迈出那一步。父母托关系在当地工厂给他物色的一线的活,哥哥嫌弃没有技术含量,工作环境也不好,闷在家里看手机,越来越不爱和人说话,脾气也渐长。孩子有时候稍微把东西弄坏了,就被骂一通。大女儿也因家里的状态,越来越不爱说话,有时候躲在家里看手机,被哥哥发现,就被打骂一通,手机都被摔在地上。如此循环下,父亲担心小孩因为哥哥的打骂变得越来越胆小,会和哥哥争吵起来。但越是这样,家里则闹得不可开交。 

        母亲担心父亲的冠心病受不住这样的争吵,最终和父亲商量,让他回老家和哥哥分开过。自己一个人承担了在哥哥这边的所有家务和接送小孩的任务。每次哥哥打孩子的时候,母亲则会担惊受怕,她和姐姐哭诉:“我这是前生欠了什么债,早知道是这个样子,那时候我们就不该到这里生活,在老家可能就不是这样了。”

        每次母亲看病,都不敢叫哥哥去,因为担心被他吼叫,总是拖着姐姐让她带去看医生。父亲不放心有高血压的老伴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隔三差五都会坐车前往哥哥居住的城市,每次都是大包小包的带着,结果每次到哥哥所在的城市,住不了几天就会争吵。有一次,哥哥甚至直接当着父亲的面把他留存在家里的稿子扔掉了。父亲多说一句话,家里就会吵一通,最后母亲只能含泪让父亲独自回老家。

        姐姐曾经来电话说,老母亲怕父亲一个人在家有什么状况,都是每天给老伴打电话,生怕有个三长两短。我曾经和父亲说,到我这里帮我带孩子吧!父亲一口气回绝了,你有公公婆婆在,还轮不到我。其实我心里明白,父亲是放心不下儿子那边。尽管父子的状况已变得水火不容,但他依旧放心不下那边的两个孩子。我和姐曾经劝过他们:“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没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你们也七十岁的人了,不可能把他们的心全部操完。”父亲只是感叹道:“上辈子造了孽,这辈子来还,遇到这样两个不懂得心疼孩子,不思进取的夫妻两个,凑一对了。我这辈子唯一的念想就是盼着两个孙子长大成人了!”

        现在打电话给老父亲,我都尽量避免提及哥哥和嫂子的事情,都是说些其他的事情,怕引起他低落的情绪。父亲争强好胜一辈子,最后因为儿子的事情,人到七十还在奔走讨生活,贴补家用。尽管我和姐都知道父亲和母亲对哥哥的人生照看得太多,养成了现在哥嫂不愿意去尝试,不愿意担当的个性。但父母之对于子女,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为了子女好,子女不懂得受恩。

        也许在父亲七十岁回首过往的人生路,他更希望来生不再是父子,来生只是陌生人!

所有跟帖: 

也好,了了此生恩怨,来世不再纠缠 -k467- 给 k467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0/2019 postreply 11:47:1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