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人生之路从这里开始【震撼与淡定】

来源: wangle 2013-12-16 08:25:2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646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wangle ] 在 2013-12-17 04:46:0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作者:光明 
让我们先从一组图片开始吧:

这组图片一共42张,是一位美国科学家制作的。让我们借助现代科学的成就一起穿越时空,用自己的眼睛来感受一下关于宇宙、关于人,那些我们不曾了解的奥秘吧!

第一张图:【十亿光年】,十亿光年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离,这是一个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

光速是现代科学公认的速度极限,每秒299792458米,相当于绕地球七圈半。

一年是31536000秒,乘出来就9454254955488000米,一光年约等于十万亿公里。

当我们看到十亿光年以外的星星时,映入我们眼帘的那束星光已经在茫茫宇宙间飞奔了十亿年。

换言之,我们现在看到的仅仅是它十亿年之前的样子!

此时此刻的它,究竟如何,我们只有再等待十亿年才能看到……

【10亿光年】十亿光年这样的数量级下观测宇宙,上面的每一个象素点所表现的事物都是无比古远的。


【1亿光年】现在我们把视野缩小 10 倍,宇宙看起来还是空空如也,“星”光点点。可是,那些点点斑斑的真的是星么?




【1000万光年】把眼光再降低一个数量级,那些点点看起来依然象是星星。




【100万光年】近些,再近些。哇!什么呀,这么面熟?这就是你所说的“星星”么?是星星,一堆星星。我们管它叫银河系。




【10 万光年】在10万光年这样的数量级下,我们就看见了整个的银河系。事实上,银河系的直径就是十万光年。真有哪位能发明一个跟光速一样快的飞船,从银河系的这边飞到对面来个大吊角,就要十万年的时间!哇塞,在这样漫长的旅程来看,人生不过朝生暮死,蜉蝣一般。但这只是对相对于银河系静止的观测者而言,船上的人员感受到的旅程其实只有数分钟。相对论呀,深了去了。




【1 万光年】 我们的太阳系位于银河系螺旋翼内侧的边缘,距离银河系中心大约 2.5 万光年。于是,我们把视野收回到 1 万光年的数量级,聚焦在银河系若干触角般螺旋翼中的一条上面。




【1000光年】 密密麻麻啊




【100光年】 还是密密麻麻的。 




【10光年】 一如既往的密密麻麻呀。




【1 光年】 等等,这个是什么?  




【1 万亿公里】 再走近十倍依然雾气昭昭的一团,到底是什么嘛?  




【 1000亿公里】 看出来了,是太阳系,翻山越岭的,不容易啊。  




【100 亿公里】 放大十倍来观察以繁星为背景的太阳系。说是繁星,其实与太阳最近的恒星 -- 半人马座比邻星都是在 4.22 光年开外的。图中的亮点仅仅只是背景上离得八丈远的星星呢,并不是太阳系的一部分。




【10亿公里】 数数看,下图里被蓝框子圈上的是谁的轨道。  




【1亿公里】 一亿公里的时候,地球在那里?




【1000万公里】 可以看到了,地球,月球 呵呵




【100万公里】 这个是什么?




【10万公里】 啊,地球! Home , Sweet home 。  




【1万公里】 怎么会这么巧涅?从 10 亿光年一路看下来正对着的竟是美国。用一万公里的视野看地球。 Google
Earth  也能有这种效果,起始时对着的也是美国 ^_^  (不用奇怪了,这套图片本身就是老美拍的!)




【1000 公里】 经常玩 Google
Earth 的朋友都看的出来吧,这是北美五大湖区中的密歇根湖,框住的城市就是芝加哥。




【100 公里】 芝加哥鸟瞰。由此开始了我们人类所能够理解的数量级,开始了我们熟悉的世界。深呼吸 ......




【10 公里】 密密麻麻,(为什么又要说密密麻麻?)。房屋,湖边的房屋。小二,上瓶啤酒,哥几个先喝着 ^_^




【1 公里】 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100 米】 看!草地上这是什么呀,一坨?




【10米】 原来是一傻哥们睡得正香 .... 挺惬意的嘛




【1米】 醒醒嘿,都被偷窥啦还不知道呐

  

【0.1 米】 一米的十分之一,我们手所能把握的尺度。相信人类所接触的大部分物体都是在这样一个数量级的。看看你的周围,键盘、鼠标、手机、杯子、碗 ......仔细一看这哥们手上的毛还挺重的,纯爷们!




【1 厘米】 这是手上的皱纹细部。兴许你放大了还没他细皮嫩肉呢。做好准备,我们即将进入另一个陌生的领域——微观世界




【1 毫米】 手上的毛孔,就是没有毛,毛呢?




【100 微米】 依稀可见皮肤的组织结构。




【10 微米】 一个细胞的数量级就是 10 微米,当然这只是一般来说。插句话,世界上最大的细胞是鸵鸟蛋,它是一个单独的卵细胞,数量级是分米级的,厉害吧。




【1 微米】 疑似生物课上学过的细胞核膜,细部。




【0.1 微米】一看这么高度螺旋的结构就知道是染色体了。底下的洋文说:但凡人类的细胞,里面都会有 23对染色体。




【100 埃】 埃是一种长度单位,指 10 的
-8 次方米。看到这个规则的等距双螺旋结构,我想你一定知道这种物质就叫做脱氧核糖核酸,也就是常说的 DNA 。分子结构清晰可见。




【1 纳米】 现在为材料科学炒得火热的纳米技术,就是说很多物质精细到纳米级后将表现出很多在常规数量级上所表现不出的性质来。在纳米这样的数量级下,我们连原子都可以数清了。




【1 埃】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这个是密布的电子云,我们能看到原子核外的电子云比较浓。




【10 皮米】 原子核外围的浓密电子云。仿佛又回到了浩瀚无边的宇宙。这样来看每个原子都像是个小宇宙,我们的世界就这样的周而复始着,不寒而栗,不寒而栗,不寒而栗......




【1 皮米】 穿过最浓的电子云,发现更近核的地方反倒清净。中间的就是原子核。




【0.1 皮米】 走近点,这就是传说中的原子核了。10的-12 次方米叫做一皮米。在 0.1 皮米的数量级下看原子核就可以看出很多个球球来,它们是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10 飞米】 原子核的特写。




【1 飞米】 质子(也可能是中子)的细部,乱七八糟一大片。未知的结构,未知的领域,那里属于上帝。




【0.1 飞米】 无语。翻译出图片下面的洋文作为收场吧,他说:一旦我们进入下一个层次,我们将会看到什么,我们又将会知道什么?




