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元买齐白石、徐悲鸿的数字藏品,是投资还是坑?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7-19 00:30:1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883 bytes)

花百元就能收藏名家 " 作品 ",你动心了吗?

近日,数字藏品在各个平台上热销,138 元就能买一副齐白石《虾趣图》数字藏品、128 元买徐悲鸿数字墨马藏品、59 元买一个数字藏品盲盒……平台发行时都宣称 " 全球唯一 "。

但人们不禁要问:这类藏品靠谱吗?投资升值空间到底有多大?

数字藏品网上热销包罗万象

铸造 NFT 数字藏品就是将原来的图像、音乐、视频等,存放在区块链上,每一个都有编号,无法篡改。

某平台发售的齐白石作品数字藏品。 ( 截图 )

中新财经注意到,目前发行数字藏品的平台数不胜数,国内有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得物等。国际上,也有耐克、阿迪达斯、LV 等国际大牌的身影。数字藏品种类包罗万象,可以说万物皆可 NFT 数字藏品。

中国信通院向中新财经提供的最新素材显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数字藏品平台近 700 家。

数字藏品一般是限量发行," 全球限量 " 是平台宣传的关键词。随着数字藏品的发展,记者注意到,部分企业甚至把盲盒和数字藏品结合在一起对外发售,在稀缺中再营造 " 稀缺性 "。

例如,7 月 12 日,三七互娱宣布发布 " 洋葱头数字藏品追梦系列 ",发售 5237 份,采用盲盒机制,其中还有隐藏款。

来自 Chainalysis ( 区块链数据分析公司 ) 的数据显示,2022 年 6 月,全球 NFT 销售额超 10 亿美元,去年 6 月为 6.48 亿美元,今年 1 月为最高值 126 亿美元。

如今,数字藏品已经成为元宇宙和区块链技术的重要应用,甚至有分析称,数字藏品是元宇宙的第一战。

中国计算机协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近日在 "2022 可信区块链生态大会暨首届信任科技大会 " 上表示,在数字资产领域,区块链数字藏品类的应用数量最多,占区块链数字资产应用总数的 97%。这其中普通数字藏品占到了 68%,以 NFT 的形式通过 NFT 交易平台发行的占 32%。

警惕!背后交易风险隐现

数字藏品火热的一个原因是作品可能存在的升值价值。

2021 年 8 月,NBA 球星史蒂芬 · 库里用约 18 万美元买下某 NFT 作品并将其一社交平台头像更换为该作品后,NFT 数字藏品 " 交易热 " 持续至今。

不过从国内来看,这样的条件并不成熟。记者注意到,大部分数字藏品平台显示不支持交易。因为无法交易,国内对数字藏品的价值观点不一。

甚至有网友调侃:

低情商:这不就是几张 jpg 图片吗?

高情商:全球唯一,升值空间巨大。

今年 4 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三协会发布关于防范 NFT 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倡议不为 NFT 交易提供集中交易、持续挂牌交易、标准化合约交易等服务,变相违规设立交易场所

不过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一些数字藏品的发行方支持 " 转赠 " 功能,虽然是免费赠送,但有分析指出,可能会存在线上赠予线下交易的可能。

而这样的数字藏品定价混乱,同一个发行平台,发行的同一批数字藏品在二手电商平台上,有的显示售价几十元,有的几千元。

但从国际上看,目前存在一些知名的交易平台,而且现在不少数字藏品支持每一次交易创作者都能分成,所以," 艺术品最大的升值方式竟然是烧掉它。"

有分析称,与国外 NFT 数字藏品市场相比,当前国内的数字藏品市场出于监管要求,藏品的二次交易属性是相对弱化的,创作者的版权及权益保护是强化的,功能仅限于支持个人收藏、使用或无偿转让。

版权问题亟待规范

除了交易可能带来的炒作风险,版权风险是行业关注重点。

以目前市面上的齐白石、徐悲鸿作品数字藏品为例,到底是真是假,版权是否合规?普通消费者难以判断。

徐悲鸿美术馆微博截图。

5 月 28 日,徐悲鸿美术馆曾发微博称,某些数字平台以徐悲鸿先生的名义为噱头发售相关数字藏品,这些数字藏品的原始作品有些为假冒作品,有些不能提供完整的溯源证据,有些作品与徐悲鸿先生根本无任何关联。

