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病人

来源: 慧目 2011-10-15 12:50:5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228 bytes)
2011-10-11 14:44:14

生活在英国,感觉比较好的就是英国的国家医疗服务。英国人有时仍怨声载道,但中国人很明白比起中国昂贵的医疗费用和一人重病全家出动的情景不知要强多少。

中国人也有抱怨,觉得英国医生经验不足,做一些检查需要等很长时间,当然还有语言的问题。我以为任何制度都有利弊,不花钱还不想等,恐怕是要求高了点。

英国的病人是非常尊重医生的,给药按时吃,一点不敢大意,对医生的话也是言听计从,不像中国人经常自作主张,其实我自己也是,即便在英国,药的剂量有时我也是自己控制。

女儿在医院工作3年了,回来经常同我讲一些英国病人的故事。我深深地感到,即便是身患重病住在医院的病人,医患之间,病人对待疾病和生命的态度,也是一个素质的体现。女儿说,在英国的医院里老年病人倒是最容易照顾的一群,他们很理解医生也很配合治疗,医患关系比较轻松。一般老年重病人入院都要签署一个文件,就是遇到紧急情况要不要抢救,多数病人都拒绝抢救,他们很明白即便是抢救过来,也仍然是毫无生活质量的危重病人,不但给别人带来麻烦,自己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在英国的这些决定,包括手术签字都是病人自己做,没有家属什么责任,如果病人处于昏迷状态那就由医生决定。

在病房里,很多老年病人虽然都重病在身,有的甚至是很痛苦的,但他们总是微笑耐心地听取医生的意见,积极地配合治疗,很少抱怨。女儿说,看着那些身患绝症,生命接近终点的老年人能够这样坦然地面对死亡,心里很佩服也很难过。记得她给我讲过一个岁数不太老的女病人的故事。她得了肺纤维化,(此病不能医治,最后病人无法呼吸,非常痛苦)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希望远在澳大利亚的亲人回来见上一面。她本来以为病情不会发展的那么快,觉得假期孩子们再来没问题,可没想到病情恶化很快。她要求医生能够帮助她坚持到孩子们的到来,最后几天开始用呼吸机了,但每当见到医生来看她,她总是微笑地表示可以坚持,但就在儿女们到达的那一天,她却没能等到孩子们走进她的病房的那一刻就永远的闭上了双眼。女儿说,她每次去看这个病人时都很难过,她不敢看她那双包含着强烈求生愿望又总是想给他人以安慰的眼睛。她去世那天,女儿伤心地哭了。

一次女儿下班回来,神情黯然,流着泪告诉我另一个病人的故事:几个月前她的病房收进了一个有些弱智的男病人,这个病人不说话,但可以基本听懂别人的,虽然50多岁的年龄但长得胖呼呼很和蔼可亲,一脸的童真,就像一个纯洁的孩子。他也得了致命的肺纤维化,这种病有时需要天天检查血氧,取血要从动脉里,每天扎针取血都是很痛苦的事,他不说话只是把自己的胳膊像孩子一样往身后藏,痛苦地摇着头。在英国的医院这种事都是住院医生做,就是女儿和另外一个年轻医生,渐渐地他同女儿熟悉了,每到女儿来抽血,他不拒绝了,胆怯地伸出手臂,目光哀求地看着她。女儿说,每次给他扎针都格外小心,就像对待孩子一样。平时里只要见到女儿,他的脸上立刻现出稚气的微笑。有一天,他把我女儿和另外那个年轻医生叫到身边,给她们看一张他年轻时的照片。照片上的他微笑地站在一个收获的菜园里,他示意,这些菜都是他自己种的,看着看着,他的眼里饱含了泪水,晶莹的泪珠顺着他那已不年轻但充满清纯的脸上流了下来。也许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已经不久于世了,再也不能回到他的花园种花种菜了。女儿此时终于没能控制好自己,泪水也止不住地往下淌。看到她们哭了,他马上使劲儿地摇头,用他的大手为年轻的医生们拭泪,然后又破涕为笑,表情中充满了歉意。

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和严重的缺氧,他的全身开始浮肿,已经不能起床了。看着他那痛苦的样子,而医生却无法帮助,无力回天,女儿心里非常难过。

终于有一天他走了(就是今天),永远解脱了。没有人送葬,甚至在他住院期间没有人来看过他,他就这样静悄悄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只有这两个年轻的女医生送了他最后的路程。

我劝女儿,作为医生,面对着生离死别不动心很难做到,动心了又伤自己,对于年轻的医生的确是一种很难把握的情感。我希望她的心渐渐地粗糙一些,但不是麻木,是要有大爱的。

所有跟帖: 

顶,好文章很感人。 -early- 给 early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5/2011 postreply 12:59:2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