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内政部长为何易人?—解读法国政府最新改组

来源: piétondeparis 2011-03-03 09:01:2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0497 bytes)

 


 


http://www.faguoquan-blog.fr/txt/BlogShow.jsp?ID=12990803954765242


 


 


法国Canal Plus电视台有一个名叫“新闻木偶(Guignols de l’info)”的著名时事讽刺节目,


每天晚间20时播出。这是一个学习用“另一种眼光”看法国时事的极佳节目。2011228日晚,该节目一开首便是一群阿拉伯国家年轻人兴高采烈地欢呼胜利的场面:节目主持木偶“PPD(原法国电视一台明星新闻主播的木偶)解释说道:这些阿拉伯人并不是在为突尼斯茉莉花革命成功﹑埃及获得自由,或者利比亚卡扎非的即将倒台欢呼,而是在为这次法国政府改组中原内政部长布里斯·尔特弗(Brice Hortefeux)下台而兴奋得热烈喝彩!


 


这一让人忍俊不住的滑稽画面及解释一语道破了前一天(227)晚间法国总统萨尔柯奇通过电视广播讲话所宣布的政府改组的实质意义:关于这次改组政府,虽然萨尔柯奇在电视讲话中冠冕堂皇地高谈“阿拉伯民主革命”及其“历史性”意义,但实质上却更象是一次“攘外安内”的国内政治盘算;用法国《世界报》一篇社论标题的说法,是“对外政策为内政效劳”。


 


对这次法国政府外交﹑内政与国防三大主权职能部部长易人改组,不少评论者的眼光都过多地聚集在对新任外长阿兰·朱佩地位升迁的关注上,而相对忽略了布里斯·尔特弗下台和克洛德·盖昂接任内政部长这一变更所释放的信号;而这后者其实恰恰是萨尔柯奇的用心之所在。


 


对于萨尔柯奇来说,撤换原外交部长密榭尔·艾利奥-玛丽(Michèle Alliot-Marie)已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这倒并不仅仅是因为艾利奥-玛丽外交才能的低下–因为一般人都明白,按照法国惯例,外交是历任总统的“专属园地(domaine réservé)”,所以外交政策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其实都取决于爱丽舍宫–而是因为她的“突尼斯度假门”丑闻,尤其是她于突尼斯茉莉花革命之初在法国国民议会关于把法国警察的“镇暴技术”传授给本阿利以帮助他对付争取自由民主的游行者的提议不仅使许多法国人感到震惊不解,而且更是引起了正在舍身反抗独裁统治,争取自由民主的突尼斯和其他阿拉伯世界人民对法国政府的愤怒和失望,致使法国多年来在阿拉伯国家苦心经营的“情感资本”丧失殆尽,并使法国外交在此次阿拉伯民主革命中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影响和作用,而且还在整个世界的众目睽睽和讥笑之下丢尽了颜脸;不少法国人甚至产生某种遭受侮辱的感觉!


 


而这一切恰恰又发生在法国担任八国和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刚刚开始的时候。萨尔柯奇对法国人习惯于简称“MAM”的外长密榭尔·艾利奥-玛丽的恼怒和不满便可想而知(萨尔柯奇居然在宣布改组的讲话中对“MAM”不仅没有一点礼节性安慰,而且连其名字都一字不提!)。但出于刚愎自用,萨尔柯奇又不愿在媒体和反对党的一片愤怒呼声和压力之下撤“MAM”的职;于是一直等到2011227日晚,爱丽舍宫才导演了总统“就国际局势发表广播电视讲话”这一自找台阶下台的一幕。


 


然而,问题恰恰就在于:对于显然缺少国际视野和大政治家智慧的萨尔柯奇,即便是当他在电视观众前大谈国际局势和法国外交政策的时候,人们能听到和捕捉到的也只是某种具有强迫性(obsessionnel)的“内政”信息。显然,萨尔柯奇心目中的“外交”和“对外政策”中的“外”字无需绕几个弯子,便都会万变不离其宗地回归到在法国本土的“外国人”问题上来,从而自然而然地成为“内政问题”。


 


这不,在227日的电视讲话中,关于已推翻了突尼斯﹑埃及独裁政权并正在威胁到利比亚专制制度的阿拉伯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历史性”意义和“巨大希望”的话音还未落,萨尔柯奇便迫不及待地渲染起这些革命可能给法国带来的“不可控制的移民潮”和“恐怖主义”的后果和威胁,并在煽起人们可能的恐惧和害怕情绪之后又话锋一转,宣布了他的“政府改组”方案,趁机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尽力于保护法国免受“外来威胁”的总统!


