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在餐饮行业,涌现出不少“性价比黑马”。来自安徽铜陵,做徽菜起家的小菜园算其中之一。2023年前后“消费投资寒冬”期间,由于两次拿到加华资本投资,小菜园初露头角。紧接着,递交招股书不到一年时间,又顺利于2024年末登陆港交所。
8月底,《财经天下》在安徽铜陵见到小菜园创始人汪书高及公司核心高管。这是小菜园上市后首次公开面对媒体。
对于自己的来时路,汪书高从不讳言。初中辍学后,他拉过一段时间板车,觉得“干体力活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到新东方学烹饪,自此进入餐饮行业。小菜园的管理层,履历大多也算不上光鲜,不少人都是加入小菜园之后,慢慢和公司一起成长起来。
小菜园的短板有哪些?为什么客单价一再下探?开店速度怎么变慢了?性价比赛道竞争愈发激烈,小菜园的护城河在哪里?对于小菜园,外界有太多好奇。面对这些抛来的问题,汪书高和公司高管一一坦率回应。听到大家提意见,汪书高会立马扭过头交代,“这一点很好,记下来”。
01、客单价不高为何能赚钱
小菜园将自己定位为“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品牌。同属一个赛道、消费者比较熟悉的,还有做杭帮菜起家的绿茶、外婆家。在大众点评上,小菜园被推荐最多的三款菜——农家红烧肉、香锅芸豆丝、徽州臭鳜鱼,价格分别为45元、29元和138元。
汪书高回忆称,做小菜园之前,他和几个合伙人一起,在铜陵开了10来家连锁酒楼,市场近乎饱和,经过一番考察,决定把店往南京开。但南京各方面成本太高了,尤其是房租,新店开业6个月,一直在亏损。随后下决心打道回府,在此之前,汪书高和合伙人探了不少店,从外婆家身上找到灵感。
“我们到的时候是11点多,外婆家门口一眼望去,黑压压一片全是人。”汪书高回忆,他们一行四个人,排到下午两点才吃上饭,点了7个菜,一共花了350元。这顿饭教给他的是,如果能比外婆家做得更好吃,价格更便宜,生意肯定差不了。
探店故事发生在2012年。紧接着2013年,安徽小菜园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在铜陵正式成立。打从一开始,小菜园就打定主意做性价比生意。2021年至2024年,小菜园客单价分别为66.1元、65.8元、65.2元、59.2元,持续下探。不久前公司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客单价进一步下降至57.1元。
“未来小菜园的客单价还会进一步下探,稳定在55元到60元。”汪书高对《财经天下》表示。
餐饮行业绕不开房租、人工、原材料这三座“成本大山”。想要体面降价,主要是降低这三个方面的成本。
在门店选址上,小菜园偏好商场场景,绝大多数门店开在中档购物中心内,既匹配其大众化客群定位,又能依托商场客流,低成本获客。这意味着,在与商场的博弈中,品牌本身的势能,决定了入驻租金的高低。小菜园CFO朱正慧表示,随着小菜园规模、知名度的提升,在和商场的博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此外,据汪书高介绍,小菜园一直在优化店型,面积从一开始的500平方米,逐渐降至350平方米、285平方米,目前稳定在220平方米左右。门店面积减小,叠加上品牌本身的势能,共同降低了房租成本。
人工成本方面,某种程度上和门店面积成正比。据悉,随着门店面积优化,过去小菜园一家店有28~32张桌子,需要28名员工,优化后一家店有18~22张桌子,需要22名员工。
在食材采购方面,据小菜园供应链负责人介绍,公司去年重组了供应链团队,目前是100%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通过源头、规模采购,比如到五常的基地采购大米,尽量压低采购端成本。
正因如此,2025年上半年,小菜园营收为27.14亿元,尽管同比增速只有6.52%,但归母净利润达3.82亿元,同比增长35.66%。“小菜园盈利能力提升,主要源于采购优化、与商场博弈取得成效,以及随着门店优化,人效和坪效得到了提升。”朱正慧表示。
02、全年门店数将破800家
从2013年开第一家店算起,小菜园先是花5年时间,开出100家门店,之后又用5年,新开出400家门店。门店迅速扩张,推高小菜园营收,让其顺利在港交所敲钟上市。
但今年上半年,小菜园的开店速度有所放缓,仅净增5家门店。受此影响,公司上半年营收增幅为个位数。作为对比,2022年至2024年,其营收增幅分别为21.45%、41.58%、14.52%。
对此,汪书高对《财经天下》表示,小菜园开店,一般都在下半年,“过完年就到3月份了,招商、装修都需要时间。”据其介绍,即将到来的9月,小菜园会新开50家店,“年底前完成800家店没问题”。财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小菜园一共有672家门店。
通常来说,要迅速做大规模,放开加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小菜园一直坚持直营。汪书高表示,小菜园只找内部人合作,“跟外部合作,各方面利益不好分配,容易产生落差”。在他看来,这是小菜园发展至今最宝贵的经验。
汪书高所说的“找内部人合作”,即所谓“门店合伙人制度”。简单理解,小菜园的门店,大多由总部和员工一起开,通过利益捆绑的方式,极大程度上调动员工积极性。目前小菜园超过100位运营管理层,大多是店长、厨师长出身,逐步成为公司的股东。
整个交谈环节,汪书高多次强调,团队是小菜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公司持续扩张的根基。“100多位管理层,现在每个人管10家、20家门店都行。再给他们5~10年时间,每个人能管20家、30家店。”
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田春永补充道,相比起门店数量,小菜园当前更注重的是品质,“这才是真正的护城河”。据其介绍,小菜园今年成立了市场部,密切关注各平台的消费者评价,进行相应调整。此外,公司的“门店合伙人制度”,目前更多是让门店服务更热情,但在后端,小菜园也在补足供应链、技术方面的短板。
谈及未来,汪书高表示,尽管之前探索过不少“副牌”,但当下的重点还是放在小菜园这个品牌上。小菜园未来会在香港开三四家门店,因为公司是在这里上市的。但目前主要精力仍然放在内地市场,“一个县能开一两家店,目前小菜园的开店数量,市场容量的1/5都还没有达到”,汪书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