如是......

 

关于宇宙——空间

看完这组图片也许您会感叹:哇,原来宇宙是这个样子......原来人是这个样子......

这组从宏观到微观42张照片,给我们迅速勾画出了这个宇宙的物质世界图景。

可是......

我们真的通过这一组图片就可以认识宇宙和人生的真相了吗?

好,我们来测试一下,一起做几个脑力拼图游戏,看看我们心目中的宇宙的图像:

首先假设我们用这位美国科学家的显微照相机,拍出整个宇宙(十亿光年尺度)中每一点的显微照片(0.1飞米)。

然后再把这些照片拼接起来,不就可以得到整个宇宙的拼图了吗?

我们简单估算下这个10亿光年的整个宇宙的照片要拍多少张:大约需要拍10的41次方(约10的25次方米 除以 10的-16次方米)张0.1飞米的照片。

10的41次方=10亿亿亿亿亿!OMG,这已经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了......

但是,假如...假如...假如这张硕大无比的拼图能够被完成,至少我们可以想象从理论上可以完成,那么宇宙中每一个点都能在这张图上找到对应......哈哈,那该多好啊!...

关于宇宙——时间

等等,我们好像还忘了一个问题:光速,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进入我们眼睛后而成的像,如果没有光,我们什么也看不到。

光线传播是需要时间的,距离除以光速就是光传播需要的时间,于是,我们可以计算出:

我们所见到的太阳是8分钟之前的太阳,见到的月亮是1.3秒之前的月亮,见到一英里以外的建筑是5微秒之前的存在,即使你在我一米之外,我见到的也是3纳秒以前的你。

眼见真的为实吗?我们所眼见的都是过去!

也就是说,即便存在这样一台显微照相机可以在某一时刻为整个宇宙拍张“全家福”的照片,由于不同天体到我们距离的不同,这些照片上不同星体的实际形象和位置实际上属于的时间是:从拍照时刻起 到 十亿年前 不同年代。

因此我们辛辛苦苦用这样的方法得到整个宇宙的拼图,是一张不同年代时间照片的拼图!

等等,我们好像忘了一个问题:这样拼好的拼图是平面图,而我们能看到的宇宙是三维立体的,所以这应该是一张立体的拼图。

OMG,立体拼图,好像要挑战一下我们的空间想象力......

这部分的脑力拼图还是留给有兴趣的三维立体拼图高手来完成吧。

现代科学能力所及,研究、发现的宇宙范围(十亿光年),其实并不是宇宙的全部,但这已经远远超出整个人类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的想象了。

关于宇宙——眼见耳闻

等等,还没完,我们还遗忘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还没有考虑到人类各种感官的局限:

为了说明人眼的限制,我们来看一下这张由现代科学家所绘制的电磁光谱的图 表(见下图)。




这张图表告诉我们,人眼只能看见宇宙里非常狭窄 的一段,我们称它为“可见光带”(图中的彩色部分)。

而人眼看不到可见光之外的包括红外线、紫外线等等所有波长的一切!

人类可以看到的色彩世界其实只是自然界色彩的极小一部分。

同样,人耳的听力也是有限制的,所有频率小于20HZ或者大于20000HZ的声波,人类永远也听不到,但是它们却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如下图所示:




与我们同样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一些动物感官的有效感知范围远就比人类更宽,比如,蝙蝠、海豚、狗、猫等。当一些大的自然灾害即将来临时,人类还茫然不知,很多动物却可以感知到而提前避难。最近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印度洋海啸事件中的大象,在海啸来临之前,拼命地向高处狂奔从而使得其主人也幸免于难。

因此,由于人类感官的限制,即使我们能够完成上面所有的拼图,也只相当于置身于一个密闭的黑屋里,从一个很小窗口向外看到的世界。古人有很多成语描述这种情况:管中窥豹,盲人摸象......

拓展阅读:

关于人与动物感官的对比和局限详见:人类感官的局限

关于此部分内容更加深入精辟的讲解详见:沈家桢博士:佛家五眼


********************************关于视觉-如何看**************************** 

从出生开始,五官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唯一依靠的设备。

然而,通过对感官知觉的科学研究,却发现了有关“外在世界”的不同事实,这些发现,揭露了关于物质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秘密:究竟我们怎样看东西呢?

视觉感知是按这样的步骤进行的:当眼睛看物体时,实际上是物体发出光线(物体本身发的光或者物体反射的光线)穿过眼睛的晶状体,折射、聚焦在视网膜后部,激发出电化学脉冲信号,再经过神经纤维传到脑后的视觉中心。








视觉的效果,实际上是在脑子里的视觉中心内产生,我们看见的所有影像,实际上都在这微小的黑暗的区域(大脑视觉区)产生。

我们必须注意到:

大脑是封闭的,与外界的光线是隔绝的,内部是绝对黑暗的。即大脑不可能与外界的光线接触。 

人眼接受的可见光是电磁波。所以当说“我们看见”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观看自身大脑里的电子信号,而不是用眼睛看到外在的物质,这已经被主流科学的专家所公认。

当我们在屋里观看电影时,身体会让你感到在屋里,实际上正好相反,这间屋子是在你的大脑里面。

我们同样必须记住:

我们的身体,同样是个形成在我们脑子里面的电子信号影像。


什么是真实?真实该怎么定义?如果我们理解的真实指的是触觉、嗅觉、味觉和视觉,那全是大脑接收的电子讯号。

我们以为的真实世界,其实是互动的虚拟世界——我们一直活在梦的世界!

大脑位于体内,为头颅、血肉、皮肤等组织所包裹,根本接触不到外境!

