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哪些愚蠢的善良?

来源: YMCK1025 2019-04-13 00:00:5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0851 bytes)

知乎好问题:你见过哪些愚蠢的善良?

 

你见过哪些愚蠢的善良?

 

知友:温义飞(3,600+ 赞同,经济学话题优秀回答者,知乎编辑推荐)

 

在简单了解一些经济学之后,你就会明白「愚蠢的善良」简直是人类的日常活动。

 

客观的说,各国政府的大多数政策失误都可以称为「愚蠢的善良」。但有一些政策蠢的很有特色。

 

比如在中南美洲的旅游城市有很多流浪猫狗,北美的大老爷们在度假的时候常常会看到这些可怜的动物。

 

美国的一些 NGO 同情心泛滥的表示,让这些猫狗四处流浪,无家可归简直太不人道了,如果墨西哥或多米尼加不处理好这些流浪动物,就发动群众不再去旅游。

 

于是,毫不意外的,这些流浪动物被当地政府用最高效的方式处理妥当了,安静又迅速的结束了他们的流浪,和生命。

 

又比如美国和加拿大一直在提高最低工资保障,包括西雅图在内的不少地区都把最低工资调到每小时 15 美金。高工资会使得企业少雇人,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2011 年的最低时薪调整,在全美范围内减少了 30 万个工作岗位。而且,这以调整伤害最大的反而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因为最难找到工作的往往是受教育程度或者工作能力低的人。

 

类似的法令还有酒吧禁烟法案。UWM 的 Adams 教授研究指出,酒吧的禁烟法案使得爱抽烟的客人选择去隐蔽的酒吧边抽边喝。

 

由于他们需要开车到更远的地方喝酒以躲避检查,禁烟的地区的酒驾事故多了 13.5%。即便如此,我依然支持公共场所禁烟。

 

同样的道理,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机制也给这些种群带来了危害。环境学家和生物学家在地图上画一个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然后这里就再也不能被商业开发,土地也因此贬值。

 

这简直是一场赌博,赌一赌土地所有者能不能在保护区成立之前猎光这个种群。

 

在 Donald J. Boudreaux 的论文中,这一场人性的赌博经常输掉,毕竟在美国猎人和猎枪都不少。

 

而这些不学经济学的生物学家,只得耸耸肩去画另一片「保护区」了。当然,这个问题在中国并不存在,因为中国没有人真的拥有一片土地。

 

经济学中,类似于「你已经尽力了,但是失败了」或者 「他都是为了你好,但是失败了」之类的话没有任何意义。

 

不论你多么努力,失败就是失败,不论是不是出于好意,搞砸就是搞砸。理性的第一步,就是学会屏蔽「但是」前面的所有内容。

 

 

 

  

知友:王瑞恩(3,200+ 赞同,法律话题优秀回答者)

 

有一种愚蠢的善良,就是试图为道德立法

 

例如, 2012 年颁布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这是一个愚蠢的法律,蠢在三个方面:

 

1. 定义不清

 

什么叫做「分开居住」?是指不在同一套房子里,还是不在同一个城市,还是不在同一个省? 

 

什么叫做「经常」?过年回家一次够不够,不够的话一年到底应该有几次才算是「合法」?自家在海淀,父母在朝阳,与自家在海南岛,父母在吐鲁番,这两种情况应该适用同样的标准吗?

  

多久回家一次算是孝顺,这本来就是一个道德和习俗的问题,非要用法律来做出规定,就会出现这样经不起推敲的表述。

 

2. 目的不明 

 

我见过这样的事情:家里几兄弟,每次回家都是为了争遗产,每次回家都是为了花言巧语想办法哄父母修改遗嘱。我认识的一个人,在英国留学期间欠下赌债被黑社会暴力追债,屁滚尿流千里迢迢跑回家央求父亲挪用公款还债,结果父亲事发入狱。

 

我也见过这样的事情,虽然子女远在海外,但每周都花几个小时时间和父母电话或者视频,逢年过节和遇到父母的生日,都会特别准备一份心意送上。

 

如果说这条法律是为了鼓励「孝道」的话,难道一个人孝顺不孝顺,就要用回家次数多少来衡量吗。

 

假如老家的父母得了大病需要高昂医药费治疗,在收入高的大城市打拼,挣钱给父母治病,或者混出息了以后将父母接到发达地区,这也是一种孝顺。

 

难得大门不出二门不入光赖在家里就可以用爱治病?这部法律的动机是善良的,但它所规定的方法却不一定能够服务于目的。

 

3. 有损法律权威性

 

我国的法制建设本来就落后,现在搞出这么个逻辑混乱语言模糊不具可执行性的法律,只能让大家更加怀疑法律的权威性,甚至对立法的能力和水平嗤之以鼻,这怎么能号召全社会学习法律尊重法律呢?

