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与好死

来源: Shixiang 2016-10-03 10:23:4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7774 bytes)

   《孟子》里面这么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个人常有过失,才能改正;心志遭困苦,思虑被阻塞,才能发愤有为;表露在脸色上,抒发在言语中,才能使人了解。国内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士人,国外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患的威胁,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就能明白忧患中能获得生存、安乐中会遭致灭亡的道理了。)

    当然,这一段话的时代背景,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个时候群雄四起,天下混乱!那这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来指的是君王治理国家所面对的局势,所以才会有“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而现在也被引用来作个人的修为,乃至是经世创业上的情况。可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生于忧患,所以就有人问说:“是不是可以既生于安乐,然后又可以死于安乐呢?”但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指出说:其实提这个问题的人,可能根本没有希望死于安乐,主要是希望说能够生于安乐;应该是从来没有想过:什么是死于安乐的状况?

  我们有没有办法生于安乐?当然这个“生”可以有两种意涵:第一种是出生,第二种是生活。针对这两种意涵,我们都来谈谈看。首先说第一种:出生于快乐之中。其实各位听到这里就应该知道说,这一点现阶段的我们是无法达成的。为什么这么说?往生到人间有三个阶段:入胎、住胎、出胎。对一般人而言,都无法正知(清楚知道并抉择)的入胎、住胎、出胎,所以其过程中都有痛苦,这个道理我们就不进一步说明。而出胎的时候,也就是一般所谓的出生,因为错误的执取色身为实有、为自我,所以一定会在住胎、出生的过程中领受种种的痛苦。什么样的痛苦呢?处胎的时候种种的迫隘,出胎的时候受到种种的挤压,出胎以后寒冷等的种种痛苦。

  影集里面或是电视上常常会看到一个画面,一个大腹便便的妇女,也许会摸著自己的肚子,然后一直对在旁边的人说:“你看!他又在调皮了,一直在踢我的肚子。”那同时,眼角又露出了一分很骄傲的气息。其实,这一位母亲她不了解说,胎儿其实不是调皮而是痛苦!因为胎儿一天一天的变大,而母亲的肚子却像有弹性的皮球一样,一直向内压缩。那你说:胎儿到底痛不痛苦?

  小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医生一定会特别交代(尤其是生第一胎的父母们)说:“婴儿的头骨、脖子都还没有发育完成,都还很柔软,你抱的时候要特别小心!”还要交代这个、交代那个,都会交代一大堆。那正是因为婴儿的头骨还没有完全密合,所以他才可以通过母亲狭隘的产道。那么可想而知,当他通过母亲狭隘的产道,是经过如何又如何的挤压!怎么可能没有痛苦呢?其实,你单单想那个过程,就已经让人家头皮发麻了!更何况说你再一次体会那个境界。

  可是痛苦只有这样吗?世间有所谓的中央空调,现在的车子也大部分都有这样的配备,也就是说,可以让人们在其中所感受到温度是固定的、舒适的。那妈妈的肚子里面正是这个样子,十个月以来都保持在摄氏37度左右。当然,假如母亲有时候生病,也许会有一些变化。所以,当每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尤其是假如医院里面的产房它的空调温度是调到将近摄氏22度左右的时候,那么你这样算一算:37减22是等于多少?15!换句话说,婴儿就要在很短的时间,一下子经历摄氏15度的温差,而且是全身赤裸裸的出来!那就好像说,你假如搭乘飞机飞往一个北方的城市,机舱里面都有中央空调;假如说正好到当地入境的时候它是没有空桥的,要搭转运车到入境区;所以你就有可能一下子从摄氏20度,然后也许就进入零下负10度的低温。不要说像成年人已经有心理准备,而且又添衣又戴帽的状况下,不习惯的人真的还是觉得非常痛苦!虽然不是再度身历其境,也可以想象说:婴儿初次面对这样的温差骤减,其所受的痛苦是什么滋味?所以,这也是一种痛苦!是前面的痛苦还没有舍离,而后面的痛苦又接著来的痛苦。

