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中的科学密码(上)

来源: YMCK1025 2017-02-24 19:19:4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756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YMCK1025 ] 在 2017-02-27 20:55:2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夏茵,今天刘丰老师会用科学的语境帮我们来解读心经,而现在我们听到的这段背景音乐就是心经的梵文版,每当我心情不是太好,情绪起伏比较大的时候,我就会来听这段音乐,因为每当我听到心经的时候,我觉得我就能迅速的安静下来,虽然我并不太清楚这些梵文所唱诵的意思,或者中文翻译过来的例如般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的一些文字的意思,

 

但是每次当我听到这个音乐的时候,或者当我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总能够迅速的安静下来,这种感觉可能很难用语言来描述,我本人在中医行业做了很多年,当然我不是中医生,我总在想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遇到一位好的医生,或者说找到一颗灵丹妙药,当我们在做生意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遇到一个好的团队,或者说在各种投融资的时候能够顺利,我们总是不断不断的在向外求,不断的去从外面找到一些答案,

 

但是当我遇到刘丰老师的时候,刘丰老师告诉我,每一个人都本自俱足,只是说当你没有看到自己本自具足的时候,那么在你的眼前肯定有一只手挡住了,我们在熟悉的三维空间可能很难看到挡住我们的这些手,所以有一条捷径就是我们如果能够纵向的提升上升到一个更高维的空间,从四维的角度,也许我们就能够看到在三维空间挡住我们的这些手,心经就是其中的通往高维空间的一条捷径,

 

今天刘丰老师就会带领我们一起用科学的语境来解读心经,带领我们一起走入更高维的这样的一个空间来看到自己。

 

下面就让我们有请刘丰老师。

 

 

 

 

刘丰:大家好,主持人好,首先感谢各位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来跟大家一起来分享科学语境与心经的相应关联,和语境上的一些解读,在讲之前呢!

 

我有三点强调的,

第一,讲的人是最大的受益者,我这不是客气,每次讲之前我会强调这一点,因为当我们自己放空的时候,我们是能够从我们内在,跟高维能量去连接,很多灵感都是在这个当下呈现。

 

第二,我们每个人拥有的知识足够你悟道的,人其实根本不需要增加更多的知识,那我们今天,在解读心经的时候,里面有大量的科学知识性的东西,其实,那是我借用的工具,借用这个工具在我们跨时空的这个空间系统里面,产生我们彼此一生能量共振的一个能量场,如果在这里,未来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面,你感觉到曾经的一些内在对经典的领悟,产生共鸣,从某种意义上说,打通了某些系统之间的关联,这个目的就达到了,因为,我们是一个彼此唤醒的过程。

 

第三点,我今天并不是讲经,因为讲经,在整个的不同的宗教系统里面,有它更严谨的要求,对讲经的人,对场合场所,在佛教系统里面管它叫如法。我们今天只是,找到现代科学语境里面,对心经的某些关联,来帮助我们,去更深刻的理解,心经背后所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所有文字全是借的,全是借用的工具,全是指向月亮的那个手,而不是他本质的东西,那心经里本质的东西在哪呢,在各位的心里,在你们自己内在。

 

 

那么我们首先,从心经的文字、心经的题目上,来做一个阐述,心经的题目有很多,一个比较全的题目,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里面讲的摩诃是什么意思?摩诃就是大,而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大!他是极大,是极致的大,那我们在科学语境中间描述这种极致的大,怎么能够去理解呢!我们说这个大,是包含了N维宇宙空间(N趋于无穷大),用这个描述,来描述摩诃的大,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这里面所说的大是什么意思。那怎么理解这个多维空间所带来这个大的概念呢!

 

 

那我们在三维空间里面去描述一下,大家不难理解,一维是一条线,二维是一个面,到二维空间里面有无穷多条线,那么二维就比一维大了无穷多倍,那到三维里边就有无穷多的面,也就无穷多的二维空间,所以三维又比二维,大了无穷多倍!那么好,我四维比三维大了无穷多倍,五维比四维大了无穷多倍,到了n维,N趋于无穷大,他是一维的无穷次方倍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摩诃,这个大已经不是我们在三维空间所能描述的大了。

 

 

我们在三维空间里面,我们从我们有形的世界出发,再研究我们的太阳系,研究这个银河系、河外星系,去研究地球、太阳系和不同星球之间的比例的大小,网上有这么一个视频,能够让我们看到所谓这个宇宙的大,而实际这个宇宙的大,与心经里面所说的这个摩诃来讲,那是极其极其渺小的,因为那是站在三维空间里面看的宇宙,我们看到的是极其有限的。

 

 

那么心经里面说的这个般若是什么意思,很多朋友说般若是智慧的意思,说般若是大智慧,其实,在我们三维空间里面,我们所接触到的信息,构成了知识,而到第四维,它是三维空间一切信息的投影源,所以在投影源里所包含的信息量更大了。

 

它是什么呢,它就是智慧,那到五维就是大智慧,六维是大大智慧,七维是大大大智慧,我们这么一直延续下去,到了N维(N趋于无穷大),这个大你说一辈子都不过分了,所以般若N维宇宙空间(N趋于无穷大)的宇宙智慧,是这个宇宙中一切信息集合和它的相互关系,所以摩诃般若,在空间和存在,描述了两个极致,这两个极致,是把空间跟存在整个一体的最完整的呈现出来的一种描述。

 

 

 

大家注意这里是描述,描述跟本体是有关联,但它并不是,它只是描述,它帮助我们理解心经所建构的空间格局。那么波罗蜜多,在梵文里面,就是,达彼岸的意思,达到彼岸是什么意思?

