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刘姥姥说法——《金刚经》新释 3 by 西门杏庵

来源: FruitPig 2009-01-03 12:17:3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1636 bytes)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美女的背面是骷髅 随时随地无所住
  
  这一品的标题叫妙行无住分。这里的,意思是修行。如何修行佛法?应无所住。禅宗里有个著名的布袋和尚,有人向他问道,他就把布袋放下,也不说话。放下,放下,就是就是布施,什么职称啊,什么论文啊,什么证书啊,什么个人简历啊,什么奖励啊,一切丢开。过去的成绩属于过去,过去也就过去了,不在记在心上。真放下就可以成道。佛说这就是法门。你老抗着个布袋,能不累吗?你老背着荣誉,你放下吗?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还有,佛说,须菩提,我告诉你,修菩萨道,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在布施当中修行,秘诀就是“应无所住”,不要被好听的声音、夸奖你的话迷惑,什么你是了不得的作家啦,你出了多少本书啦,你在网上多么有名啦,你的身价多少啦,那都是虚的。还记得吗?《黑客帝国》里那个尼奥终于看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一直生活于其中的“真实世界”原来只是电脑创造出来的虚像,这个虚像才是“实像”。
  
  还记得的故事吗?贾瑞因为调戏凤姐不成,倒添了一身病,吃了几十斤药也不见效。此时来了一个跛足道人,取出一面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即风月宝鉴给贾瑞,并告诉贾瑞,这镜子专给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的,并且告诫他,“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但贾瑞不听劝告,照了正面,结果一命呜乎。贾代儒夫妇却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代儒正命人打算把这镜子烧了时,镜内哭到:“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结果跛足道人到来,抢了宝镜,飘然离去。
  
   风月宝鉴的正面,是风月繁华、温柔富贵、儿女情长,而风月宝鉴的背面,则是白骨粼粼。凤姐是美,可这个女人碰不得啊。天下美女多的是,你以为你看到真的是美女吗?你看了美女的背面没有?那是一堆骷髅啊!
  
  你的作品发在网上,想方设法地提高点击率,一旦被斑主飘红,兴奋不已,我告诉你,这些,这一切都是虚幻、是虚拟的,即使变成了书,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的东西,如果你为此“住”了,那你就是糊涂虫了,是不悟。俗话说,你还当真了?真把自己当回事了?禅说,“没有”就是“有”,“有”就是“没有”。
  
   同样道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香味触,这些感觉,也都是靠不住的,都不能住。你看看《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在这一回的开头:
   话说凤姐儿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 心中实在无趣,每到晚间,不过和平儿说笑一回,就胡乱睡了。
  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薰绣被,二人睡下,屈指算行程该到何处,,不知不觉已交三鼓。平儿已睡熟了。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 含笑说道:“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
  
  东府蓉大奶奶秦可卿在临死之前,给凤姐托梦说:“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 ?”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
  
   秦可卿一向和凤姐交好,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亦善”吧,所以,她在托梦凤姐,说一旦将来家族败落,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鲜花着锦之盛,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秦氏说,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三春过后诸芳尽, 各自须寻各自门。
  
   秦可卿到底是什么身份?怎么看得那么清楚?那是红学家们争论的事,我们不去凑热闹了。我们只看事实,事实证明,树倒猢狲散,秦可卿的话后来一一应验。所谓的繁华,不过一场春梦而已。最终的最终,三春过后诸芳尽, 各自须寻各自门。
  
   檀香味也好,冷香丸也好,一旦你觉得很舒服,那就住香了,应该放下。西游记里面说,妖怪一闻就知道这里有人味,那么,妖怪就非要吃不可了。声香味触,这些感觉,这些表象,实在都是靠不住的。佛说,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在败落之前,贾家还有一件大喜事。到底是什么事呢?秦可卿说,天机不可泄漏。真正第一等经是没有文字的,不需要语言的,用语言说出来的,已经不是最棒的经了。你看,世界上真正的智者干脆一辈子不写一个字。佛陀就没有写过一个字,孔子也是不写字的,他的“论语”那都是弟子记的。老子被逼无奈,才留下5000 字,然后飘然而去。
  