 

 

Never Sun
 

我的小学生活是在校园暴力中度过的。
从二年级的下半学期起,一直到毕业,我被自己班中的所有同学欺负了四年,孤立了四年,度过了四年根本不能算是人过的日子。

这里,我要讲三个愚蠢的善良。

第一个:我被欺负的原因+终生的悔恨

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有一个很好、很好、很好的朋友。好到了极致的地步,可以说我愿意为她付出一切。或许你们不相信,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会懂什么是友情。但是当时我真的懂,我也后悔自己非要那么懂,非要善良,从而丧失了为自己着想的能力。
我们上课的时候会不断的聊天,考试一起传答案,课间一起敲隔壁班的门来恶作剧,上课传的小纸条有满满一箱子,都被我留着,她背叛我的那天,我都没有把箱子扔掉,还是想留着那些美好回忆。生而心软,我的错。
每个老师都对我们很无语,想尽办法“拆散”我们,座位调远,分别谈话,挑拨我们的关系,甚至有看不惯的同学把她的笔偷偷放进我的笔袋里,告诉她是我偷的,等等。

但这一切都没有让我们分开。每当一起做坏事被发现的时候,别的还不懂事的小朋友都会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而我每次都主动承认是自己想出来的主意,生怕老师责罚她。心里想着电视剧上那些为别人牺牲自己的英雄,觉得内心充满了骄傲,却丝毫没有注意到,她似乎从来没有庇护过我。
本来一直好好的,我也以为我们会真的形影不离到毕业。能有这么好的一个朋友,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
到了二年级,画风急转而下。

班里单纯友好,年仅7、8岁的同学们,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已经看清了情况。一种黑暗势力开始形成,喜欢欺侮别人、折磨别人、显露出人性本质的怪物,正在蠢蠢欲动,挑选自己的猎物。我那闷声寡言、人缘和我一样不好的朋友被挑中了。然后,很多人都对我说:你跟她绝交吧,站到我们这边,跟我们一伙,以后大家一起欺负她,要么就冷眼旁观,总之不能跟她做朋友。谁帮她,谁就是我们所有人的敌人。


正常情况下,稍微为自己考虑一点的人,都会知道怎么选吧?可惜,那么重视友情,把她看的比全班人还重要的我,怎么可能会同意呢?于是全班四十人,除了我以外,都站到了另一边。只有我一个人坚定不移的陪着她,拒绝所有人的声音。我想着,就算一起被孤立,也没关系,我不在乎。只要她一直是我的朋友就好了,其他人怎样,都无所谓。

但是,有些人,真的不值得。

双方就这么僵持着,一部分人达不到目的,看不到全班人都孤立她的表现,就开始转移目标。目标自然变成了我。
有人偷偷跟她商量,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把你的朋友孤立,你跟她绝交,来投靠我们。我们保证以后不会再欺负你,只欺负她一个人。你可以高枕无忧了。
苟且的谈话内容,黑暗生活的前奏,我都没有看到,没有听到。我坚持着只存在于自己幻想中,而非现实中的,那份单纯美好的友情。

嗯,她答应了。
自然,这是人之常情。但同时,也是我愚蠢付出的报应。

就这样,我成了那个被全班孤立的人。一瞬间,所有的黑暗和绝望向我涌来。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从人间跌入了地狱,从此再也爬不上来。而我的所谓好朋友,也毅然决然的离开了我。偌大的学校,却再也找不到我的出路。

之后,四年的生活,再无人过问。无人给予帮助,伸出援手。除了我以外,所有人都平安度过了剩下的时光。每一个人都庆幸,最终是我。
大概最庆幸的人,就是她吧。毕竟,原本应该是她啊。

我,只是一个被利用,单纯的像傻逼一样的替罪羊啊。

 

从那时起,这件事便成为了我终生的悔恨。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当时我自私一点,懂得保全自己顺应大势一点。后面的一切都不会发生。我的小学生活会像正常人一样度过,有朋友,有温暖,有快乐,有单纯,有美好,有无忧无虑,看到任何假丑恶都不会相信,也不会刺痛内心,在本该相信真善美的那段时光里,我都没有机会和资格去相信真善美。

