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元宵节还有这样的传说与渊源

来源: 阿兰贝西 2017-02-10 03:58:1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957 bytes)

  “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说起元宵节,大家都是熟悉不过了。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灯节、上元节、元夜。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人们就已经开始燃灯以庆祝元宵节了,其既是春节的尾声,又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我国古代,农历的一月称为“元月”,而月圆之夜称为“宵”。正月十五作为新年里的第一次月圆之夜,其预示着从此夜开始,一元复始,大地回春。所以这个节日当然就被称为“元宵节”了。

  从古至今,人们“闹元宵,庆团圆”,在过“元宵节”时都会张灯结彩、吃元宵,放鞭炮、观看或参加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赏月观灯、猜灯谜、施放焰火等活动,来庆贺节日。而在古代,官府还会在“元宵节”期间(少则一天,多则十天)开放“宵(夜)禁令”,于是千万的百姓就会在此时出门赏灯、庆贺、游玩,直至昼夜相连,因此,元宵节成为一个普天同庆欢乐节日。称之为“闹元宵”。

  那么,元宵节传说与渊源你知道吗?

  ——元宵节起源的神话传说:蒙蔽天帝对人间的惩罚。

  传说在远古时期,天帝的一只神鸟误降人间,被百姓意外射杀,天帝震怒,下令要在正月十五这天,派天兵到人间施放烈火惩罚百姓。但善良的天帝女儿,不忍心看到百姓无辜受难,于是偷偷下凡,将这一消息告诉了百姓。百姓们听到后吓坏了,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位老人却不慌不忙地说道:“我们可以在正月十四到十六日这三天,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燃放烟火爆竹。这样就能骗过天帝,让他误以为我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后都觉得老人说的办法可行,于是就按此办理。后来,果然骗过了天帝,从此,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前后,人们都会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次成功。?

  ——元宵节的现实传说:平定“诸吕之乱”后,汉文帝将正月十五定名为“元宵节”。

  传说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其母为皇后吕雉 )继位。但惠帝仁厚,因不满其母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而不理朝政,尤其在汉惠帝死后,吕后得以专权,她违背刘邦“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盟约,大封自己的吕氏亲族为王,虽然刘氏宗室及大臣都十分愤慨,但因惧怕残暴的吕后而敢怒不敢言。 ??

  吕后病死后,吕氏诸王惶惶不安,他们聚集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谋作乱。这时,齐王刘襄为保刘姓江山,与周勃,陈平、灌婴等开国老臣联手,设计平定了“诸吕之乱”,并将吕氏全族诛灭。

  但大臣们担心如果立刘襄为天子,其舅舅等人也并非善类,将来可能会再次出现类似“吕氏当国”的祸患,于是,经过商量,他们拥立了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继位后,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这天,正式定名为“元宵节”以示庆祝。

  ——元宵节的民间传说:东方朔帮助宫女元宵与亲人团圆的故事。

  传说,汉武帝手下有个智慧、诙谐而又善良的大臣名叫东方朔。正月的一天,东方朔领旨去御花园给汉武帝折梅花,却意外遇到一个宫女想要投井自杀。东方朔将其拦下后问明原委,原来此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长久且十分思念亲人,遂起了轻生的念头。东方朔十分同情她,承诺将会想办法帮助元宵骨肉相见。

  东方朔出宫后,就扮成算卦先生,在长安的大街上摆了个算卦摊,但不管是谁来问卦,其结果都是“正月十五火焚身”。一时间,长安城内流言四起,百姓们恐慌不安。当然,这种消息很快也传到了汉武帝那儿。汉武帝问东方朔怎么办?东方朔说:“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

  东方朔解释说:在正月十五的晚上,陛下应要求长安城内的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挂起灯笼、放鞭炮并吃元宵以敬火神,还可以让城外百姓进城观灯,以增加喧闹的程度。这样的话,就好似长安城内满城大火,人声鼎沸,如此这般就可以保平安了。汉武帝觉得对,就下了旨。于是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元宵的双亲及妹妹也得以进城观灯,在东方朔的帮助下,她们一家人终于相见团圆了。

  实际上,汉武帝是我国第一个在正月十五祭祀天神——“太一神”(主宰宇宙一切的神)的皇帝。而司马迁制定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太初历”时,也将元宵节定为了重大节日。

