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武钢裁员5万人背后的故事

来源: 三河匹夫 2023-02-11 08:28:5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031 bytes)
总经理落马,被曝裁员,供给侧改革……过去的一年,关于武钢的舆论风暴从未止歇。正在召开的两会中,武钢现任工董事长、党委书记马国强首度对媒体公开表示,武钢员工数量将从现有的8万人减至3万人,再次点燃话题。事实上,这场减员从2015年下半年就已拉开序幕,数万钢铁工人和他们的家庭命运已经或正在经历从未有过的跌宕。

这里记录的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普通武钢家庭,30年里,他们曾与武钢紧紧捆绑在一起,却终究被骤然抛下。我们记录下这个家庭的故事,记录下他们和一个群体的沉默的命运,是希望在宏大叙事的喧嚣外,在一个时代的残暮将尽前,再留住一点历史的微光。

作为工业化最基础的行业,武钢半个世纪的兴衰变迁,以及对这个农村家庭的影响,昭示的却是一个百年工业文明未解的核心命题: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否是一个不可逆转、无法平衡的社会现象?当工业化兴起时,我们圈地造城,驱赶农民进城变成各类产业工人;但有一天当工业化过剩,城市经济衰落,这些失去工作,也没有更多谋生技能的失地农民或农民工后裔,该向何处安置?

事实上,武钢大裁员的序幕从2015年下半年便拉开序幕。

在2016年全国两会召开时,武钢现任董事长公开表示,武钢员工数量将从现有的8万减至3万。这预示着本次钢铁裁员潮已正式从中小型民企波及大国企。

就是这半年吧,万志宏发现,在青山,连擦皮鞋的都知道,“武钢不行了。”

25年里,他一直想要逃离这座庞大的钢铁厂;28年里,他的兄弟万劲松则一直希望在这座钢铁厂稳度一生。他们有着南辕北辙的人生志向,但是因为武钢,他们经历了同样的命运曲线:同样在数十年中从武钢两进两出,同样在2015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与武钢的捆绑戛然而止,他们都被裁掉了。

这座本部厂区位于武汉市青山区的“共和国钢铁长子”,全称是武钢钢铁(集团)公司,1949年后中国开建投产的第一座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生产规模居世界行业第4位,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光里,再造了武汉青山,为整个青山的数万家庭数代人提供了旱涝保收的铁饭碗。



今年47岁的万志宏是一名去年刚进入实习期的“年轻律师”。而过去的25年里,他曾是武钢的轧钢工人和门卫。从1990年开始,他两次进入武钢,又两次离开武钢,几乎和无法理解他的所有家人决裂。

用万志宏的话来说,2015年3月,是他“卧薪尝胆”了15年后,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终于成功的逃离武钢。

就在他离开大半年后,大规模裁员真的来了。2015年,中国钢铁行业由寒冬转入冰冻期,武钢在2015年第三季度进入全面亏损,每月亏损额达到5亿。2015年12月,有媒体登出消息称武钢将裁员1.1万人,引发震动。武钢方面辟谣,称“并非裁员,而是人力资源优化”。但2016年3月,正在举行的两会期间,马国强首度对媒体公开,武钢将从8万人减至3万人。

对万志宏来说,这是他预感中,迟早要来的一天。虽然在身边家人和工友眼里,武钢是旱涝保收、人生无忧的保险箱,但万志宏从23岁进入武钢之初,就有一种强烈的不安感。在他刚进武钢,效益最红火的时候,他曾忍不住问工友,如果武钢以后不行了,怎么办?得到的,是一片诧异的嘲笑。

万志宏和父母弟妹原居于武汉市武昌县第九区(青山行政区前身)余家土库乡,是当地的一户普通农户。从万志宏老家的山村,走到繁华的汉口,要走整整一天。

在万志宏少年时期,武钢却是他和父母弟妹全家人梦寐以求的向往。少年万志宏对武钢最深的印象是:工资收入高,还有夏天随便吃的冰棒,随便喝的汽水。

进入武钢后,万志宏和绝大多数的工友一样,三班倒,每天工作8小时,唯一相处的对象是一台按键简洁的机器,并通过这台机器将钢材轧成各种尺寸。

如果有钢材移位了,就冲上去踢一脚,免得轧出的钢铁尺寸出现误差。万志宏曾亲眼看见一个工友去踢钢材的时候,脚下一滑,双腿就被带进了隆隆作响的轧钢机,一眨眼,双腿就没了,“正常得很。”直到这时,万志宏才发现,武钢这个他曾经仰视着,难以抵达的世界,是一个更加封闭的体系。

