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雪球也亏了70万…

来源: 保彪 2024-01-21 01:12:3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036 bytes)

前天在“保彪”上发了一篇关于雪球的科普文,很多人读后还是各执一词。

其中有位从业读者小姐姐对我们定性雪球为“对赌”产品表示“失望”。

有不同的声音才说明分享观点的意义,讨论的越热烈,也就越能接近真相。

无独有偶。刚好我们学社团队的一位小伙伴“麻辣婆”小姐姐居然也中枪了,两个雪球产品合计亏了70万。

麻辣婆同学金融科班背景,金融从业十余年,同样踩坑。

我们不妨跟随她的第一视角亲临“雪灾”现场,让麻辣婆给咱展示一下雪球不是越滚越大,是滚着滚着就碎了的场景。

大家也以批判者的视角和开放的眼光,跟随作者,思考下这玩意到底是市场问题,还是此产品自身的问题。走心之文,字字珠玑,非常贴合当下投资者的心境,建议大家认真阅读并深刻思考。

以下是原文 By麻辣婆

最近我的两个雪球都敲入了,损失70万,今天这篇“反思”文章约3800字,相当于185元/字,说字字如金不为过。

2022年2月我买了两个雪球产品,一个是某挂钩中证500指数雪球,合约期限2年,成立日中证500指数为6976.62,敲入点5232.46(安全垫25%),票息年化13.25%。(下图为合约内容)

投资者有23次机会(也就是合约中的“敲出观察日”)获得年化13.25%的正收益,每个观察日对应的敲出点如下图:

投资者可能面临三种投资结果(以持有至2022年3月21日为例):

情况一,雪球敲出,合约结束

如果3月21日(观察日)当日(必须是当日,早一天晚一天都不行)中证指数收盘不低于6976.62(敲出点),雪球就会敲出,投资者获得1个月(敲出日与成立日间隔时间)年化13.25%的费前收益,合约结束。其他月份以此类推。

情况二,雪球敲入

如果2022年2月21日(成立日)至3月23日(观察日)期间任意一天中证指数收盘价等于或者低于5232.46,雪球就会暂时敲入,然后继续观察,雪球产品到期之前满足条件仍可敲出,获得年化票息收入。

如果合约到期前一直没有敲出,到期日投资者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认栽,赎回剩下的本金走人,从此江湖不再见;二是将结算余额转换成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还是由该雪球券商管理),一条道走到黑,主打不服。

情况三既不敲出也不敲入。

如果2022年2月21日(成立日)至3月23日(观察日)期间,敲出和敲入都没有触发,继续观察。如果产品到期前,仍没有敲入或者敲出,投资者将获得26.5%(13.25%*2年)的费前收益,皆大欢喜。

这个游戏规则看起来很复杂,简单概括起来其实就是,只要中证500指数在2年合约期限内一直高于5232.46,投资者就可拿到年化13.25%的费前收益,至于收益结算期是多长,取决于什么时候敲出,敲出的早,期限就短,反则亦然。既不敲出也不敲入,收益最大。

另外一个雪球挂钩恒生科技指数,合约期限1年,成立日恒生科技指数为5479.9,敲入点4109.9(安全垫25%),前半年票息年化20%,后半年13%。(合约如下图)

概括起来就是,只要恒生科技指数在1年合约期限内一直高于4109.9,投资者就可拿到年化20%或者13%的费前收益。(敲出价格及收益如下图)。

后面的故事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不出意外的话,出了意外。恒生科技指数雪球3个月后就爆了,此后再也没有敲回来。中证500雪球1月8号敲入,离到期日1月23号只剩十几个交易日,死成定局。从憧憬到担心再到安心再到祈祷,精神被颠簸了2年,倒在黎明前。

截至今日,恒生科技雪球亏损41.37万,中证500指数亏损28.54万,合计70万。心疼不疼,疼,后不后悔,有一点,但不多。是死鸭子嘴硬吗?不是。分析问题不能后视镜视角,那叫马后炮,不如聊聊初心。当初为什么买?