 

我本可先傻傻的相信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是好人,等到成年了,步入社会了,再知道人性本恶的道理,我不会从一开始就明白一切。我不会被所有人取难听的外号,叫成狗,叫成垃圾,以任何粗俗的词语作为自己的代名词。我不会被毁掉文具,毁掉所有心爱的物品,不会每天被偷走一块橡皮,每天都要买一块新的。我交上去的作业本不会被泡进水里,不会离奇失踪,不会一边被老师骂,底下的同学一边偷笑。

 

我的100分试卷上不会沾满绿色的洗手液,春游时我装午餐的书包不会被扔进河里,整整一天没有吃的没有喝的,羡慕的看着路边的小猫,河里的小鱼都有人喂食。我的书包不会被扔进垃圾桶,刚买的大衣不会被扔在地上当脚垫。我不会在下楼梯时永远战战兢兢,害怕被身后的人推下去,后来一直有严重的恐高症,在楼梯上走路从来不敢中途停下,必须闷头走到底。我不会在迟到进班门的时候永远满心害怕,怕到要晕过去,因为一进去,就会迎来无数人铺天盖地的谩骂和嘲笑,后来一直有“进门恐惧症”,害怕一个人进入人很多的房间,被众人看一眼的那一刻,哪怕没有人会在那么对我。

 

体育课自由活动时,我不会永远一个人玩石子,有虫子飞到我身上,不会被嘲笑跟虫子臭味相投,虫子从我身上飞走,也不会被嘲笑连虫子都嫌弃我。我不会忍受连外班人都投来的异样的目光,不会明白老师虚伪的嘴脸和冷漠的微笑,不会看到我桌子被泼满墨水时他们连抬都不抬的眼皮,毕业时不会听到班主任假惺惺的劝慰:以后要多交朋友,多跟同学一起玩,别再那么孤僻。我不会一遍一遍的,后悔我当初犯下的错误。

从那时起,我再也没有相信人性本善。那年我7岁。

这就是我最初的,愚蠢的善良。

 

 

第二个:被教育要善良+看不到邪恶的人

上面我说的被所有人孤立,是一个大体情况(每句都加上一个“几乎”有点麻烦)。在孤立的期间,其实也有过一点点温暖。否则,我怎么能撑下来呢。

有一个女生,一个很善良很单纯的女生。在被孤立之前,她跟我关系很好。在被孤立之后,她还是会偷偷的帮我,她知道我的东西被扔在了哪里时,会帮我找回来。每天放学以后,她常常跟我打电话聊天,用手机给我发短信,我们发了很多很多条,甚至发到手机内存不够,也舍不得删。那是我每天唯一的快乐。只是平常,她不敢明面上表现出跟我关系好。其实有少数同情我的人,也不敢。没有人敢。后来我们发展到了好朋友级别。但是我已经失去了再信任任何一个人的能力,没错,就是那次打击,让我在之后很久很久的时间里,对任何人都满心戒备,留下了相当多的后遗症。恐高、不自信、害怕别人的看法、无法给予信任、受不了别人在背后对我窃窃私语、受不了后来的初中同学哪怕只是善意开玩笑而起出来的外号,很多很多。扯远了,因此,我只是一直很感激她的帮助,却不愿对她付诸一点信任。

不过,她是一个被全班同学喜欢的女生,很内向,很文静。后来到了初中,我跟她的角色神奇的反转,我因为离开了小学,又没有一个小学同学和我分进一个班,所以非常的开心,非常的踌躇满志,打算重新建立自己的形象,让别人都以为我是一个阳光自信又活泼的人,跟他们好好相处。事实证明,我想的太简单了。如果说小学是热暴力,那么初中就是冷暴力(我后来才初中又经历了很多更复杂的事。例如女生之间的勾心斗角、挑拨离间、掰掰和和、心口不一、虚伪堕落)。这个以后再讲。总之,起码我伪装出来的性格让我交到了朋友,有了一个正常人的初中生活。而她因为依旧内向,自然没有多少人接近,后来整整三年她几乎都没有一个朋友,班里人虽说没有孤立她,却根本没几个人理过她。但在小学的班里,她还是有很多人宠着的,尤其是那些欺负我的人。所以她一直觉得这个群体“很善良,很好,是一群好人”,哪怕她清楚的知道我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