  ——元宵节与佛教的传说:东汉明帝是元宵节赏花灯的创始人。

  东汉第二位皇帝汉明帝刘庄,本名刘阳,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汉明帝虽然脾气暴躁,并对官吏非常苛察,但对百姓却十分宽仁,他治国有方,吏治清明,社会安定,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汉明帝曾经“夜梦金人”,于是派人去西域求佛法。后来,天竺(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人用白马将佛像、佛经驮至都城洛阳。汉明帝十分高兴,并专门为两位高僧修建了“洛阳白马寺”。汉明帝听说佛教中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于是敕令: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就是佛祖神变之日,在皇宫和寺庙里都要点灯以敬佛。为了礼佛,汉明帝还亲自到寺院张灯明彩。另外,他还下令,让全体官民都要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户户挂灯和出门赏灯。从此以后,元宵节张灯,尤其是赏灯的习俗就蔚然成风了。

  ——元宵节与道教的传说:元宵燃灯与“上元节”。

  我国东汉时期产了本土的宗教——道教,在道教里,元宵节是与出生在正月十五的、掌管天界和火的“上元神”紧密相连的。

  道教中,把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合称“三元节”。东汉末年道教的重要流派——“五斗米道”就认为,他们信奉的天神有天官、地官、水官。其中“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而“三元”配“三官”,上元天官生于正月十五日,中元地官生于七月十五日,下元水官则生于十月十五日。这样,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天官为唐尧,地官为虞舜,水官为大禹,而尧属火德、舜属土德、禹属水德。南宋吴自牧在其《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因此,上元节就要燃灯庆贺唐尧之火德。

  ——元宵节那些其他的相关传说。

  当然,关于元宵节,还有其他一些的传说。比如说,元宵节是起源于人们对“火”的崇拜。因为在古代,古人们对黑暗十分恐惧,担心有鬼神趁着黑暗对他们进行侵害,而点灯执火既可以带来光明,驱除恐惧之心,又能驱赶田野中的虫兽,减轻农田虫害,并祈祷神灵使他们获得好收成。于是在西汉初年,在正月十五这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们就点起灯笼火把,张灯结彩来表达对“火”的崇拜。

  于是,元宵节的点灯的习俗出现了。直到现在,我国西北(如晋宁陕甘)和山东的某些地区,在正月十五前后还有“燎疳”的习俗,而我国部分少数现在也流行着“火把节”,这都体现了数千年来,我国人民对“火”的崇拜。

  但第一个制作灯联的人,却是宋末元初的大奸臣贾似道的一个门客。据说在贾似道镇守淮阴(今扬州)期间,他的一个门客摘取唐诗“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写成幅联,在元宵节时贴于大门口的灯笼上,这给元宵节增添了节日的情趣。此后,历代的官绅百姓开始纷纷仿效,皆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上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了,元宵节灯联由此诞生。

  另外,元宵节吃元宵也有传说。据说在春秋时期,吴王与伍子胥、孙武等人多次率军攻打楚国,楚国差点亡国。后来在正月十五这天,楚昭王在返回国都的归途中经过长江,他见有人在江中打捞出色白而微黄,内有如胭脂般红瓤,且味道甜美的一些圆团。众人都不知此为何物,于是楚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楚昭王听后,不禁喜出望外,觉得是复国的吉兆。于是命人以山楂做馅,糯米粉做皮,仿制此果并煮而食之,取其国家复兴,家人和睦团圆之意,时人称为“浮园子”或“汤圆”。这样,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就逐渐成为习俗而传承二千多年。

  但进入到近代,民国窃国大盗袁世凯想复辟帝制,当“洪宪”皇帝,可是他发现,“元宵”与“袁消”谐音,他觉得不吉利,于是下令将“元宵”改名为“汤圆”。实行了一阵子后,他又想,“汤圆”与“汤袁”谐音,也不吉利,于是再次下令全国,将“汤圆”改称“汤团”,虽然如此,袁世凯的皇帝梦还是破灭了,他只给世人留下了笑料!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元宵节这个在我国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寄托着人们对阖家团圆,美满幸福生活的祈盼和祝愿!而且还承载着我国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仅其传说和渊源,就有如此多的说法与出处,由此可见,我国与元宵节有关的文化是多么的深厚啊!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