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迈入可怕的节俭悖论,它是什么?

来源: 罗sir职话 2023-11-11 19:10:2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317 bytes)

什么是节俭悖论?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认为节俭是美好的品德,但在现代经济学的含义里,任何消费都不是“浪费”,他们只不过是被统称为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

而节俭悖论,通俗的说,就是指当一个经济体中的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越来越“节俭”的时候,这种看似是好的习惯,却极有可能对整个宏观经济造成致命性的冲击。

因为决定供给的是需求。

当需求开始“节俭”,经济就会出大问题。

而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一种趋势。

以消费为例,今年爆火的名词“特种兵式旅游”,指的就是一种极度节俭状态下的旅游,这种旅游的特点,就是低消费,以最低的价格达成想要达成的目标,或者说需求。

过去我们出门旅游,强调的是吃好喝好耍好,而在特种兵式旅游看来,主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卡拍照,强调“我来了”,而不是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享受。

当然,这种节俭还不仅仅是体现在旅游领域,它几乎囊括了方方面面,从一般消费品衣服食品,到大宗消费品汽车房子,皆是如此。

《南方周末》曾发布过一篇文章,反驳节俭悖论,在该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人人都节俭,比如,所有人的出储蓄率由40%提高到60%,那么,人们就可以相互交易60%的资本品,让工作更轻松,产出更高。”

这句话有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在储蓄率提高到60%的同时,真的可以创造更多的资本品吗?

今天我们的储蓄率,其实已经高到一个史无前例的水平。

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新增11.91万亿元存款,同比多增1.58万亿元,增幅约15.3%,半年11.91万亿元的增量存款是什么概念?

这么说或许你会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的存款,已经超过了除2022年外,任何一年的全年增量,这也包括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以及2020年期间。

央行季度储户问卷调查也可以很好观察居民存款意愿,2022年底,“更多储蓄占比”报61.8%,为有统计以来最高点,今年二季度,这个比例降至58%,虽然比去年年末好多了,但相比其他年份,依然处于高点。

不花钱,开始节俭,并把钱存在银行,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反驳节俭悖论的人会说,人们虽然把钱存在银行没有消费,但银行却能够很好利用储户手里的钱,给企业和个人提供借贷支持,从而助力经济增长。

但如果企业和个人也不愿意借贷了呢?

人们为什么会借贷?那是因为他们相信今天预支的钱,能够在未来带来更大规模的回报,但如果一个节俭社会的到来,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消费降级,对企业来说,自然没有充足的意愿去贷款。

与此同时,由于消费大幅下滑,企业营收和利润受到冲击,势必会导致企业缩减人员,这个时候,由于工作难找,人们的消费意愿会持续下降,反过来继续影响企业营收,从而形成一个负循环。

看起来,人们节约下来的钱会用于投资,以增加生产能力,从而使经济更加繁荣,但由于消费不足,导致企业投资的意愿不强,企业和个人观望情绪强,这也会导致经济增长持续放缓。

节俭悖论是非常可怕的一个经济现象。

消费力不足,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动,就会导致供给过剩;企业就会缩减人力,大量的空闲人力又会挤压到其他更低门槛的工作上,例如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

今年以来,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涌入了数百万人,庞大的劳动人口涌入,不仅仅压低了客单价,同时也拉低了平均收入。

网约车订单和外卖订单增长是有限的,而突然涌入的供给端,无形之中也造成了“供应过剩”。

以房地产为例,2015年末,房地产库存量就创新高,当时新房销售已见疲软,随后的棚改货币化,算是房地产销售的最后一波高峰。

到今年,地产销售再度疲软,而房地产库存也接近2015年末的同期水平。

汽车行业同样如此,今年年初延续到现在的价格战,看起来是因为国标的背后,但背后反映的何尝不是供给过剩的汽车品牌促销。

供给过剩,商家为了清库存,不得不降价促销,从房子到汽车再到奶茶、咖啡、甚至是服装,为了迎合消费降级的浪潮,商家不得不“亏本大甩卖”。

今年的双十一也是如此,几大电商平台都相继给出了“百亿补贴”,“全网最低价”这样的促销噱头,部分商品甚至还有买贵包赔的营销手段。

今年可能也是史上优惠力度最大的一年。

企业之间的价格厮杀,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在大环境普遍不景气的当下,企业也越来越知道消费者要什么,9.9一杯的咖啡、几元一杯的奶茶,甚至人均几十的火锅店,企业用极致的降本增效,来取悦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节俭悖论更可怕的一点,还在于背后的放缓。

人们为什么会开始节俭,那是因为他们一定察觉到了什么。

2010年到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从13.6%降至5.1%,十年时间,增速放缓一半,收入增速的放缓,叠加全球政经局势的复杂性,在这种不确定性背景下,节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在说人们不消费的时候,需要刺激消费,需要用基建来刺激就业,因为只有人们有了工作,有了稳定的工作,对未来的预期性才会更强,自然也就敢于消费。

反过来,人们就会倾向于储蓄和节俭。

如果说消费是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那么对节俭来说同样如此,当人们习惯了节俭,习惯了消费降级的时候,要想改变这种习惯,本身也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当然,普遍性的节俭,映衬的是一个时代的情绪,开放包容和保守固步,本来就是截然不同的两面,而这背后大致上反映的,也是不同的消费习惯。

一个更理性的消费时代,也必然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因此受到影响。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