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洛老师最新文章的解读
首先我声明,我是非常敬重刘军洛的为人和学术研究水平的。我依然推荐刘军洛和卢麒元两位老师的文章,他们有骨气有水平有信仰。
我们来到最近刘军洛的这篇文章,先不看文章,先看后面的评论,大家有没有发觉骂他的水军不见了?(因为老刘从来不删除水军的回帖的)。为什么?因为现在对手需要刘军洛的唱衰的思维模式。然后我们再来看刘军洛的文章的内容,看了的效果和听郎咸平的录音的效果一样:绝望。虽然说的都是大实话,但是要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刘老师知道上半年查瘦肉精的事情直接加速了猪肉价格的上涨,我想应该能够明白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的道理。
我们再来看为什么前面10年一直打压刘军洛,为什么禅宗说缠说了真话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从今年开始有人给老刘正式出书同时开始有媒体采访老刘并且把他的思维模式开始传播?
其实老刘的学术能力已经成为了美国这个对手的棋子了,他需要唱多的时候压制你,他需要唱衰的时候捧你。
老刘是一个比较耿直的经济研究者,我这边衷心的祝愿老刘能够跳出经济研究这个圈圈,站在政治、地缘政治这个高度去看待经济问题,因为经济是政治的延伸,政治决定经济而不是经济决定政治。
其实这个看看美国的基辛格-兰德-高盛的这种模式就明白了,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是战略规划者(你叫他们直接去操盘可能就爆仓了),兰德是战略规划细化和执行者,高盛是最后的战术实施者,这个就是从地缘政治政治向经济延伸的模式。
期望老刘知道他现在被采访是对手的需要,是唱衰中国的需要。老刘的性格比较耿直,绝对不是被收买了,但是耿直有时会被利用的。建议研究一下为什么鲁迅失败了但是毛泽东成功了,因为鲁迅看到的是问题,毛泽东看到的是机会。只看到问题的永远只会成为别人的一颗棋子,不会成为棋手。我想基辛格同志最能够理解这点。
另外补充一句,“在政府和国有企业一手遮天的情况下,中国没有任何行业可以幸免于难”这句话的观点是错误的,危机时刻一些行业需要国有化,千万不能私有化,否则就是第二个泰国(泰国命脉行业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被美国收购了)。我们在将来复苏后,应该做的是民生行业国家以福利模式进行补贴民众,非民生和非战略行业充分让民营企业参与(但是要限制外资在里面的进入门槛和占比)。
附: 刘军洛老师的采访问答与需阅读书目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7e234c0102dwx9.html
2011年9月《中欧商业评论》、《商学院》、《钱经》、《国际先驱导报》刘军洛先生关于《中国经济大萧条还有多远》访谈问题: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您在书中说全球化正破坏性的改变我们国家的经济秩序。若倒回十年,我们是否有机会避免这种破坏性?关键点是什么?
刘军洛:若倒回十年,不但完全有机会避免所谓的破坏力,更确切地说是可以把握全球化的大时机,把中国打造成民富国强道德高尚的真正世界大国。
比如,在中国刚刚开始加入全球化的时候,中国必定有一个农村人口向城市转化的过程,这时中国的地产和股市必定进入暴力上升周期,中国地产却承包给几个地产商人;中国股市却被当成赌场来“治理”,大的建设周期是需要大量的物资而不是美元储备,如果当时中央银行能尊重这个客观事实,建立以石油、黄金、煤炭、土地、水资源……的储备,中国也绝不会发生推高国际大宗商品再购买的命运。在《被绑架的中国经济》有详细的论述。
事实证明,政府和中央银行是一个很容易进入糟糕的经济思维体系的“市场指挥者”,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让他们只知道围着眼前世界正在发生的事物,他们无法有能力预期长期经济发展的规律。比如,2008年世界性大萧条爆发,中国政府和中国央行雄心壮志推出了史无前例的信贷扩张和财政扩张,而2007年中国股市5000点时,我提出中国宏观政策必须预期到世界性大萧条将造成中国股市的大崩盘,和由此引发的中国房地产的疯狂上升。结果,2009年~2010年中国宏观政策恰恰很糟糕的造成中国房地产的疯狂上升。这里,大家应该知道不是我的预期性有多么的好,1987年10月19日,美国道•琼斯指数当天暴跌508.32点,跌幅达23%,这时候日本财政部和日本央行紧急出台史无前例的信贷扩张和财政扩张,结果,导致随后日本的房地产陷入疯狂上升。显而易见,2009年~2010年中国经济的宏观政策只是翻板了1987年日本经济荒唐的宏观政策。事实上,一个合格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只是需要关注长期的价格和经济体本身的自然增长动能的平衡,而不应该人为制造好大喜功的宏观政策。如果,2007年下半年中国宏观政策不是人为打压中国股市,那2008年9月的美国经济恶化对于中国中小企业的打击就会好很多。所以,中国的经济宏观政策已经演变成总是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经济现象,而人为制造经济恶化,最终再拼命信贷扩张和财政扩张。结果,到来2011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最终面对恶性的房地产价格;恶性的产能过剩;恶性的债务过剩,此时此刻欧洲地区的结构性债务危机又开始失控。中国经济大萧条已经完完全全不能避免,因为,这是一场人为制造的宏观政策灾难引发的经济大萧条。其次,全球化真正的产物是——金融全球化,大量的全球债券交易者们正在观看中国这场经济灾难和欧洲经济灾难的“同时同步”结合爆发的力量。众所周知,“同时同步”在物理世界就是核爆炸的产物。关键点是什么呢?事实上是非常简单——政府和中央银行长期对于中国经济的人为控制,是我们面对经济大萧条的必然产物。
CBR:您是否认为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遭遇的痛属于必须经历的阵痛,以此反逼企业、行业、国家进化?
刘军洛:这种痛是完全没必要的,更可怕的是,这是中华民族所不能承受的永远的痛。当企业、行业、国家被逼上绝路而下定决心进化的时候,已经失去了资金、资源和民族的责任底线。
全球化是一个什么概念,它是需要多元化的思想。日本经济为什么在1990年以后可以陷入20年时间的长期衰退,并且,这场大衰退日本还将继续消耗几十年时间。多元化的思想才是一个国家可以在全球化下唯一生存的力量。至今为止,我们中国消耗了大量本土资源和本土环境恶化以及本土劳动力的低价牺牲换来了现在的经济规模,可是,在全球高端领域我们面对美国苹果、谷歌、微软;在中端领域我们面对德国和日本;在低端领域我们已经开始面对印度和越南。更加迫切的是,我们已经接近老龄化时期,并且是全球性老龄化时期。
经济全球化已经无法逆转,更大规模的全球产业配置是获取全球化低成本的最好方式。
美国目前每1美元的海外投资可以在美国国内产生1.20美元的收益,收益主要来自业务外包的成本节约。而德国每1欧元的海外投资,只能给德国经济带来0.69欧元的收益。这种结构性的长期差异,也非常正确的体现在德国的养老金上。现在,美国私人养老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84%,仅次于英国的95%,而德国仅为7%,意大利和法国更低,分别为6%和5%。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