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被灌醉 何物竟有此魔力?(图)

来源: 多维 2016-07-22 10:58:5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259 bytes)
近期,来自彭博社行情中心的亚洲经济首席分析师表示:中国六月新增信贷总额为1.63万亿元(约0.24亿美元),这是彭博社调查中心做出的29个国家中的最高新增信贷总额。它超过智利,爱尔兰,越南等国2015年全年GDP总量。

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央行投放到市场的货币资金已经多达近100万亿(约15万亿美元)。特别是去年,仅信贷资金就增加了11万亿多(约1.65万亿美元)。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放,却没有能够改变经济的运行状态,问题到底在哪里?



中国央行真的又在放水么?市场的解读不一(图源:VCG)

问题在哪里?

彭博社认为,迅速且巨额投放的信贷增量成为了中国一些经济隐患的深层次原因。虽然短期内信贷扩张会刺激需求,但信贷投放过度又会给经济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从而削弱需求增长的基础。2015年年底的数据就显示中国的信贷投放过度,当时的信贷规模已经是经济规模的2.5倍。

数据显示这个信贷规模已经和美国接近,但长景经济顾问公司的分析师Chris Watling 指出虽然信贷规模相同,但中国经济的规模远低于美国,所以信贷投放过度了。

并且,信贷刺激对GDP拉动的边际效应是在递减。在1996年至2008年期间,GDP每增加1元只需要1.5元的信贷投放,2013年以后,GDP每增加1元需要4元的信贷投放。

造成目前这个局面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经济对传统行业,如建筑业以及对国有企业的过度依赖。

到底怎么办?

信贷资金的本质要求它必须处于源源不断的流动中,然而当池子里的水已经足够的多,而水的流动性又不行,那么时间一长,水的质量就会发生变化,特别是靠近污泥等的水,就更有可能慢慢变成臭水。那么,投放出去信贷,到底有多少成为了臭水,又有多少是干净水,这些干净水有多少还在正常的流动,流动的速度有多快,才是货币政策最急需考虑的问题。

很显然,那些被土地、钢筋混凝土、过剩产能占用以及体外循环的资金,都已经慢慢变成了臭水,有的还成为了毒水,不仅影响着资金的运行效率,而且干扰着市场的正常秩序,导致需要资金的市场主体,因为资金结构严重恶化,资金的腐烂现象日益严重,而得不到支持,要么因资金枯竭死去,要么通过地下金融组织融资出现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再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进一步投放资金,结果只会使资金的流动性更差,腐烂和变成臭水的资金越多。

近一段时间以来,相关的经济学家也在呼吁,应当对货币超发现象进行反思。应该继续施行宽松货币政策吗?

显然不应该。既然权威人士认为中国经济是L型,那就要在L型上耐得住“寂寞”寂寞,而不要指望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让中国经济变成V型。货币政策能够解决的问题,早在几年前就能解决。到现在都未能解决,说明货币政策已经失效了。将一个已经失效的政策反复使用,只会带来矛盾和问题,而不会产生作用与效果。

所以,当下不能再出台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能再降息降准。降息降准对稳定经济的作用,已经为“零”,并正在产生负作用,进入作用的“负时代”。而PPI的持续下降,CPI的低位运行,产生通缩的概率则越来越大。一旦通缩形成,经济就真的很危险了。盘活资金存量,才是当下最紧迫的任务。只是这项工作,会影响到银行的利益。在经济利益面前,银行利益是否应当让路,值得中共决策层关注。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