既然接触不到外境,我们却看得到、听得到、嗅得到、尝得到、摸得到,这真是奇怪的事。

以视觉来说,光线只能射到眼球感知光线的部位,再进去全是光线照不到的内部组织,现代生理学告诉我们,是视神经系统起传导的功能,让大脑以为自己能看到外境。

我们的眼睛看见了什么?颜色。
 



颜色是客观存在吗?不是。

颜色是光线刺激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而产生的主观感觉。这是教科书上的话。

实际上,颜色是意识依据视觉器官所报告的神经信号用自己的语言——颜色描绘出来的主观映象,而并非是一种实际存在。眼睛接受的是什么?光线,光线是长短不同的电磁波,电磁波是没有颜色的。物体表面也是没有颜色的,它反射什么光线,取决于物体表面的结构形状。

颜色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产生的呢?光信号转换成视觉神经冲动,通过视觉神经传输到大脑皮层,刺激起意识活动的时候,在意识的活动中才产生了颜色的感觉,所以颜色只存在于意识的活动之中。 

再抄一段教科书:意识是人脑对外部客观存在对象的主观反映,其内容是客观的;但这种反映不是客观对象直接进入人脑,只是客观对象在人脑中的观念映象,是一种由感觉、知觉、表象、概念、推理、判断等组成的精神活动,是一种想像空间,是一个虚拟世界,而不是实际的存在。 

我们来认真想一下:我们的意识在视觉器官的帮助下究竟看见了外边的什么?

实际上没有看见意识之外的任何东西。不是看见光线了吗?可光线转成神经信号了呀,这个信号被意识翻译成了颜色,所以我们的眼睛最终看到的是颜色,而颜色是意识的翻译视觉神经信号的语言,并不是意识之外的东西。 

有人说,照相机不是能照上颜色了吗?这不是客观存在吗?

照片上并没有颜色,底片只是记录了光线引起的一些反应,照片也不会自己产生颜色,只有当有人看这张照片时,他的眼睛搜集到照片反射的光线,光线变成视觉神经信号,信号传给意识,意识在翻译这个信号的时候才表述成了颜色。

所以历来人们都认为自己看到了外面的东西,这是个天大的误会,就像池中月不是天上月一样,眼中人也不是面前人,我们看到的世界,实际上并不是外在的实际存在的那个世界,而是我们的意识用三色笔描绘出来的一幅立体图景。也就是说,我们并没有看到眼前的任何东西,我们看到的完全是自己的意识根据神经信号翻译出来的一幅主观映象,它完全处于意识的想像空间之内,它完全是一个模拟真实世界的虚拟世界,它是一幅世界的三维地图,与意识之外实际存在的世界根本不是一回事。  

这幅世界地图与实际存在的世界是大致重合的,我们完全是依据这幅地图在实际存在的世界里进行各种活动,虽然我们看不到实际存在的世界,但有这幅用意识的三色视觉语言描画的地图作参考,我们就可以活动了。虽然色彩简单了点儿,描绘也很笨拙,但还是勉强够用。  


比如大部分的色盲,他们一样能分辨红绿灯,单独的颜色也不会说错,只有特殊设计的图形,才会说错;这证明色盲所说的青黄赤白,虽然和一般人一样,但所看到的颜色其实是不同的。

根据脑神经医学的记载,曾有一个画家,发生车祸之后,所看到的东西全部变成黑白的。

神经所传达的讯号,不等于实境,因此会因为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各别差异,使得我们所感觉到的外境也有所不同。

比如电视和摄影机的机型不同,有新旧、故障、传输障碍等因素,所摄取的影像固然一样,显示出来的画质,却有所差异。



 

********************************真实与梦境-我是谁 **************************** 
 



这些物理事实,使我们走向一个无可争辩的结论:

我们看见,接触,听见和理解为“物质”的一切,“这个世界”和“宇宙”,只是在我们脑子里的电子讯号而已。

我们从没有意识到:我们的世界其实只是一个大脑!

我们很容易被感知误导,相信自己所见的。

实际上,并没有任何真正有关的物质存在,这就正如发生在我们梦中的情景:

在床上做梦,也能逼真地用手去接触和用眼睛去看,但实际上你却没用手和眼睛,而且从未离开床半步。

若你相信在梦中所感知的是真实的物质,那你就被骗了。

既然我们见闻觉知的一切,都是在意识想像的空间里,都是在意识的虚拟世界中,都不是客观的实际存在,这与做梦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做梦的时候,眼耳鼻舌身识都休息了,只有一个意识在活动,可就仅仅是这个意识的活动,就可以营造出无限广阔的天地,可以变化出无穷无尽的景象,可以发展出千奇百怪的事物,可以骗得我们以为自己是在完全清醒状态下活动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

我们现在不就正在做这个梦吗?

我们都认为自己是清醒的,我们都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有一个无限宏大的客观物质世界毋庸置疑地可靠地供我们栖息,我们时时处处能感觉到它的实实在在的存在,世世代代都处在它的恩赐和控制之中,我们一直在与它抗争,改造它,千方百计地想战胜它,而实际上呢?根本不存在我们想像中的这个样子的一个物质世界,我们所有见闻觉知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是用意识语言勾画描述出来的一个虚拟世界,与真正实际存在的世界完全是两回事,我们从未见过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我们无始以来就生活在一个完全由意识营造的生死长梦之中。

理解所有这些物质事实以后,最重要的问题便出现了:如果我们知道,所有物质事件的本质是感知,那么我们的大脑又是怎样?

不要忘了,我们对大脑的认知也是通过视觉和触觉等所了解的。

我们大脑的本质和我们的手,腿或者其他物件一样亦不过只是视觉和触觉的电子讯号知觉而已。


如果世界不是大脑的感知,那么又是谁在看、谁在听?谁在思考?谁在感觉?谁在说“我是我”?

正在接收一切电子信号并进行体验的真正感知者到底是谁?

正如我们知道在梦中拥有的身体以及看见的物质世界,是一种电子信号的感知,而我们现居的世界,以及我们拥有的身体甚至大脑,也是电子信号的感知。


神经系统传达外境的讯号给大脑,讯号不等于外境,大脑所感知的外境,其实就是这些讯号。
 

既然大脑需要的只是讯号,并不是外境;理论上我们可以仿真神经系统的讯号,加到大脑上,虚拟出一个世界,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躺在床上一步不离,就可以“度过”丰富多彩的一生。黑客帝国这部电影就是对这个说法的最好的演绎。 

可是当我们在熟睡时,五官的分辨功能暂时停顿,根本就没有外境与之对应,为什么会有梦境? 