  那么还有其它的痛苦吗?当然还有!譬如说:剪脐带,还有被医生打屁股。现在的人动不动就喜欢告人,可是,不但是这个时候父母不能告医生伤害,连婴儿他自己也没有世间法的概念,也只能默默的承受这一巴掌。那小小嫩嫩的屁股,被突如其来的一掌打下去,岂有不痛之理!所以,当然也都痛得哇哇大哭,在人间的第一口气也就开始了。那其它的痛苦,各位就自己去观察想象吧!因为说了这么多,已经很痛苦了!

  但是这种生苦,只是自己所领受的部分。还有一个部分是什么?是母亲们冒著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痛苦。为什么?因为是冒著生命的危险而生产的,那痛苦当然就更不在话下了。可是她们也许会说:“身体痛苦,但是精神很愉快啊!”到底是不是自欺欺人、自我麻醉?真的就不得而知了。所以不管怎么说,这种生苦都是刻骨铭心。而且现阶段看来,想要能够有这样的生于安乐,似乎是不可能的!只是当子女的人早就忘掉了,加上一分没有智慧的家长,又加上社会上错误的教导,然后都教导大家什么?教导大家:“生日快乐!”真的只能说:“天晓得!”谁不要快乐?因为有生日就有礼物、有奉承、有party、被重视等等,总而言之就是要快乐。但是,生日当天其实是母难日,做子女的假如生日的当天向父母要礼物,又假如说要母亲帮你庆生。请问:这是何等的残酷!可是这也是社会上所习以为常的。所以在这里也呼吁,应当要深思一下:怎么样在兼顾人们偏好求乐的状况下,又能够使人伦正常的发展;大家能够知恩感恩、家庭和乐,国家民族才能够更加的健全跟强盛。

  其次来说第二种:是生活于快乐之中。大众一般对生活于快乐之中的定义,不妨是说都一直能够常常有种种的快乐,什么样的快乐呢?譬如说:可以唱唱卡拉OK、享受美食、旅游一番、大睡一觉,然后还有喜爱的人相伴,可以事业顺利、可以饶有财富。所以问题就是:能不能一生之中,都一直有或者是常常有前面所说的这一些种种的快乐?那么要了解这个问题,当然就应该要先明白:能够在人间享受快乐的原因,是因为说“凡事是必有因的”。因为过去生持五戒、行十善,今世得以在人天中受乐。假如说,十善的部分较不具足的话,就只能生而为人,而不是生而为天人。假如说,五戒的部分又不是具足的话,就有可能生而为人,但常常有疾病而又遭受到迫害等等;乃至于连当人的资格都没有,这就叫作失却人格——失去了再生而为人的资格,而生于三恶道了;想当然就没有生于安乐了。

  那么,什么是五戒、十善?五戒就是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饮酒。十善分别是在身、口、意三方面,有身三:不杀、不盗、不淫,口四有: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三有:离贪、离瞋、离痴。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五戒、十善的内涵之中似乎有重复的部分,因为都有杀、盗、淫、妄,只是说一者是前面加一个“戒”字,一者前面只是加一个“不”字而已,所做的事情似乎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又要分为五戒、十善呢?

    一般人虽然不受佛戒,但是因为世俗的利益、礼仪乃至是法律的约束,他一样有可能会有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的外相;但大多是被动受外界的束缚,他只是被动去避免杀害众生、偷盗财物等等,而其实不是自发心的不去作为而有持戒的心行。那假如说所做的业行是相当,未来世所得的福报,却是不相同的!因为这在因地发心的状况是不同。那当然,当发心的状况越殊胜的时候,未来世所得的果报当然就越殊胜。

