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多种一一胡涂医

来源: yanlan 2016-10-06 13:58:2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5553 bytes)

 

“人有多种”,这句话是我们在家里互相揶揄的习惯用语,一般是用来表示“异议”或对周遭一些不合理的事儿表示“理解”。每每遇到不合己意的事,我们往往会异口同声来一句“人有多种”,大家哈哈一笑,省去很多不必要的争吵。事实上,“人有多种”这句话,考据起来,应该出典于《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的末尾。从这一篇开始,广成子和黄帝师徒两人便把人分成多种——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等。

 

说起黄帝和广成子,就不能不提一下《庄子》。在《庄子·在宥》中,庄子说黄帝做了十九年天子,政治上十分有成就,诏令下来,天下通通执行,威望如日中天。黄帝听说广成子先生在倥侗山上修道,便前往拜见他,向他请教宇宙大道之理。大名鼎鼎的黄帝,却被广成子老先生劈头盖脸狠骂一通回去。广成子老先生骂黄帝这位贤明的君主是坏人、心理不健康的人,他说对你黄帝这样的人,我老人家怎么能说大道之理呢?(《庄子·在宥》:“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黄帝被骂得如此难听,不但不动怒,反而虚心忏悔,暂弃王位,搭个茅房,把自己隔离起来,闭关三个月,反省忏悔,返观内照之后再去拜会广成子(《庄子·在宥》:“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间居三月,复往邀之”)。今天的各级官员,要是也有如此胸怀,何愁中华民族不复兴?呵呵。

 

没想到黄帝此时再去,广成子还是理都不理他,只管自己呼呼大睡(《庄子·在宥》:“广成子南首而卧”。)。没办法,黄帝只好恭恭敬敬,从他睡的脚下,低头跪着爬过去叩头请教(“顺下风膝行而进”)。这次不敢再请教大道之理,只敢问问如何让这个肉身活得长久(《庄子·在宥》:“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这时广成子老先生才蹶然而起,说你小子还算会拐个弯来问问题,我老人家这就给你讲讲“至道”!(《庄子·在宥》:“善哉问乎!来!吾语女至道”)。——每次读这篇《在宥》,我都感慨万千。贵为天子的黄帝,求道还如此谦卑,而明师们考察传人,也从来都是老实不客气,该骂就骂,不留情面。要不是有黄帝如此谦恭下问,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也不可能靠着一本《黄帝内经》祛病延年了。当然,后代的读者,总说《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小时候读历史,教科书上还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说《黄帝内经》是假托黄帝之名而作。 倒是北宋熙宁年间医名大著的朝廷高官林亿先生说的一句公道话颇合我的胃口。他说若非大圣上智,怎么可能如此通达大道?战国那些人有啥子本事?并说,《黄帝内经》这么厉害殊胜的经典,最应该出自远古的得道高人!(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林序》“非大圣上智,孰能为之?战国之人何与焉?大哉《黄帝内经》??最出远古。”)。

 

那么《黄帝内经》是如何分别“人有多种”的呢?且看《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篇原文: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掣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胡涂医同样把上面这些话给串讲一下。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黄帝说的“上古”,恐怕不是我们现在历史学上的时间了,黄帝距今大约四千多年,他讲的“上古”和“中古”,少说也离我们现在几万年。他说上古的时候,那些得道的高人们,他们才是真正的人,我们现在似乎都是“假人”了。黄帝说的,类似佛学的“真我”与“假我”。这些“真人”们,能够“提掣天地”。所谓“提掣天地”,就是《阴符经》里说的,“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地仿佛在我一掌中,万物变化,也像生于自身。“真人”能够把天地万物握在手里、心里。

 

把握阴阳,呼吸精气”,他们洞悉自然界的规律,掌握着天地阴阳变化的机理,能够把握光速(参见《中医扫盲——“阴阳”他说(续完:)》,懂得呼吸整个天地间的精华之气。

 

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千百年来人们总把这句话注解为真人们能够超人独处以保持精神内守,其实“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恐怕说的不只是“独处”,真人们固然能够独处,他们更能够处众而超然!“独立守神”其实是用功、修行的方法,是指生活中、尤其是练功时超然独立(比如站桩),心里的念头永远专一,类似于佛学说的“不动定”,心如明镜不动,清净明朗。这样才能够“肌肉若一”,全神肌肉骨骼都仿佛与大宇宙浑然一体,精力、内力绵绵不绝。

 

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所以才能够与天地同寿,长生不老,永无终结!

