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筠:日本为什么认罪这么难?

来源: 一树一菩提 2016-12-30 14:48:0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1201 bytes)
2016-12-27 资中筠 史客儿

提示点击上方"史客儿"免费关注!


原创投稿请至:historymook@sina.com


日本源远流长的是武士道精神,日本人的荣辱观系于战争胜负。应该承认,战后日本被迫放弃军备,其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在新的形势下,日本不需要以武力来赢得国际地位。但是从心理上讲,如果彻底否定侵华战争,就要否定19世纪末以来的一系列对外征服的“业绩”。那么剩下的足以令日本人傲视世界的传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日本人正是在这方面缺乏自信,才不肯彻底否定过去的罪行。

 

 

历史文化根源:与德国的比较

 

首先从历史文化看,日本与德国迥然不同。德国地处欧洲中心,除了自身的独特性之外,它更主要的是欧洲文明乃至整个西方文明的组成部分,而且在科学、哲学、文学、音乐等领域做出过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贡献。所以,尽管德意志民族的种族优越感和传统政治中的专制主义成分滋生了法西斯主义,但是更为源远流长的是和欧洲文明相一致的自由、理性、科学精神。这是否定和批判法西斯主义的深厚的思想资源和强有力的武器,也是德国人足以引以自豪的光荣传统。他们可以把希特勒的德国当作历史的岔道,而曾经拥戴他,或未能阻止他,是德国人犯的严重错误,也是耻辱。承认了错误,洗刷了耻辱,回到正道上来,历史照样辉煌;汇入欧洲共同发展的潮流,前途大有希望。

 

日本则不然。对于世界文明来说,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日本都是后来者。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全力学习西方,成绩卓著,国力突飞猛进。但是,日本真正学到手的主要还是器物和实用的层面。在思想、文化、精神方面日本也曾大力引进,但是自由民主思想始终是“外来”的,在精神上没有融入日本文化。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国力初步强盛,但政治上的开明派却被军国主义派所压倒,日本终止了刚刚开始的可能走向民主化的进程,并全力发展军事强国。从此,日本在世界上的“业绩”与侵略扩张联系在一起。日俄战争、甲午战争,日本都是胜利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也在战胜国一方坐享其成。日本源远流长的是武士道精神,日本人的荣辱观系于战争胜负。应该承认,战后日本被迫放弃军备,其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在新的形势下,日本不需要以武力来赢得国际地位。但是从心理上讲,如果彻底否定侵华战争,就要否定19世纪末以来的一系列对外征服的“业绩”。那么剩下的足以令日本人傲视世界的传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日本人正是在这方面缺乏自信,才不肯彻底否定过去的罪行。

 

还有一层,德国法西斯的理论基础是推向极至的种族主义和极权主义。战后,种族主义在理论上和国际公认的道义上已彻底破产。日本军国主义固然也包含大和民族的优越感,信奉弱肉强食的原则,但是由于它没有殖民地,因此没有在思想上受到60年代民族独立运动的冲击。从历史上看,日本民族作为黄种人的心态就是:一方面傲视其他亚洲人,一方面致力于“脱亚入欧”,以跻身于以白人为主的西方世界为荣。

 

国际社会的认识和态度的比较

 

很明显,战后半个世纪以来,以西方为主的国际舆论对待德、日的侵略历史的态度迥然不同。试设想,假如德国出现对反犹“大屠杀”的罪行质疑的说法,假如德国教科书里出现美化纳粹、为德国侵略辩护的内容,会在世界引起怎样的反响和声讨?昔日的纳粹分子哪怕隐姓埋名几十年,躲到天涯海角,一旦暴露,即使行将就木也难逃审判。对比之下,日本右派、政客,甚至在职高官,却一再发出关于日本侵华的奇谈怪论,甚至公然在大阪的和平大厦举行否定南京大屠杀的活动,而抗议的只有中国人和海外华人,战时的反法西斯“盟友”竟然都作壁上观,一向好事的西方传媒对此事也漠不关心,或一笔带过,或干脆保持沉默。

 