但后续有平台表示,徐悲鸿先生过世已超过 50 周年,所以拍卖所得的拥有者方具有独立授权来跟平台合作的权利。

无讼合作律师、安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袁星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称,如果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将他人具有著作权的作品变成 NFT 数字藏品并出售,这毫无疑问是侵权的。

袁星还指出,著作权保护是有期限的,作者是自然人的,大部分著作权保护期是有生之年延续至死后 50 年," 当然著作权保护期、著作权权属可能是个更复杂的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去判断。"

" 一个原则是,如果原作品著作权在保护期内,需要经过著作权人同意;在保护期外,作品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将这个作品变成数字藏品。例如,从著作权的角度看,任何人可以把三国演义变成数字藏品。" 袁星称。

可信数藏平台上不同数字藏品类型占比。

图片来源:中国信通院供图

针对数字藏品存在的种种乱象,中新财经从中国信通院获悉,7 月 14 日,中国信通院等 36 家单位已签署自律公约,发布可信数藏平台,旨在打造自律合规的生态社区,助推数字藏品健康可持续发展。

" 可信数藏平台接入的发行平台 19 个,已发行的数字藏品 464 万份,总价值 1.72 亿元,所有平台均不允许二级市场交易,35% 的平台不允许转赠。" 中国信通院称。

借鉴海外监管经验

探索无币化发展方向

美国已经成为 NFT 发展较为迅速的国家,其监管条例或许能给整个市场一些参考与借鉴。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 NFT 市场的关注愈发升温。自今年初以来,SEC 已向 NFT 创建者和一些加密货币公司和交易所发出传票,要求后者提供更多信息。

此外,SEC 也正对 NFT 市场的创建者进行额外审查。调查的重点在于某些 NFT 是否像传统证券一样被用来筹集资金。作为调查的一部分,SEC 正在研究所谓碎片化的 NFT,这些 NFT 被分割为多个部分,并且各部分单独出售。

" 传统证券 " 是指具有某种货币价值的可替代、可转让的金融工具。SEC 应用 1946 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的 Howey 测试来确定某物是否为证券。

自 2017 年以来,SEC 已经发起了 80 多次与欺诈和未注册的加密资产发行和平台相关的执法行动,导致总计超过 20 亿美元的货币减免。

但海外的 NFT 交易平台大多是基于以太坊网络,转移或交易时凭借以太坊进行 " 结算交易 ",使得 NFT 监管应用并非完全适合本土化至国内。

" 依照当前发展趋势,NFT 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路径将遵循不同于海外市场的商业模式。"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首席数字经济学家陈晓华说,国内数字藏品相关企业更多从版权保护和资产确权切入,发挥 NFT 数字产权证明功能,探索无币化的发展道路,或是以人民币作为标价和交易货币保证其价值的稳定,并在数字藏品的发行、销售、流通等方面,探索和建立中国化的规则和标准。

陈晓华表示,数字藏品要明确产品属性、平台准入、经营规范等准则,做到平台合规、数据安全、产权明晰,有序进行平台交易。

他称,按照虚拟货币的相关监管法律规定体系,未来相关监管部门或将从 " 明确 NFT 和相关业务活动本质属性 "、" 建立健全应对 NFT 交易炒作风险的工作机制 "、" 加强 NFT 交易炒作风险监测预警 " 等角度,来防范和处置 NFT 多类违法风险。

陈晓华提醒,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相关从业者入局数藏市场前,可参考国家针对与 NFT 关联性最强的区块链业务所制定的行业标准,提前获取相关营业资质,以确保后续业务的合法合规。

无论后续的监管如何具体勾勒,数字藏品的 " 非金融化 " 是目前的主调。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在 4 月联合发出《关于防范 NFT 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中指出,坚决遏制 NFT 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倡议》表示,不在 NFT 底层商品中包含证券、保险、信贷、贵金属等金融资产,变相发行交易金融产品;不通过分割所有权或者批量创设等方式削弱 NFT 非同质化特征,变相开展代币发行融资(ICO)。

" 我们尤其希望能与实业相结合。" 另一位数藏平台负责人说,只有这样,行业才能变得坚挺,才会更有意义。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