 

我们说我们一般人在生命状态,现实三维空间生命状态的认知,是生活在这个有形的物质世界的,这个有形的物质世界,是建构在我们的三维认知基础上,而这个有和n维空间(N趋于无穷大)那个彻悟的整个本体世界来讲,或者本体宇宙来讲,他们之间隔着四维五维六维一直到N-1维,如此庞大的空间的距离,

 

这个在佛教经典里面,把它看成是一片大海。它用大海的形式来描述,从海的此岸到觉悟的那个N维,那叫彼岸,中间全是无穷无尽的所谓的海洋,今天我们可以把它说成是太空,是我们从三维到n维(N趋于无穷大)的这个宇宙,所以我们在现实中描述太空的时候,我们知道太空在三维空间的描述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宇宙,但实际上这个太空并不仅仅限于三维。太空这个“太”字,是由一“大”和一“· ”组成的,这一个“大”,表达的是N维(N趋于无穷大),它是其大无外,这一“· ”,恰好表达的是零维,它是其小无内。

 

我们后来会讲到“太”字,它表达了整个完整的宇宙,从其小无内到其大无外,所以达彼岸就是指的觉悟彻悟。光是觉悟还不够,因为你从三维到四维,就是一个觉悟的境界,你到四维到五维,你提升了觉悟,你觉到了更高的境界的信息,你悟到了更高境界的真理,但是觉悟的相对性告诉我们,彻底的觉悟一定是在N维(N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的境界,那才叫彻悟,所以生命真正的目标是在彻悟的境界上。

 

 

 

那心经的摩诃般若波罗密多讲的就是这个宇宙空间的整个空间和存在的机理,同时又讲了心经的“心”是什么?在我们现实中,在三维空间的知识系统对“心”有不同的定义,那在这里面讲到的“心”是什么,其实这里面讲到的“心”指的是高维空间,指的是所有高维空间,都被称之为心。

 

而心的本源是在N维(N趋于无穷大),这个“经”是连接N维(N趋于无穷大)的高维智慧和我们三维知识系统,它可以看成是路径,从低到高的连接线、连接通道,我们可以把它描述成“经”,就像地球,它的经线,我们看它是纵向的,经线是通天彻地的,所以经文是通天彻地的通道,所以心经是通达我们心之本源的,也就是通达N维(N趋于无穷大)。

 

因此,我们从这个题目上,对心经,对摩诃波若波罗蜜多心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刚才我讲的那些内容,以前听过我的课的朋友可能不难理解,我们借用了能量、信息这些概念,但没有听过这个课的朋友呢,需要对这个基础理论的语境做一个了解。首先我们为什么要用这个语境,其实在这个语境里,没有任何我自己创造的名词名相,而它的逻辑关系本来就在那,只是我们共同发现的,为什么叫共同发现,其实这些都是我在交流、我讲课的时候那里来的灵感,和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朋友在碰撞过程中,共同碰撞出来的信息,所以不是我本人的。

 

 

而且,它受启发于我们人类已经共同建构的这套科学的知识系统,随着我们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发现人类创造这个科学知识系统它的不断的拓展,它的空间范畴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量子物理、统一场论,到弦理论超弦理论,这个空间格局和存在的格局在不断的放大,不断的突破我们人类有限的三维认知,但是非常有意思,现代西方科学家主体思维逻辑是建构在三维认知基础上,从下往上。

 

 

 

我们发现一个现象,从低维到高维去求证这个宇宙存在的和他们相互关联的时候,它的途径会变得艰难而繁琐,他出现各种各样的悖论和山头,虽然都在发展和有很多的新探索出现,但因为都基于三维知识作为它的基础,所以往上走的这个途径非常的艰难。

 

有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跟大家解释一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高维思维和三维思维之间的差异,我们在学这个算术的时候做过一道题叫鸡兔同笼,这道题在我们学它的时候是一个很晦涩的题目,一般大家都在老师的反复的辅导下才能完成,很少有孩子能够一上来自己就独立能完成这样的算术题,一个笼子里告诉你有多少只头多少个脚,问你有多少只兔子,多少只鸡,那么学得好的学生在做这道题的时候呢,提炼出他的式子,而且有一个很长的式子,他需要我们脑筋几次翻转,要转几个弯。

 

 

可当我们学代数的时候,我们发现,鸡兔同笼在代数里面是极简单的问题,只要学了代数,基本都会独立完成,它设鸡是x,兔是y,2x+4y=脚数,x+y=头数,这方程一设立马上就出来了,所以其实鸡兔同笼是用一维方法,算数在数轴上的四则运算,解决二维问题,也就代数问题的特例,反过来所有的代数问题都让你用算术去解,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个世界基本上没有人能做到,这是为什么?差了一个维度,维度是什么?维度是自由度,差出的这个维度,包含了下一个维度中无穷多的信息。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试图用三维的逻辑去解决四维的特例,所以它是很晦涩的,可是到了四维,时间是变量,解决相对论里说的那些事儿就变得非常的简单了,这就是我们以三维的思想解高维问题所面临的巨大的障碍。

 