  此外,因为持五戒的缘故,乃至可以作为将来证解脱果的因。譬如说:吃素这件事情,那当然这跟持戒、跟行善都有关系。比如说,有的人是为了身体的健康、养生或是美容去吃素;然而持戒的人,是为了自己不去杀害众生,不让众生因为自己而被杀害,所以才吃素。那你看看,单纯吃素外相上看来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你得要问对方说:你为什么要吃素?这样才会了解个中的差异。而这两种不一样的心态,所做的相同的事情,果报却是不一样的!当然以持戒而吃素所得的果报为殊胜,因为他发的心意是对一切众生,是为了利益其它众生;而前者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多多少少利益了一些众生,但是其实他的出发点,主要还是为了自己。当然,持五戒的这个内涵里面,一般而言,还没有提到吃素这个事情,只是一下子想到这个例子,顺便来说说它们的差别。

  然而五戒、十善的奉行,有时候偏重五戒,有时候单行十善,乃至说两者兼有。那其所感得的果报,只在人天之中,或生在人间享受富贵,或生在欲界天享受胜妙五欲之乐;乃至说此世有禅定的修证,来世就可以生到色界天或是无色界天受用禅定之乐。但是这毕竟还是在三界之中,依然不离开生死轮回。当我们了解这个道理之后,也许又会这么想说:“啊!太好了,我希望来世都能够这样快乐的生活的原因了,我已经知道了,而我也希望世世都能够这样快乐的生活著。”所以就开始努力的去修福。正当你努力修福的过程中,也许会突然想到:“我一世努力的修福,下一世快快乐乐的生活,那不是又把此世修福的福业用掉,然后我又要重新开始反复的修福;这样一直反复一直反复,那可真辛苦!而且好像永远也没有办法把这件世世都能够享福的问题,彻底作个解决。”那这样人天善法造作之后,即便是说能够一世又一世的生于安乐,也并不是究竟的!这叫作“有漏”之法,因为还会续诸生死。而刚才说:“即使能够一世又一世地生于安乐,”表示其中仍然还有变量。什么样的变量呢?这边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譬如说:你假如生而为富、为贵之后,你会不会仗著富贵之势,去欺压其它的众生呢?不是有一个成语叫作“为富不仁”的吗?那这表示说,这种事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假如是这样的话,来世的果报到底是会好呢?还是不好呢?还能不能生于安乐呢?

  还有,即使说过去生修种种的世福,今世或者下一生能够就衔著金汤匙出生的人,到底有多少?你看看,那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或者是赚大钱,或者是饶有声望,难道他们不需要经过所谓的奋斗的过程吗?那些当歌星、当影星的要努力的充实自己,乃至还要敢出卖色相;而作生意的人,要常常小心尔虞我诈,也要常常赶著三点半;乃至当总统,也要经过一场又一场的激烈选战,即使当选了,还要承受多方的批评抗议。那么这样看来,请问:这一些的过程,到底辛不辛苦?是不是都是快快乐乐的?相信大家就可以判断。而所谓的快乐,其实都只是生活的片段而已,只是随著每一个人的福报差别,而有也许比较长久、也许比较短促的差别不同罢了!所以有的人才会说:“忙的时候,就想要休息;然后穷的时候呢,就想要富有;那生活安逸了,又怕幸福不长久!”

  然而除此之外,在短暂的生于安乐之中,还穿插了种种的——譬如像升学压力、病痛苦恼、工作的困扰,乃至还有战争的纷扰、婚姻的挫折,再加上亲属的离异等等,最后还要面临说:不愿意恐惧的死亡!而这些都从生日而来。或许有人会说:“不应该这么消极悲观嘛!人生还是有它的光明面的。”基本上也赞同这样的看法;但是仔细来想一想,其实那是各位的福报好啊!可以享受人生的光明面、快乐面。那诸位来看一看,生在非洲的有一些人,生下来就是要面对饥饿、面对战争,哪来的光明面?哪来的快乐面?也许,这个时候我们扪心自问一下:自己下一世到底如何?到底有没有把握呢?是不是能够生于安乐?或者是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那么就可以大略的了知了。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看:菩萨可不可以生于安乐,死于安乐?