  《西游记》里,历经81难,终于到了西天的唐僧,见到了如来佛,说要取经。佛叫大徒弟迦叶尊者来,说迦叶,你把图书馆的门打开,把最上等的佛经拿给他们,让他们带回去吧。唐僧终于拿到了经书,孙悟空打开一看,这是什么经呀?迦叶简直是骗人嘛,因为佛经上一个字都没有,只是白纸。孙悟空嚷起来,说要找佛评理去。佛把迦叶尊者叫来,问他怎么回事。迦叶说,不是您说的吗?给他们最上等的经!我就拿无字真经喽。佛说算了,他们不懂的,还是拿有字的给他换一下,先拿那个差一点的吧。真正最上等的经典,就是一张白纸,就像空无的心一样,一个字都不须要,本来空嘛!
  
  可是,对于一般人而言,无字真经,他们看不懂啦,只好看有字的。他们的境界不到嘛。“菩萨于法,应无所住”,真正修行的人,就是这样。此心不在女人上,不在名利上,不在香车上,不在官位了,也不在空上,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念念皆空,随时丢,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帮了人家,给别人捐款了,捐了就捐了,过后就忘,心中不存。布施的时候,不要住相,否则那就是住相布施。老板表扬你,你不高兴,批评你,也不悲伤。有人骂你“你算个屁?”屁就屁吧,不生气,不着相,处处行于布施,包括身体在内,统统放下,随时随地无所住。
  
   2.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禅说,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与其说贾瑞是被凤姐设计害死的,倒不如说是她害死了自己,是她咎由自取,自作自受!怪不得别人。佛家相信这个世界都是因果关系,就是说你现在的快乐与否、善恶与否都是有前因后果的,有的原因在今生,有的原因在前生;还说一切都是缘,有善缘有恶缘,人的不断轮回都是缘分使然,所以大家有很多时候解释不了的事情,就说是前世欠了今生来还了;还说善恶有报,做了坏事一定有报应,做了好事一定有善果,所以信佛的人讲究行善积德。
  
   有个佛说因果偈,录之如下:
  
   富贵皆由命,前世各修因。
   有人受持者,世世福禄臻。
  
   今生无妻为何因,前世虐待妇女们。
   今生守寡为何因,前世轻贱丈夫身。
   今生奴婢为何因,前世忘恩负义人。
   今生眼明为何因,前世舍油点佛灯。
   
   今生眼瞎为何因,前世损路害失明。
   今生臭口为何因,前世吹灭佛前灯。
   今生聋哑为何因,前世恶口骂双亲。
   今生驼背为何因,前世嘲笑拜佛人。
   
   今生缺手为何因,前世造业害旁人。
   今生跛脚为何因,前世拦路打劫人。
   今生牛马为何因,前世欠钱不还人。
   今生猪狗为何因,前世皆因骗害人。
   
   今生多病为何因,前世酒肉供佛前。
   今生无病为何因,前世施药救病人。
   今生囚牢为何因,前世作恶害别人。
   今生饿死为何因,前世糟塌五谷人。
  
   在《三世经》中,佛的因果关系无处不在。佛曰:一切皆有因。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佛教中,信奉世界上一切事情皆有因果报应,虽然其内容未必科学,但是其思想号召世人多行善、少做恶,比起某些冷冰冰的法律条文来说要更有实际约束效果。所谓罪恶从心生,如果能从内心来抑制人们罪恶的意念的话,不信佛的人,读读佛经也是件好事情。
   
