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少校【六】再用

来源: 纽约民工 2017-12-09 11:34:1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066 bytes)
军医少校【六】再用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大炼钢铁,赶超英美,钢产量以及亩产量均达到神仙级水平。而广大人民群众是从心眼儿里发出的热情。
       不管土高炉炼出的是什么铁粑粑,反正是出铁了!
       各行各业的奋进,自然少不了医疗卫生战线的支持。所以李大夫作为带帽的右派分子,被调回医院,控制使用。因为知识分子这时候比较稀少,即便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也要为大跃进做贡献!
   
                                                       
 
       李大夫真是感动得热泪盈眶,感谢党和政府又给了他工作的机会,也感谢组织的关怀,让他和家人团聚,过上了正常人的家庭生活。
       恢复工作了,当然有工资发了!李太太幸福得像什么似的,再也不用担心三个孩子的花销费用了!丈夫的工资每月是110元,那个年代是很高的。虽然9平方米的屋子小了点儿,但李太太经常教育孩子们说:
       “君子心宽莫嫌居室小”
       乐观的李太太生活信条,影响了整个家庭。

       李大夫忘我的工作着,看病,手术,会诊,教学,每天从早到晚,从没有休息过。
       他对患者,对同事和蔼可亲,为人正直,对工作勇于承担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慢慢的,人们似乎忘记了他是一个右派分子,变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然而,新中国的灾难并没有结束。1960年的全国特大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吃饭已经成了天大的难题。
       再加上苏联和中国翻脸,撤走专家合同,更是给灾难的百姓雪上加霜。
       粮食供应几乎没有了,这样李太太急的不知如何是好。空地和墙根角落里的野菜,几乎都绝根了。很多没有名字野菜,也被人吃掉了。但是周边的邻居,已经发现有吃轻微中毒的,脸浮肿。这些现象,孩子们记忆尤深。最惨的是市内的大榆树,因为榆树皮是嚼起来会有黏黏的桨流出,很耐饿的!所以,马路边的榆树,树皮通通被剥光,甚至剥到树枝顶。
       白花花的光杆榆树,站在马路两旁,很快就枯萎死掉了!
       李太太的三个孩子,老大和老二还算可以撑住。就是老三才6岁,正是长身体需要营养的时候。可老三却明显地看出,脑袋大身子小,典型的营养不良症。
       李大夫虽然工资高,但是买不到粮食,买不到任何可以吃的东西。好在李太太很会治家,悄悄攒下一袋面粉。每当发现孩子们有点儿挺不住了,就用铝盆熬一盆浆糊,干干的。凝结后,三个孩子围坐在铝盆边,用羹匙一块一块挖下来,像切糕一样吃。老三记得最清楚,那个面糊是那么的好吃,到现在,也没再感受到它的美味儿!
       妈妈和爸爸每天吃的什么,老三可一点儿都不记得了。
 
                                                
 
  这个恶梦般情景,一直持续到1962年。这期间农村、城里有多少人没能熬过来......

       针对国家大跃进时期,发生的全国性大饥荒,国家主席刘少奇,推出了农村经济政策,也就是“三自一包,三和一少”,使国民经济才有了好转。

        接下来的几年,老三又有了些清晰的记忆。

        每逢星期天,休息的时候,父母总是穿得很体面,领着老三上街。穿的什么老三记不清,只知道旁人总要多看上一眼。因为李大夫英俊潇洒,气度非凡;李太太更是端庄典雅,雍容华贵。
        小小的本溪市,只有火车站站前一带最热闹了。火车站后面有一片平房商业区,各式各样的小吃部参差不齐。每当逛完街,父母领着老三,必定要到这里的小饭馆,去吃他们最爱吃的‘’锅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锅貼‘’。
        老大、老二基本上也没吃过,可能是他们长大了,不愿意跟父母出去玩。老三当年才八、九岁,所以就偏得了,好吃极了!
        不要忘了,当时那些小吃部,也不是谁都能去得起的呀!

        这几年里,李大夫兢兢业业地工作,人们似乎忘记了他是一个戴帽的右派分子,只记得他是一个受尊敬的好医生。
        通过努力,李大夫获得了单位分配的两室的房子,单独的走廊、厨房、卫生间。虽然小一些,但也是很不错的了!
        李太太还继续她的会计工作,不过那个街办小厂已经归于轻工局系统了。当然她的文化才能也得到了发挥。每当厂里年终开晚会,所有的标语大字,均是李太太的笔墨之功。有人曾经评论过她的字,有男人的气势!

        猜灯谜,也是李太太的绝技。就是在晚会的礼堂里,到处挂满了红色的纸条,上面写着谜语,人们走来走去猜上面的谜底。如果猜中,即可获得奖品。
 
                                                    

        老三记得很清楚,谜语挂得很高,他个头矮,仰着脖子看。老大、老二则站在母亲旁边,焦急的等待着......
        只见母亲凝视着谜语,略停片刻,然后很骄傲的说:
        “把这个撕下来!”
        “噢!噢~~!嘿!猜中啦!”老大老二兴奋的撕下谜语字条,跑去换奖品了!父母则在后面看着他们笑。
        母亲猜一个就中一个,别人都嫉妒死啦!老三也奇怪,妈妈这么厉害!那上面写的什么昵?当时老三还认识不了太多的字。
        可是爸爸总是瞧不起妈妈,讽刺地对孩子们说:
        “你妈就这点儿能耐!”
        ‘’你行,那你来试试呀?!‘’ 母亲挑战地说。
 
                                                      
                     (上面照片就是吃锅贴时候的老大和老三,老二淘气,把右边自己的剪掉了)
 
  那时候,老三记得爸爸买了一台‘’中上海‘’牌子的收音机 ,有短波1、短波2。到了深夜,爸爸就会悄悄的收听‘’美国之音‘’。后来才知道,那叫‘’收听敌台‘’!
        老三也不知道什么,只记得收音机的绿色猫眼 随着声音一闪一闪的, 很好看!  
              
        这段幸福的时光,一直延续到了1966年。
        也就是从那年,又一场恶梦开始了......    
 
      ...... 未完,请看  军医少校【七】文革
                                        
                                         纽约民工
                           11/28/2017   于纽约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