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本体论的逻辑缺陷

来源: 2017-02-02 14:17:27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谨以此文献给在哲学课堂里受着古典文献煎熬的学生们J---R Dai

 

黑格尔的哲学以它的本体论而著称。而黑格尔的本体论被有些人称为是转化生成的本体论(Ontology of Becoming)。而黑格尔并非象古希腊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两次进入同一条河”那样地以诗歌的形式提出他的转化生成的哲学理念,而是通过寻找哲学的起点方式,用了洋洋万字的论述推导出这一概念的。但正是在这洋洋万字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黑格尔本体论的逻辑缺陷。为了找出黑格尔本体论的逻辑缺陷,这里有必要来与大家一起复习一下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是如何通过对哲学起点的探索来认识有与无的意义的。这样做所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黑格尔的论述风格,因为黑格尔论述问题时不喜欢择要而论或平铺直叙,而是习惯于铺展很广甚至绕着弯子来说话。他的这一风格曾引来包括他同时期比他稍年轻些的哲学家叔本华在内的其他人的不满,叔本华甚至为此而对黑格尔的哲学进行过严厉的抨击[1]。黑格尔用复杂的语言进行长篇大论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人们不但不容易理解他的论述,更不容易看出他的论述逻辑上的任何不足之处来。因此,为了要更好地理解黑格尔的论证并体会他的论证逻辑可能面对的挑战,我们不但有必要按照黑格尔的逻辑线条将黑格尔的论述简化为一些要点,而且还需要在复习的过程中将他的论述逻辑中所存在的含糊之处点出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但更好地理解黑格尔的有与无以及它们之间的统一和转化的真正内涵及其在黑格尔哲学中的地位,而且对于它们在一般哲学中价值也又较清楚的认识。

本文接下来对于黑格尔《逻辑学》的讨论将以该网站的英译本为参照[2]。本文所引用的《逻辑学》的内容在该书中具体位置及网上的链接都将标示在后面的尾注里。

既然黑格尔要通过对于哲学的起点的探索来推出纯无与纯有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从逻辑上来说,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哲学是否有起点。在这个问题上黑格尔的处理是相当含糊的,这一构成了他的本体论的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一个缺陷。他的思路是将哲学的起点转化为逻辑的起点来进行讨论:

然而,对于什么是哲学的真正方法的解释属于逻辑的范围;因为哲学的方法是以逻辑的内容的内在自我运动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

     ……

……如果说早期的哲学原理主要感兴趣的是抽象思维的内容,那么随着哲学本身的发展,它的注意力开始包括思维的另一边即认知过程的特点,这意味着主观的行为也已经被理解为客观真理的一部分,这就需要将哲学的方法与内容结合起来,形式与原理结合起来。所以哲学原理本身也应该是起点,而且思维的内容的起点的也应该是思维的过程的起点。

(英译版:

§ 62[3]

........

However, the exposition of what alone can be the true method of philosophical science falls within the treatment of logic itself; for the method is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form of the inner self-movement of the content of logic.

……..

§ 90[4]

…….If earlier abstract thought was interested in the principle only as content, but in the course of philosophical development has been impell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other side, to the behaviour of the cognitive process, this implies that the subjective act has also been grasped as an essential moment of objective truth, and this brings with it the need to unite the method with the content, the form with the principle. Thus the principle ought also to be the beginning, and what is the first for thought ought also to be the first in the process of thinking.

黑格尔的逻辑学的一个出发点就是他之前发表的在对于康德的现象与自在体理论扬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象学理论[5]。他上面在第§ 90里提到的主观行为是客观真理的一部分就是他的现象学理论的一部分。黑格尔先是在上面的第一段里指出哲学的方法一定属于逻辑的范围,然后在上面的第二段里黑格尔指出方法与内容是统一的,这样就暗含了哲学的起点应该是逻辑或逻辑学的起点。在接下来的几段黑格尔更是明确地指出他所讨论的哲学的起点其实就是逻辑的起点:

我们在这里(即对于哲学起点的讨论---作者注)只需考虑逻辑的起点是如何发生的;这个起点的两边是已知的,也就是或者是作为mediated(推论的)结果,或者是作为一般意义上的起点即可直接感受性(immediacy)。

……

之所以是逻辑的起点是因为它是产生在思想中的元素因而是自由和自为的,是纯粹的知道。

逻辑是纯科学,也就是说,他自身发展的整个范围内都是纯知识。

……

但是一个没有任何预设前提的起点本身必须是一个可直接感受的immediately),因此它的唯一的确定特性就是它将是逻辑的起点,是思想自身的起点。

(英译版:

.......