  也许有人会质疑:“菩萨真的可以生于安乐吗?”或者是说“菩萨为什么好像一直都可以生于安乐呢?”前面不是说到,一般人之所以可以生于安乐,是因为在前一世行人天善法培福的缘故,所以才能够在此世受用富贵,乃至为人尊敬、生活安逸等等。那当然菩萨也会是过去世就已经持五戒、行十善,乃至还依布施等六度,不但是积极去作利乐有情的事情,而且还主动的不去作伤害众生的事情,那这一世所得的福报,当然足以让其生于安乐。可是,一般人受用福报之后,或许能够随著他的习性再去作布施,或者是不知道要继续再布施修福,那么后一世就不一定再能够生于安乐了。然而,菩萨修学六度习以为性,多数能够在来世继续的乐善好施,所以受用此世生于安乐的同时,又继续的行布施法来利乐有情,所以来世也辗转都得安乐。

  此外,还有一分的菩萨除了像上述菩萨能够这样继续的布施来利乐有情之外,他还了解所谓“滚雪球”的道理,所以他不会把过去生的福报在今世完全兑现,乃至又将今世所受用的福报,拿出多分来利乐众生,当然他的福报就会一世又一世的很快的增长,所以更能够世世都能够生于安乐了。那也许有人会这么想:“何以见得这么说呢?这些菩萨能够不将过去世的福报在今世完全兑现呢?那恐怕只是你的一面之词吧!”可是,我们来看看社会上的很多人,明明是在事业上可以再赚钱的,却在人生的某一个机缘之下,毅然放弃了再赚钱的机会,然后投入了义工的行列之中;那对菩萨而言,当然就是投入度众生的事业之中;而且都不收取分毫金钱上的回馈。一般有修福习惯的人都已经是这样了,更何况是菩萨呢。

  除了这样的情况之外,又有另外一种能够生于安乐的情况,而同样是菩萨与一般人所共同会有的,但是却以菩萨的情况较为殊胜,那就是“知足常乐!”一般人若能够知足,那被五欲的财、色、名、食、睡所束缚的烦恼,当然就会比过分贪著五欲的人要来得淡薄,所以当然就有多一分的安乐。那为什么会是这样?假如有人常常觉得说在五欲上没有办法满足,所以就一直认为自己真的是很不快乐!然而这一位知足常乐的人,却因为知足的缘故,不过分追求五欲的快乐,那当然觉得安乐自在多了。

  这里顺便来讨论一下“自由自在”这个名词,什么是自由自在?我们现在的社会是所谓的民主时代,那民主时代就一定是自由自在吗?那一般不能自由自在的有哪些?譬如说:要忙著带小孩、要忙著赚钱,也许老公不允许这样作,也许老爸不允许这样作等等。乃至还有在法律的规范下,也已经就是什么?有条件的自由。因为要缴税啊!假如不缴税,某一些权利就没有办法享受;乃至说要遵守交通规则,否则就会被罚款;还有包括说,假如违反了刑法,就有可能会面临坐牢的困境。即使尊贵如皇帝、尊贵如总统,就一定是自由自在的吗?那恐怕也不尽然!古时候的皇帝要作某一些事情的时候,不是常常也要受到宰相、王爷甚至是大臣们的种种的牵制吗?这个在古代的宫廷剧里面,不是常常就看得见吗?现代的总统呢?不是也一样是动辄得咎吗?所以其实不都也是一样吗?即使说上述的限制都没有了(这是说“即使”),就一定是自由自在吗?当然各位这么一听,也知道是不可能的!

