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跌八个月,外资怎么了?

来源: 罗sir职话 2024-03-26 00:33:5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898 bytes)

根据商务部3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到2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2151亿元,同比暴跌19.9%,这也是该数据连续第八个月下降。

自去年外资首次历史性下降之后,外国直接投资就陷入了连跌之中,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业变化的趋势。

投资本质上就是为了盈利,看好一个地区或经济体的发展,用资金投入换取充沛利润,当利润开始下降的时候,投资自然也会下降。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在华投资企业的利润同比也下降了6.7%。

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不仅仅是因为地缘局势的复杂性,还因为消费者信心不足,叠加通缩的风险,继而拉低了企业的利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资金正在涌入一些其他新兴经济体。

我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依然还是有着充足的吸引力,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随着经济结构性挑战越来越多,和十年前相比,我们的吸引力的确在减弱。

数据也能够反映这一点。

根据外汇管理局上个月公布的数据来看,去年我国国际收支中的直接投资负债增加330亿美元,在华外资实体的相关货币流量与2022年相比下跌8%,成为199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吸引外资,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吸引外资,我们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利好,例如扩大市场准入、让外商增加对银行、保险、医疗等行业的参与度。

除此之外,在发展高层论坛上我们还表示,将“全面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外资流入锐减,大概率可能还是因为有了其他的可选项,正如我们常说的,经济红利不会消失,只是会转移,仅此而已。

过去是美国,然后是日本,随后的新加坡韩国也是这样,最后轮到了我们,一个全球最多的人口,依靠着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力很快就能被转化为商品,从而销往全球,随后更多外资蜂拥而来,参与到市场的分配中来。

到今天,随着欧美有意识主导下的供应链去风险,以及我们人力成本的增长,消费的低迷,越来越多的外资都在转移流入可替代的市场,而东南亚无疑就是其中的新起之秀。

从数据来看,2022年,东南亚国家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就已经达到创纪录的2225亿美元。

2021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为6190亿美元,到了2022年,亚洲发展中国家获得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占全球流入量的一半,达到6662亿美元。

这其中,越南和菲律宾都是其中的翘楚,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

从历史来看,在美国发动对我们的贸易关税的2017年开始,一直到2022年,东南亚11个国家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数额也在直线上升,增幅高达40%。

东南亚在这场全球投资趋势变化中,可谓是躺赢。

只要全球化还在继续,哪怕是更碎片的全球化,更分散的全球化,经济红利就不会消失,而是在全球范围内转移,这就导致当我们的外资减少的时候,可能就是其他地区的外资增加。

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外资减少,和地缘局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单单是半导体这一个行业,就已经很能够说明外资的变化。

就在上周,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展,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其中参展商超过1100家,参会人数预计超过13万人。

而这次半导体展会显然不是一个面向普通大众的娱乐或消费展会,来这里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半导体业内人士,或抱着明确的采购意向,或寻找潜在的商业机会。

这场盛会很庞大,但和全球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低。

根据主办方SEMI统计,从2022年到2026年,全球新增109家新晶圆厂,其中89家已经开始运营、装配或者建造,这109家新工厂里,有44座位于大陆,占比超过4成。

这看起来是一个好消息,但这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盛会中,海外公司变少了。

数年前这个展览还是个国际性盛会,海外厂商和国内厂商的比例大概是7比3,但到了今年,海外参展厂商占比不到一半。

可以说是锐减。

在全球前十大半导体设备商里,四家日本公司悉数到场,但两家荷兰公司缺席,部分没有参展的海外公司也以赞助商身份保留印迹。

半导体是一个需要高度依赖全球化和专业分工的产业,在美国、荷兰对我国半导体出口管制越来越激进之下,单靠国内市场的半导体发展,要想弯道超车,难度其实也非常大。

大多数国内半导体公司仍在中低端领域同质化竞争,有国际竞争力的头部厂商无论是出海还是供应链安全都面临更大的挑战。

我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长江存储董事长陈南翔就表示,半导体产业喜欢确定性和明确的预期;中国的市场属于全世界,全世界的市场也属于中国,如果放任地缘局势对全球化的伤害,整个产业可能进入动荡和无序的时刻。

我们很难衡量一个半导体对外资进入的具体影响,但可以确定的是,影响外资进入的还不仅仅是半导体,人工智能也是如此。

自拜登签署法令禁止美国风投公司投入我国半导体和人工智能以来,外资就不断减少在我国的投资。

与此同时,东南亚的重要性则在稳步增长。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外国直接投资跨国界追踪系统的记录,美国是东南亚资本投资项目的全球领头羊,在2018至2022年间,美国斥资743亿美元在东南亚兴建工厂和其他项目。

我们则排在美国的后面,同一时期内我们对东南亚的投资也高达685亿美元。

美国公司投资东南亚的主要目的是长期看好这个地方的经济增长潜力,以及分散供应链风险,以应对和我们的竞争,这一点拜登就提到过多次。

而我们投资东南亚,则是希望能够通过东南亚的工厂继续维持对美国及欧洲的出口,而不用缴纳更多的关税。

不仅仅是外资在投东南亚,国内的许多民营企业也在投东南亚,在两个趋势叠加影响之下,国内投资自然就会相应减少。

风险就是不确定性,而商业最怕的就是风险,因此为了规避风险,国内的公司在投东南亚,国外也在投东南亚,本质上都是为了规避可能的风险,从而让商业投资维持在一个可预期的框架内。

外资投资偏好的变化,除了地缘局势的影响之外,当然也有市场的因素。

国内的经济结构性问题诸多,房地产、债务、财富的分化等等问题,都曾让过去一度看好我们的外国企业,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动摇。

还记得2022年末吗?当时我们放开了新冠病毒的影响,同时期多家跨国公司CEO表态,看好我国市场的消费潜力,在后疫情时代,能够得到快速恢复,都纷纷扩大了投资布局。

但后来的事情我们也都知道了,消费者信心指数一直处在低位没有恢复,CPI通胀率仅仅只有0.2%,这说明整个经济体的货币流通速度是异常缓慢的。

人们存钱的趋势不仅没有停下来,反而愈演愈烈,一切似乎都超出了许多经济学家乃至企业高管的预料。

三年时间,人们对消费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冠病毒是过去了,但它对整个经济层面的负面效应,显然还没有消失,人们的消费习惯和观念要想走出来,可能依然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段。

而在这期间,投资减少的不仅仅是外国投资,国内的民营投资其实也未有太大的增长。

没有消费,投资而来的供给应该卖给谁?

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