§ 91[6]

Here we have only to consider how the logical beginning appears; the two sides from which it can be taken have already been named, to wit, either as a mediated result or as a beginning proper, as an immediacy.

.......

§ 93

The beginning is logical in that it is to be made in the element of thought that is free and for itself, in pure knowing.

§ 94

Logic is pure science, that is, pure knowledge in the entire range of its development.

.......

§ 98

…… But if no presupposition is to be made and the beginning itself is taken immediately, then its only determination is that it is to be the beginning of logic, of thought as such……

)

黑格尔的这种处理方法会给读者带来这样的疑问:既然这是一部讨论逻辑学的书,为什么不直接讨论逻辑的起点而要绕个弯子从哲学的起点来过渡到逻辑的起点?黑格尔这样做对他来说有一个便利,那就是他可以借助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很自然地引出哲学的起点这个议题:

只是在近代思想家们才意识到找到哲学的起点的难处,并且对于为什么困难以及如何解决这一困难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英文版[7]

§ 88

It is only in recent times that thinkers have become aware of the difficulty of finding a beginning in philosophy, and the reason for this difficulty and also the possibility of resolving it has been much discussed...…

)

这一看来并不起眼的便利对于黑格尔来说恐怕并非只是顺便之举而是特意而为。我们知道,如果要讨论不论是逻辑的起点还是哲学的起点,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应该是逻辑(哲学)是否有起点?思维缜密的黑格尔恐怕是考虑到这个问题的,但是显然他没有找到一个逻辑严格的答案或者他可能根本找不到这样一个逻辑严格的答案。因此,在这一点上他不得不采取一些绕弯子的做法将它含糊过去。上面提到的用历史的背景来引出这个问题是他的这个含糊措施的一部分,在接下来的§ 89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这个含糊措施的下一步:

当然,哲学的原理本身也表达了这样一个起点,不过不是作为主观的起点而是作为客观的起点,是一切的起点。

(英文版[8]

§ 89

The principle of a philosophy does, of course, also express a beginning, but not so much a subjective as an objective one, the beginning of everything……

这句话表面上看似乎暗含了哲学存在起点的理由,并通过将哲学的起点等同于一切的起点来从语气上确认这一起点的存在,但是在随后的讨论中虽然他确实解释和反思了历史上有关如何寻找这一起点的不同说法,却从未严格论证这一起点一定是存在的。他在后面的第§ 95到§ 116[9]似乎以严格的逻辑从正反两面论证了逻辑学的起点是存在的,但实际上他的所有论证都是建立在逻辑学的起点一定存在的这个预设的前提之下的,只不过在这个前提下找到了他的逻辑学的起点,那就是纯无与纯有的统一体。所以说,黑格尔对于逻辑学(哲学)的起点的论证的第一个逻辑漏洞就是他没有真正证明这个起点一定是存在的,而这个漏洞也决定了日后他的本体论在应用中的缺陷。

在这里有必要补充一下黑格尔在引言中关于他的《逻辑学》是没有预设前提假设的论述:

没有哪个学科象逻辑学那样地需要直接以它的考察对象而不是一些预设来开始的。在任何一个其它的每一个学科里,考察对象和学科的方法彼此之间是不同的;而且学科的内容本身也不构成它的绝对的开端,而是依赖于与之相关的其它各方面的材料。所以哲学学科可以定义的形式或大家共同接受的内容来作为它们的基础,前提和方法,并运用一般的推理来建立它们的一般概念和基本定论。