  贾瑞的苦果就是他自己种下的因。贾瑞临终手中所持的“风月宝鉴”,正面是风月繁华、温柔富贵、儿女情长,镜中的人笑靥如花,一袭白衣似雪,点漆似的眼睛闪闪发亮,端庄文静又不失机灵活泼;而背面,则是骷髅,是白骨粼粼的现实。当贾代儒说它是“妖镜”,并要“烧毁”它的时候,跛足道人怎么说的?跛足道人说: “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
  意思是说,谁让你们“以假为真”?别忘了“假作真时真亦假”。跛足道人看上去疯疯颠颠,其实是个看透人生的高人。想当初,贾瑞求他看病的时候,那道人嘱咐道:“此物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看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说完,道人竟不顾众人阻拦,哈哈大笑而去。
  
  无奈贾瑞等俗人痴迷不悟。“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独看不破色这道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美女姹女,百年之后不过是黄土一堆。世人为皮相所困,独看不破这些。叫贾瑞的男子也不例外。贾瑞反复看“风月宝鉴”的正面,身体已渐渐硬了,身下面却是温热的一滩精。
  
   什么叫释怀?这个词很有意思。 释了怀,释了怀了。释怀了。该了了。
  
  想起博尔赫斯的小说《萨伊尔》中的“萨伊尔”,它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的一枚面值两角的普通硬币,同时,它又是十八世纪末,古吉拉特城邦的一只老虎,或者苏腊卡尔塔庙内,一个被虔诚的教徒用石头砸死的盲人,亦或者是科尔多瓦庙里,一千二百根大理石柱上的一道条纹,还可以是特图安犹太区,一眼井的井底,甚至是波斯国内,一个被扔进海底的星盘等等,因此,对于芸芸众生而言,这枚普通的“萨伊尔”,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像极了“风月宝鉴”。《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出自于太虚幻境空灵殿上,为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不过这面镜子却又非比寻常的镜子,只能照其反面,不能照其正面,否则,照者便会有性命之忧。
      
    “萨伊尔”,这枚看似普通的硬币,却有着非凡的魔力,凡是看到过它的人,就再也无法将它摆脱,直到最后崩溃为止。书中的主人公偶然在一家酒店里得到了这枚 “萨伊尔”,从此便开始了惶惑不安,最后不得不去精神病院医治,而另一位人物胡利塔则更为严重,书中写道“她变得十分古怪,人们把她送进了博什医院,她把喂她吃饭的护士们弄得筋疲力尽,她仍然无法摆脱那枚在她眼中很像英雷纳·萨克曼的司机的钱币。”
      
    贾瑞偏偏不听从告戒,私自偷照镜子的正反两面,他“先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然后,“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与凤姐云雨一番。”如此这般几次三番,他便一命呜呼,踏上了漫漫黄泉路。
  
   贾瑞糊涂,抑制不了好奇心,放眼天下,能够听从这个告戒的,又有几人呢? 有几个人能摆脱欲望呢?有几个能够抑制好奇心的呢?

   布施不应该有条件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佛说,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有的人做好事不留名,有的人做好事喜欢通知媒体,这不好,这是住相。泰戈尔有句诗,天空没有翅膀,而鸟已经飞过。说得多好,不露痕迹,飞过就飞过了,好事做过就做过了,不求报答,但求心安。
  
    苏东坡有一首类似的禅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雪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人生一辈子,你知道像个啥?我看就像雪地里的鸟,在雪地上站了一下,留一个爪印,然后飞走,等会雪又下来,把那个印子又盖住了。雪上偶然留一个爪印,那个鸟飞去之后,哪记得在哪个地方留过爪印?那个爪印也早被雪覆盖了。
   人这一辈子,谁不是雪泥鸿爪?写书也好,赚钱也好,开公司也好,当官也好,人一死,鸿飞那复计东西啊?你在那里住于相又有何用?所以,菩萨应不住于相。
  