而我们现在科学讲究实证,讲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后面应该加一个条件:三维实践检验三维真理,高维实践检验高维真理,如果你不会高维实践,试图用三维空间检验,那是个妄想,就好像蚂蚁没有办法检验人的真理一样。所以我们借这个平台,跟大家呢,把我们讲的跟这个心经所对应的这个科学语境逻辑所建构的系统,我们把它叫宇宙至简原理,跟大家做一个解释,这个语境给大家做个介绍,大家对这个语境有所了解以后,我们再一起交流的时候呢,我们起码共同的协议语言,聊起来就方便点。

 

 

 

否则的话,那我们会陷在不同的系统语境里面,在不同的系统语境之间,在他们的分别里面去交流,我们人类演绎了两千多年,走到今天还在不断的强调分别,而并没有突破这些语境去找他们真正内在的关联。我过去三十年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寻找所有系统之间的关联,而借用的工具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空里面,大家普世认同的一个语境体系,就是科学语境体系,就像我写了1+1,基本上全世界的人都回来写2。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到今天为止,绝大部分人是相信从算术到代数到几何建构起来的这个数学系统的,这个系统在三维空间里面,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知道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所有的物理问题到最后,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那么这种对应关系到了第四维,我们看不见了,那有人说四维根本就不存在,四维是人想出来的,那是人的一种是思想思维。

 

 

 

那我们想想,我们在现实中所描述的一切,什么又不是呢!当然了,现在问这句话稍微早了一点,当我们把这个系统介绍完了以后,我们会了解到,我们现实中所面对的一切,都跟我们内在意识,有着具体而紧密的关联,至于他关联到什么程度,我们后面可以通过这个逻辑的验证,来让大家看到这种关联,所以我们现在建构的这个语境给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也就是对宇宙真理的至简描述。

 

 

那我们用几句话来做这么一个描述,第一是起心N维在无穷,它什么意思啊!他就是我们看任何事情,我们是站在一个三维的格局,以我们自己有限的三维的感知器官,眼耳鼻舌身,去看这个宇宙,还是我们直接把自己放到N维(N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的整体格局上去看。

 

前者以三维来看是我们现在大部分人观察这个世界和宇宙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现代科学所依赖的三维存在作为基础,而我说的整体宇宙观,就是心经所描述的这个角度,这个境界,对宇宙空间一切存在的一个所谓的“看”,这个“看”带上一个引号,因为他已经不是用眼的看了,他是用心在看,所以叫起心N维无穷。那为什么要用这个无穷的概念呢,我们刚才讲了,我们选择了从零维、一维、二维一直到N维(N趋于无穷大),这么一个数学的空间结构,来描述这个宇宙空间存在和他们内在层次的关联。

 

为什么选择这个系统,因为这个系统方便,这个系统普世,其他还有别的系统吗,太多了,有无穷多的系统。每一个宗教所描述的系统都是不一样的,而即便是在数学里面,描述空间的系统也有很多很多,还有球坐标系统、集坐标系统、力曼系统等等等等,各种各样的描述系统的。

 

 

描述这个空间的系统,相当于在切蛋糕用不同的方式来切,竖着切、横着切、转着圈儿的去切,但是切的这个本质是一样的,切得这个蛋糕是一回事儿,切法不同,切法与切法之间去争论其实意义已经不大了,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个切法,也就选择一个描述的语境。那选择什么语境来描述呢,其实在这个世界上走到今天,如果有人修炼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只要他在打坐进入冥想的状态的时候,他可以整体性的下载一套系统来描述这个宇宙空间,他可以建立一套自洽的逻辑体系和名词名相。

 

 

只要他自洽,他就发明一套,那这个切法,跟其他的这个切法是怎么关联的,一般人是不管这些了,就像所有宗教一开始讲的是自己自洽的一套系统,至于你别的宗教怎么讲,跟我没什么关系。

 

那走到今天不是了,我们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这个地球已经小到像一个村了,地球各个地方发生事情很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只要你想知道,基本就能知道,那古代两千多年一个人一辈子,见过的人、走过的路、经过的事儿,我们现代一个月搞定了,我们现在高密度的呈现在我们的生命的当下,所有智慧信息智慧系统,你只要想知道,都会呈现到你的生命中来,那这时我们便变得很容易纷乱浮躁在分别上,所以到当今时代,找到所有系统的共性,变的比较重要了。

 

那这个共性还是要依托一个说法,我们再去创造一条说法、创造一套逻辑体系,来跟大家解释,那这跟以前已经有的系统没什么区别,宗教两千年来已经证明了,你在任何一个新的系统下,你想让他统一所有的系统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时候产生的一个概念叫方便的概念,选择迄今为止最普世的一个系统,也就是科学语境系统,找到他跟其他系统之间的关联,建立起这个接口,就相当于所谓的ADDA转换一样,每一个系统跟每个系统之间他一定有关联,一定能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当你找到关联的时候,那这一个系统就跟所有的系统都能关联,那借由他所有的系统之间也就能够关联起来了,那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寻找科学语境作为我们这个协议语境,就像通讯里面要搞一些协议语言一样。

 

 

这个协议语境的建构,这个空间是这里面的一个主要的因素,讨论的关键词叫空间,我刚才说了这么多,我们选择了什么空间结构呢,那就是从零维到 N维(N趋于无穷大)这个线性几何空间结构,选择的原因很简单——方便、普世,就这么简单。那我们选择完空间概念以后,我们再去选择这个空间里有什么,这叫存在,选择空间里的存在,我们看看四周,只要我们眼睛能看到、能摸到、能听到,那都是存在,我们感知到的这些都被称之为存在。