但是,逻辑学正相反,它不能以任何上述形式的思考以及思维规律来作为它的前提条件,因为所有这些都是它自身的内容因而必须在它自身内部建立起来。不仅是这个学科的方法,就连这个学科内的概念本身都属于作为这个学科的研究结果的内容;我们无法预先定义什么是逻辑,有关这个知识首先应该出现在这个学科整体的理论之中。类似地,在这个学科里最基本的一点是将思维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理解性的思维作为逻辑的考察对象;逻辑的概念必须是在这探索过程中产生因而不能预先设定。所以,本引言没有打算建立逻辑学的概念或预先设定它的方法,尽管可能看起来象是这样;这里仅是通过一些说理和对历史的反思及解释来使得这门学科的起点更容易被一般的思维所理解。

      (英译版[10]

§ 33

In no science is the need to begin with the subject matter itself, without preliminary reflections, felt more strongly than in the science of logic. In every other science the subject matter and the scientific method are distinguished from each other; also the content does not make an absolute beginning but is dependent on other concepts and is connected on all sides with other material. These other sciences are, therefore, permitted to speak of their ground and its context and also of their method, only as premises taken for granted which, as forms of definitions and such-like presupposed as familiar and accepted, are to be applied straight-way, and also to employ the usual kind of reasoning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ir general concepts and fundamental determinations.

§ 34

Logic on the contrary, cannot presuppose any of these forms of reflection and laws of thinking, for these constitute part of its own content and have first to be established within the science. But not only the account of scientific method, but even the Notion itself of the science as such belongs to its content, and in fact constitutes its final result; what logic is cannot be stated beforehand, rather does this knowledge of what it is first emerge as the final outcome and consummation of the whole exposition. Similarly, it is essentially within the science that the subject matter of logic, namely, thinking or more specifically comprehensive thinking is considered; the Notion of logic has its genesis in the course of exposition and cannot therefore be premised. Consequently, what is premised in this Introduction is not intended, as it were, to establish the Notion of Logic or to justify its method scientifically in advance, but rather by the aid of some reasoned and historical explanations and reflections to make more accessible to ordinary thinking the point of view from which this science is to be considered.

在这一段里他要说明的是逻辑是用来解释所有存在的内容的,包括逻辑本身,因此对于逻辑的研究不能从任何先决诸如公理体系那样的预设前提出发,而只能运用逻辑本身一步步地展开论述。但是,本文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黑格尔的《逻辑学》显然是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假设的,那就是逻辑(哲学)的起点是存在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择要复习一下黑格尔如何(在隐含的起点一定存在的前提下)从正反两面来论证逻辑(哲学)的起点就是纯无与纯有的统一体的。首先,继前面§ 93所说的逻辑的起点是纯知道(pure knowing)之后,他在§ 96,§ 97以及§ 99中指出,纯知道只包含单纯的可直接感受性(immediacy)因而就是一个什么都不包含的纯有(pure being),因此逻辑的起点一定是一个纯有(pure being)。

然后从§ 101到§ 116这几节中,黑格尔进一步对于逻辑(哲学)的起点是什么进行了论述,值得指出的是这个过程所进行的论证的逻辑是严格的。由于他的论述内容比较冗长,我这里不引用原文而是将它简化为如下的要点:

首先,在§ 101到§ 102中黑格尔先是借评论他人的观点引出了一个类似于老子所说的“进到若退(《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寻找哲学起点的思路,也就是黑格尔在§ 102所说的“前进就是回到它的基础(the advance is a retreat into the ground)”。按照这个思路,黑格尔从§ 102到§ 104论述了如何从一个任意点出发去找它的原因,然后再找原因的原因,一直推到最原始的起点为止。这样找到的起点既是可直接感受的(immediate)又是可推论的(mediated),这是因为它如果能用来作为原因解释其它的内容那么它一定是直接感受的(immediate),但同时因为它是通过倒退回去找到的,那么它一定又是可推论的(mediated)。§ 105和§ 106强调这样找出的起点一定不是假设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作为真实起点的逻辑内容。在后面的§ 107, § 109, 以及§ 113到§ 116中黑格尔反复地使用了一个可以简化为如下表达的反证逻辑:

