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心灵的地狱》(6)

来源: YMCK1025 2016-10-11 17:02:4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022 bytes)

柯云路心理学作品

《走出心灵的地狱》

精华选载(6) 

 

第六章 生病是战胜家人的最有效手段

 

1993年2月13日中午,作者写下一段文字。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明确提出了:疾病在相当大的意义上是病给亲人的。

疾病往往是一个人“战胜”家庭其他成员的最有效手段。

全人类都应该认识疾病的这一丑恶面貌。 

 

安子林的神经症从相当大的意义上讲,是病给亲人的。倘若他现在身边没有妻子、女儿,他的神经症或许早已失去了大半存在的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讲,照顾他的人,妻子,女儿,既是他康复的心理支持,又是他完全康复的主要障碍。

考察生活中的情况,经常看到一个家庭中,疾病往往是一个家庭成员“战胜”其他家庭成员的有效手段。当病人一次又一次尝到疾病的好处后,潜意识就止不住在必要的时候重复这个方法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在有些人身上,这种情况简直表现得淋漓尽致。只是因为通常的人没有这样的透视力,会想当然地以为:谁愿意病呢,莫非病还能是假的吗?

我们说,病都是真的。然而,病在很多时候是应需出现的。需要之一,就是改变家庭内的关系,达到“战胜”家人的目的。没看到吗,当儿童为了战胜父母的时候,不仅可以大哭,还可以哭到咳嗽,哭到喘不过气来的程度,以至真的发烧、咳嗽起来。哪个父母不屈服?哪个家长会想到这是孩子在“巧妙”地战胜自己?

从小,一个人的潜意识就明白疾病的效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会越来越老练地、习惯地运用这个策略。

神经症常常是很典型的表现。

一定要把这奥秘告诉吕芬。是要好好照顾安子林,她是他的主要支撑。但实际上,她又是他神经症痊愈的最大障碍。她要帮助他,又不能牵就他。她不能纵容他反复运用自己的神经症。她不能用各种照料他的行为继续给他造成患病的条件与暗示环境。对待安子林这样的神经症患者,如同对待孩子,照顾要有限度和方法,否则,“溺爱”就是害了他。这时,作为妻子的吕芬,其自己的智商就很关键了。有些女人,无论作为妻子,还是作为母亲,都缺乏足够的理解力,你很难使她深刻地理解这一点。因此,也更难教会她什么巧妙的方法、策略。

这个方法、策略主要凭患者的妻子依据对对方心理、潜意识的判断,随机掌握。吕芬是个比较聪明的女人。她能理解这些道理。然而,初步的理解与深刻理解是两回事。深刻的理解与善于寻到聪明的方法又是两回事。

莫非能每天教她一些方法吗?自己目前很难有这么多时间把注意力放在某一个病例上。

吕芬应该明白,她丈夫的病现在其实就是他本人还不愿意真正好。痛苦是痛苦,但痛苦降低到可忍受的限度之内了,而患病的好处还是不能丢舍,神经症就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下去了。

往下,无非是几件事:

一,更深刻、全面地分析。因为分析还未最后完成。吕芬在电话中说她正在给我写封信,谈安子林从小的家庭情况。安子林也说,要等见到我时详谈他的患病过程。在那之后,自己对安子林的分析将全面完成。

二,要改变安子林的环境,改变家人对他的态度,要把讲艺术课这样的事情逐渐引进他的生活。其实,以后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不谈病了。就是谈生活,谈绘画,谈实际的事情。神经症又有什么可谈的呢?

可以肯定,他不会再出现像去年那样剧烈的反应了。

三,他想去医院治疗,一般可以劝止。实在要去也无妨。给他以心理支持。给他疾病的“痊愈”以“台阶”。

四,配合其他治疗手段。

神经症是令人同情的,同时又是令人讨厌的。社会上有那么多神经症,是人类本身难逃的苦难。更放大说,所有的疾病都是人类社会必然的一个部分。

人类莫非能没有疾病吗?