 

 

那先看看有形的存在,我们在这个三维空间不断在创造着新的存在,有形的东西把它组合形成新的存在,所以我们现实中三维空间的存在是越来越复杂,存在与存在彼此的叠加,叠加出新的存在,我们热衷于不断的去叠加出新的存在,我们把它称之为创造。

 

 

这种叠加出来的新的存在,产生了我们在三维空间一切存在的相,人类热衷于寻找存在的个性,也就是他各自特殊的属性,而我这三十年做一件事是寻找存在的共性。因为我是学物理、学光学、学理工的,所以我是借现代科学逻辑找存在的共性的,所有一切存在,它的共性是什么呢。学过化学的人知道分子,分子存在的共性是原子,原子存在的共性是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存在的共性是质子和中子,质子存在的共性是中子和正电子,所以到这我们知道一切存在就这三个东西,中子、正电子和负电子,它是构成一切有形存在的基本粒子,所以通称为基本粒子。

 

 

那这三个东西有什么功效,在近代物理发展到今天,我们知道所有的一个它们共同的属性叫量子属性,量子属性简单的说,就是这些基本粒子的存在,有的时候是粒子,有的时候是波。那么这个波粒二象性的共性是什么,这就涉及到我们心经里面的内容了,非常重要的内容,从能量波本身的属性和它相互作用关系而言,当两个能量波振幅相等、频率相等或者是波长相等,在空间一个特定位置上会发生一种现象,他局部产生的振动叠加,而有些局部它抵消,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不光是光波,所有能量波都有这样的属性,那个相对稳定的干涉状态形成了相我们把它称之为驻波。

 

 

所以能量相互共振而产生了相,能看到了,佛家管这个能量相互共振而产生的相,称之为“色”,或者产生的各种相对共振的稳定态,叫“色”,而即使两个能量波还在这儿,但由于空间位置的一点点的错位,没有呈相的状态叫空,他们的本质全是能量波。

 

粒子性是能量波相干成的相,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且它是不垢,不净而不垢,不增不减的,不会因为这个地方有了像,而多了任何的东西,也不会因为这个地方没有相而少任何东西,那么这个存在,现在看全是能量波。能量波其实有不同的能量波,有梯形波、三角波、矩形波各种复杂的能量波,他们之间的共性是什么?

 

根据傅里叶变换,我们得到一个非常简单的结论,一切能量波都可以分解为正弦波--sinx,这就告诉我们,一切存在的共性其实全是正弦波,所以这就有了第二句--存在至简正弦涌。

 

 

正弦波在佛家就管它叫一念,一念一众生,所以我们说这个众生是什么呀,众生源于一念,当执念就开始产生叠加、产生共振,就产生了相,而这个相与相的叠加,继续的叠加,就形成了复杂的存在,这就是在金刚经里面佛祖讲的这个众生包括了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等等等等,都统统称之为是众生。

 

 

了解佛教智慧的人知道我们周围的一切全是众生,说到的一切全是众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全是正弦波叠加出来的相,所以存在的至简就是正弦波。在道家管它叫什么呢,叫阴阳,它是一阴一阳的表达方式,就是一个波,上面是阳,下面是阴,写出来像横“S”似的,太极的中间就像是一个正弦波,他是太极,是一阴一阳。道家思想里面说的非常清楚,一切存在叫法于阴阳合于术数,什么是法于阴阳,它来源于阴阳,来源于正弦波,那个术数是什么,术数是它的频率,是它的频谱,它的存在形态最初来源于正弦波,来源于阴阳。

 

 

但阴阳的叠加出现四象,四象的叠加出现八卦,八卦再叠加出现64卦,他这么复杂叠加,每一个正弦波带着自己的频率,而一组正弦波带的频谱,那个术数就是频谱,就是频率关系,它的存在合于他自己的频率特征,但他都来源于阴阳,这叫法于阴阳合于术数。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里面管一个正弦波就是一个单一信息,就是一个最简单的信息单元,描述信息的最简单方式就是一个正弦波,他所带的振幅和他的这个波长或者叫频率,还有他的位向,界定了一个单信息,两个正弦波纠缠在一起就形成一个信息组合,一组正弦波在一起就形成一个信息集合,我们现在说的所有事物的信息都是由正弦波组成的信息集合。

 

 

 

在传统文化里面,我们就管他叫龙,龙是正弦波的图腾,所以说我们是龙的传人啊,这句话非常的牛,因为它是一切存在的始祖,不同族群的图腾可以是狮子、大象,可以是不同的动物,可以是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只要你是成型的相,就已经是正弦波叠加了无数次所呈现的结果了,那是孙子孙子孙子辈儿以后的事儿了,所以我们中华民族这个龙脉没有断,中华文化的底蕴根根在这儿。

 

 

从这个地方去讲能讲到本质,这样我们才理解为什么《易经》是经中之王,因为它是从一切存在的最初始讲起的,因为一开始讲潜龙勿用、飞龙在天、群龙无首等等,他讲的全是龙,全是正弦波,一个正弦波就“道生一”,两个正弦波就是“一生二”,三个正弦波是“二生三”,到了64卦是“三生万物”。

 

 