终于熬到了小学毕业那天,当时下着大雨,我本来就很喜欢下雨天,而那天大概是我活了十二年最高兴的一天,所以我更是因此爱上了雨。所有人都说,那是毕业分别之际老天爷掉下的眼泪,只有我知道,这是何等令人喜极而泣的泪水。我也特别开心的告诉这个一直帮助我的人,告诉她我四年的折磨终于结束了,我多么开心。可她却回答我说:“做人应该厚道,六年的同学毕业离开了,你怎么能高兴呢,你应该很伤心。”

那是我四年里第一次跟她发火,第一次那么愤怒,甚至愤怒的程度可以和四年前媲美(四年里被欺负的时候自然也有无数愤怒,但性质不一样,程度不一样。我最不能接受的,始终是与我关系最好的人,对我的不理解,或者背叛)。当时她那些话带给我的心理冲击,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

炸了………

后来我才知道,她是一个多么极品的人。哪怕她看到多么邪恶和丑陋的东西,也始终不允许受害者去控诉,因为她坚信所有人都是人性本善的,做过好事的是好人,做过坏事的也是有苦衷的好人。没有坏人。

所以,那些欺负我的人有苦衷是吗?不欺负我就活不下去?欺负我也只是年少无知?我理应接受然后毫不计较?欣然接受他们毁了我的童年?人生中只有一次的童年?呵呵。她确实是很善良,而且是单纯过头的善良。

所以才会偷偷帮助被欺负的人,比如我。

也才会替欺负别人的人辩论,比如他们。

她并不是圣母婊,绿茶婊,白莲花,只是真的太过于单纯,看事情太过于片面。不到她自己经历,她永远体会不到我的痛苦。

这就叫,愚蠢的善良。

 

 

第三个:不报仇=善良?报仇=邪恶?

接着上面的说。另一个有关善良过头的体现在于,她反对我报仇。反对让那些把我原本该单纯美好的童年和小学生活,变的千疮百孔的人,付出代价。

理由依旧是:“哪怕他们欺负过你,你也应该善良一些,以德报怨呀。否则你就跟他们一样了。”

看,是不是很像电视剧里那些白莲花主角说的话?即使她不是白莲花,但说出来的话,也是很巧合呢。

意思就是,如果你把自己从敌人身上受到的伤害报复回去,让他们受到同样的伤害,那么你就不对了,你就和他们一样了,所以他们怎么伤害你,你都不该有一点报复他们的行为。

哦,是这样吗?

很好,即便如此,我也是愿意的。没错,我愿意变成你们眼里的坏人,变成你们眼里最邪恶,最满腹心计的人,最不肯以德报怨,宽容大度的人。

 

我就是这样的人。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滴水之仇,也当涌泉相报。

只为了让他们把我人生中再也回不来的四年,以我自己的方式,讨要回来。

所以,所有认为我不该报仇的人,只给三个字。请自便。

你们愚蠢,你们坚持所谓的善良,但我拒绝。

这就是第三个,愚蠢的善良。

======分割线=========

谢谢大家的点赞和回复,本以为这条回答肯定会沉没的,也没指望有人看到,只是对当初的经历做一个倾诉罢了。但是竟然真的有人看到!大家的评论都很温暖,看到很多人和我有过一样的经历,既心疼也感叹。真的谢谢你们的鼓励!无论如何我都会继续走下去,完成自己的学业,实现自己的梦想,让自己以后的人生过的更完美,弥补以前的缺憾。当有一天,我用我自己的力量,让那些人付出了代价,那天,我的其中一个梦想就实现了。不管为此做多过份的事,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没关系,毕竟,那不是一味的付出,也是在宽慰过去的自己。而且,我不在乎。我对他们的仇恨已经到了,如果有一个按键,点击一下就能让他们全部死亡,那么老娘会毫不犹豫的点。草芥人命吗?我表示,很爽。因为,谁也不知道,我那四年里有过多少次,差点自杀,要么得上忧郁症,也许一辈子都不能再恢复过来,我这条命,又何尝不是人命。