命苦不能骂社会。首先声明,作为一个投资经验尚可的业余投资者,“麻辣婆”并不是被忽悠进来的,虽然不少人是。有很多渠道把雪球当做类固收,“生息资产”来卖,话术是:

1.股市波动大,债市赚不到钱。

2.现在有款产品,只要指数涨或者跌幅不超过20%(或者更多),就可以获得年化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几的收益。中间即便跌了很多,只要涨回来,还可以获得同样收益率。最差情况就是指数跌幅,风险有限。

3.当前指数估值不高,在xx分位。根据我们测算和数据统计,在这个位置跌20%/25%的概率很低。

4.绝对没信用风险。

投资者一听,挺好,买。

之所以容易产生这样的假象,主要因为雪球有两大显现特点:

收益是固定的

安全垫起到了风险稳定器作用,遮掩了底层产品的风险波动,让人容易麻痹。

雪球面前只有好事和大坏事两种情况,无其他。很多销售人员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

我是认同上面销售话术的,但不是销售者忽悠的,自己就是这么想的。但不同的是,我并没有把它当成是一个低风险的固收,而是一个风险较高的权益类投资。

雪球有两种风险,一是底层资产价格大幅下行,雪球被敲入,导致巨亏,亏损比例等于挂钩资产跌幅。

二是底层资产价格大幅上行,过早被敲出,且只赚到了一个期限非常短的固定收益,收益可能低于底层资产增幅,导致少赚。显然,第一种风险是大家最在意的。据于这种特点,雪球最合适底层资产小幅震荡行情。

我的投资逻辑是:先横向比较,看产品本身风险和收益性价比,后纵向比较,看机会成本;先确认金融产品适不合适自己,后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顺着这个思路,复盘一下当时的情况。

雪球这两种风险当时我认为都可接受,且站在2022年2月份这个时点上,谁也没有想到后面演绎到人人都喊“活久见”。另外,当时也没有什么好的投资产品,权益市场总体是中性偏悲观的,对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大家都持观望态度,各大券商预测大盘大概率会窄幅震荡。

据于这种判断,雪球确实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雪球被敲入了,意味着大盘大跌,那买什么权益资产都亏损不小,不见得低于雪球,如果市场没有大跌,温和下行,还能用雪球收益对冲其他投资损失。

雪球挂钩的底层资产很多。选择中证500是因为在众多指数中,看好它;选择恒生科技指数,是因为自己的配置里面没有港股元素,从多元配置的角度上想加一点。

人算不如天算,小概率事件也是事件,资本市场没有什么不可能。人在乐观时,会放大收益权重,降低风险考量。

既然不后悔,那以后还继续买吗?不会了,因为体验感不好。判断一项投资适不适合自己,体验感是最重要的衡量因素。投资是为了生活更好,如果严重影响了生活,那就本末倒置。

雪球快要被敲入的时候,那种命悬一剑的感觉特别糟糕,天天盯盘祈祷,胆战心惊,如履薄冰,见绿就烦。

尤其是临近到期的两年中证500指数雪球,将要到手的20%以上收益率,眼看瞬间变成-20%的亏损,一来一回,里外里收益差60%以上,煮熟的鸭子飞了,真的哭死。

雪球敲入后,心情反而平静,复盘思考,心里冒出几个疑问:

“券商赚的什么钱?它和投资者之间是分享还是博弈关系?”

“市场下行的时候,券商为什么还能给到投资者不低的收益?”

“雪球有没有可能存在一些潜规则?”

“券商有没有可能在雪球快要集中到期时砸盘?”

雪球的本质是投资者和券商之间的一场赌约,但这个赌约结果好像不是简单的两者之间博弈,不是零和游戏。

券商从投资者那拿到投资款后,开始买入指数,合约开始时,一般建仓5成,然后逢低加仓,逢高抛售,越跌越买,越涨越卖,到敲入点满仓,到敲出点空仓。券商做的事情就是,抄指数,累计波动收益。从博弈角度看,雪球赌约有四种结果:

投资者和券商双赢。如果雪球不敲入,投资者获得票息,如果券商累计波动收益大于支付给投资者的票息,券商也赚到了管理费之外的业绩回报;

投资者赚,券商亏。在第一种情况下,如果券商累计波动收益小于支付给投资者的票息,券商就要自己出钱补贴;