你说这个一二三,比正弦波描述还简单的一二三,我们在我们的理解的逻辑体系里面,在现代科学语境里面找到了,用能量波看它们的叠加关系,你发现易经讲的太牛了,把本质存在,最初始的本质存在,说到了。这是我们在讲易经的时候可以再展开的事儿,那么这个正弦波、能量波跟空间之间到底是怎么关联的,也就我们在研究不同空间层次的能量关系是怎么来的。其实每一维空间,它的能量分布关系,都符合两仪、四象、八卦,这么一种能量叠加关系,但每一个层次上,它的横向都是这么叠加出来的。那在纵向,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关系就是投影,一维是二维的投影,二维是三维的投影,三维是四维的投影。

 

 

我们说一维能量是简谐波,简单地波在一维空间的传输,它是一个闭路的传输,他是纵波,而二维的波是个横波,是一个波浪、波动,二维波在一维上投影出了纵波,所以一维是二维的投影,到三维最简单的运动方式是螺旋,螺旋在二维空间的投影,就是正弦波,就是波动。所以我们很直观的就能看到,一维是二维的投影,二维是三维的投影,那根据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什么意思,它能完全的告诉你,你通过一维和二维的关系,就能验证二维和三维的关系,进而验证N-1维和N维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呢,因为每多一维只是多了一个变量,你通过公式相减完全可以降维,得到任何一个维度上的系统的解。

 

 

所以完全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去理解,数学归纳法告诉我们发现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数学定律,也就是所有的数学原理,加减乘除、微积分等等等等,他不会因为多一个变量和少一个变量产生本质的不一样,而这一个变量完全就可以通过公式相减,把它减掉,这叫降维,通过降维处理问题,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处理低维和高维事物关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实就是投影。

 

 

这个投影并不是谁定义出来的,他就在数学里面就存在,他高维和低维之间就是一个投影关系,那所以到了N维(N趋于无穷大)就是一切的投影源,那在佛教智慧里管他叫无上正等正觉,只有N维(N趋于无穷大)才能堪称无上,这也就是心经里后面说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它叫无上正等正觉。在道家管他叫无极、叫天人合一,为什么说它叫天人合一的?我们理解的天人合一是什么?

 

 

我们站在三维认知的基础上无法想象这个天人合一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格局、什么样的境界,我们只是在说,那我们在描述的时候有没有一个科学、深刻的理解天人合一所呈现的一种博大的能量状态呢。我们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我们在三维空间里面所存在的一种生命状态是三的话,那我们的那个n趋于无穷大就是无穷,那3比无穷大在数学上等于0,也就三维的存在到N维(N趋于无穷大)空间全部被忽略不计了,等于0啦,那4比无穷大等于什么呢,也等于0,在数学上任何有限数比无穷大都等于0。

 

所以金刚经里有一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在任何一个维度上你比无穷大都是0,而只有当你内在,你的心连接的是N维(N趋于无穷大)的时候,这个时候这个公式变成了无穷大比无穷大等于1或任意数,这个一才叫天人合一,那个任意数遍周天法界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所以道家讲的天人合一指的是这,无极指的也是N维(N趋于无穷大)。

 

基督教里面、天主教里面说的这个上帝这个神,他有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描述叫唯一,只有N维(N趋于无穷大)才能堪称唯一,因为到了N-1维就有无穷多个了,就像平面里面就有无穷多条线一样,立体里面有无穷多个面一样。而它是一切的投影源,是一切的主宰,一切源于此,所以它是造物主,这就得到了第三句话:一切呈现投影重。

 

 

我们在三维空间里面的一切呈现全是投影的重叠,全是来自高维信息投影出来的相,那么如果我们借用能量波来描述一切最简单的存在的时候,能量波有一个属性啊,也就是任何一个单一的能量波可以遍布整个N维宇宙空间。我们去理解佛教里面还有一句话叫起心动念惊动十方刹土,那个起心动念的念不就是正弦波吗,不就是能量波吗,他惊动十方刹土,就告诉你这一念就遍布整个宇宙空间,就像我现在一个池塘,我扔进一个石子,它的涟漪是扰动整个池塘的每一个角落的,所以任何一个能量波它是遍布整个宇宙空间。

 

 

 

那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反过来想,这个空间的任何一个空间质点,我把它称之为零维,所谓零维空间质点指的是什么,是其小无内,这里面没有,可以无限地小下去,不占任何体积,这个被称之为奇点,就是那奇怪的奇。那这个为什么叫奇点,因为它不占体积,而且关键点是什么,所有能量波动会通过这一个奇点,而每一个能量波通过的时候,它的振动、它的频率它的位向都会扰动这个奇点,对它产生一次干扰,就等于记录了这个能量波通过它,所传递给它的信息,所以其实得出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任何一个质点具足宇宙中的所有信息和他们的相互关系,这叫宇宙全息律。

 

 

它是生物全息律和光学全息的更本质的描述,是它们的真正的核心基础,由此理解了这个全息,才是最究竟的最简单的对全息的描述,也就是任一质点具足宇宙中的所有信息和他们的相互关系。这件事情释迦牟尼佛在出定的时候,给出了他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原来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用科学的话说,原来宇宙中的每一个点都具足N维(N趋于无穷大)的宇宙空间里的所有信息,所以这叫:零维全息万有中。

 

 

 

 

也就是质点有宇宙中的所有智慧、所有的信息和他们的相互关系,那这也是道家在修炼的时候,所谓练那个内丹,制心一处,制心一处是能够获得整个宇宙中的所有智慧的,真正做到,那个所谓的内丹指的是哪,指的是这个,那么同时它也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在的高维智慧是具足圆满的,但是我们为什么活不出这种圆满。