而且,有一句话说的好。

你说我负了天下人,可你们天下人何曾善待过我。

———————第二条分割线——————————————
有人质疑说怎么可能40个人都是坏人,只有你一个是好人。这个我之前确实没有明确解释,有疏漏,现在补充一下。班里一共40多个人,被欺负的是我一个人,剩下至少有十多个人从来没有参与过欺负我,属于有心同情我,但是没有站出来帮我的资本或胆量,也是情势所迫。也有冷眼旁观,哪方都不站的。真正罪大恶极的只有一半人,我要报复的也只有那一半人。谢谢。其实我很期待,有一天再看到他们,看看他们的未来,是不是像我当初预想的一样,善恶到头终有报,当初欺负我的人,后来都只能变成社会上的渣滓,败类,而始终善良的人,又会是怎样的未来。静等。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这么靠后,估计不少人点了反对。 我看到也有人回答“劝和不劝分”,“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我要说下我的观点 作为亲戚邻里这样做,我不置可否。

但作为担任社会职能的公务员,我觉得就应该在其位谋其政,各司其职。如果都以善良为名义越权,这社会不乱套?这算是玩忽职守。

不否认有人说的那种一时冲动去办离婚的,如果作为邻居大妈来劝说一点问题没有,但一个离婚办事员来做这种事显然不合适,这已经是带有“强制”意义的劝和了,是让你没有了离婚的选项,至少在当时是。

公民有结婚自由,也有离婚自由。再者,成人也有为自己做的选择承担后果的义务。 不理智离婚的人就该承担相应的后果,而且再说还有复婚这东西呢,但如果真的本就该离婚的俩人经她的阻挠没离成出了事,她能负责吗?

就算是真心的善良,那也是愚蠢的善良,而且还是失职。

 
过期回答均匿名。
作者: 知乎用户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15岁那年生活所迫踏入夜场,做服务员,在包间里看到一个中年男人把陪酒女带进厕所,我以为要发生QJ,死命去敲门,敲不开,最后灵光一闪对里面说,外面有人找你。中年男人果然提着裤子出来了,我赶快把陪酒女生扶出来,她却推了我一把说,你干什么,贱人,那么看不得人家赚钱?我才懂得原来她在进行性交易。中年男人从门外进来,发现是我在骗他,给了我一巴掌,被人拦着才没有继续打。

那一巴掌和一推搡把我打醒了,后来再看到陪酒女和客人一同进入厕所我已经麻木,可是有天一个女生在厕所里大声叫喊,我犹豫了半天没有理会,后来才知道她是被拖进去强暴,喝醉的客人把她折磨的下体出血送去了医院,她被从厕所搀扶出来第一句话就是愤恨的问我,你看到了为什么不拦着,为什么不帮我。

很多朋友举例,可是在例子里我并没看到“善良”只看到了“愚蠢”和“自以为是的对别人好”,我不认为那算做善良。

其实愚蠢的善良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你为自己的愚蠢后悔的同时选择了放弃善良。
在那件事发生之后,我不再去管我的善良会不会被认为是愚蠢,每次碰到这种情况都继续阻拦,被打过几次,却也救下了几个不愿进行性交易的女生。

这个命题的关键点不在于“愚蠢”,而在于“善良”,如果你能确定你在做的事情是善良的,可能会有一些善良的结果,哪怕几率很小,哪怕再愚蠢,请继续做下去。
 
 
所有电视广告都播放无痛人流广告,避孕套却被限制禁播。
 
晏木于木
浅薄无知
 

我是那种别人眼里看起来比较傻的人。

俗称:「愚蠢的善人

我是真的需要克制自己下意识对人的关心。

我在过马路时,看到旁边三轮车散落在地上的纸箱,会帮着捡起来。

重点:在马路中央

舍友提醒过我很多次,是需要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帮助别人的。车流湍急,很危险。

但是我过得真的很开心,在帮助他人之后。

可是我从来没想到我会被利用。

 

故事发生在去年秋天,宿舍里只剩我一个人在收拾东西。从卫生间回来后,看到对门有一个小姐姐穿着短袖睡衣蹲在宿舍门前。

我知道她可能被舍友锁在外边了。

果不其然,因为专业不同,她上卫生间没有带钥匙,舍友以为她已经走了,所以匆忙带上了门。

我认识她的舍友,所以很热心的帮她给舍友发了消息。

还带她进我们宿舍穿一件我的衣服(秋天,有寒意)。

然后我上课已经迟到了,就赶快走了。

后来舍友给她送了钥匙。

过了一整天,她都没有来给我还衣服。

因为是一件我比较喜欢的风衣,我衣服不多,就去敲门要了回来。她没在宿舍。她舍友和我讲要我自己去取就可以。

我从一堆衣服下面抽出了我皱皱巴巴的风衣。

fine,可能她没注意,没关系。

然后晚上11点多她给我发消息问我是不是把衣服带走了,我说是。

之后她就开启了「有事就找这个傻得出奇的女生」的模式。

 