梦中的见闻觉知,显然不是神经系统的讯号所能解释的,它是独立于外五尘而存在的。

梦境大都很真实,很少人能察觉到自己正在作梦,可见梦境中的见闻觉知,和清醒时的见闻觉知,并没有明显的差别。

我们平常只觉得梦境很像「真实」(清醒时所觉知的五尘境界),反过来说「真实」也很像梦境,全部不是实境、不是客观存在的外五尘,都是透过某种机制而模拟的;就像电视、电影的声光,都是经过转换的。

这种模拟机制,无论是在梦境或清醒时,都是持续的运作。

清醒的时候,它根据五官的神经系统所传递的讯号而仿真;梦境当中,则独立作用。 

如果你只在电视上看过爱因斯坦,你不会说你看过爱因斯坦,照这个标准来说,你不只没看过爱因斯坦,你也没看过你的父母、你的小孩──你根本没看过任何人。

我们的身体,欲界的贪爱,本质上与梦境并无不同,也是通过某种机制而模拟的,我们就是这样活在人生大梦里! 每个人呱呱落地后,就活在一个知觉的牢笼里,把自己的心灵牢牢锁住。

所谓“物质世界”和“梦境”都是我们从感觉器官得到的幻觉。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临终前说过一段话:
 

“时间,空间和物质,只不过是人类自身的一种错觉。在另一个非三维空间里,灵魂正在自由地穿梭,它们可以穿透我们的肉体,看清我们的每一个细胞,而我们对它们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意识不只有产生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的这些具象思维的精神活动,还有更高级的形成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等的抽象思维活动,这些也都是在意识想像的虚拟世界里进行的,并不是客观的实际存在。

这样看来,我们人的意识的所有活动,都是精神活动,都不是客观的实际存在。

所以我们凡夫见闻觉知的一切,都是在意识活动的范围之内,都是在意识的想像空间里,都是在意识的虚拟世界中,都不是客观的实际存在。 
 

人们既然使用意识认识一切,就只有听命于意识的摆布,只能听到意识的语言,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是经由意识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过来的,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意识告诉我们的,它说我们看到了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世界,我们就毫无道理地把自己主观感觉的世界当作是主观之外的客观世界;它说我们听到了独立于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声音,我们就愚蠢地相信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满着声音;它说我们闻到了不依赖于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气味,我们也都不加思索地相信……

而实际上,多少世来,多少劫来,我们都被它骗了,我们为它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本来都是意识作的怪,它却推脱说那都是与意识无关的客观环境造成的,我有什么办法?

罪魁祸首成了无辜的好人,却让人们去找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客观世界算帐。

我们为什么无始以来一直在生死轮回的牢笼里不能逃脱,因为我们一直抓不到把我们关进坚牢的元凶,这个案子为什么破不了呢?原来真正的元凶就是一直指挥我们抓捕元凶的意识本人。



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和一个能够认识这个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精神世界。这二者对比,人们一般觉得精神世界好像只是一种虚拟存在的活动,可能并不是一种客观实在;但人们都莫明其妙地、而又极为肯定地认为,客观存在一个物质世界是毫无问题的,要想破除人们的这个邪见,也是莫明其妙地艰难。

实际上人们并没有客观存在一个物质世界的任何证据,但同时任何置疑却又无法动摇这个无须证明就可以让人坚信的“真实存在”,一个人类史上最大的谎言,却被全人类无始以来就无端地奉为最实在的事实。

无明威力之大,就是可以这样轻而易举地颠倒乾坤。

我们人类既然不能感知到意识之外的外在世界,是不是这个世界上的实际存在究竟是怎样人类就永远不可知了呢?



不是。对于这个让人震惊的事实真相的了解程度,现代科学其实远远落后于那些潜心修行的觉悟者。
 

觉悟者通常把没有意识到世界幻象这点的人称为“迷”的状态。

释迦摩尼: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人肉眼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暂时的假象和幻象,而并非是真相。)
 

老子曰:“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已经有人按照佛法修行成功,打破了意识的牢笼,突破了意识的限制,冲出了这个虚拟世界,实际见到了意识之外实际存在的真实情况,他们从意识语言虚构的这场生死长梦中觉醒了,“见”到了真实的世界,就像我们刚从一场恶梦的挣扎中醒来,梦境消失了,真实世界展现在面前。这些觉悟者,他们有能力化身回到我们的梦中,参加到我们的梦境中来,告诉我们这一切全都梦,并且告诉我们觉醒的方法。 


关于宇宙——科学

在经过上面的思考后,我们可以确认收获的就是下面的一些与以前不同的想法:

关于“科学”这个词的另外一种更客观的诠释:

通常被我们称为的科学就是:一个直径几千公里的行星(通常被称为地球)上最多存活了数万年的灵长类动物(通常被称为人),通过其功能极为有限的几种外设(通常被称为感官)对光、声、味、触等有限的参数进行小范围抽样、处理,得到其赖以存在的环境(通常被称为世界或者宇宙,实际上大多指地球范围内)相互作用的一种经验总结。

关于宇宙——过去事

关于对过去事情的推测:

 

由于光速的原因,我们所眼见的都是过去。由此换位思维很容易明白,在地球上发生的事件,也在以光速向宇宙深处传播过程中。

此时此刻如果在宇宙中距离我们2233光年的地方看地球,看到的图像是中国这片土地上秦始皇正在忙着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而不是您用计算机或者手机在网上看我这篇文章(公元2012年)。

当然这么说只是一个方便理解的假设,距地球2233光年的地方不大可能碰巧“有跟人类一样的生命,而这些生命也恰好具有跟人类一样感应同样频谱波段的眼睛,他们的眼睛正好在看我们的地球”

但是沿着这样一个方便理解的假设枚举下去,距离我们2234光年的地方看到的是公元前222年的地球......

以此类推,只要在这个广袤的宇宙中找到类似地球的生命,在他们的星球来观察地球,就可以看到地球的过去......

我们有有什么理由确信在十亿光年尺度的三维立体的宇宙中,只有地球一个星球有生命存在?

要么是宇宙对地球太过偏爱了,居然会如此兴师动众、不惜浪费这么多时间和空间的资源,布置如此宏大的背景,只为了一个小小的地球的一群“人类”?