 

佛祖第二句话把它说明了,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那什么是妄想执着,我现在拿一个二维的纸挡在我眼前,我只能看到这个二维纸片上的信息,我看不到他背后的三维信息,只有当我把这个纸从我眼前拿掉的时候,我得三维信息。同样,我们每个人内在建构了强悍的三维认知、图形、系统,只有当我们把三维认知从我们的意识中拿掉的时候,我们才能获得四维信息,而那个执着的三维认知,就是所谓我们的妄想与执着,那当我们执着在四维的时候,我们就被障碍在四维的生命状态,在五维的时候被障碍到五维的生命状态,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障碍在任何一个中间维度上,你都被那个中间层次所障碍。

 

 

只有通达于N维的境界,你才真正达到了自由,那才是佛教智慧里面究竟涅槃,在那个境界之上,就是所谓N维。中间所有认知全是障碍,认知怎么来的呢,是对念的执着,是执念,起一个念的时候,它没有形成认知无所谓,当我们执着一念的时候,它就形成了认知的最基本的元素,就是两个能量波在一起,开始干涉成像,然后开始叠加叠加叠加,叠加出我们现实这么复杂的万事万物。

 

 

在这一点上,心经跟易经说的是一回事儿,就是能量波叠加呈相,越来越复杂,只是心经从这个能量波成相,从色的角度、呈相的角度说,后面还说了其他的能量波所呈现的共振态的形式,也就是受想行识,都是能量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共振态。

 

 

我们今天第二大部分,要跟大家介绍是心经的空间格局,实际前面我们讲到了,但是我在这里再跟大家强调下,今天是来跟大家来寻找心经跟科学语境之间的关系,刚才我把科学语境逻辑体系、至简原理介绍给大家了。这个语境了解清楚了,这个空间格局怎么对应的,我们一开始就讲了摩诃般若,摩诃指的是什么,就是N维(N趋于无穷大)。用这个描述来帮我们理解摩诃,比我们其他任何一种描述来理解摩诃,都更接近摩诃的本质,你说三千大千世界也好啊、你说恒河沙数也好、你说无始劫也好,等等等等,这些描述是基于当时人的,有可能理解的空间描述形态。

 

 

 

而我们现在用现代人理解的这套逻辑系统来描述的时候,我们远远超越了对这个宇宙空间这种描述的这种方法,再仔细想一想,平面里面有无穷多个线,所以二维比一维的智慧大了无穷多倍,三维里面有无穷多的面,四维里面有无穷多的三维空间,到了N维(N趋于无穷大),他比我们的现实大了多少呢,大了无穷的无穷次方倍,那个大被称之为摩诃。

 

 

那般若我们刚才讲,在三维空间的信息,它是以知识形式呈现,到四维就是智慧,那五维认为是大智慧,六维是大大智慧,能量关系与能量波所承载的信息之间的关联,到了N维(N趋于无穷大)是什么,就是般若。

 

 

 

心经里面的空间描述里面还有一些话,涉及到了这个空间,比如: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种大,也告诉你,没边儿,你看的东西无边,无边无际,永远看不到它的边际,当然了。这个三维空间里面我们也可以去描述无眼界,其实三维空间确实无眼界,但是,这跟佛教智慧里面说到的这个眼,已经不仅仅是我们这个肉眼了,它里面包括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这个眼体现的是维度。

 

 

你超越了三维的肉眼,进入了所谓的天眼,可以看到超时空,看到这个事情发生之前的想法,把它提升更高的维度,可以看到这个世界的真正作用下的投影关系,这时候法眼就打开了,那么他能看到所有纵横能量之间的关系、交流交互的关系,这时候他的慧眼就打开了。这个眼界不断的拓展,那当他到了N维(N趋于无穷大)的时候,被称之为正遍知,正遍知是什么意思啊,没有一点、没有任何一个信息、没有任何一种存在,是逃过他的N维(N趋于无穷大)的这个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我说这个意识是什么,在我们现代科学心理学里,这个意识是除了物质之外的那些能量存在,那都是意识,最近的量子物理有一句话非常妙,就是量子物理实验的实验结果与实验人的意识相关,实际意识是投影源里的信息,那潜意识是什么,是在投影源里面,不被我们三维空间的逻辑所能够理解的那部分信息,那叫潜意识,超意识是更高维度的能量关系。

 

 

所有的高维能量关系,我们通通都可以把它称之为意识能量,只有到了三维空间,他才能叠加成我们现在看到的相,那是因为我们的三维认知造成的,这个三维认知是我们认为时间是常量造成,是我们执着于时间是常量,因为在三维空间里面,我们理解的变量只有三个,是长宽高,也就是我们建构的空间格局,是牢牢的建构在时间是常量的概念上。

 

 

三维空间的时间是用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石英振子的振动频率来界定的,它是不变的,而相对论告诉我们到了第四维的时候,时间就是变量了,相对论撕开了一个小口子,让我们看到,它有一句话给了我们非常深刻的启示,也就是当物体接近光速运动时间变慢,这句话怎么理解,也就是当我们进入更高一个维度的时候,时间无序了,时间跟我们三维空间的时间不是一回事儿,也就是引入了第四个变量——时间,在三维空间里,时间是常量。

 

 

