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那栋纸片楼,最近要拆了

来源: 真叫卢俊 2021-10-29 01:33:4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5226 bytes)

在上海你一定见过不少奇奇怪怪的建筑,它们形状各异,看上去完全不符合常规的设计。

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往往出现在在上海的市中心。



它们或因建筑的造型上有独特之处、有创意而成为打卡点,或者因历史原因,留下奇形怪状的建筑形状。

但我们今天去看的,可以说是最奇怪的一个。

而这个最奇怪的建筑是一个居民住宅,听说最近要拆迁,可能今年年底就消失于上海的市中心了。

01

这个 " 纸片房 " 有多奇怪

在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附近有一栋 20 厘米的 " 纸片楼 ",从侧面看只有薄薄的一层,奇怪又有点好玩。

曾经也是火了一阵子,被称为 " 纸片楼 "。

在地图上甚至都可以搜到 " 纸片楼 " 的定位。



(来源:高德地图)

跟着导航来到宁波路上的无锡小区,在石潭弄的最南端,一抬头便可看见这栋造型奇特的建筑。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楼房的厚度差不多只有 20 厘米,外面还有窗户,是真真实实的居民住宅。

" 薄如纸片 ",却住着 40 多户居民。

事实上 " 纸片 " 仅是一种视线错觉,整幢楼呈 "L" 型格局,从两侧越往里越宽。

这两个边角就在小区的两个大门处,紧邻着周边的房子,空间十分狭窄。

从小区最边角的角度去看,才会有薄如纸片的视觉效果。

最窄的部分只是表面奇怪,当从马路十字口看去,其实再正常不过。



为什么会出现最薄 20 厘米的 " 纸片楼 "?

可能是当时建造的时候,受到空间限制的原因,不得已才做成了最薄的边角。

据了解,这栋楼大约在上世纪 30 年代就已经建成。

当时建造的时候,大开脑洞,最大化的利用了宁波路街角这片空间。

做成 " 薄片 " 是为了在有限用地条件下充分利用空间," 薄片 " 只是建筑的小局部。

两边窄中间宽的三角形形状,最薄的地方正好从路边经过可以产生视觉偏差,造成 2D 的 " 纸片楼假象 "。

虽然不符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 四四方方 " 的取向,却也是名声在外。

英国《每日邮报》还曾刊登过这栋大楼,称这里或许就是 " 全世界最扁最薄的建筑 "。

这个外部造型奇特的建筑,户型也是非常罕见。

最边角的地方,户型呈三角形状,处处是尖角。

最宽地方 6 米,最窄则只有 20 厘米。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三角户型内部又被分割成多个小三角空间,这样的空间布置空间利用率比较低。

尖端处的空间几乎只能空置。



室内就是这样的。



图片来自网络

不论是外部奇异的造型,还是布局不合理的户型,都令人难以想象居住在里面该是什么样的环境。

02

在这样的建筑和户型里,居住空间是怎样的

" 纸片楼 " 不是独栋的一个小区,它是只是无锡小区最特殊的一个位置。

从这里还可以看见东方明珠。

这幢楼房有五层,每一层还不是标准层,层高都有差异。

从居民口中了解,原先是没有五层的,由于空间不够使用,后来又加盖了阁楼。

一层则做成了商铺。

不符常理的建筑形状,内部空间是怎么样的呢?

