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轰炸大使馆,“斩首”伊朗陆军司令,级别仅次于苏莱曼尼

来源: 三河匹夫 2024-04-02 07:45:0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5233 bytes)

以色列轰炸大使馆,“斩首”伊朗陆军司令,级别仅次于苏莱曼尼 

据央视新闻报道,伊朗国家电视台称,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公共关系部门表示,以色列对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领事处建筑大楼发起空袭,造成7名伊朗军事人员死亡,包括两名“圣城旅”指挥官。

伊朗驻叙利亚大使侯赛因·阿克巴里透露,以军实施此次恐袭出动的是F-35战斗机,发射了6枚导弹。

直接袭击大使馆领事部门建筑,打死了至少7人,还都是军人,并且这些军人来头也不小。

遇难的两名指挥官分别是穆罕默德·礼萨·扎赫迪和穆罕默德·哈迪·哈吉·拉希米。

考虑到此次袭击出动的是F-35战斗机,意味着不可能是因为失误或者导弹不够精准而“误炸”了伊朗大使馆,反而可以证明,这就是一次典型的“斩首行动”。

(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遭袭现场)

伊朗前陆军司令遇害

至于“斩首”的目标,就是两名指挥官。

先说扎赫迪,他本就是伊朗军事高官,此前担任过伊朗革命卫队陆军司令一职。

陆军是伊朗最重要的部队,陆军司令在伊朗革命卫队中算是最顶层的那一部分。

拉希米的来头也不小,是圣城旅前副司令兼驻叙利亚伊斯兰革命卫队副司令。

按照伊朗将官分级,分别是二级准将、准将(一级准将)、少将、中将、上将。

扎赫迪现在就是一级准将这个级别,这已经快摸到天花板了,因为在和平时期,伊朗授予的最高军衔就是少将,中将以上只有在战争状态下才会授予。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被美国刺杀的苏莱曼尼是少将军衔,却被视为伊朗“二号人物”,不是他的水平只能被授予少将,而是因为少将是能够授予他的最高军衔。

这次死于空袭的扎赫迪和拉希米都是准将,级别仅次于苏莱曼尼。

(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遭袭现场)

事情闹大了

一次性“斩首”两名伊朗准将,这绝对不是小事。

这种事情之前不是没发生过,但这一次的性质更加恶劣,因为打击的目标是伊朗大使馆领事处建筑。

大使馆享有视同派遣国领土的权利,打击伊朗大使馆的建筑,形同打击伊朗本土,如果追究起来的话,甚至可以视为入侵伊朗。

之前以色列总是以打击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为由,对叙利亚发起空袭,并对伊朗人员实施斩首行动。但打击的目标多是非官方建筑物,或者打击属于叙利亚的建筑物内的伊朗目标。

这种事伊朗不好追究,但现在直接打击伊朗大使馆,还造成了严重后果,伊朗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遭袭现场)

或采取大规模报复措施

之前苏莱曼尼被美国刺杀之后,伊朗发起了猛烈报复,直接向着美国驻伊拉克最大军事基地发射了一波导弹。

这次报复行动放眼全球都是非常罕见的,一个国家直接把美国的军事基地炸平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此举充分证明,伊朗如果被逼急了,是敢于进行反击的。

苏莱曼尼被刺杀后,伊朗国内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现在类似的情况再次出现,伊朗人再次开始抗议,伊朗很可能对以色列目标实施猛烈报复。

上一次,美军逃过一劫,这一次如果对以色列目标实施报复,恐怕就不会不闹出人命了。

所有跟帖: 

美国“罕见”直接联系伊朗:我们没参与、不知情 -年轮- 给 年轮 发送悄悄话 (184 bytes) () 04/02/2024 postreply 07:57:42

匹夫知情! -L- 给 L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02/2024 postreply 07:59:09

以色列和美国都擅长暗杀和轰炸大使馆,除非能迅速取胜,否则以色列越疯狂对美国越不利 -21-C- 给 21-C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02/2024 postreply 08:10:17

以色列的目的是将美国拖入战争 -朱头山- 给 朱头山 发送悄悄话 朱头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2/2024 postreply 08:20:53

上次美军杀苏莱曼尼,伊朗用导弹轰炸在伊拉克的美军基地,美军没反击。后来伊朗误炸乌克兰客机,理亏,双方熄火。 -ShiMaQian- 给 ShiMaQian 发送悄悄话 ShiMaQia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2/2024 postreply 10:03:5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