要么是我们人类自己太无知了。

顺便说一句,在正统的佛道实修过程中,一些人会出现"宿命通"能够了解、追忆过去世发生的事情。

关于宇宙——未来事

关于对未来事情的预测:

下面我们通过剖析天气预报来重新理解一下未来事与“因果”

无论“诸葛亮借东风”在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在当时那个年代能够准确知道几天之后天气情况的人,一定会被众人崇拜--无论他是否叫“诸葛亮”。

可是如果在2012年,我们这个年代,能够准确知道几天之后的天气的人,一定不会被众人崇拜--即使他真的是诸葛亮。

因为现在随便一个人,在网上、电视、广播、手机上都可以很方便地查到未来几天的天气。

天气预报实际上就是对未来事的预测,这件事情本身的难度并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人们的工具手段。

天气预报需要考虑气流,气压,气温、地形、纬度、高度、海陆分布、季风等很多因素,需要应用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等很多复杂运动研究的原理和方法。

虽然非常复杂,但是一旦把所有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因素、变量都测量考虑在内,就是用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解方程计算的数学问题。

古人不能象现在这样预测未来的天气,不是天气本身无法预测,而是这个预测的工作量太大,当时的水平、能力、计算工具不够。

古人没有计算机这种东东,古人研究天气的时候一定见过闪电,但不会想到人们最终是通过“电”来解决的问题,人们从研究发电、使用电......发展到后来研究出导电材料、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计算机......特别是计算机这东东出来以后,在很多方面有了突破的进展,这其中就包括天气预报。

由此我们知道:能否对复杂自然现象预测,很大程度决定于人们的水平、能力、计算工具等等。

类似地,我们来思考对于社会现象中未来事的预测,这是更加复杂的一个系统,还有我们目前没有研究清楚的一些因素。因为这个系统的复杂程度超过了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计算能力,所以我们对于社会现象无法准确地预测。但同样的,这是限于我们目前能力而无法预测,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就此断言社会现象是不可预测的。这就好像我们现在看一个古人信誓旦旦地宣称天气是无法预测的一样,可笑而又可怜,但是我们已经很能够理解他的信誓旦旦。

顺便说一句,在正统的佛道实修中,是不主张预测算命的,但关于预测其实有非常成熟的研究和结论。

关于人——生命

先来回答个轻松的问题:

您相信自己有生之年可以成为美国总统或者世界首富吗?估计十有八九您的答案是否定的。

这很好理解,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单从概率上讲,地球上有几十亿人口,这是一个几十亿分之一的小概率事件。

您相信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吗?

在人类已经观察到的宇宙范围内,有1000亿~2000亿个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象太阳这样的恒星数量为20万亿亿~40万亿亿颗。 

如果您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觉得这个宇宙实在是太浪费资源了吗?

如果您相信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可以发生,那您应该完全相信自己可以成为美国总统或者世界首富。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放到整个宇宙的时间和空间的尺度中,真的还不如一粒微尘;那地球上的人类呢?

我们对于这个我们生活的“地球小世界”的看法、每天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生生死死的看法,是不是也需要重新思考定位一下呢?!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关于人——世界——我

下面我们继续刚才的拼图游戏,这次我们把作者的显微照相机焦点对准自己的身边,于是新的拼图目标出现了:

您现在一定正在通过计算机屏幕或者手机屏幕,看到这段文字。

就比如接下来出现在您眼中的这个“我”字,放大来看,其实是无数张0.1飞米照片中的微观粒子拼接到一起的,好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我”字就在您富有洞穿力的目光下放大分解、分解分解......

还记得最开始那42张照片吗,如果不记得了,可以回到上面再看一遍,从手往后......

对的,就是这样。

接下来屏幕上的每一个字......

接下来整个屏幕......

接下来您现在视线所及的每一个物体......

拼好了吗?是不是已经有点适应一个个物体在您的“目光”下放大、分解......

接下来是您正在操作键盘或者鼠标的手......胳膊......




再闭上眼睛歇一会儿......

接下来睁开眼睛继续我们的拼图游戏:

我们就来拼眼睛,正在看屏幕的眼睛!......

拼好了吗?有什么感触?

再闭上眼睛歇一会儿......

我们把前面两步拼图:屏幕和眼睛,拼到一张图里,这是一个立体的拼图......

拼好了吗?接下来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屏幕、字、眼睛......

“我”是如何看到的?“我”是如何把看到的这些拼图变成了有特定“意义”的呢?

如果眼睛能被这样拼图,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被这样拼图,那么接下来是不是该拼“我”呢?“我”在哪里呢?!

再闭上眼睛歇一会儿......

最后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个立体拼图的过程:

让我们所见的一切在我们的目光注视下停滞不动--就想电影中的定格一样,然后一样一样重复刚才的拼图过程,比如眼前的电脑屏幕:放大分解、分解分解......直到最后土崩瓦解、冰消玉碎......

接下来键盘、鼠标、我们的手、身体的各个部分,甚至我们刚刚发出的惊呼.......

视线所及,从定格状态在我们的目光注视下,一个一个都土崩瓦解、冰消玉碎......

再简化归纳一下:

定格->

锁定一个目标->放大->分解->粉碎

锁定下个目标->放大->分解->粉碎

......

直到最初定格的画面中所有的目标都一个个粉碎......

运用纯熟之后,可以简化为二步:定格->粉碎......

再纯熟之后,目光所及,无需定格,直接粉碎......

再之后,无需粉碎......

对宇宙人生真相有兴趣的朋友,在修行路上精进的朋友......最后送大家这两个表情吧,一切尽在不言中......

只有先搞明白了“我”是怎么回事,进而才有机会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

而从前面的拼图游戏来看,拼来拼去,也只有这个“我”还没有真正被找到。

我是谁?灵魂到底存不存在?“我”的来龙去脉以及存在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关于人——灵魂——生死

世间任何事都没有生死事大:无论是谁,无论我们在世间有多高的地位,积攒了多少财富,获得了多少的荣誉,取得了多少成就,这个最终的结局都无法逃避,临终之时所有的这一切没有一样可以带走,连一根稻草也带不走。

但通常人们对死亡相关的知识了解的不仅少,而且大多是不正确的。

死亡其实是一个过程,不是很多人误以为的象断电一样“咔吧”就结束了,也不是数学上由1变0这样一个简单的跳变。

医学上通常把呼吸、心脏功能的永久性停止作为死亡标志,但无论是历史上还是今天都曾出现过很多例“死而复生”的案例(几周前的腾讯新闻还报道了国内的一个案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搜索一下)--试想,对于被医学判定死亡却又死而复生的这些人,这个死亡标准真的可笑而残忍。