为了真实的感受一下里面的居住感,征得一位居民大叔的同意下,我进去看了看每层楼的情况。

一进门,就是昏暗狭窄的楼梯。

扶手早已生锈,绿色的信箱一排排挂在楼梯墙面上。



每个楼道都堆满储物柜,开的窗户比较小,采光还是不足。

至于楼道里居民自己搭建的厨房也好久没用了,不时有外卖员进进出出。

这里最早是拿来做办公楼的,便没有设计厨房,也没有卫生间,生活就很不方便。

一间房仅 20 平左右,两个房间,一大一小。

空间太小,就连平时的杂物都没地方堆。



每层楼的过道被居民利用起来搭了简易的厨房,还放置了一个个柜子拿来储物。

这样,原本狭窄的空间看起来更拥挤。



但好在,窗户开了很多,采光和通风没有太差。

房间的门还是很久之前的红木门,旁边还挂着光明牛奶箱,体现着老上海人对光明品牌牛奶的偏爱。



往走道尽头走,最薄的那个位置,有一个小门关上了,究竟有没有利用上不得而知。

但从一层的面积来看,估计都没有 6 平,而且还是三角形的,只能堆积一些货物,做成了快递间。

店铺的门也不到一米宽。

整体的环境,很明显的感受到昏暗、破旧、拥挤。

居住条件较差,仿佛不是这个年代会有的存在。



在对面的石潭里小区,我看了看,意外的发现社区公共空间还有些不一样。

不仅卫生干净,还有改善的地方。



有一片小小的空间里做了几个活动设备,垃圾分类的区域既不脏也不乱。

快递站、外卖服务有序的进行着。



楼房年代旧,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也是以老人为主。

即便是邻近拆迁,老人们的生活也依旧按着原来的节奏日复一日进行着。

小区菜市店还营业中,老人家每天买完菜便两手拎着回家做饭。



卖螃蟹的也有,直接就放在家门口,也有人围上来选一选。

在道路口还有阿姨收破烂,两人闲聊着,似乎并不在意有没有生意。



有的老人每天就坐在家门口坐着和邻居聊着天,仿佛都在等拆迁。

不过这里确实马上就要拆了。

03

" 几十年了,终于要拆了 "

终于等来拆迁的老小区,最近什么样了。

据了解,上海黄浦区旧改动迁,南京东路街道宁波路地块将要拆迁。

附近的这些居民从一个多月前就开始搬家了。

从当地走访来看,目前已经有大约一半的人搬离。

在小区附近的街道、店铺都能发现政府为拆迁所做的贴士——宁波路上每隔 20 米左右就有的红色的拆迁标语。



小区内也拉上了横幅,已搬离的住户门上一个个也都标上了序号。

这次拆迁,涉及整个宁波路地块的小区。

这么多居民,拆迁是怎么安置的呢?

通过和老人家的聊天,我了解到在政府征收下,这些房子全部拆掉,大约在年底之后就没有了。



他们可以选择政府安置的动迁房或者货币补偿。

目前有的人已经签署好拆迁合同,只等拆迁就可以了。

搬家之后,一般都去松江、奉贤或者普陀租房住。

因为市区拆迁量大,租房市场供不应求,房价涨的厉害。

原先四千多的房租都涨到六千,所以没办法在老房子附近租房。

有人唏嘘,就这样拆掉是不是有点可惜,为什么会拆这个好玩又有百年历史的建筑呢?

对比旁边的来看,或许缺少贡献而不值得保留——

并不像其他国家保护建筑那样有名人居住或者有历史贡献。

上海每年拆拆建建那么多建筑,依旧保留很多优秀历史建筑。

像这栋 " 纸片楼 " 旁的大楼就还在保留。



拆迁是一个民生问题,归根到底是要对里面居民有所交代。

房子破了,没有好的居住体验,尽管坐拥上海市中心繁华的地段,也缺少二手房市场。

这对于没有条件在上海再买第二套房的老人来说,如何解决子女的婚房是个大问题。

小区虽然在市中心,但这里的居民依然有人做着最普通的工作,送外卖、送快递。



拆迁或许就是真正能够改变他们生活的转折点。

从城市本身来讲,老破小也影响城市界面和市中心的形象。

在上海的市中心还有很多地方的老破小等不到拆迁,这些房子都处于比较好的位置。



但因年代久远,设施环境比较差,脱离了真实的居住需求。

既卖不掉,也没有条件买二套,只有等政府征收,安置。

而等多久,谁也不知道。

那么要拆迁了,这些居民情绪如何?

从八月份第一轮黄埔区福建地块意愿征询 99.72% 的通过率来看,居民都比较支持。



注:福建路地块涉及宁波路无锡小区

十月还有第二轮征询即将拉开。

通过网络新闻和走访来看,这些年来,老小区居民对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期盼比较强烈。

这次等来拆迁的居民,也是非常激动。

在回来的路上,我看见南京东路站地铁里有一个老人家拖着便捷小推车,安检人员问她带的什么东西。

" 几十年了,终于要拆了," 老人家兴奋地和安检人员说道。

原来是她房子要拆迁了,在搬家呢。



看来,拆迁真的等太久了。

等了几十年,拆迁或许是最好的归宿。

以上为正文,来自微笑向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