  • ABC(这里的ABC是意义或内容或方法而不是名字),那么我们就可以去找关于ABC的解释,因而它就不是真正的起点。所以哲学的起点一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空无。

当然,上述反证逻辑的成立还需要一个前序铺垫,那就是用逻辑解释内容时不能用A=A的循环论证,因为那样的论证给不出任何有意义的新信息。黑格尔已经在《逻辑学》前言[11]的§ 27完成了这一逻辑铺垫。

在§ 108中黑格尔继续前面关于哲学的起点一定是纯知道(pure knowing)因而一定是纯有(pure being)的论述。这一节中的逻辑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他强调当我们谈论哲学是,最开始的时候它只是一个完全没有内容的空概念,这时我们的知道仅是一种没有内容的纯知道纯知道(pure knowing),如果非要强调这种纯知道的内容的话,那么它的内容就是空洞的纯有(pure being)。他这里是从现象学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哲学的起点。我个人认为他在这里对于现象学的这种运用的合理性是值得存疑的。因为,即便是将意识的作用引入到我们对于哲学的起点的思考当中来的话,当我们选择了“哲学”这个名字而不是“烤鸭”或者其它任何名字的话,我们在意识中已经赋予了这个名字的具体涵义,试图将这个名字与它的涵义分割开来是违背有关语言的心理学原理的。

从 § 110到§ 112又是关键性的三节,在这三节中黑格尔依据前面关于哲学的起点是空洞的纯有的讨论得出哲学的起点是纯有与纯无的统一体的结论。他在这三节的论述中主要逻辑依据有两点:1)就是前面的讨论已经显明哲学的起点既是纯有又纯无; 2)纯无与纯有是不同的;3)哲学的起点虽然是纯无但是含有一步发展的种子或者说作为纯无的起点实际上指向了下一步的发展。

应该说,黑格尔在这三节的论述不象他对于哲学的起点一定是空洞无物的论证那样有着严格的逻辑。他在这三节中的论述其实是逻辑与文字游戏的混合过程。首先,他在§ 110里说了这样一段话:

由于虽然还只有无但将要成为非无的存在,这个起点不是纯无,而是一个将要成为具体事物的无;所以,这个起点里也已经包含了有。这个起点包含了有与无两者,是有与无的统一体;或者说是一个同时是有的非有,同时是非有的有。

(英译版:

As yet there is nothing and there is to become something the beginning is not pure nothing, but a nothing from which something is to proceed; therefore being, too, is already contained in the beginning. The beginning therefore contains both, being and nothing, is the unity of being and nothing; or is non-being which is at the same time being, and being which is at the same time non-being.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黑格尔用文字游戏模糊焦点来替代严格论证的做法。当他在这段之前之后都反复用严格的逻辑论证或指出了哲学的起点是空洞的无或纯有之后,当遇到如何从空洞的无进入到不空洞的有的关键点时,他居然采用说那个起点不是纯无,且用文字上的模糊将别的地方所说的起点里的纯有(pure being)改成有(being)。在下面的§ 110里他继续用文字游戏来模糊焦点说,“在起点里的无与有是不同的。”这与他在其它地方说哲学的起点是什么都没有的空洞的纯有与纯无而且在§ 134里干脆指出纯有就是纯无的说法在逻辑上是完全矛盾。而且黑格尔肯定意识到了这里的矛盾,但是他没有努力去从逻辑上解决这个矛盾,而是从文字上将别的地方用的纯有(pure being)改成有(being)纯无(pure nothing)改成无(nothing),然后再做出起点里的有与无是不同的说法。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黑格尔自己在试图在理论上从空洞的无向非空洞的有跳跃时所经历的内心挣扎。

而他在这几段的挣扎里面所用到似乎合理的依据就是起点里应该包含从无到有的因素。除了前面§ 110中给出的相关表述之外,在§ 111中他又说:

因为起点指向其它地方---它是一个带有作为指向其它的参照体非有;它只是在迈向成为不是空的存有的路途之中的起点。

(英译版:

for the beginning points to something else — it is a non-being which carries a reference to being as to an other; that which begins, as yet is not, it is only on the way to being.