工作之外,武钢提供一切,以“街坊”为区分的街区里全是工友;所有人都乘坐班车上下班;公园、戏院、体育场冠以武钢的定语,拔地而起;教育系统从小学到大学为子弟们提供全套服务,学习的知识与武钢内部复杂的流水线一一对应;工厂里发放的零食水果在每个武钢人家里堆成了杂货铺……效益好的厂里,福利好得需要瞎编名目发钱。

如果不出意外,这将是万志宏一辈子的生活,也是万家曾梦寐以求的生活。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不仅万家,所有的青山人都依附着武钢生活,整个青山区的麻将桌上流行着一句话“家有武钢,心里不慌”。

上个世纪,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曾梦想过一座完美的光辉之城:基于大规模机械生产而对城市进行布局的功能机器,万志宏一家居住的白玉山街道及其所属的武汉青山区恰是这样。

在这把“手枪”里,武钢本部厂区占地面积达21.17平方公里,从北向南直切而下,西边是行政和商业中心红钢城,白玉山街道和武东街道则如两个小小的部件,镶嵌在武钢这个功能机器的东部边缘。万志宏一家从1987年土地被征用后,就搬到了为武钢而建的白玉山。

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和国内其他国营钢铁厂一样,进入武钢工作在当地算得上是一件非常体面的事情。当时很多高中生放弃考大学的机会,只为进入武钢职业技术学校,成为一名真正的“武钢人”。

作为工业体系最基础的环节,武钢利用国营企业先天的优势,在数十年间发展为多功能的“社区大院”。

武钢不仅有自己的学校、医院、公交专车和电影院等,甚至还有“武钢”商标的饮料和雪糕。图为武钢专车在市区运行。据当时的统计,武钢每年花费在学校、幼儿园、医院和公共交通等社会公共行业的经费开支高达5.4亿元。

在2003年之前,30多万名的武钢在职职工、退休职工和职工家属一直享受公费医疗的福利待遇,就医只需缴纳10%-20%的医疗费用。但是,在2003年1月1日之后,“武钢人”告别了公费医疗,纳入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网络。参保后,武钢人就医将按武汉市统一标准缴费,就医范围也扩大到全武汉市。

武钢提供了一切,也掌控着一切。武钢发号施令,工人们则被支配行动。由于武钢“大院”的封闭性,工友无处不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几乎都是重叠的,连精神世界都受到了同样的影响。

21世纪后,随着制造业的衰败,不少曾经辉煌的国营企业沦为“僵尸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人工成本高成为这批“老国企”的头等难题。

2008年,大批民营钢铁厂关闭,我国的钢铁业遭遇“寒冬”。2012年,武钢就被报道为应对行业寒冬而曾转型养猪、养鸡、种菜。为安置冗余劳动力,还曾将陆续派遣300余名职工,去其他企业或单位就任协警、保安和物业等岗位。然而这些都无法遏制下行的大势。由于钢材市场持续低迷,根据武钢股份日前发布的公告,预计2015年度亏损68亿元左右。

至2015年,由于产能严重过剩的影响,钢铁行业进入“冰冻期”。同时,我国还有数以百计的钢铁厂和武钢一样正在经历“冰冻期”。这一次,武钢选择了用裁员的方式来“御寒”,工人们便成了“御寒衣”。

中国最大规模的国企“下岗潮”发生在1998年至2003年,五年间大约有2800万国企员工失业。据悉,武钢这次裁员还将配合减薪。图为一名武钢工人在工作。“国企早已不是铁饭碗”,正在经历国企改革的武钢员工越来越明白这个道理。然而,面临被分流的员工,想要重新适应非国企的工作节奏,并非易事。