  读唐诗、宋词一样,如果不懂禅,那境界什么的,就肯定是与你无缘的了。比如寒山与拾得,颇有六朝文人飘遗之风,他们同行止共往还。“寒山住寒山,拾得自拾得”,都是“疯癫”型的异行僧人。其实,他们的“癫”与“疯”何尝不是佯装呢?在阅尽人世炎凉、看破俗风卑之后,他们干脆来个假作真时真亦假。“高高峰顶上,四顾极无边。独空无人知,孤月照寒泉。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终不是禅。”
  当诗人一旦与禅思冥合,六根不胶着于物时,诗人就能以明境般的心涵容万物,对境无心,应物而不累于物。这种水月相忘的圆融境界,圆融得脱落了圆融念,便是平常心。他们饥来吃饭,寒即向火,困来打眠。禅悟后回归平淡,以随流的心境恢复到本来的空明,所谓无住生心。要了解一株花,就必须变成这株花,去做这株花,去享受阳光和雨露的恩泽,把握感觉到生命的全部律动。
  
   苏东坡的这首禅诗就很有境界,很超脱。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够超脱吧?
   有的人拼命存钱,结果呢?没来得及花,就死了。还有一种人,把钱存到功德银行里,布施。后者境界高出很多嘛。
   
   佛说“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福德不是功德啊!功德是积功累德,是功夫时间慢慢一点一点的累积起来的。功力到了所得的结果,就是德。
  福德不一样。南怀瑾解释说:福德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世间的福德,文学上称鸿福,是世间法;另一种是所谓清福,出世间法。清福比鸿福还难,所以人要享清福更难。可是一般世间上的人,到了晚年可以享清福时,他反而怕寂寞怕冷清了,此所谓蛮可怜的!这是著相的关系,因为有人相我相的原故所造成。看到孩子们长大出国了,一个人对著电视,或者俩夫妻坐在那里,变成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其实那个清净境界是最好的时候,结果因为住相,把世间各种会变的现象抓得太牢,认为是真,等现象变时,他认为什么都不对了。
   事实上,平安无事,清清净净,就是究竟的福报。佛告诉须菩提,假使能够不住相布施,这个人的福德不可思量,这个福报太大了,大到想像不到的程度。不可以思,不可以思想它,不可量,量就是量一下看,一次两次,一丈两丈,一斗两斗,所以叫作不可思量。
  
   须菩提,东方虚空,一直向东方走,这个太空有多大?你可不可以测量得出来?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世尊。
  
   佛问,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随便向那一方,整个的太空有多大?你能不能量得到?须菩提回答说:不可能的。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须菩提,一个菩萨,要能够做到无相布施,一切相不住。 就是这样去修。
  
  金刚经告诉我们,真正的福德要怎样修呢?就是不住相布施。布施不应该有条件。比如说,有人出钱盖庙,要留石碑,上面还要刻名字,这种就是著相的布施。无所求才是最高的布施。做过了就忘记了,就像吃饭,吃过了,没有必要记得吃了什么,吃了多少,饿了再来吃,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要老让让人记得你,老想上报纸电视宣传报道,应该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崇高的事情。过去了,忘记了,不住相。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反对拜偶像 财富偶像可能是骗子
  
  真正的福德要怎样修呢?布施的时候不能住相。记得在刚参加工作不久,我的一个同事是北大国际政治系毕业的,学问很渊博。他的爸爸是一所中学的校长,根红苗壮。我的同事后来读了很多基督教方面的书,想去教会做礼拜。他的校长爸爸反对,说你怎么能信仰基督教呢?世界上哪里有神,你告诉我?没有嘛。你说说看,耶稣长什么样?你让他站在我面前,让我看看,我就相信。
   同事气得不再和他爸爸交流了。
  
  我们学佛的人是不是也有这种心理?佛到底长什么样?多高?让我看看好不好?“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佛就问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可不可以身相来看见如来佛呢?佛经上说,佛有三十二相。每一种相有每一种相的功德。据南怀瑾先生说,人拿花、香来供佛,来生变漂亮人。衣冠供佛,来生不怕没有衣服穿,而且身体健康。多拿医药来布施,来生一辈子不会生病。前生悭吝医药的布施,这一辈子多灾多难多疾病,种种都是因果报应。所以佛为什么得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呢?这是果报来的,因为他多生累劫都在止于至善,都在修行,所以有这个福德生相,这是讲他活著的相。他的兄弟阿难,比他差一点,有三十种相好,差两样。翻译经典的鸠摩罗什法师,也是三十种相好。
  
