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扔垃圾月入过万?我们跟了这个上海小哥一个礼拜(组图)

来源: 2019-07-10 18:59:04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不少人都觉得,“垃圾代扔”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未来市场上很有可能出现类似外卖这样专做垃圾代处理的平台。

东方网·纵相新闻 实习生 胡丰逸 樊致远 记者 丁一涵 汪鹏翀

“垃圾代扔月入过万,网友纷纷表示要转行!”上海垃圾分类新政落地满10天,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找到了一位垃圾代扔小哥,跟随他体验一周后,发现现实状况并非网络上的那般美好。当然与此同时,记者也听到了不少关于垃圾分类的好建议。

多为图新鲜,接单试水

24岁的徐乾有着循规蹈矩的本职工作,平日下班时间喜欢宅在家中看漫画,上海垃圾分类新规让他一时兴起干起了“垃圾代扔”。

“在朋友圈看到有个帖子,说有人在大楼门口贴了张代收垃圾的纸,我想着蛮好玩的,就想试试看。”记者是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找到他的,徐乾说,7月1日新政落地之前几天,他在平台上发布了“垃圾代扔”服务,那时网络上几乎还搜不到类似服务,他成了“吃螃蟹”的人。



记者注意到,二手平台上“垃圾代扔”的卖家中,像徐乾这样有着稳定工作,却又觉得新兴行业“好玩”,想试试水的不在少数。不少人都觉得,“垃圾代扔”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未来市场上很有可能出现类似外卖这样专做垃圾代处理的平台。

已有5位包月客户的另一名垃圾代扔小哥温先生(化名)告诉东方网·纵相新闻,如果这一行当有前景,自己会考虑专门开个公司当老板。

另一位“小哥”王先生(化名)则表示,自己所在的小区有很多退休的中老年人,自发帮助有困难的业主分垃圾,他想搞一个长期的平台接单,再分配给中老年人去完成订单,并给他们一定报酬。当然,也有一些学生想利用暑假的时间来赚些零花钱……

在与二手平台上的“小哥”们沟通过后,记者发现,每人每天的咨询量都不小,但最终成交并不多,徐乾也不例外,“每天都有两三个来问的”,但往往会因为离得太远而拒绝对方。截至目前,他一共有3位包月客户,每位定价是50元包月,徐乾说这是他一拍脑袋想出来的价格,他的一位客户表示:“50元包月实在太划算了。”

相比收入,时间花费大

就这样,原本的“宅男”开始了每天下班后在外奔波的日子,骑着电瓶车穿梭于不同小区的垃圾房之间。

徐乾有一套“工作流程”,客户在微信上通知他,他按约定时间上门,一般是在早晨8点、下午5点或是晚上8点左右垃圾房开放的时间段。客户如果不在家,会提前把垃圾放在家门口,徐乾的任务就是取走垃圾,分好类并扔掉。

7月3日晚7点多,徐乾收到了客户消息,从位于田林的家中,骑着电瓶车,花了约50分钟,赶到长宁支路上的小区,记者与他在小区门口汇合后,他熟门熟路地带着我们进了楼。

这是徐乾第二次跑这家,客户是位年轻女孩,找他主要是因为自己不高兴扔垃圾,垃圾中有不少吃剩的外卖。徐乾拎着四五袋垃圾到了垃圾房,周围围了不少志愿者阿姨,盯着他分垃圾。徐乾三下五除二得就搞定了,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不过往返路上需要一个多小时。



第二天下午5点多,徐乾一下班就赶到了位于交通路的小区。新客户是位年轻的996上班族,徐乾花了点功夫在小区里找垃圾房,几个垃圾桶分门别类排列在门口,边上还有洗手的地方。之后的步骤与前一天一样,徐乾很快地将垃圾分完类扔掉后,工作就算结束了。这次,他来回也花了一个多小时。

取垃圾、分垃圾、扔垃圾,之后的几次跟访过程大同小异。而7月6日晚上却出了一些状况,这是徐乾第一次夜里连赶两家,新接的一单在东安路,另一家则是交通路上的老客户。

徐乾解决了东安路这家的垃圾,前往交通路老客户家却需要40分钟,赶过去的路上时不时电闪雷鸣。“一路胆战心惊,生怕下暴雨。”在交通路与记者汇合时徐乾说。



这次丢垃圾的过程并不顺利,徐乾带着垃圾到垃圾房已是夜里10点多,管理员尽管最终收下了垃圾,但还是告诉他,原则上晚间8点半以后就不收了。记者问徐乾如果不收怎么办,他表示实在不行就只能带回自家小区再扔。

奔波了一个礼拜,徐乾坦言这个工作“干活5分钟,其余的时间都在路上”。虽然他的服务范围设定了离家10公里之内,但每一单来回路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往往他下午下班后,跑完两家再回到家就已经晚上8点了,可谓是“不是在扔垃圾,就是在去扔垃圾的路上”。



月入过万,也许只在传说中

经历了这一周与徐乾一同“垃圾代扔”的体验,记者明显感觉到他对于这个“新职业”在想法上的变化:从10公里的服务范围缩小到5公里;从一拍脑袋的50元包月价格,到至少200元包月才有些“赚头”;从一开始试一试玩一玩,到每天问自己“为什么要干这个活”……



如此看来,垃圾代扔并非是个轻轻松松月入过万的活儿。那么,网络上的标题党又从何而来?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垃圾回收的服务模式并不新鲜,早在2014年,北京便有名为“再生活”的公司推出了“上门收垃圾”服务,支付宝的垃圾回收平台,在2018年也已问世。

不过,这种“上门回收”与“垃圾代扔”有一定区别:这些平台只负责上门回收部分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

至于客户找代扔的理由,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基本有两种:一是没时间,另一种则是偷懒图方便,属于“懒得分、懒得扔”。但在实际接触后,不少受访者表示将来还是愿意自己尝试,“如果养成习惯,每天分一分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除了以上几点,小区定点的垃圾收集点少,投放时间结束过早也是“垃圾代扔”兴起的原因之一,不少小区的垃圾房只开到晚上8点半,对于上班族确实并不“友好”。

比如7月8日一早,徐乾连跑了两家客户,原本约定8点半在东安路的小区与记者汇合的他,因在路上耽误晚到了半小时,怕错过了小区垃圾房开放时间,没和记者多聊就赶往了第二家。

7月8日早上9点多 东安路客户小区

上海的垃圾分类已全面铺开,对于环境保护来说,垃圾围城的状况使得垃圾分类势在必行。一周的跟踪采访,让我们见证了这份投入远不及回报的“新工种”的真实状况。相信随着习惯的养成和对于垃圾分类政策的慢慢适应,这样的新工种,最终只会停留在传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