有一点是事实,即德国侵略的对象包括苏联在内,都是发达国家,战后恢复很快,而且占据世界舆论要津,从实力和声势都足以对任何法西斯残余形成威慑。特别是受害最深的犹太人,战后在全世界各个领域表现出类拔萃,他们除建立了小而强的以色列国家外,还已经汇入发达国家的精英阶层。对比之下,日本的直接侵略对象是亚洲不发达国家或西方殖民地,战后情况复杂,自顾不暇。而日本却在美国扶植下,不到二十年就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日本人一向尊崇实力,对于弱于自己的国家,自难低头认罪。有些日本人直后悔当初不该打珍珠港(这也只是一部分人),致使美国与中国结成同盟,否则中国是可以被征服的。

 

当然美国的政策在战后关键时刻起了关键作用。战后美国代表盟国独家占领日本,当时盟军司令部的任务是彻底铲除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把日本引向和平发展的道路。应该说,在初期,美国的确朝这个方向做了努力。但是到1948年底中国共产党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美国的对日政策就产生了方向性的转变,把遏制右派变成了遏制左派,由此而来的一系列具体政策都直接间接姑息、纵容了日本军国主义残余势力,包括至关重要的教育领域。日本人认为,执重整战后秩序牛耳的美国尚且对日本表现得如此“大度”,不记前嫌,日本又何必向中国认罪呢?战后日本成长起来的几代人都是在这种气氛下受的教育,再加之右派势力有意掩盖和歪曲历史,作为一种全民意识,日本人对二战的看法自然与今天德国人不同。

 

 

中国人反躬自问

 

 

最后,但也许是最重要的是中国人自己的不争气,外加对待这个问题的原则不一贯、进退无序。战前的中国造成日本侵略者得逞之历史原因姑且不论,只说战后。

 

在对外政策与策略上,对日本常采取实用主义。五六十年代的大背景是一切围绕建立反美统一战线,把在所有问题上的斗争矛头都引向美国。这大体上没有错,但是联系到反对核武器运动,刚好与日本人把自己当作战争受害者(不是受本国军国主义之害,而是在国际上受害)的态度合拍。60年代初,中国经常派非官方代表团参加一年一度在东京或广岛、长崎举行的反对原子弹大会,笔者也曾与焉。中国代表团的方针就是反对单纯反核武器的“和平主义”观点,而是要把日本人受原子弹之苦的悲愤之情引导到认清罪魁祸首是美帝国主义,从而反对日本现政府追随美国的政策。至于美军轰炸日本的起源、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责,在那种场合就顾不上了。

 

又如有关苏联与日本北方四岛之争,在与苏“牢不可破”时期支持苏联,在70年代苏联成为主要敌人时又偏向日本。在中美建交之后,当与美国摩擦严重时,往往幻想利用美日矛盾,联日反美。还有在文化上认同日本为“儒家”文化,纳入“亚洲价值观”的范畴的说法也在我国颇为盛行,企图以此来抵制“西化”。这是把政治文化与一般的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混为一谈了。据我了解,真正对日本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有深入了解的专家鲜有同意这种观点的。

 

假设几十年来两国发展形势易地而处,中国没有经过那么多折腾,走那么多弯路,在政治、经济、教育、国民素质等各方面都优于日本,那么今天就该是日本需要中国的贷款、投资和技术而不是相反,可以断言,日本朝野对中国的态度必有所不同,翻历史案的逆流不会这样嚣张。当然这是假设,却是甲午战争以来摆在国人面前的老问题。往者已矣,来者如何?【来源:资中筠文集《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 爱思想网 网络配图】


注:本公号所推送的文章如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来撩’栏中的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所推送的文章并不代表本公号观点,请和谐留言。


 

 
友情提示
指纹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关注
 
微信号:skdyh8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犹太人把二次大战说成是反犹太战争,想独霸受害者的地位? 岂有此理! -pacsqc- 给 pacsqc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30/2016 postreply 14:57:41

大约17-8年前我偶尔看了斯皮尔伯格的《太阳帝国》后再也不看好莱坞那些伪君子拍的政治电影 -bridge008- 给 bridge008 发送悄悄话 (1143 bytes) () 12/30/2016 postreply 15:12:22

日本已经谢罪投降了,而且一直在赔钱,联合国的80%的经费都是日本出的。它自己也没有军队,而且和美国签下合约永久不对外侵略。虽然去 -sun2015sun- 给 sun2015su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30/2016 postreply 22:10:5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