   佛问须菩提:可不可用有形的形相来看见如来佛呢?须菩提怎么回答的呢?须菩提说,“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须菩提悟性很高,他说,不可用有形的形相来看佛,没有什么形相。《楞严经》中说,佛问阿难:你为什么跟我出家?阿难说我看你相貌好,又放光,决不是欲念来的。佛说:阿难,你著相了,是爱漂亮出家的。因此他碰到摩登伽女,有此一劫,这就是著相,这是不对的。
  
   这就怪了,既然不能用有形的形相来看佛,那么,我们在看电视剧《西游记》的时候,如来不是那个形象吗?非常慈善的样子,大手一挥,你这泼猴,如何如何。那个如来不是有相吗?还有,我们供佛的时候,去庙里烧香的时候,不是有个佛象吗?怎么解释呢?
  
  道理很简单,那佛像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是为了方便起恭敬心而建的,如果你的心不需要借助于这个佛像也能诚敬、一念专心,那你根本用不着去庙里拜佛像。在我们禅宗的发展中,有个继承了六祖慧能禅法,成了著名的大德,他就是被民间神化了人物:马祖,算是四川人吧。唐代宗时代,他在洪州(今日南昌)一带弘法,创立了“洪州禅”。马祖的禅法分为三个阶段:即心即佛,非心非佛,最后一个阶段是,平常心是道。
  马祖的众多弟子中,有一位很出色的大德,他就是百长怀海禅师(公元720-814年),福建人。百长怀海禅师规定,不建佛殿,唯树法堂,这是禅宗寺庙的创举。从经济上讲,建佛殿花钱太多,从教义上说,不建佛殿也是否定外在偶像,从而转向内心修持,体现了佛与众生平等的思想。真正的佛教同其它许多宗教一样,是反对拜偶像的。
  
   佛曾经对弟子说,你看到我的相貌怎么样啦,那都是著相。佛说不能以身相得见如来。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肉身是个臭皮囊而已,最终都是骷髅,结果都是死,都是灭,而法身不一样,法身没有形象,是个不死之身。
  
  哪里有什么偶像?呕吐的对象还差不多。2008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了叶匡政的一片文章,文中说又一个偶像倒掉了:《中国青年报》发表长篇记者调查,全面质疑了21岁美女总裁董思阳的创业经历、学历、荣誉和人际关系。从显示资料看,这位19岁创业、21岁身价过亿的“当代青年精神导师”所披露的大多资料都涉嫌造假。同日,美国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500亿美元”诈骗大案中,又爆出一位重量级的受害者,报道称国际奥委会可能被骗4.8亿美元。
  一夜之间,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见证骗局的年代,古老的骗局在我们身边轮番上演,但每一回都能把我们击打得目瞪口呆。董思阳和麦道夫似乎很难扯在一起,一个是20出头的少女,一个是年过70的老人;一个面带脂粉、说的是市井闺房碎语,一个气吞山河、玩的是惊天金融骗局;一个是出道不久的中国创业传奇少女,一个是备受景仰的美国华尔街神话。然而,细细比较起来,两人又有很多相同处。两人头上都顶着一道道神秘的光环,这些光环极富传奇色彩;两人都自诩为慈善家,一个慈善多年为人称道,一个自称80后最年轻的慈善家;两人都擅长与名流打交道,一个玩的是棕榈滩的达官贵人,一个是言必称马云、唐骏。然而世运盛衰消长,两人都在一夜之间面临雾散冰裂、名声罹丧的风险。过去人们常说阳有王法、幽有鬼神,福祸报应迟早会来,看来是有几分道理的。
  