这么多的特例,值得我们对死亡标准重新做一个反思,在这些案例中,一个纸上“标准”就剥夺了这些人生存的机会,虽然这看起来不符合常识。

但是我们是应该相信死而复生的活人,还是应该相信这个所谓的标准呢?!不知道您的答案是什么?但是如果您是这些死而复生人中的一位,相信您的答案大家一定都能判断出来。

在被判断死亡之后,这些已经被判定逝世的人,到底经历了什么,其他人无从知晓,但是如果不懂得合适的处置,经常会发现他们在刚刚故去的时候表情还比较正常、自然,但经过各种仪式和流程之后,等到过几天最后告别的时候,很多人的表情却变得很痛苦,有些甚至有些狰狞。曾经给故去的人送过终的朋友,或多或少都会了解一些类似的情况。而很多有修持的法师、居士离去的时候表情却非常安详,甚至比生前还要好,火化后出现舍利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我们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赤条条一无所有,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如此弱小的一个生命能够在这样一个弱肉强食、危机四伏的世界上生存下来并长大成人,全靠有父母在我们身边悉心呵护、耐心教育;孝顺父母是每个人天经地义的本分;但什么是最大的孝顺呢?如果当父母离开人世,进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的时候,就如同当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样,一个没有任何帮助的一无所知的婴儿,将会遭遇到怎样的生存困境呢?有多少机会能独立存活下来呢?如果他们生前没有学习,没有准备,一念之差就堕入恶道的机会将非常、非常大,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如果做子女的有能力协助他们度过难关,那才是最大的孝顺!

《中阴救度秘法》对死亡后的情况有详细的论述,大家可以在网上购买一本最近几年以此为蓝本出版的普及读物《图解西藏生死书》了解,并与现代科学对濒死体验、轮回的研究成果加以对照。

也许您现在对这些知识还难以置信或者将信将疑,这很正常,术业有专攻,所有的误解都是因为不了解,没有事实根据的不相信和没有事实根据的相信,一样都不是科学的态度,都是迷信。

实际上,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濒死体验、轮回等现代科学的相关研究不断在证实着佛法关于生死的描述,下面拓展阅读了提供了一些参考的链接,网上还有很多相关文章和视频,大家可以搜索观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今天您能看到本文,也是您的缘分,本着对您自己和家人负责的态度,不要急于下结论,给自己一个机会,花一些时间,认真观看并理解下面提供的这些资料和视频,再认真总结、思考之后,再给出您的结论也不迟。为了生死大事,不要让自己和家人走向歧途,即使花上几天时间,与一生的价值相比,也是值得的。

但需要说明的一点:类似研究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些事实的参考,真正圆满的理论请参考相关佛学经典。

佛法就是要回答生死这些根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佛法所告诉我们的一切,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哲学家逻辑游戏的结果,是实修实证的结果。

佛法针对不同的人的特点教给我们相对应的系统、成熟的修行方法,我们只要按照这些方法去认真修行,就可以一步步地印证佛法中告诉我们的一切,修行好的人可以在活着的时候,就找到解脱的方法,得大自在。

拓展阅读:

我是谁?灵魂到底存不存在?“我”的来龙去脉以及存在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这方面做了相当多的试验和探索,下面的一段视频物质以外的世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用动画的方式一步步分析、演示,通过引导我们重新思考、分析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最后问出了这个问题:“我是谁?”
当然,视频中最后的结论只是能算是一个无奈而大胆的猜测,我们不必理会。


另外,也许您曾经看过电影《黑客帝国》,其实这部电影就是对佛法很好的普及和诠释,请看文章:


 
人类对于原子内部的了解也只是近1~200年的事情。

如果时光倒流到200年前,您跟当时的人们说原子核里面的结构,可以利用原子能发电,制造原子弹,他一定认情况为您是在说胡话。

因为您说的原子核内部的情况他无法用肉眼直接看见,您也无法让他看见;原子弹爆炸他也没见过。

今天原子核内部的情况我们仍然无法用肉眼直接看见,但是我们借助仪器可以看到,原子弹也被制造出来了。

小小的原子里面居然蕴藏着如此惊人的巨大能量,他们一直在那里,一直存在着,但是这些200年前的人们一无所知,视而不见。

关于宇宙——科学与宗教

随着现代科学不断地发展,人类是否能够真正有机会认知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呢?

这里就要说到目前的现代科学局限了,简而言之:

1、宇宙存在是全波段的,而现代科学是局限在有限波段内的实验研究。

2、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主体对客体的研究,但对于研究的主体--“人”是怎么回事却知之甚少。

比如与生死、灵魂相关的一些现象的研究:濒死体验、轮回、往生、舍利子等等。

比如一些特异现象:亲人之间的心灵感应、双胞胎的心灵感应,人体特异功能等等。

下面的信息虽然您可能不一定知道,但其实并不应该感到意外,那就是:

很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有神论者,他们中间有伽利略、瓦特、安培、爱迪生、巴斯德等。

而诺贝尔奖六百多位得主中,有近600人有宗教信仰。

这对于我们很多人而言,是不可思议的,也是让很多人深感吃惊的。

而人类历史上公认最伟大、最杰出的两位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居然都和宗教有很深的缘分:

牛顿是一个虔诚的有神论者,晚年全身心地投身于神学研究。

爱因斯坦的观点更为精辟客观:“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如果您看过释迦牟尼佛两千五百年前关于宇宙的论述,可能就不会对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感到意外。

当科学家们走到最前沿,一定会遇到上面提到的不可逾越的障碍,于是只能无可奈何地求助于宗教或者“万能”的神。

客观地说,大多数认为佛法是迷信的人,通常不仅对佛法知之甚少,而且对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也同样知之甚少。

也许他们中的少数人在学校里曾经学过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大爆炸理论、弦论等等,但是有几个人能真正明白或者曾经认真思考过这些理论呢,估计死记硬背应付完考试就都还给老师了。

而佛法,其实并不是象很多人以为的那样,仅仅是一种思想上的信仰,或是一种哲学的思考。 

佛法有系统的方法,是实修实证的,通过自身的一步步实践、提升,最终可以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严格意义讲,想把佛经当成学问用传统的方法来分析、研究、考证的专家可能永远没机会开悟,无法领悟佛法的真谛;试想,一个只看书学习,从来没有下过水的人,成为一个游泳健将的几率有多大?

换一个不够准确但是相对容易理解的通俗的说法:要先解决人本身这个仪器设备的问题,只有真正“放下”了,突破了人的感官的局限,达到全波段,才具备了探索宇宙、人生真相的基础......

还记得刚才提到的现代科学的两个局限吗?