 

此其道生”,得道的真人们,必定可以有此征候,有可以与天地同寿的“特征”产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中古的时候(反正是距今好几万年前的事儿了:),比真人稍为差一等的,就是“至人”。

 

淳德全道”,他们德、行都十分合道,所以他们“德全不危”(参见《德全不危 ——《黄帝内经》点滴 1》)。

 

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他们一切行为,深和阴阳大道,总跟天地阴阳,春夏秋冬四季相调和。

 

去世离俗,积精全神”,他们懂得拥有一颗出离心,离开世俗纷扰,不去纠缠男女情怀,这样才能够“积精全神”,养好自己的精、气、神这人身三宝,专门去养精蓄锐、去修持。

 

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如此修持成功之后,他们可以不买飞机票不坐宇宙飞船,而游行于天地之间,时间、空间也对他们没有任何制约,可以听到一切,看到一切,类似于佛门所说的拥有了五眼六神通,尤其是“神足通”、“天眼通”及“天耳通”,看来神通非究竟,早在佛法传来中国之前,中国的老祖宗就在《黄帝内经》里说了,他们只是“至人”而已,还没有成佛、成真人。

 

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黄帝在这里再次强调,这是由修道、练功而获得的。

 

亦归于真人”,这类人迟早也会归入到“真人”的行列中去,只是还要好好修持才行。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其次就是比较“普通”的“圣人”了,他们看上去不修道,也不练功,只是自然而然地在天地间安适、祥和地生活,他们懂得注意冷暖气候的调整,注意卫生及身体乃至周围环境地调节、保养。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即使是世俗间的吃喝玩乐,他们也能够随缘自在,该住五星级酒店就住,该乘坐商务舱就乘坐,当仁不让。但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不管世俗之事如何,均无恚嗔之心,世俗之事,在他们心里不起涟漪。

 

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所以他们既没有表现得神奇怪异,也没有非要去出家修行,同普通人一样穿衣吃饭。

 

举不欲观于俗”,当然,他们的行为举止也与普通人不太一样,人们拼命去赚钱去当官,他们能避则避,尽量不受世俗牵制,不看人脸色行事。

 

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他们不会使身体因为外在的俗事而辛劳,生活其实过得很简单、恬淡、清净。他们也不会使心内有压力、仇恨、怨尤等负面情绪。

 

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他们以恬淡、快乐作为生活要务,以自然、自由自在的生活为满足。

 

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因为具备了这些修养,他们身体不容易衰疲,精、气、神都很足,精神不会散乱,这样也可以活个百来岁。

 

其次有贤人者”,再其次呢,比“圣人”更差一等的,就是颇有修为的“贤人”了。

 

法则天地”,贤人懂得因天之序,合道而行,不像我们现代人这样日夜颠倒。

 

象似日月,辨列星辰”,他们上通天文,下达地理。贤人懂得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与人体气机进行取象比类,懂得分辨星辰的位置以及其运行状况对人体的影响。他们的生活跟从太阳和月亮,昼夜分明,该睡则睡,该起则起,该练功就练功,该干啥干啥,从不乱来。

 

逆从阴阳,分别四时”,贤人懂得如何对付天地阴阳的消长,懂得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以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应该如何“过”。如何适应节气、四季、气候的变化来吃喝玩乐行走坐卧等等都搞得清清楚楚,并依此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他们努力将自己的方方面面生活,安排得合乎上古时代的做法,追随上古真人,力求使生活合于上古人,合于自然之道,合于修道的真人们,这样寿命也可以很长,甚至也可以自己把握寿命到极致的年龄。

 

可见,“真人”最牛!他们能与天地同寿,长生不老。“至人”次之,但也可以算是半个“真人”,他们能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懂得如何增益、延长自己的寿命。再其次是“圣人”,他们看上去不修道,也不做工夫,但是获得恬淡自然,最“差”的是“贤人”,也能够做到“我命在我不在天”,让自己活到极致的年龄。我们现代人呢?在养生修道方面比老祖宗们差得太远了!但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典,却给了我们上求医道、大道的无比信心。

 

祝福大家龙年吉祥,元宵快乐,做个好人!

 

胡涂医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