当然,很多人在研究三维的时候还可以说出很多其它的变量,什么密度啊、温度啊、速度啊等等,有没有意义呢,在某种特定的研究领域、范畴里面它有意义,但在我们宏观地去理解多维概念,把一维二维三维的数和形的实践能够更紧密严谨的连接的,又方便的就是这个系统。它的一维二维三维分别是长宽高,三个方向,那第四维呢,也可以是别的,但是呢,因为时间成为变量,能够把我们进入更高维度的这个方向界定出来,所以我们人类的有很多的感悟,全是来自于时间是变量的这个生命状态下。

 

 

那我们做冥想打坐的时候,实际那个时候我们是在时间轴上进入了高维,纵向进入高维,这个时候我可以任意到过去任意到未来,在时间轴上任意穿梭,这就所谓的穿越,我认为现在很多科幻,建构在时间是变量这么一个概念上的,什么空间折叠呀。必须得突破时间是常量这个概念,为什么,因为他障碍了我们人类对整个宇宙的理解,我们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是什么,因为时间分辨率不够了,我不能再细分这个时间了,所以我们对微观世界理解到电子这个层面就变成电子云了啊,到微观粒子就是测不准了,为什么呢,因为在你有限的一个小的时间段你分到最小的时间段里面,这个微观粒子已经跑了很多地方,你根本抓不住它。

 

 

那么在宏观世界我们对宇宙理解,也是因为时间是常量,也就是时间尺度不够了,100光年以外的事儿跟我们基本没什么关系啦,因为什么,出生的时候发生的事死的时候还没来呢!但是当时间是变量的时候,这个情况不一样了,我们可以把一秒钟变成1万年,所以微观世界的事情可以持续的了了分明,我可以把一年变成一秒钟,所以外太空的事情瞬间可以拿到眼前,这叫空间折叠,这是那个虫洞效应,这就知道增加维度才真正增加了我们的视野,这才叫打开了天眼。

 

 

大家注意这只是打开了一维,就打开了天眼,我们继续打开的时候呢,开始上升了,所以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高维的能量关系全部是所谓的意识界的东西。无意识界是什么意思,你达到那个境界是N维,基本就这些也没有边界了,他还讲到了叫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这个怎么理解,我们知道什么是明,什么是无明。

 

在儒学智慧里面,《大学》这本书一上来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再看看《道德经》里面讲,《道德经》里讲到了道德的关系,他讲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我们再把它放到这个空间里面看,这个道是N维宇宙空间(N趋于无穷大)的宇宙智慧,是圆满的宇宙智慧,失道而后德,进入N-1维的宇宙境界,所以德是四维到N-1维,整个这个空间的层次就是德,所以德是维度、是自由度。那四维进入三维,这叫失德而后仁,人是一个人一个二,这是临界态、量子态,这是等离子态,有形和无形这么一个关联的,所以他两个人,一个有形的人,一个无形的人,一个粒子态的人,一个波态的人。

 

那什么叫明啊,明就是不断的打开障碍,你的障碍在三维,这三维就使得你无明,你跟那个明德之间有中间的障碍,明明德就是把障碍打开,向那个明德的方向走。真正的大光明指的是N维(N趋于无穷大),那个光明,那是觉照,是彻照整个宇宙空间的,所有的认知全是障碍我们跟这个明之间的关联的,所以基督教管它叫罪,罪是什么啊,罪不是对错是非善恶,罪是存在于我们意识中障碍我们跟神之间关联的那些认知,那就是罪。

 

佛教又管它叫业,无无明是为什么,因为他从高往下看的时候已经通透了,从上往下叫照,从高维照见五蕴皆空的那个照,就把所有的无明给突破了。

 

 

但是大家注意,他还有一句话叫N维n趋于无穷大,它永远在趋向那个无穷大,这个无明永远有,所以叫无无明尽,不知道能不能理解到这一点,无明也不可能穷尽,所以说没有无明是从上往下照,但你从下往上去的时候永远有无明所在,因为从下往上叫趋于无穷大,你的认知不管是一百、一千、一亿哪个维度上,你只要有一个认知在那,你就有无明。但你从上往下的时候呢这些认知障碍全都不存在了,这是照见五蕴皆空照的时候才能照出本质,你观的时候你永远观到的是无明,当然这个过程就是不断的突破有限的无明,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你突破三维的无明达到四维的明,通过突破四位的无明达到五维的明,你突破N-1维的无明达到N维的明。

 

 

所以亦无无明尽,告诉我们整个这个宇宙空间如此之博大,达到了N维(N趋于无穷大),它还有一个描述这个空间的概念,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叫无上正等正觉,也在描述N维(N趋于无穷大),因为只有到了N维(N趋于无穷大)才能堪称无上,到了N-1维就不是无上了。

 

 

那么我们刚才讲了心经的空间格局,那我们再讲一下心经的至简存在的描述,大家最熟悉的一句话就开始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叫色空不二,我们前面已经讲了色是怎么来的,是能量叠加呈相,那空是什么,空不是没有能量波,是这两个能量波在这也不成相,一堆能量波在这都不呈相,这是空性。空是本性,他具足一切可能性,但它不以任何一种存在而执着,那叫色空,本质是不二的。

 

 

而这个心经里面又说了一句话,叫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句话怎么理解,五蕴是色受想行识,是五种特征能量,成了相的是色,而产生能量纠缠、产生共振让我们有感觉的,这就叫受,让我们开始形成概念、形成这种逻辑关系,形成信息集结,这叫想,那这些形成投影出我们在三维空间连续的能量成像的这种转化变化,这就是行,那些相对固化的我们的认知、那些认知的不同层次,那就是识,所以色受想行识一样是能量相互作用干涉,所形成的五种类型,所以五蕴能量也是这么回事。