 


从这里,不难看出的是:萨尔柯奇始终把外国人–无论是阿拉伯人还是其他外国人–看成是“问题”和“威胁”:从其任内政部长时的严厉收紧移民政策直至当选总统后专设“移民与国民身份部”﹑推出“国民身份讨论”﹑把法国国内治安恶化归结于移民以及正在筹备中的“法国与伊斯兰教”的讨论,无一不贯穿了某种与在法国生活的外国人制造有意或无意的对立情绪的意识形态和立场,而这在法国共和国历史上也纯属罕见!


 


当然,在萨尔柯奇“攘外安内”的背后,掩藏的则是与法国极右派政党国民阵线(FN)争夺选民的政客策略;尤其是在眼前这种民意指数每况愈下﹑政府阁员丑闻接二连三﹑应对经济就业与财政危机回天无力的四面楚歌的情况之下,萨尔柯奇复现其“内政部长”本性,开始从自己最擅长的(攘外)领域盘算部署2012年总统大选计策,倒也符合其一贯的行为逻辑。


 


这便是这次法国政府改组中“外交”与“内政”部长同时易人的原因与“玄机”之所在!


 


法国媒体大多把此次改组看成是新任外长阿兰·朱佩在政府中地位的擢升并作了大量的渲染报道。尽管朱佩本人的能力和从政资历都无暇可击,也可能部分挽回MAM(昙花一现地)入主外交部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但这其实并不是萨尔柯奇所最为关心的。因为事实情况是,自萨尔柯奇一上任,便拿外交部的预算和人事编制开刀,实施千篇一律的减员紧缩政策,致使法国外交网络的行动能力一减再减,几乎到“惨不忍睹”的地步,以致不久前还在“赋闲”的阿兰·朱佩本人!)和左派社会党籍的于贝尔·维德林(Hubert Védrine)两人以前外长的名义联名在《世界报》上著文,痛心疾首地呼吁(萨尔柯奇)不要再“糟蹋”法国的外交行动网络!况且,凭法国眼前的经济力量,要想通过大规模的投入实现扩大法国在阿拉伯世界或世界其它地区的影响力的目标,几乎是件难之又难的事。以实用主义见长的萨尔柯奇心中对此不可能不清楚。


 


因此,可以推断的是,萨尔柯奇“启用”朱佩当外长,振兴法国外交的目的在其次,而更为重要的用意也许是:一﹑利用对朱佩的“重用”,拉拢希拉克旧部人脉;二﹑通过“抬高”朱佩,钳制总理菲雍,防止其凭借民意优势对萨氏萌生外心“犯上作乱”!法国媒体近日之所以口口声声地称朱佩为“副总理”,恐怕也是因为破释了萨尔柯奇的这一层用心。


 


因而,可以确凿地说,萨尔柯奇亲手主导的这次政府改组的重心和目的并不在“外”而在“内”,也即在内政部长的人事更替之上。


 


与萨尔柯奇有35年交情的原内政部长布里斯·尔特弗(Brice Hortefeux)在这次政府“改组”中被解职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意外”。法国政情评论界的解释大致有二:一是因为尔特弗就任以来,改善治安方面的绩效不彰;而“治安(sécurité)”又肯定是2012年总统竞选中赢得右派,乃至极右派选民选票而不得不大肆渲染的主题;二是由于尔特弗本人的公众形象缺陷;Canal Plus电视台“新闻木偶”节目里尔特弗的木偶几乎是一个专事驱逐和迫害外国人的凶神恶煞的“坏人”形象。而在现实中,尔特弗曾两次因种族歧视言论而遭起诉并被法院认定有罪;尽管案件还在上诉之中,但堂堂一名共和国部长被指控种族歧视,这本身已是一件怪事,而在对簿公堂后,部长还依然能保住职位,这更属怪中之怪。此前可能碍于情面,萨尔柯奇不愿舍弃尔特弗这一员心腹之将。而这次萨尔柯奇之所以“挥泪斩将”,那是因为2012年总统大选逼近,不愿看到出现因政府阁员官司缠身而被媒体炒作渲染,最终导致拖累名声影响选票的局面,所以不得不提前把尔特弗解职并安插至一个不惹眼的岗位。


 