关于空间、时间、物质、人等等这些最本源的问题,开悟后的释迦摩尼在2500年前就已经给出了圆满的答案。

前几天大学同学小聚,一个曾经在美国Intel工作的同学很好奇我怎么会信佛,我告诉他,就象小孩上学一样,如果一开始就想研究博士的课题不但不可能弄明白,而且可能连学都不会愿意去上了;但是只要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一步步学下去,就有机会去研究博士的课题,只要是开始上了小学,印证了小学教的内容,就会慢慢建立起学习下去的信心,并且不断地继续印证下去,增加更多的信心......

其实,佛法也是这样,很多误解都是因为在门外,因为不了解。虽然对于佛法,他还没有进门,但是这个比方让他理解了光明学习佛法的原因。

拓展阅读:




大校长的实验,这是到目前为止,光明看到的最严格按照现代科学准则进行的在这个领域最有突破的成果。


关于人生——语言

关于“语言”的另外一种诠释:

通常被我们称为的语言就是:一个直径几千公里的行星(通常被称为地球)上最多存活了数万年的灵长类动物(通常被称为人),通过利用其自带的一种声波感应设备(通常被称为耳朵及相关附件)和声波发生设备(通常称为喉及相关附件)基于不同声波的发生和识别功能,建立起的一套信息交换规则;其有效频段范围在20~20000Hz;对不同的单音或者组合进行定义,赋予不同的意义(通常称为字或者词),再根据起一套组合规则(通常称为语法),将不同的字词连接起来描述更复杂的信息(句子)。

语言的载体是声波,而声波本身没有任何特定意义,是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定义之后才有了不同的意义。

无论声波是人制造的还是其他机械或者电子方式制造出来的,只要能够被识别为是某段定义好的语言,就被理解为相应语言的特定意义。

——这就是喇叭、收音机、MP3、手机等能够被我们接受并成为传播语言的声音工具的根本出发点。

不同种族有不同的规则定义,产生了不同的语言。

一个没有学习过中文的老外听汉语跟听鸟叫从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这是一段MP3歌曲用软件在计算机打开后的波形




这是一段小狗叫声用软件在计算机上打开后的波形


如果您正在为刚才同事的一句话生气,看看上面的图,想象一下:您本质上居然是对着这样一串波形生气!

如果您是一位从来没有学过中文的老外,这串波形是来自人还是阿猫、阿狗,其实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您还生气吗?对着这串波形生气吧......

顺便说一句,与我们这个世界非常有缘分的观世音菩萨,就是通过声音而悟道成就的。用心处处是机会。

关于声闻,拓展阅读:

楞严经上记载观世音菩萨所讲述他用耳根修行的过程:

初于闻中    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  
 动静二相

了然不生    如是渐增    闻所闻尽  
 尽闻不住

觉所觉空    空觉极圆    空所空灭  
 生灭既灭

寂灭现前    忽然超越    世出世间  
 十方圆明

这一段文字有非常多的大德前辈都做过注解,真修之人一定不要轻易错过,下面链接的两篇仅供大家研读的时候参考。



 

关于人生——文字

类似的,我们也可以重新来诠释一下“文字”......

文字的本质就是一些不同形状的组合,其本身没有任何特定意义,是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定义之后才有了不同的意义。

区分不同文字的核心是形状和拓扑、组合关系,与文字本身的大小、笔画的粗细无关。

无论文字是人写出来的还是印刷在纸上或者显示在屏幕上的,只要能够被认定为是某个文字形状,符合特定的拓扑、组合关系,就被理解为相应文字的特定意义。

——这就是竹简、书籍、计算机、手机等能够被我们接受并成为文字传播工具的根本出发点。

比如“天”这个字,无论是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还是在手机屏幕上,是印刷,还是手写,无论写的多大,只要是符合这个形状,大家都会明白并接受这个形状的“天”字指的是什么,不需要再重新去解释、定义。

不同种族有一套不同的规则来定义,产生了不同的文字。

一个没有学习过中文的老外看汉字跟看天书从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同样的思路,我们还可以重新剖析、诠释一下“是非”“善恶”“情绪”......

我们会惊讶地发现类似的人为制定的规则无处不在,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相互交流的根基。

这些规则就好像计算机世界里的子程序,一个特定的子程序就可以完成固定的功能。

我们需要完成某个特定功能的时候,调用相应的子程序就可以了。

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正是由于建立和善用这些子程序(规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比如说计算机就是这种思路的最成功的代表。

人们只要按照规则去用就好了,而不必关心计算机是怎样设计生产出来的。

我们已经习惯于享受在这些规则中的生活。

但是也许有一天我们会遇到挫折、感到苦恼、感到迷茫,我们会猛然发现:

我们竟然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无从下手、无从开始,为我们被一层套一层的、太多、太多的规则包围着。

虽然我们有五官有思想,但长期形成的习惯已经让我们逐渐失去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本来面目的能力了。

 

关于人生的一些具体问题

思考这些深奥的问题有什么用?跟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

上面说的这些问题也许比较深奥,那我们轻松一下,来学习一些非常简单但非常有价值的,对全体地球人都适用的非常有效的“光明秘籍”

很多人经常会陷入某种情绪不能自拔,其关键原因是:

1、不知道情绪是能够控制

2、不知道控制情绪的方法

第1条的原因非常简单,说出来简直让人不能相信:所有情绪的主体都是人,既然人是主体,当然可以根据需要来控制。

第2条的方法就千变万化,因人而异了。很多人不相信情绪能控制的原因是因为没学会正确的方法和可具体操作的步骤。

明白了这个道理,具体的对治方法因人而异,无穷无尽了。下面光明列举常用几种方法,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适用范围:

1、当我们觉得自己:烦恼、忧愁、痛苦、郁闷、恐惧、懒惰、狂妄、自大、怯懦、自私等的时候。

2、当我们觉得自己:快乐、开心、舒畅、幸福、喜悦、成就。

3、当我们杂念纷飞的时候,当我们失去理想目标的时候。

4、......

【方法1】宇宙定位法(以下的名字都是光明自己随便起的名字,您完全可以起个自己喜欢的名字)。

当您遇到情绪方面的问题时:

1、将本文的一套照片从头到尾再看一遍。第一阶段:从十亿光年一直找到您自己;第二阶段:从您再到0.1飞米。

2、点击观看互动Flash:宇宙中所有物质相对尺寸——我们来自宇宙,看看我们究竟有多么大。  

3、观看下面的视频:已知的宇宙全貌。






 



 


 


注意事项:

1、提前演练: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要在没有问题的时候提前做好这些准备工作。

2、增加细节:比如看图片的时候可以添加注释(密密麻麻,一坨),自己给不同图片配音、唱歌(穿过千山穿过万水;找啊找,找到一个好朋友),轻松、适合自己的模式。

我天远地远地从十亿光年找到这里来,就是为了来“生气”的吗?

