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5秒广告!缺钱又传被收购的ofo想出了这么一个招?(组图)

来源: 北京商报 2018-08-22 21:59:0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475 bytes)

一段广告之后正片内容才正式开始,这种现象似乎常见于优酷、腾讯等视频播放平台。

让人意料不到的是,共享单车ofo也开启了这种商业模式的探索。而不同之处是,ofo是边放广告,变给你解锁码。



今天,ofo正式宣布推出短视频广告业务。此次ofo新推出的短视频广告业务命名为“视听风暴”

,ofo的商业合作伙伴可以通过在ofo平台上投放定制化的有声短视频,获得曝光。这些投放短视频广告的企业包括可口可乐和趣多多等企业。

为何ofo这么拼命的寻找盈利方式,之前不还说要被滴滴收购了吗?

01

谁愿意看5秒广告

扫码开锁不能直接骑车,还得看5秒广告,ofo推出这种短视频服务真的挺怪。



对此,有网友表示不满。也有网友对此没什么感觉。

因为ofo使用场景大部分是在户外,而用户需要使用数据流量来解锁单车。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入短视频,要么解锁之后的广告需要在WiFi环境下提前加载完成,要么就需要使用数据流量来加载。

这种情况对于很多用户其实是无法接受。因此,如果ofo可以凭借这项业务与通信运营商进行合作,就可以解决前面提到的问题。

对于ofo来说,解决资金问题是他们当前任务的重中之重

,短视频广告显然可以给他们带来广告费用。

然而,这并非是ofo第一次尝试推动商业化来获得更多的利润。无论是邀请明星来录制解锁声音,还是与一些厂商推出订制款车型,都是ofo在商业化上的尝试。

但是,尽管进行了如此多的尝试,ofo的商业盈利依旧是一个巨大问题。

目前,ofo的下一轮融资还没有到来,此时进行多种盈利尝试是非常有必要的。有知情人士透露,ofo每个月用于运维的支出需要2.5亿元。

如果能够通过商业化获得更多的资金,并辅以新一轮的融资,那么将可以有效的解决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02

搜索更多盈利模式



进入2018年以来,由于迟迟未能获得新一轮融资,ofo在商业化变现方面加快脚步。

今年5月,ofo CEO戴威在内部会议上表示,公司将全面启动victory的行动,目标是全面实行盈利。ofo也一直在推进其盈利计划。在今年6月,ofo宣布,包含车身广告、App端内广告、企业绿卡的B2B各项业务的总营收已超过1亿元,同时ofo在国内100余座城市也已实现盈利。同时,ofo还表示,已先后上线了看看新闻信息流、小游戏等有商业化潜力的功能。

此前,有多家媒体报道称滴滴正在与ofo进行谈判,意欲以14亿美元收购ofo,且谈判已接近尾声。ofo随后对此表示否认。

然而,日前有消息称,ofo正在着手关停澳大利亚和美国、德国部分城市的业务,当地的车辆正在以3美元一辆的低价被回收。

在越来越多共享单车已经免押金的驱使下,ofo还在采取措施收取更多押金。

据悉,7月23日0:00起至7月30日24:00期间,ofo小黄车原价199元的年卡,限时99元让利新老用户。全国用户通过ofo小黄车官方进入活动页面,即可抢购到1张99元红包年卡,购买红包年卡成功后立即生效;红包年卡生效后365天内用户可以免费骑行ofo小黄车,每日限20次,每次骑行前两小时内免费,超过部分正常计费。

活动期间,ofo小黄车还推出了邀请好友返现活动,即购买99元红包年卡的用户,分享链接邀请其他ofo单车用户参与活动,成功邀请1位好友,可获得50元现金奖励,成功邀请2位好友,可获得100元现金奖励……以此类推,对于一些社交达人来讲,获得10万奖励并非难事。

据ofo小黄车相关负责人介绍,返现奖励只要满10元即可提现,活动返现总额无上限将惠及千万用户。

预计ofo今年还会探索更多盈利模式以给用户更多便捷的服务。

可是,这种便捷的服务对ofo来说有什么好处吗?

