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死亡之约

来源: yanlan 2016-10-08 02:05:0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456 bytes)
唐太宗的死亡之约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九月初四这一天,长安城宽达150米的朱雀大街,老早就被四面八方赶来的民众拥堵得水泄不通。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的都集中到了大理寺司衙大门前,因为今天是一个谜底将要被揭开的日子。
 
  事情源起于9个月前唐太宗李世民同390名死刑犯定立的死亡之约。人们想知道,那些逃脱了牢笼的死囚们是否真的能够履行最初的约定,自投罗网,主动送死。
 
  原来,贞观七年腊月,太宗视察朝廷大狱,那里有390名被判处死刑的囚犯等待批准,执行死刑。太宗历来不主张严刑酷法,而是务求宽简。
 
  他对死刑的审核极为慎重,因为死刑至重,事关人命。在死刑审核的程序上,规定要实行三复奏,向皇帝报告三次,反复核实,务求不冤杀一个好人。后来,他觉得三复奏还不够,特别是在错杀张蕴古之后,规定了五复奏并且前三次和后两次复奏之间必须有时间间隔,不能在须臾之间完成。
 
  这些关在监狱里的死囚,都是经过了三复奏和五复奏程序,实际上都是情无可原、罪无可恕、死无可冤的人。即便如此,太宗还是本着人文主义精神,对这些人进行终极抚慰。因为他觉得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悲,即使是应死之人,其悲苦状也是令人同情的。
 
  通过亲自问话,死刑犯们对自己的罪责没有异议,但却表达出了对再回家看望一次父母妻子的强烈渴望。
 
  太宗陷入了沉思之中,因为这事有些冒险,不过他很快就抬起头,宣布了一个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你们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回家与亲人团聚,在亲情和关爱中度过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时光,但必须遵守一个约定:来年九月初四准时自行返狱伏法!
 
  死囚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掐了掐自己的脸才知道这不是梦,情不自禁地大声欢呼起来。
 
  户部尚书兼大理寺卿戴胄忍不住上前提醒道:“皇上,这些人都是杀人越货、罪大恶极之人,没有信用可言。到时不回,您可怎么交待呀!要三思而后行啊!”
 
  太宗露出一贯的坚定神情,回答说“用诚心才能换忠心,我相信他们不会辜负这份信任。”
 
  话虽这么说,可是所有人都将信将疑。毫无疑问,这是一场豪赌。这可是死亡之约啊,回来就意味着死,反正左右是个死,逃得一时是一时,谁不想活着呢?
 
  可让大家想不到的是,这一天死囚们真的一个一个地回来了。一个,两个,三个……约定的时辰到了,数一下人数,389名,就差了一个。狱吏们急忙找来花名册查看,只有家住京畿扶风的死囚徐福林迟迟未到!
 
  这下不仅官员们不满意了,连死囚们都愤怒起来,“徐福林的良心被狗吃了!若俺还有机会出去,非宰了这个狗*****!”“对!杀了这个不讲信用的小人!扒了他的皮!”
 
  这些面目狰狞的死囚们仿佛受了奇耻大辱,他们忧心如焚,不是因为担心即将到来的处决,而是为一个同伴的爽约而痛心疾首。
 
  目光又都转向了太宗,这位年仅35岁的大帝镇定自若,他挥一下手,下令说“再等等!”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人们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凝重,这个人可能不会来赴约了,年轻的皇帝注定要为他的轻信付出代价。
 
  这时,远远地传来了车轮转动的吱嘎声,一辆牛车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近了,更近了,从牛车的车蓬里探出一个人的头,清瘦,蜡黄,一脸病态,正是那个叫徐福林的死囚。
 
  原来,他在返回京城的路上病倒了,只好雇了一辆牛车赶路,结果比约定的时间晚了一个时辰赶到。
 
  太宗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死囚们为他们的信用得到了最高的奖赏——全被赦免!
 
  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因为惩罚从来不是目的。
 
  这也许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迹,390名死囚信守承诺,从容赴死!而让这一奇迹发生的,只是因为信任。
 

所有跟帖: 

德治的社会无法实现现代化。现代化还是需要法治的 -lisi- 给 lisi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8/2016 postreply 09:12:49

法治为先 德治为辅。 缺一不可 -你哥哥- 给 你哥哥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0/2016 postreply 10:15:3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