在黑格尔之后的哲学界不但普遍接受了黑格尔这里的看似是逻辑论证的说明,而且还将它的表述作为了黑格尔的所谓辩证逻辑的核心内容,而人们接受这种说明的理由是它符合自然与社会所发生的实际。问题是,不但黑格尔这样的说明在逻辑上是不严格的,最多只能算是基于构建理论需要的权宜之计而已,而且后人们用所谓的自然与社会的经验来证实黑格尔的这个所谓的辩证哲学的核心思想的做法本身与黑格尔在引言的§ 34中提到的逻辑学不能以预设的经验内容为前提的说法是矛盾的。如果我们坚持严格地不违背形式逻辑的话,那么当黑格尔遇到无法从空洞的开端跳跃到不空洞的存在时,他应该醒悟到:这表明他的逻辑前提有漏洞,应该推到从来。而我在前面也已经指出了他的逻辑漏洞就是他没有能够证明他所要寻求的哲学的起点是存在的,那是他的整本《逻辑学》的致命缺陷。

那么如果我们坚持黑格尔在这里的处理是逻辑上不妥的又该如何解释后人所说的他的这种起点中含有生成不空洞的种子的理由符合自然与社会的现实这一点呢?这里要注意两点:1)问题并不出在用一个看似空洞的起点可以含有未来的种子这种命题来解释自然或社会,因为正如人们用自然和社会的现实来接受黑格尔的处理方法这一点本身表面的,那样的命题是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抽象,而不是如黑格尔试图表明的是由纯粹的逻辑所产生的结果。但是,如果我们允许直接从实际经验里抽象出一个逻辑前提然后运用到逻辑学之中的话,那么就与黑格尔在前言第§ 34中说的逻辑学的内容只能依靠逻辑自身的运行而不能预设前提的说法相矛盾。另外,这个命题显然在形式逻辑上与黑格尔在其它地方用严格的逻辑论证或指出的哲学的起点是纯无与纯有的统一的结论相矛盾;

2)现实经验中的看似空洞的起点内含有非空的未来发展的种子的现象并不符合黑格尔在其它地方通过严格的逻辑推出的纯无或纯有的起点的逻辑。因为,相应的现实经验对应的只是看似空无的起点,而不是逻辑上严格的绝对的空无的起点。当你把这些经验抽象为绝对空无的起点中含有未来发展的种子的命题时,实际上人为地创造了一个作为严格意义上的逻辑来使用的命题。因此,黑格尔在§ 110到§ 112的处理方法实际上是人为地引入了一个预设的逻辑:“哲学的起点是含有纯有的纯无和含有纯无的纯有,是两者的统一”。我这里之所以将他在§ 110到§ 112的有(being)和无(nothing)改回到(pure being)和(pure nothing)纯无是因为离开了这三节之后黑格尔又恢复了把哲学的起点看成是纯有与纯无的统一体的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被很多人认为是黑格尔哲学的基石的转为(becoming)的概念。

在§ 110到§ 112这个关键性处理完成之后,黑格尔似乎想要摆脱自己的挣扎,因而如前面提到的,在§ 113到§ 116中他又回到用严格的逻辑对哲学的起点一定是空的论证之中,这样使得他之后在§ 121和§ 122中所做的哲学起点应该是空无的结论显得要比直接从§ 110到§ 112来下这一结论要自然的多。§ 117到§ 120是他底气十足地反驳其他人的观点,在这一点黑格尔是有的放矢的,因为他所反驳的观点不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就没有必要在这里讨论了。

接下来值得一看的是黑格尔在《逻辑学》的第一卷第一部第一节的第一章的A到C(§ 132到§ 134[12])这三节的内容。在其中的A他说道:

有,纯有,没有任何进一步的细节。在它的不确定的直接可感受性中它只与自己相同……有,不确定的直接可感受的,实际上是无,而且不比无多也不比无少。

(英译版:

Being, pure being, without any further determination. In its indeterminate immediacy it is equal only to itself…Being, the indeterminate immediate, is in fact nothing, and neither more nor less than nothing.