03

何时才能尘埃落定



昨天,极客公园报道称滴滴收购ofo的协议已经达成,作价20亿美元左右,ofo的众多小股东正在陆续收到需要确认签字的文件。戴威暂时保留董事局职位,ofo的其他几位联合创始人出局。

当日晚间,经纬中国合伙人肖敏独家回应《中国企业家》,称ofo以20亿美元被滴滴收购是“假消息”





经纬中国是ofo的B轮投资方,并在ofo之后的几轮融资中持续跟进。据公开资料,肖敏是ofo的董事会成员之一。同时,经纬中国也是滴滴出行的投资方之一。

ofo联合创始人于信也在朋友圈转发该消息并回应:“周一就提前辟谣了,周三还要再来一遍。假的。结局?还早。”



近几个月,关于ofo的卖身传闻已出现数次,每次ofo都会辟谣。

今年4月,虎嗅报道称滴滴高层已经在推进收购ofo的谈判,如果一切如滴滴所愿,收购消息将在6月前后官宣。当时于信发朋友圈表示,作为董事会成员,并没有听说这个事情。

5月,南华早报的消息称,戴威拒绝了滴滴方面的潜在收购要约,并称ofo在未来要继续保持独立发展,号召公司员工“战斗到底”。

从7月底开始,传闻变得密集起来。7月30日,36氪报道称ofo和滴滴的谈判已经接近尾声,滴滴在不断降价,每谈一次价格就折损一次,滴滴创始人程维的预期收购价格只有15亿美金。文章中也指出,对此于信回复称这是“不存在的事”。

8月3日,凤凰科技报道称,ofo涉及的收购谈判已经接近尾声,滴滴与蚂蚁金服将联合出资收购,作价14亿美元,同时还将另外承担ofo 2亿美元的债务。界面新闻则报道称,ofo卖身为真,但买手名单中并没有蚂蚁金服。对此于信在朋友圈表示:“总想搞大新闻,可惜是假新闻。官方声明我都不想发,太假了,稍微动动脑子。”

8月22日已经是ofo方面一个月内的第三次辟谣。除了一些收购传闻,还有ofo裁员的传闻



6月虎嗅报道称,ofo整体裁员比例达到50%,对这一说法ofo很快进行了否认。关于裁员,今年以来详细的官方说法只有于信在6月接受《财新》采访中提到的“ofo运维人员从12000人缩减至9000人”。于信此描述为是“重新梳理团队”,而不是“裁员”。

据《中国企业家》了解,ofo人员流失是事实,近一个月以来也在不断裁员,其中供应链团队是裁员“重灾区”。一名年中离开ofo的员工表示,本周(即8月20日开始的这周)在职员工们收到的消息是“质量团队留5个人,锁采购留3个人,车采购留1个人,海外供应链团队解散,物联网团队留4、5个人”。

种种传闻背后,依旧是ofo资金承压的现实。

公开资料显示:

2018年2月,ofo两次通过动产抵押换取阿里巴巴17.7亿元借款。

3月,ofo宣布完成E2-1轮融资8.66亿美元,阿里巴巴领投。

6月7日,来自阿里的4.5亿元借款已到还款期。来自36氪的消息称,偿还这笔贷款后,ofo又在尝试通过抵押动产的方式获得资金。

在外界看来,ofo苦撑多日,被滴滴收购或许是最好的出路,滴滴对ofo也有强烈的收购诉求。

滴滴最早在2016年9月参与了ofo的B+轮融资,此后还参与了ofoC、D、E轮融资。出行是滴滴主营业务的延伸,共享单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仅依靠收购小蓝单车与推出自营品牌青桔单车,只能在三四线城市拓展。

ofo在一二线城市的投放量,是滴滴最为看重的资源。收购ofo之后,滴滴也能与将摩拜收入囊中的美团相抗衡。

被美团收购后,摩拜实行了全国免押政策;在阿里的支持下,哈罗单车继续和芝麻信用合作推行免押。在这种形势下,ofo的是否能坚持继续走着独立之路呢?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