对于由总统府原秘书长克洛德·盖昂接任内政部长,法国政情分析界的解释是因为朱佩在接受出任外交部长时对萨尔柯奇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即:总统府秘书长和总统外交顾问不得插手外交部的事务!这一条件无疑是要求萨尔柯奇彻底改变到目前为止的外交运作模式:因为自萨尔柯奇当选以来,外界都注意到一个事实,即:外交部长几乎是个形同虚设的“傀儡”,一切重要外交事务几乎都由总统府幕僚插手包办,有时甚至连外交部长本人和外交部高官都不知个中内情。总统府秘书长盖昂则被指是造成这一局面的“祸首”。有人据此解释,是萨尔柯奇屈于朱佩的压力才不得不把盖昂“外放”至内政部。


 


其实,这一解释未必全面。朱佩施压也许是一个因素。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内政部长出身的萨尔柯奇太懂得内政部长这一职位对于总统选举的重要性了。所以,他必须物色一个绝对可靠的亲信担任这一职务(有人甚至戏言说,萨尔柯奇恐怕都恨不得能自己亲自兼任内政部长呢–假如法国宪法允许的话!)。而多年来从内政部到总统府一直忠心耿耿为萨尔柯奇效劳的克洛德·盖昂显然是一个最佳的人选。


 


省长职系出身﹑对警察和内政部系统了如指掌的克洛德·盖昂自2002年结识萨尔柯奇之后,两人便形影相随,几乎从没有离开过。盖昂是一个能够不折不扣地理解和执行萨尔柯奇意图的人。他在萨尔柯奇任内政部长以及2007年总统竞选期间便已立下汗马功劳;萨尔柯奇入主爱丽舍宫后,身为总统府秘书长的盖昂更是成了萨尔柯奇的耳目手脚,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权力和影响力有时甚至超过部长和总理的总统府“影子内阁”。据说,萨尔柯奇平时打电话最多的人有两个:一个是老婆(以前是塞西莉娅,现在当然是卡尔拉);另一个则是盖昂,差不多每隔15分钟都会接到一个总统电话,询问“有什么新闻?”;久而久之,有人开始戏称盖昂为“副总统”或大权独揽的“宰相”,连总理菲雍都非常不满盖昂的“篡权”行为,因为,盖昂倚仗与总统的亲近关系,常常越过总理,向有关部长发号施令,有时甚至直接与媒体交流,以致有人对总统府秘书长这一事务官权力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也形成了法国第五共和国总统权力行使形式的前所未有的“怪胎”。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萨尔柯奇对盖昂的绝对信任;由盖昂出任内政部长,萨尔柯奇当然是百分之百的放心。


 


果然如此。31日下午,新任内政部长盖昂首次到国民议会接受质询,当有议员问到如何应对可能涌入法国的阿拉伯民主革命国家非法移民潮的时候,盖昂字正腔圆地作出了与前任内政部长萨尔柯奇﹑尔特弗一样坚定的“全部依法遣返”的答复……


 


这大概就是这次法国政府“改组”的深层含义之所在:盖昂和尔特弗这两名萨尔柯奇亲信从“内政部长”职位上“一上一下”的“异动”显然在告诉人们:虽然离2012年总统大选还有15个月时间,但萨尔柯奇已经调兵遣将,构局布阵,准备就绪了……


 


相关资讯:


 


 


法国政府改组:外交﹑内政及国防三大部长易人


http://www.france-en-chine.fr/news/show.jsp?id=12989365048630639


 


法国政府三名新任部长简介 


http://www.franceutile.fr/news/show.jsp?id=12990815876915042


 


查阅改组后的法国新政府阁员完整名单


http://www.franceutile.fr/news/show.jsp?id=12897762387218974


 


 

所有跟帖: 

分析得真不错,喜欢看你的文章 -月如霜- 给 月如霜 发送悄悄话 月如霜 的博客首页 (348 bytes) () 03/05/2011 postreply 05:09:58

谢谢,受宠若惊, -piétondeparis- 给 piétondeparis 发送悄悄话 piétondeparis 的博客首页 (18 bytes) () 03/05/2011 postreply 16:22:30

不算打耳光:当时老卡突然在国际上软化了,说是在帐篷里看可兰经觉悟了。这和 -咪呜- 给 咪呜 发送悄悄话 咪呜 的博客首页 (142 bytes) () 03/07/2011 postreply 14:37:49

字太小,没法看。 -heka- 给 heka 发送悄悄话 heka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5/2011 postreply 10:26:0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