在其中的B他说道:

无,纯无:它只是简单地等同于自己,完全地空,缺乏所有的细节和内容---在它自身内的无区别性……所以,无与纯有是同样的确定性,或同样地缺乏确定性,因而完全一样。

            (英译版:

Nothing, pure nothing: it is simply equality with itself, complete emptiness, absence of all determination and content — undifferentiatedness in itself…Nothing is, therefore, the same determination, or rather absence of determination, and thus altogether the same as, pure being.

          )

在C节里他说道:

所以,纯有和纯无是一回事。真理既不是有也不是无,而是有进入---不仅是进入而是已经进入---无,而且无进入有。但是它们之间又同样地不是无法区别的,相反地,它们不是完全一样的,它们是绝对可以区分的,但它们又是无法分开的而是彼此瞬间消失在对方之中。因而它们的真理是一个进入另一个的瞬间消失的运动:转成,一个彼此可以被区分的运动,而它们之间的差别也同样地立即消失。

            (英译版:

Pure Being and pure nothing are, therefore, the same. What is the truth is neither being nor nothing, but that being — does not pass over but has passed over — into nothing, and nothing into being. But it is equally true that they are not undistinguished from each other, that, on the contrary, they are not the same, that they are absolutely distinct, and yet that they are unseparated and inseparable and that each immediately vanishes in its opposite. Their truth is therefore, this movement of the immediate vanishing of the one into the other: becoming, a movement in which both are distinguished, but by a difference which has equally immediately resolved itself.

至此黑格尔实际上完成了他的所谓辩证逻辑中的关键性的人工逻辑的构建,后面除了用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两次进入同一条河”来为他的转成(becoming)的理论来进行佐证可以被认为是这一构建工作的继续之外,主要就是对于这里的构建结果的运用了。

但是,虽然黑格尔对于哲学起点的寻找以及最后得出的关于纯有(pure being),纯无(pure nothing),和转成(becoming)的理论被认为是黑格尔的本体论的核心也是他的逻辑学的基本,他在《逻辑学》一书中并没有单纯地从这个起点出发推导出任何内容来,尽管有无转化的思想贯穿着他的整本书,后人也仅是将黑格尔的转成(becoming)的理论当作一个理念来解释现象或指导实践,而无法用作逻辑推导的基本出发点。我们可以泛泛地用本体论的口吻说,转化生成是宇宙间一切存在的基本,我们却无法象推导公式那样地单单从转化生成来推出任何结论来,它只能作为解释现象的一个基本条件而已。

一个一开始似乎是要作为一切逻辑的起点的内容,最后只能用作泛泛的哲学理念。而另一方面,不论是要提出纯有的概念还是纯无的概念或是转化生成的概念,都没有必要以那种貌似严格的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进行。不但可以象老子那样以形而上的经验抽象的方式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生”,“归于无极”,“无有入无间”,“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样直接表达出有与无的本体意义来,也可以将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那样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我们甚至可以把黑格尔的建立在有无及相互转化基础上的本体论看成是将巴门尼德与柏拉图关于有无的论述与赫拉克利特关于转变的思想的结合。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黑格尔在推出他本体论结果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逻辑缺陷。他的那些缺陷造成了两个后果:1)日后人们在教导黑格尔的哲学时根本不需要用到他的那些关于有无转化的本体论的冗长推理,而只需要转化生成(becoming)是宇宙间最基本的存在形式作为一个命题告诉学生即可;而学生学习时也根本没必要去理睬黑格尔撒费苦心用来推出这一哲学理念的洋洋万字;2)日后黑格尔的哲学常被人批评导致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结论也正是由于人们试图将这个貌似有着严格的逻辑基础的转化生成的理念运用于超出泛泛理念的推理之中。