2016年3月25日,春光明媚,武汉青山区南干渠游园门口,一场“助推武钢转型发展大型招聘会”正在进行,现场有锣鼓队助兴。但转了一圈的张玉失望地离开了。“这不是作秀吗?”53岁的张玉委屈到眼圈都红了。招聘会计的本来就不多,而且还不是真心实意的。有家企业写着招聘2名工业会计,收入是4000到5500元,工作地点又在青山,张玉觉得自己专业对口,非常合适,上前一问却被告知“我们这个位子上本来就有人”。3月19日武钢体育馆那场更大的招聘会张玉也去了。媒体报道中,武钢工人穿着曾引以为傲的黄色制服求职,令人唏嘘。那一次张玉更认真,和两个下岗同事将十几个招聘会计的信息抄写在本子上,一家家问过去,又一家家划掉。最终一个也没剩下。怕企业嫌自己年龄大,张玉故意将自己说小了一岁。开始还有些信心,向对方介绍自己的条件,说我们是武钢下岗的,你是不是需要?对方回答要35岁以下的。连问了几家,有的看到她们是女的,就说招男的,有的说已经招满了,想填信息就留一个,有的明确告诉她们,本来就不需要招人。不服气的张玉还跟招聘方理论,说这就不是针对武钢下岗职工的招聘。我们做会计的又不是体力劳动,年龄大点更有经验,为什么不要我们?这辈子哪受过这种气?张玉近乎哽咽,离开武钢前,她已经是武钢股份经营财务部门的干部,身担重任,受到尊敬。如今,她的骄傲一落千丈。

据《工人日报》报道,武钢本次需要优化的职工年龄在40岁至50岁之间的占到了70%,像从事检验工、机械工等这类一线工种的职工占到了90%。张玉这样年纪的员工,在裁减人员中占主流。

超过一半的员工要另谋出路,这对整个青山区都影响深远。除了武钢员工,其他吃武钢饭的生意人也都纷纷受累。连水果摊、菜贩都埋怨武钢人收入少了,舍不得买东西了。

武钢人越来越有危机感,但有勇气主动转型的仍然不多,尤其是普通工人。采访中多人承认,缺少技能、国企的“圈养”、年龄偏大,让他们失去了竞争的能力。

被动踏上求职路的张玉指出,很多人宁愿“赖”在武钢,心存侥幸:1997年国企改革那次,武钢也进行了大规模裁员,但之后武钢一路上行,留下的员工工资翻倍。

但她隐隐觉得,这次不一样了。

所有跟帖: 

国企去多余产能后下岗分流一部分职工是必要的,这是朱镕基大刀阔斧改革的核心,否则无法实现产业升级。步子迈得大,阵痛期就短 -天青水蓝- 给 天青水蓝 发送悄悄话 天青水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1/2023 postreply 09:32:48

2016 年 朱镕基大刀阔斧改革??江主席还在任? 糊涂到顶还胡诌。哈哈哈哈哈, -三河匹夫- 给 三河匹夫 发送悄悄话 (167 bytes) () 02/11/2023 postreply 09:35:56

做法是从朱镕基开始的。萧规曹随而已 -天青水蓝- 给 天青水蓝 发送悄悄话 天青水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1/2023 postreply 09:44:58

果然糊涂到顶还胡诌。哈哈哈哈哈, -三河匹夫- 给 三河匹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1/2023 postreply 09:53:38

对比一下珠三角,长三角和东三省,就看得出来,东三省一开始对分流下岗有抵触情绪,态度保留,现在和珠三角长三角拉开了很大距离 -天青水蓝- 给 天青水蓝 发送悄悄话 天青水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1/2023 postreply 09:37:23

我查查武钢下岗的怎么回事 - beijintan05 - -三河匹夫- 给 三河匹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1/2023 postreply 09:34:49

他对北京也未必了解,就知道他周围的人和事。北京大着呢 -Mich_Agent- 给 Mich_Agen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1/2023 postreply 09:36:08

共和国长子武钢?是鞍钢!!!武钢世界第四?中国十大钢铁公司武钢也没排第四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122 bytes) () 02/11/2023 postreply 09:56:46

广钢,宝钢,首钢也都是大型钢铁公司,改革开始得早,通过改革早就把问题解决了 -天青水蓝- 给 天青水蓝 发送悄悄话 天青水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1/2023 postreply 10:04:00

知道些首钢,也不是什么改革解决,实际上把地卖了搞房地产,就有钱解决一些职工的困难 -victor1988- 给 victor1988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1/2023 postreply 11:01:22

这可不就是改革嘛。厂子搬到更合适的地方,卖地的钱都用到了搬迁/买断工龄/升级设备等,算是双赢的case吧。 -dakinglaile- 给 dakinglaile 发送悄悄话 dakinglail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1/2023 postreply 11:23:18

武汉钢铁学院还在吗,它和武钢有关系吗? -czhz- 给 czhz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1/2023 postreply 17:41:09

宝武集团曾经排第二呢 -goingunder- 给 goingunder 发送悄悄话 (2027 bytes) () 02/11/2023 postreply 19:44:5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