   大家看看,这是什么财富偶像?骗子嘛。

   自视甚高终自误,做人还需平常心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佛对须菩提强调说,须菩提呀,你要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中庸》里面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就是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古来王侯将相,转头成空。人,在历史的长河里,渺小得不过像一粒微尘,过后连一把骷髅都不曾留下。多少英雄豪杰死的死,亡的亡,但青山还是那个青山,夕阳还是那个夕阳。“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孔圣人站在河边感慨说:逝者如斯夫。所有的执着最终都成空,都是空。所以六祖慧能强调“念念无住”。
  
  有的人不悟,求菩萨保佑,希望幸福永远,希望财源茂盛,多求福报,这就是“有所求”了,一旦有所求,那接下来“我”念就来了,这个念头就重了。就会认为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有什么什么血统,我有什么学位,我有什么比别人强的地方。《红楼梦》里秦钟死前,他的好朋友宝玉忙携手垂泪道:“有什么话留下两句。”秦钟说:“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
  
   秦钟临终前反思自己过去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自视甚高,注意,那是“自视”,别人可没有这么看你。终于悟了,知道应该把回归平凡,自己原本和别人没什么不同,不同的地方,那都是幻觉,是转瞬即逝的东西。
  所以,最平凡的人最了不起。
  
  你看,越求越苦了不是?佛教里有个说法,叫“有求皆苦”,你总在那里担心失去什么,总是求求菩萨保佑,求福报,求地位,求被人尊重,求这个那个的,一旦得不到,苦不苦?世间哪里有一求就应验的?一求就可以得到的好事,那你到阿拉伯《神灯》之类的神话里找吧。这么一求,分别心什么的都来了。
  
   所以,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不回头,怎么能不痛苦?谁来救你,你自己救自己。佛让你回头,你偏不回头,佛又岂能救你?
  
   成佛可以得到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化身。清净是法身,圆满是报身,千百亿形像不同是化身。报身是所谓的现象,法身是体,宇宙万有的本体。所谓不可以身相见如来,就是不要把现象当作本体。
  
  有人夸奖他人的时候爱说,某某到了很高的境界,那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我有个朋友,也是个单位小领导了,没写出什么象样的文章,所以一心上爬,好不容易占领一个位置。实在没有什么让人佩服的东西怎么办呢?他就对文学圈内的人大谈哲学,而对哲学圈内的人谈文学。更多的场合,谈佛学,他的佛学更多是玄而玄的“学问”,号称能在多少里之外发功啦,通过念咒能让某人头疼啦,总之越是玄乎,一般人觉得他越高深。我接触几次,觉得他缺少的恰恰是平常心。比如说,打起坐来腿像“面条”,柔软而已,心不静有何用?南怀瑾说得好:你说打起坐来有境界,不打坐就没有了;境界就是相,凡所有相,都是不实在的。
  
  六祖慧能特别反对打坐,怕的就是有所住,住在打坐上也是住啊,怕的就是著相吧。金刚经是什么意思?就是汉语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般若,智慧的意思,波罗密多,到彼岸,怎么样拥有到彼岸的大智慧?换句话说,怎么样透过肉身、报身看到法身——本体?不能用通常的两只眼,要用第三只眼——心眼,要不著相,不能以身相见如来就是这个意思。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中有这样四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禅宗所谓大彻大悟,悟的什么呢?就是宇宙万有生命的本体,就是法身。也就是金刚经上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见到佛的肉身那不是佛,那是佛的“相”,见到法身才是真正与佛相见了。如果将来有一天,你所看到的诸相都不是相,你就无所住了,见到佛了,那就是佛的法身。
    总之,就是无所住。怎么理解无所住呢?“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的这句诗可以帮我们理解。
  
  当时只是平常事,过后思量倍有情。老子说过:“大智若愚”,智慧到了极点时是非常平实的。秦钟死前,宝玉去看他,说,有什么话留下两句。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
  
   自视甚高终自误,做人还需平常心。
  
   人常常自命不凡,但是那是自命啊!自己认为自己不凡而已。要真正到达最平凡处,你才会体会到最高的。

(未完待续)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28943.shtml)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