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样识别正邪?看了恍然大悟!

来源: weiwuhahaha 2017-04-18 13:58:3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146 bytes)

 一、“损有余而补不足,天之道也”
西晋时的梁王、赵王都是皇帝司马氏的近属,富贵荣华,盛极一时。中书令裴楷每年都请求梁、赵二王,从他们收租的钱中,拿出数百万,赐给裴楷,裴楷用这笔钱,去救济他所知道的那些贫困户。
有人用讥讽的口气,向裴楷说:“你为什么向别人(指梁、赵二王)乞讨来钱财,去施舍给穷人呢?”
裴楷说:“我把他们富余的东西要过来,再救济衣食不足的人,这叫做‘损有余而补不足,天之道也(是合乎天道的)。”
二、去意气,弃骚雅
原文
陈眉公曰:“后生辈胸中落‘意气’两字,则交游定不得力;落‘骚雅’二字,则读书定不深心。”
今译
(明代文学家和书画家)陈眉公说:“青年人胸中若怀有‘意气’二字,则在外边做事、交友,一定不很和谐(人际关系不好);心里若怀有‘骚雅’(贪恋色情,附庸风雅)二字,则读书必不能专心一意(学习成绩不好)。”
三、合理规,思严谨
原文
陈眉公曰:“看中人,看其大处不走作;看豪杰,看其小处不渗漏。”
今译
陈眉公说:“看一般人,要看他的大处不走样(合乎理规,遵循法度);看英雄,则要看他的小处,也没有什么疏忽与遗漏(注重细节,严谨周密)。”
四、君子与小人之别
原文
罗远游曰:“大豪杰用心,恩处难知,怨处易指;琐琐君子,行藏反是。”
译文
罗远游说:“大豪杰(指真君子)的用心,在于对人施恩的地方,难于为人知道;遭人埋怨的地方,则极易被指出来。卑微的君子(指小人),他们的行迹,恰恰与豪杰相反。”
五、趋炎附势,且冷眼视之
陈继儒说:“权势在手时,人们就如群蚁聚集在羊肉上面一样
趋炎附势;权势丧失了,他们就像吃饱了的鹰远扬长空一样,无情离去。悠悠尘浊世界,古今都是这样。
有识之士,不必露出徐偃那样的刚肠,但请像叔度(东汉人黄叔度)那样保持高尚人格,擦拭冷眼而视之。”
六、从不高攀,更不致谢
明代的杨溥,在朝廷的内阁任职。想巴结他人很多。杨溥的儿子到京城去看望他,儿子沿途所经过的州县,没有不送礼的。只有江陵县令范理,没有给他送礼。
杨溥对范理十分赞赏,便将他荐举为德安太守。
有人劝范理写信给杨溥,向他表示深深的谢意。范理说:“宰相荐举我,是为朝廷选用人才;我升任太守,是为了献身朝廷的事业,而奉命就职。一杨一范,从无私人关系。我为什么要感谢他?”

所有跟帖: 

一,“乞讨”不是“损” -qzh- 给 qzh 发送悄悄话 qzh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9/2017 postreply 17:46:2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