我天远地远地从十亿光年找到这里来,就是为了来“挣那个所谓的钱”的吗?这“坨” “蚂蚁”,呵呵很烦恼呢?!

我天远地远地从十亿光年找到这里来,就是为了“......”吗?

我活着不是为了“......”

我这坨“蚂蚁”追求的“财富”“成就”“不朽”在哪里呢?真的是......

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

规定自己默念次数,9遍或者21遍。

3、总结熟悉:总结、熟记比较有特色的几个关键图片、关键的注释、配音、歌曲。

4、提炼口诀:完成上面的工作后,将这个方法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比如“XX秘籍”,“XX绝招”

提炼的这个口诀相当于一个入口地址,必须简单好记、印象深刻,因为要记住很多的大道理不容易。但是要明白: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只要想起这几个字的“口诀”,其实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之后如果情绪还没有平复的话,可以打开这篇文章,找到相应的图片或者视频,开始“复习”,重复个9遍、21遍再来看刚才的情绪......

5、寻找训练机会:方法有了,还需要经常练习,才会熟练,逐渐发挥作用。

谁都不是天生什么都会的:如果姚明不经过刻苦训练,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巨人,而不会成为NBA的明星。

下次遇到问题的时候,至少有了一个积极的因素:为您提供了练习提高的机会!是不是有些期待问题的出现呢?

可能开始还不够纯熟,问题发生过后才想起来这套秘籍,没关系,再次复习熟悉,给自己加深印象,加一个意念:期待下次问题的出现,好好实践练习。

再下次也许到情绪爆发中间想起来,再以后可能情绪刚刚爆发的时候就想起来,再以后可能情绪刚要爆发之前就想起来......

就这样一次次练习、一点点进步。

情绪、问题多,未必全是坏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您练习的机会也更多,改变、提升的速度也许会更快。

【方法2】定格粉碎法

还记得前面练习过的立体拼图法吗?

简要步骤:

定格->

锁定一个目标->放大->分解->粉碎

锁定下个目标->放大->分解->粉碎

此法练习纯熟,则当下破相,战无不胜。如是。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再多言。

【方法3】电影学院法

任何一种情绪都不是永恒的,说穿了,都是自己主动找来的。如果弄明白了情绪的原理,是怎么回事,就不会真的陷入到某种情绪不能自拔,最多是在遇到某种情况时,表演相对应的情绪。

比如:

生气的时候这样想:有一个演员 要演一场戏,场景是:肺都要气炸了,还不能发火。

那生气的时候有机会体验一回当演员的感觉呢!呵呵

比如:

不懂事的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这时候“表演”生气就是做父母必须要具备的一个基本功,这时候父母“生气”的表情就是要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严重,达到这个目的,表演就成功了,见好就收,再讲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以后不能犯同样的错误。如果真生气失控就得不偿失了,不仅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也起不到教育的目的,还把自己气出个好歹来就太不值得了。--如果这样想,不但可以体验演戏,还可以与孩子斗智斗勇,不是很有趣,很期待下次的机会吧......

拓展阅读:以下还有几个前几年跟网友聊天的案例,也可以供大家参考:案例4  案例3  案例2 

【方法4】经典故事+格言警句法

1、文革时,一女士被剃了一个阴阳头,公众批斗,当众羞辱,该女士当时是一位很有身份的人,虽说学佛多年,但还是难忍如此侮辱,当时死的念头都有了。禅门大师贾题韬当时递上一纸条,女士即豁然开朗,破涕为笑,并安然度过此劫。纸条就七个字:“此时正当修行时”。遇困境时,紧记此七字真言。

2、生气的时候,小怒从一数到十,大怒从百数到千,然后再讲话。

3、这也会过去的



【方法5】问题法

只要能提出好的问题,就能得到好的答案。

人能马上改变自己的情绪,只要改变注意力的焦点即可。

如何改变注意力的焦点呢?很简单,只要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一个人之所以很容易泄气,那是因为你经常提出一个令自己泄气的问题,如“这有什么用?即然没什么效果,为什么要去试?为什么我这么倒霉?”

记住求什么得什么。

下面两个问题非常重要,要养成习惯,时刻挂在嘴边:

1、“这件事有什么好的一面?”

2、“我要如何来利用?” 


【方法6】“三军总司令”怎能不战而降,轻言放弃?! 

如果有人告诉您,您身上已经有上万个癌细胞了,您会是怎样的反应?紧张?痛苦?绝望?还是无所谓?

对了,正确的反应就是最后一种:无所谓!因为现代科学已经发现:人体正常情况下每天大约会产生10000个左右的癌细胞!但由于人体免疫细胞能及时将癌细胞吞噬,所以一般人不会得癌症。只有当人体内癌细胞的数量达到10的9次方~10的11次方时(也就是10亿~100亿个),才容易形成癌症。

那么,人体总共有多少细胞呢?

科学家粗略的估计人体的全部细胞约为500~600万亿个,如果把它们全部排列成一条直线,其长度约为40亿米,即400万千米,这相当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10倍。

如果是两军对垒,您作为三军总司令,听到报告说有若干亿的敌人入侵,您会在自己还有500~600万亿的部队健在的情况下宣布投降吗?如果那样真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让亲者痛仇者快了!

您可能从来就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多的部队,您可能从来不知道这么多部队一直在有条不紊地默默地运转着......

比如,您什么时候关心过自己的呼吸、心跳?您睡觉的时候他们不也兢兢业业地在努力工作、正常工作吗?

可以想象,平常大多数时候您这个“三军总司令”参与管理都是在添乱,不断打破身体客观的运转规律,制造麻烦;一面对强大点对手就想望风而降,您如何对得起跟随自己多年这500~600万亿的部队呢?!

如果您认真看了前面文章的内容,您应该会了解,这500~600万亿部队之中可能还蕴藏着连您或者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巨大的潜能。

如果您没感觉,前面那组42张图片,从细胞往后的照片,可以反复再看个9遍、21遍......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您这个“三军总司令”怎能不战而降,轻言放弃?!

所有跟帖: 

very good article! please tell us more -Quarx- 给 Quarx 发送悄悄话 Quarx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6/2013 postreply 09:49:3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