但是,最后必须指出,在推导过程中存在这逻辑缺陷的黑格尔逻辑学之所以能够有后来世人们所见证的巨大影响力是因为黑格尔并非推出本文所讨论的他的本体论的结论而已,而是将他的本体结论运用于他的那个将形而上学与逻辑学统一成逻辑学的努力中,虽然那个努力价值本身如同他的本体论一样是值得存疑的,他在那个努力中对于千百年来人们所熟悉的一些形而上学的概念进行分析,并在分析中形成了一个被称为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哲学方法。尽管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是有着很大的缺陷且饱受诟病,但是因为它在形式内容上的简单(与黑格尔的理论本身的繁复冗长形成对比)而得到哲学界及非哲学界的广泛接受和运用,对过去几个世纪里的地球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然,黑格尔的本体论只是黑格尔哲学的一部分。他的现象学突破了人类主观与客观在真理行程过程中的帷幔,尽管他的辩证逻辑不可避免地会因受到作为其基础的本体论在推导过程中的瑕疵而存在缺陷,但是他的辩证逻辑与他的现象学一起帮助人们开始摆脱用简单机械或线性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可惜的是他的那个时代还不具备真正的非线性动力学的语言,这也是他的所谓辩证法的局限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关于绝对理念在自然与精神上的表现的论述也继柏拉图强调绝对理念之后再次引起世界对于绝对理念的意义的重视(尽管如他自己一再强调的,他的绝对理念的意义与柏拉图的不同)。总之,黑格尔的哲学在人类哲学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重大影响。

另外,由于黑格尔哲学在过去近两个世纪里的重大影响,本文所讨论的黑格尔哲学所存在的逻辑缺陷也难以避免地对他之后的很多哲学家的思想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从海德格尔和萨特尔这两位存在主义哲学人物的理论中可以看出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本文所讨论的黑格尔哲学的逻辑缺陷,因而虽然他们试图通过对黑格尔的哲学进行一些修补以创出自己的哲学,本文所讨论的缺陷却是被他们无审核地接受的。。。

 

 

[1] THE BASIS OF MOKALITY, by A. Schopenhauer, 网上链接:http://www.archive.org/stream/basisofmorality00schoiala/basisofmorality00schoiala_djvu.txt

[2] Science of Logic, by G Hegel, original first published in 1812, 1813, 1816, translated by A. V. Miller, George Allen & Unwin, 1969,(全书)网上链接: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hl_index.htm

[3] Science of Logic, by G Hegel, 1816, translated by A. V. Miller, George Allen & Unwin, 1969, Introduction: General Notion of Logic,网上链接: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works/hl/hlintro.htm#HL1_43, §62

[4] Science of Logic, by G Hegel, 1816, translated by A. V. Miller, George Allen & Unwin, 1969, Volume One-Book One: With What must Science Begin?, 网上链接: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works/hl/hlbegin.htm,§90

[5] Phenomenology of Mind, Hegel, 1807网上链接: 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works/ph/phconten.htm

[6] Science of Logic, by G Hegel, 1816, translated by A. V. Miller, George Allen & Unwin, 1969, Volume One-Book One: With What must Science Begin?

, 网上链接: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works/hl/hlbegin.htm, §91,§93,§94,§98

[7] Science of Logic, by G Hegel, 1816, Volume One-Book One: With What must Science Begin?, 网上链接: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works/hl/hlbegin.htm,  §88

[8] Science of Logic, by G Hegel, 1816, Volume One-Book One: With What must Science Begin?, 网上链接: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works/hl/hlbegin.htm,  §89

[9] Science of Logic, by G Hegel, 1816, Volume One-Book One: With What must Science Begin?, 网上链接: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works/hl/hlbegin.htm,§95- §116

[10] Science of Logic, by G Hegel, 1816, Introduction: General Notion of Logic, 网上链接: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works/hl/hlintro.htm#HL1_43,§33- §34

[11] Science of Logic, by G Hegel, 1816, Preface to the First Edition, 网上链接: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works/hl/hlprefac.htm#HL1_31,§27

[12] Science of Logic, by G Hegel, 1816, Volume One-Book One-Section One-Chapter 1 Being, 网上链接: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works/hl/hlbeing.htm#HL1_81,§132-§134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