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 收集了40万人的虹膜信息 比指纹更容易泄漏(组图)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16-07-14 11:04:3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277 bytes)
你担心用指纹的手机太多,你的生物信息资料有泄漏的风险吗?不用担心指纹了,因为有一种更容易收集的生物信息似乎有大规模实用的迹象:虹膜。

人眼的中央带颜色的部分,除却中间的瞳孔之外,就是虹膜的范围。这个结构负责调整瞳孔大小,以适应不同的光照环境。而每个人虹膜中不同的褶皱和血管排布出现相同的概率极低,所以可以用作身份识别。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一项虹膜信息收集计划日前被公开,从 2013 年开始,FBI 和部分联邦执法机构合作,开始在警察局、国防部和边境检查部门收集工作人员的虹膜信息用作身份识别。

这个计划一开始只是试点,但截至目前,已经收集了超过 43 万人的虹膜信息。FBI 的下一步计划是建立一个刑事案件的虹膜数据库,有前科人员的虹膜信息将代替指纹用来识别身份。

但美国公民自由联盟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ACLU) 表示反对这个计划,因为虹膜信息太容易在不受监管的情况下被收集,这实在侵犯公民的权利。



非接触式虹膜扫描器/Getty Images

指纹的收集是接触式的,就是说你必须把手指按在一个传感器上持续几次,才能收集到有效的指纹信息,这个办过身份证的人都有经验。

但虹膜信息识别不同,依据现在的技术,红外线传感器可以在 1 到 2 米的距离上迅速扫描你的眼睛,几分之一秒内就可以记录下虹膜信息。

这比“偷”指纹更难防范。而且现实是,除了 FBI 以外,借由消费电子的普及,虹膜识别慢慢开始在民用设备上出现,比如已经发布的 Lumia 950 系列手机。还未发布三星 Galaxy Note 7 手机也具有虹膜扫描技术,因为三星在智能手机领域的领导地位,这项技术的未来可能像指纹一样,所有的个人设备都装备上。



《少数派报告》中,装在地铁车站的公众虹膜扫描器

当然了,生物信息识别的关键是保密,一般情况下,你的个人设备比如手机收集到的生物信息都是加密而且离线存储了,这并不需要担心。

但是如果政府部门未经同意就隐蔽收集虹膜信息,恐怕未来就会像电影《少数派报告》那样,街上的广告牌看了你一眼就向你推送定制的广告,身份信息一旦泄漏,就只好换个眼睛保命。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