 

 

我们只是借色这个能量,因为它最容易让人看得见,人是眼见为实,听到东西自己都觉得模模糊糊的,看到东西觉得实实在在,所以用色来代替来跟大家解释,看到的色是什么,就是相,就是能量波干涉成的相,那这能量波干涉成相到底是怎么成的?一个能量波是sinx,它有上下两部分a和b,先不用阴阳代替, a加b等于1,一样,那两个波就变成a加b的平方了,a+b=1,(a+b)的平方肯定也等于1,我们展开发现,a的平方加b的平方加ab加ba,这就是四象,分别对应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太阴对应水形的能量,太阳对应火形的能量,少阴少阳对应金木的能量,他们的综合能量对应土形。

 

哇,五行能量原来就是两个能量波干涉,形成的某种空间能量的扰动,某种空间运动的能量状态,而这个时候就具备了成相可能性,当然这种干涉条纹和五行能量是我们在现实三维空间里看不到的,它只具备了成相可能性就是空性,它具备一切成相的可能性。

 

我在观测一个全息图的时候,是由无数干涉条纹组成的,另外一个人从另外看他看到的像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观测者投射上去的第三个能量波,也就渲染这两个能量干涉条纹的那第三个能量波,是不一样的,所以这就变成(a+b)的三次方,有观测者投射的这个能量波,(a+b)³=a³+aab +aba +bba+baa+bab+abb+b³,也等于1,这就是八卦,他正好八项。

 

 

所以八卦是我们在三维空间能够看到的最简单的物质相,没有比它再简单了,就是条纹,所以八卦画就画成条纹了,八卦加另外八个信息组合构成什么八八六十四卦64卦,是我们的三维空间一切事物的基本频谱,他的基因,最基本的频率分布,只有64种分布,这64种能量频率的分布继续叠加就构成了我们现实的万事万物,这就是这个色是怎么产生出来的,相是怎么产生出来,怎么从最初的干涉变成了我们现实看到的一切。

 

 

大家注意这里面最核心的点,你能不能注意到关注到那个第三个能量波才是最重要的,那是由观测者发出的载携波,他拥有的频率就能渲染出跟他同等频率的能量相,这是关键点,这就应了另外一句话,在近代科学研究量子物理的时候有一句话非常经典,叫量子物理实验的实验结果与实验人的意识相关。这第三个能量波是实验人的意识,它所承载的频谱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内在的认知,观测者自己内在认知,这个认知就是业,就是罪,有什么认知你就渲染出什么样的相,现实的呈现。

 

这叫万法由心、相由心生,所以心经研究的是什么,研究的是人类内在的东西,所以色空不二,色只是被我们的认知渲染出来的相,五蕴全是被我们认知渲染出来的相。它对至简存在,它全是能量波,而且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它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他不会因为这个地方,有了相,而多了任何东西,也不会因为没有相而少任何东西,它所谓的生生灭灭、所谓的成住坏空都在有限空间里面呈现的,所以我们就知道我们的生死、开始结束、所有事情的成住坏空,只是在我们这个三维空间里面,我们有时间这个概念的时候,他才有我们看到这个生命的顺序。到了更高一个维度,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所以超体里面有一句话,我每次会讲这个例子,因为这句话说的很经典,这个科学家说什么呢,说这个宇宙出现生命的时候,细胞就在选择,当环境适应细胞存在的时候,他们选择繁衍,当环境不适应他们存在的时候,他们选择永生,什么是永生,纵向提升维度的时候就是永生了,你在时间轴上就可以任意走了,所以我们老祖宗传下来这些智慧,本质上让我们永生的。

 

 

 

先天八卦是让我们彻悟,后天八卦才让我们在三维空间玩儿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上半部是让我们永生的,下半部才是让我们在三维空间和谐存在,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指的是我们的乾道能量,是让我们永生的,生命正向提升的,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指的是我们意识能量和物质能量高度和谐于当下,这也是为我们纵向提升创造一个条件。

 

 

因为只有当你和谐存在的时候,你才能拥有具备提升维度的可能性,这就是中庸的本质。那么它的存在还有一个描述,就是无色声香味触法,我们在三维空间里面,我们的存在感全是由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而产生的色声香味触法,这种存在感,它建构在三维认知系统的,而到更高一个维度,我们三维的色声香味触法实际都是一些能量关系,能量关系在更本质的投影源里面,是另外一种状态了,所以他一定会被超越。

 

所以,心经在至简存在这个描述上,这种能量关系在更本质的空间状态已经不是这种表象化的东西,它是内在能量关系,内在能量关系取决于我们的认知。现在时间到了,我们讲到了这个前面的几个部分,只是把这个心经它讲的空间格局和它的存在的这种至简描述,跟大家用科学原理做了一个描述,那么我们的下一次哈,再进一步地把在心经的不同的章句涉及到的跟我们这个逻辑体系能够相互印证的部分继续分享!

 

所有跟帖: 

曲径通幽,功德无量 -mywen- 给 mywe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5/2017 postreply 19:23:33

这种能运用当代最前沿科学成就,诠释经典的新路,真是独辟蹊径,令人大开眼界,对科学人士大有助益。 -huzi2015- 给 huzi2015 发送悄悄话 huzi201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6/2017 postreply 15:35:0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