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很文艺,维稳很现实

来源: 2015-03-01 13:03:5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刚看完国内这两天十分轰动的《穹顶之下》,觉得当了妈妈的柴“公知”、柴“女神”仍然很纯情很文艺,但是现实感很厚实很无情,是文艺虚幻不了的。

柴静把中国污染归结为能源结构不合理,用煤过多,用气过少,而用煤过多在于中石化的垄断。但在中国现有政治体制下,谁有胆子提分权分解国企央企,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那不是有颠覆国家安全的嫌疑吗?“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在等着你。

柴静哀叹中国城市化过快,房地产空洞化,但“城市化”是李总理一贯的口号,人称“李克强经济学”,你想挑战吗?

柴静呼吁社会组织参与治污,但NGO(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的大忌,即使存在也时刻处于监控之中,“公共滋扰罪”随时套你。

柴静呼吁个人监督,这当然能起一点点作用,但不要忘记柴静是名人,她打的12369电话跟别人打的电话,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我完全同情柴静的个人遭遇(儿女得肿瘤)、也同意柴静的主张和呼吁,但中国的污染治理离不开政治制度的改革,也就是一定要做到政企分开、以法治企、舆论监督、以及社会公民化,否则就是小打小闹。国内上上下下都喜欢拿伦敦和洛杉矶的治污经验说事,但人家的能源市场化、治污法制化,中国能做到吗?

君不见习总发了狠话要保持“APEC蓝”,中国31省领导都立了军令状要治理雾霾,但雾霾“涛声依旧”。因为大家都知道APEC期间的关厂措施不可能常态化,工人要就业,干部要政绩,维稳要继续,这就是中国治污的死结。柴静并非不知道,但她不敢也不能触摸那根红线。她的《穹顶之下》已经是政府所能容忍的最大限度了,一旦过了线,就要喊停。事实上这两天已经有媒体和个人在为难柴静了。他们不敢正面《穹顶之下》中的焦点,而是在柴静的“美国女儿”、“爱国”还是“卖国”等边缘问题上打岔,混淆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