  现在再来说,为什么不能自由?有的是被眷属——包括父母、配偶、子女,乃至老板、朋友等等——所约束,不能够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那为什么不能自在?因为不想要冷、不想要热、不想要无聊,但是却办不到!不想要伤心、不想要难过、不想要忧虑,也办不到!乃至说有一些事情,真的不想要让人家知道,偏偏就一定会被人家知道。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形?其实从某一个角度看来,都是因为想要享有快乐,其实反而是被快乐的境界所束缚,而无法接受说“得不到快乐”这个事实。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所谓的忧郁症会增多的原因之一,无非就是说,想要得的快乐,其实越来越得不到。大多数的人因为对五欲的过分贪著,所以反而被五欲所束缚;真的想要自由自在,首先就得要减轻对五欲的过分追求。古人不是也说“无欲则刚”吗?可是问题,这个部分对现代人只恐怕是难了一点!那科学家、社会学家也会察觉到,过分的开发、过度的追求享受,都是让这个世界的物质会缺乏的原因;甚至于是因为这个是一个工业过度发展的过程中,反而使得地球越来越不堪居住。所以,假如能够知足,那这也是一种能够生于安乐的情况。

  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可以介绍另外一种生于安乐的情况。这是菩萨不共于(不同于)一般人,乃至于定性声闻虽然说也有这种安乐,但是因为证果的定性声闻人,多半不会再生于人间;所以也只有菩萨能够生生世世在人间利乐有情的同时,而受用这种安乐。什么安乐呢?就是解脱之乐!一般而言,快乐有两种:一种叫作世间乐,一种叫作出世间乐。而世间乐也可以再分为两种:五欲的乐,禅定的乐。然而现在世间人多只能受用五欲乐,已经很难有因缘受用禅定乐,更何况是出世间乐。而此处所说的菩萨受用一分的出世间的解脱之乐,是因为他能够在因地善观蕴处界的虚妄,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对五欲有过分的贪著,所以一部分就显现在前面的知足常乐之中;但此时菩萨不但只是知足,进一步他还知道说,他并不需要那一分五欲之乐,因为是虚妄的。

  世间人往往当自己设定一个五欲的目标,或者设定一个人生的目标之后,就努力的去追求。能够获得相对的成果,当然是应当被嘉许的!但往往也有很多事情,却好像说我们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达成这个目标来满足自己。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个追求是让这个世间进步的动力。但是问题是:真的有进步吗?科技越进步,生活步调越忙碌,人们的烦恼越来越多,互相的纷争越来越剧烈!那到底有没有进步?也只好说是见仁见智了。而在这个时候,通常一些所谓的哲学家、宗教学家,一定会在这种热闹的情况下出来高声疾呼,然后鼓励劝勉大家要超越自我。其实这一些所谓的哲学家、宗教学家,根本连自己都没有办法超越自我,因为连自己是怎么回事,都还搞不清楚,更何况还能够超越自我?结果,即使人们真的可以超越自我,那超越自我以后是什么?还是自我啊!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你当然也可以说是因为人们太贪心了,总是怀抱著永无穷尽的追求。但是,其实最大的问题在于什么?在于不了解自我,在于不了解自我是虚妄的!

  那这样说来,菩萨是不是就没有办法受用五欲之乐?“那假如是这样,那我就不要菩萨法。”也不是这样的!因为菩萨法中有一个名相叫作“正直受乐”,那这个“正直”,就是一般人说一个人很“正直”的那两个字。意思是说:菩萨正直受乐的时候,是应当受用的五欲乐就去受用,但是却不过分的贪求。所以菩萨有时候,为了示现富裕的生活是因为世世行菩萨法利益众生、利益有情所得的果报,所以他也许也开名车、也住豪宅,而这一些享受却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受用的;但在这个同时,菩萨却依然不贪著其享受,所以受用五欲之乐的同时,也同时有解脱之乐。