迄今为止,有多少人真正理解疾病的人类学意义?

苦难的人类。

想到禅。想到“契机相合”四个字。

 
柯云路:关于疾病不得不说的秘密 

 

在一般的动物世界中,疾病大概没有什么好处。即使在那些成群生活的动物中,疾病大概也难能得到什么同情与照顾。成群的野马、野牛在大规模迁移跋涉中,所有的老弱病残者无一例外地受到淘汰。整个群体毫不留情地把它们抛弃在沿途的荒原及猛兽的食猎中。这种淘汰原则,是符合这些动物群生存需要的。

然而,人类自从结成社会,形成自己的文明生活后,大概就有了同情弱者、照顾疾病的文化,而且这种文化一般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有所发展。然而,任何文化在发展中都可能出现畸形变态,都可能偏离合理界限而陷入谬误。

让我们具体看一看,社会文化如何给疾病以“好处”。

它有哪些逻辑──不成文、不成法,但却放之四海而皆准。

一,有病就该受到同情、照顾。

二,有病就可以休息。

三,有病就可以推卸责任。

四,有病就可以推迟任何允诺、约定的执行。

五,有病就可以得到宽恕。

六,有病就可以免缓应受的制裁。

七,有病就可以证明爱情。

八,有病就可以证明负重,证明美德。

九,有病就有理,有病就厉害,有病就能战胜他人。

十,有病就可以表示一切不满,调整各种关系。

这就是我们的社会文化给疾病以好处的十大法则。这十大法则,一方面在帮助疾病患者战胜疾病,另一方面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造疾病,或者说诱使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对给疾病以“好处”的文化“一分为二”。

一个人接受有病就有“好处”的文化的暗示,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受各种宣传、各种身边发生的生活的反复暗示。

这个世界不是经常宣传对病人的各种关照吗?生活中不是不断有人在生病,因生病而得到各种好处吗?这个人病了,得到了照顾与同情;那个人病了,得到休息;还有人病了,免上法庭受审;再有人病了,感动了女友;还有人病了,免去下乡出差之苦;还有人病了,推卸了责任;还有人病了,被舆论赞扬为鞠躬尽瘁;等等,等等。所有这一切见闻,都在暗示一个逻辑:生病的“好处”很多。

另一种方式,就是自己生病的亲身体验。

每一次生病都得到某种、某几种好处。由此,像中毒一样受到暗示的腐蚀。只要遇到类似的情境与需要时,心理深处就会止不住受到疾病的诱惑。

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在一生中完全拒绝疾病的“好处”之诱惑。

有些人被生病有好处的逻辑程序牢牢控制住心灵,陷在疾病及疾病的角色中不可自拔。有些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疾病来解决面临的家庭矛盾;用自己的疾病维系夫妻关系;用自己的疾病折磨爱人与其他家人;用自己的疾病推卸家庭责任与义务;用自己的疾病来表达家庭生活的痛苦与不满;用自己的疾病来获取同情;用自己的疾病麻木自己、“充实”自己──自我折磨也常常带来中毒上瘾的生活依托感;用自己的疾病把子女拴在身边;用自己的疾病当一种说法,交待四面八方。

有些人用疾病来解决自己政治处境上、社会处境上、工作处境上、人生处境上的各种困难与危机。政治上受打击了,遭厄运了,可以生病;被降职、撤职、处分了,可以生病;事业上受挫了,失败了,失意了,可以生病;生意破产了,可以生病;退休了,无聊了,可以生病;各种难过的情况都可以生病,用生病来解决一切问题。

所有跟帖: 

《走出心灵的地狱》(7)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30336 bytes) () 10/11/2016 postreply 17:05:17

《走出心灵的地狱》(8)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15957 bytes) () 10/11/2016 postreply 17:06:26

《走出心灵的地狱》(9)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4524 bytes) () 10/11/2016 postreply 17:07:4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