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钓鱼岛“国有化”到底是谁的责任?

来源: 2012-09-09 21:28:1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据日本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将于11号与所谓的钓鱼岛“岛主”签订买卖合约,实现钓鱼岛的“国有化”。日本政府认为,为了将中方的“对抗情绪”降到最低,应尽早实现所谓的“国有化”。

既然涉及到“国有化”,就必然有一个“私有化”的原点,如果将这个“私有化”比喻成人体内的一个良性肿瘤,那么这个良性肿瘤是怎样恶化成癌细胞“国有化”的呢?
众所周知,提出将改岛屿购买的罪魁祸首就是日本的东京都知事石原慎一郎,中国人对这位日本政客咬牙切齿,恨不得让他碎尸万段。那么到底他是在什么环境下提出购买,国民又是在什么环境下自动捐款来促成事态的发展与恶化呢? 前两天笔者曾经与一位日本友人谈起了这件事,对方也认为起因就是2010年10月中国渔船冲撞日本的巡逻艇,“如果没有这件事的发生与事态的恶化,是不能发展到今天的“国有化”。

在这次冲撞事件发生以前,日本政府像神那样敬畏着这座岛屿,因为日本政府恪守与中国政府签订日中友好条约是遵守的诺言搁置改岛的。所以笔者以为中国许多读者当他们在谴责石原慎一郎的时侯,有没有意识到正是中国本身激化了这个良性肿瘤,让这个良性肿瘤恶化成癌细胞“国有化”的呢?

2009年日本的民主党实现日本政坛历史性的政权更迭后,鸠山内阁开始在日美同盟关系中寻找新的外交平衡,提出了更为重视亚洲外交的策略,当时民主党总裁小泽一郎不但要求美国撤出日本,认为日本即使没有在日本本国的美国驻军,光有美国的第七舰队在日本周围巡行就足够了。小泽甚至还带着160名国会议员来华访问,表示愿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里的“野战军”,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都让中国碰到了,如果中国此刻提出日中两国合作的具体方案,包括共同开发钓鱼岛,让东亚成为一个爱的海洋,日方也会积极相应与考虑的吧? 实事上中国这台古老的国家机器是按照他固有的方式在运转,有他的惯性,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机遇,根本就没有一个国家部门来统筹安排与制定相应的对策,“但最终却在对日本影响数十年之久的“日美同盟”的巨大压力下惨淡收场。但原有的平衡已被打破,以至于其后的内阁在修补日美同盟关系的努力中,需要更加靠近对美关系。那么,在亲美派声音占据上风的情况下,日本在与亚洲邻国的外交关系出现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引自网上日本政府拟正式决定将钓鱼岛“国有化”)

2010年10月中国渔船冲撞日本的巡逻艇,中国的国务委员戴秉国在半夜三更召见日本的驻华大使,警告对方如果不放人将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中国的外交部发言人蒋喻女士也在国际的舞台上指手划脚,提出种种条件与要求,在国际上给人的印象是中国凭借正在发展的经济与国防实力,正在欺负这个曾经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近邻。日本国内每天铺天盖地地放映着中国渔船冲撞日本巡逻艇的录像,日本在中国的驻在员也因为闯入军事基地被逮捕,这些消息像一跟鞭子无情地一次又一次抽在还沉睡在日中友好梦里的日本国民脸上,让日本这个DNA里有着亲华因子国民,从惊恐中惊醒过来,深深感到这钓鱼岛就像是悬在日本人头上一把锋力的利剑, 凶多吉少,随时会要了日本人的命,套用野田首相的话就是中国在不断刺激日本国民的神经,在国内逐步蔓延与滋生了如何对抗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的土壤与空气,终于使石原提出了购买改岛的初衷,并且发展到今天国有化。

对于这次冲撞,到底起因与中国国内哪些因素,到底是谁策划的? 到底出么目的,事情发生以后对于肇事者到底承担着哪些责任,另外,反日是否是中国的国策? 为何要制定这样的国策,这个国策在缓解中国国民对政府不满的时侯是否有特效? 对于解决国内民众对于政府的不满不从根本上解决,靠转移国民的视线灵吗?  为何把一个健全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要变成政客可以利用的道具? 而置两个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命脉不顾呢? 这些都是中国的内政,但是作为一个中国国民来说有必要知道事件的真像与来龙去脉,同时不能只谴责石原,而不去谴责这个破坏日中两国关系的肇事者与真正的元凶,否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正要让全世界人民成为笑柄了。中日关系的具体政策是否继续有效?是否有必要修改与调整?

今年本来是纪念中日两国建交四十周年的大喜日子,却不料出现了这种结局。9月11日本身又是2001年美国国土受到国际恐怖分子用飞机袭击的国耻日,选择这一天到底是偶然的,还是有其他的因素,不了了之,但是中国在外交上的挫折与国民蒙受的耻辱是无法回避的。既然魔鬼已经放出,良性肿瘤已经样恶化成了癌细胞,那只有依靠两国政府与人民的智慧来动手术,来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