投资者和券商双亏。如果雪球敲入, 投资者亏损,亏损幅度为指数跌幅,券商波动收益大概率也是亏损的,但如果损失大于投资者,券商就损失了两者差。

投资者亏,券商赚。在第三种情况下,如果券商累计波动收益小于投资者亏损,券商就赢得了两者差。

从表面来看,投资者赌的是指数波动情况,投资决策主要取决于对指数的振幅判断,盈亏与否运气成分比较大;券商除了赌指数波动情况,更多的还是自己的投资能力,盈亏与否主要取决于指数投资的超额收益情况。

按照上述逻辑,我所有的疑问答案似乎一目了然:券商主动砸盘的可能性好像不大可能,好像没有什么潜规则。

正当我要把这次失败归因为自己对大盘判断失误和运气差的时候,我听到了另外一种提示声音:雪球产品设计对投资者极度不友好。

雪球规则是券商设计的,但凡是格式条款,但凡是个人与专业机构交易,一定存在信息和能力上的不对等,只不过看不对等的程度。专业性越强、内容越复杂、套嵌层次越多的往往明里暗里的不对等性越突出。

在雪球这个问题上,有几个显著不对等性:

观察日。以中证500雪球为例,投资者只有23个观察日,也就是在两年内只有23次赢面机会,但交易对手约有500个观察日,两者比1:22。

流动性。投资者只能持有到期,中间不能赎回。在金融市场,流动性就是黄金,下行市场尤为珍贵,牺牲流动性等于牺牲资产安全。虽然券商也受合约约束,但是投资者给券商的投资款是可以自由操作的,没有流动性限制。

对挂钩资产的判断。个人投资者对像指数这类的挂钩资产走向判断主要靠直觉和经验,专业机构凭借专业能力和科技手段来预测,比如建模。与专业选手较量,个人投资者起跑线就输了。

风险和收益。投资者收益上限是票息,无下限;券商收益无上限,下限永远低于投资者,此外,券商永远有一笔固定收益—管理费。

但凡有庄家的金融资产,投资者多是陪玩,风险和收益不成对称。不少专业人士提出,雪球就是一个割韭菜的工具,设计之初就是个坑。

牛市的时候,券商第一时间以很小的代价,通过敲出提前结束产品,待市场继续上涨后,吃掉后面的收益;熊市的时候,把风险转嫁给投资者。此外,同所有基金一样,最近陆陆续续敲出的雪球都发在了指数高点。

依照这种观点,你以为你的失败是自己运气差,其实是走进了已经设好的局。真相是不是这样?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留给大家思考吧。

随着中证500和中证1000下跌,更大批雪球正在排队敲入,更多人面临煎熬。“麻辣婆”这次最大的教训是,忽略了流动性的重要性,以及风险收益弹性比,只馋收益,忽视代价。恒生科技指数雪球尤为失败,港股25%的安全垫非常弱,分分钟击穿,当初是真草率了。

纸上得来终归浅,绝知此行要躬行。投资不躬身入局,是很难成长的。投资不仅投资专业知识,还投价值观和心态。

敬畏风险,不盲从,玩不明白的远离,别高估了自己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真正体验过失败才知道自己的底线。

我相信,投资路上没有谁一帆风顺,如果输了钱,提升了认知,钱迟早赚回来;如果赢了钱,误导了认知,钱迟早赔出去。

点评

彪圈子智库May姐辣评:

其实,心地善良的麻辣婆,这一版总结改了三稿了。之前几稿中,有一些她自己过度自我反省的部分,由于实在不忍直视,在讨论后劝她删了。

咨询了几位业界专家,确认了雪球产品设计有重大缺陷这个观点后,麻辣婆才重新找到我。说实话,多少感觉有点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被挟持后还要替劫匪说话。

当然,有可能这是我自己的“被迫害妄想症”。我理解,这个产品基本就是精心做出来的利用风险收益不对称,和发行时点的指数趋势概率,用看起来合法合理的对赌约定,来收割投资者的局。

不过也许我是错的,人家设计者也很无辜,毕竟合同写的清清楚楚,理解不了当然是要投资者自己反省,怨不得产品。

那个只“嗯”了一句的汤总,和不断自我反省、心存对这个世界的善意理解,向内修行的麻辣婆,也许也不失为更高的境界吧。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