 

只见过她一次,出于善心。

她真的次次有什么事都会找我,让我帮她的忙,而且不讲谢谢。

我其实很执着于听人讲谢谢,因为这样是对我的一种尊重。

我自此之后才明白,真的会有人把别人的善意当成理所应当,而且会尽可能的利用这一资源。

可是我可能善良,可能愚蠢,但是我真的没有那么傻。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没有人说湖南卫视的《变形计》吗?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苦难教育为名号,将一群富二代、不良少年丢到农村体验生活,再顺便捧成网红。

然后。
没有人考虑农村的小孩之后过的好或不好。
没有人考虑在把他们带出大山再丢回大山之后的人生价值观应该如何重建。
没有人考虑在这之后他们是否依然有淳朴简单的快乐。

实力达不到的眼界,不要也罢。
放羊娶媳妇儿生娃放羊的生活,未必就不是幸福。
 
 
 
是白水泉
极少上知乎,有事微博,谢谢。
 

前几天,早上上班坐公交,一位拎着大袋小袋的老太太上车想坐我旁边,我刚让座司机就踩了油门,老太太拉着扶手眼看着就要倒下去,我赶紧伸手抓住她,然后她开口第一句就是

你干嘛推我!

那个瞬间我真想抽自己一耳光

 

 

邹智虎
发酵出身,户外驴友,各种爱好者~
 

09年。
北京铁路局抽风,公开表示绝不让一个大学生站着回家过年 。
于是乎,在想方设法都没买到卧铺和坐票的情况下,你决定买站票 。可是人家不卖 !!!无座不卖学生票 !!!因为——我们坚决不让一个学生站着回家过年 !!!如果你一定要买的话,也可以哦 …全价票就行 ……
想当年…骂街的人啊……(¯皿¯)凸

………………………………
再补充一下吧,毕竟赞的人多了。

大学那会大部分学校是会组织订票的,尤其是北京的。一般都可以拿到坐,少数有卧,所以才会喊出这样的口号。

态度是好的,可是预估不充分啊~~~

近途的同学根本没有订票的意识,一天几十趟车还能回不了家?

长途表示又不一定有卧,还是我自己去买吧~

再有就是领导们完全没考虑在北京转车的学生也还是学生啊!!!
所以自然出了这些篓子~~~

铁路虽然操蛋,其实也是有好人的~毕竟还是以服务人民为宗旨,没服务好就继续努力提高嘛~高铁的发展也证明这个道理~
利益相关:虽然我没在铁路工作,但是我全家都是铁路的…全家都是…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人家癌症了、流产了、家破人亡了......熟和不熟的人成群结队地去看望。

我被迫参加了一次看人流手术同事的活动,因为是夏天,同事睡在地板的席子上,裹着被单,我们居高临下地看她慌忙坐起来——其实刚手术完肯定还很难受,强打精神和我们一群人聊人流的经历,我了个去!

房子不大,人挺多,我感觉上是这样的


中国这种风俗是个什么情况?
以后我都不敢生病了,你们谁都别来看我!来了我也不开门,这特码和参观动物园有什么区别?关心我,打钱就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论区有人以为没给钱,给了!我们组织给人留下了二百块钱的慰问金......可我觉得这位同事赚这二百块钱内心一定是不爽的。

 

 

老愚
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外环线友谊南路口,等红灯。前面一辆宝马,一老妇拿着抹布死劲地擦那宝马,擦擦玻璃,擦擦车顶,坐在宝马里的那位无动于衷。我急了,您给老人一块钱不就完了吗,这世界怎还有这样铁石心肠的人,等会儿老人过来,我给五块。嘿,钱包里还没有五块,得嘞,咱准备十块!老人向咱走过来了,瞥都没瞥咱一眼,径直走向身后的奥迪!老天爷,这世界还让我老愚活吗,明天咱就换车.....:

所有跟帖: 

有些根本不是“愚蠢的善良”而是人性的恶毒 -七彩奶油- 给 七彩奶油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16/2019 postreply 15:56:1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