  菩萨还有另外一种生于安乐,不但不共于(不同于)一般人,也不共于声闻人,那叫作“法乐”。因为菩萨从证得法界实相之后,而得到这种法乐;而声闻人不证法界实相,所以不得这种法乐。为什么说菩萨有这种法乐?因为他从证得法界实相的“人无我”开始,乃至“法无我”的过程中,他越来越明白:原来生活就是佛法!而不是像一般人所说的,要把佛法用到生活之中。世间的种种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一种道理?而其间的互相关系又是什么?那又互相影响,又怎么互相影响的?他慢慢自己就明白了。乃至于说,当他在观察、思惟某一个法义的时候,又会有另外一个法从他心中自然的出现,也让他可以看清楚其间的互相关系;因为所证的法是法界实相,是心得决定的关系,因为分分转依于如来藏清净体性的关系,所以当他在观察、思惟这些法义的时候,不但是有远离烦恼的解脱之乐,而还同时得到了智慧。那你说:快不快乐?

  但是,这种快乐并不是世间五欲之乐所可比拟的;而这种法乐的同时,又得到了智慧,菩萨还可以拿来利乐有情。世间法之中,若是父母、师长看到自己的子女、学生在生活上都能够渐渐的自足安乐,或者是学有所成,都会感到非常的高兴!菩萨更是过于此,因为看到被利乐的有情渐渐能够离开被五欲的束缚,也慢慢生起了智慧,能够于此世、来世都得安乐乃至无上正等菩提,当然心中的快乐更是不可言喻的!你或许会问:“那这个时候还有没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是的!这个时候菩萨虽然还没有断尽我执,但是就已经开始多多少少可以受用法乐,乃至可以利他;因为他就是希望众生能够得到正法的利益,而且是完全不求回报的。所以这也是菩萨生于安乐的另外一种状况。

  那么菩萨是不是能够死于安乐呢?当然,这里要说明的“死于安乐”是说:是能够在安乐的状态下舍报,或者是说能够坦然的面对死亡;而不是《孟子》中所说的“因为耽于安乐,而被他国所灭亡”的死于安乐。一般人不一定能够死于安乐,有时候贪著五欲、眷属,然后回顾一生的时候,想著说:“难道一生就是这样吗?好像从来都不是自己要的,多么希望能够重新再来。”当难以放舍之下,当然就是没有办法安乐。有时候因为说于未来不得而知:“到底有没有来世?假如有的话,我来世会生到哪里?可不可以再得到安乐?”因为有一大堆的不确定,而心中生起了恐惧!更有的是因为此世造作了恶业,乃至是杀害众生,业境现前的时候,种种的恐怖逼迫,那更是不得安乐啊!只有一分因为人天善业之所摄持,往生的时候,善境现前而无恐惧,也许这可以说是一般人所追求的死于安乐吧!

  菩萨于当生之时,能够持五戒、行十善,乃至是依布施等六度,不但积极的去利乐有情,而且还主动的不去做伤害众生的事情,当然更能够感得舍报的时候,善境现前而无恐惧。这是与造作人天善法的众生所相同的一面。但是菩萨之能够死于安乐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有解脱的功德;也就是说,因为开始断我见之后,然后再进一步亲见法界实相,已经开始有多分、少分的转依,转依什么?转依于“无我”;再加上说,对欲界爱也逐渐在伏除,那当然是更能够坦然的面对死亡。然而,菩萨于智慧上的亲证,证得本来无生无死,本来也可以不用再回到人间了,因为怜悯众生还在生死苦之中,所以发愿再回到人间;所以菩萨是可以一世比一世更生于安乐,乃至也可以死于安乐的。

  至于说菩萨的另外一种生于安乐,也就是说,出生的时候能够不离安乐的境界。那这个部分,因为还要牵涉到禅定的证量,乃至于是极深的般若智慧的成就,这个就不是我们能够了知的。一般人是不是能够生于安乐,或者是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上面已经说明而大略了知。而菩萨之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的条件,是说:从亲证佛菩提道为前提,然后依于次第修学,发愿世世回入三界来利乐有情,同时转依如来藏的无我性,进一步圆满亲证,才终于也能够达到生于安乐以及死于安乐的境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