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凰(04)李治和武媚在太宗朝

来源: 枫昀 2015-05-31 09:04:5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120 bytes)

华夏之凰--武则天的绚丽一生


第二章(之一)李治和武媚在太宗朝

武则天是唐太宗的才人,却又成了唐高宗的皇后。天下人都知道这个事儿很不对头,也都很好奇事情究竟是怎样发生的。遗憾的是,无论正史野史都对这段宫廷八卦惜字如金,特别是武则天在太宗朝的事迹几乎不留痕迹。这个空白给大家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千百年来催生出无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荤素段子。不过史书上对李治年轻时的经历倒还有点儿靠谱的记录,我们就先来看看。

【融洽的父子关系】
做为皇子,李治有个很特别的地方:他是被唐太宗带在身边长大的。皇帝的儿子女儿虽然地位尊崇,却也有可怜之处,难得享受到父母子女的天伦之乐。李治的童年有他的不幸,年仅九岁时,母亲长孙皇后就去世了。但他也幸运,因为唐太宗看他哭得太伤心,就决定亲自抚养。一般的皇子到了一定年龄(大约十岁)就要搬出皇宫,住到自己的王府甚至封地上去。

和李治一起在父亲身边长大的,还有他的同母妹妹晋阳公主。太宗与这一对小儿女的感情特别好。贞观十六年,李治15岁,太宗命令他跟着大臣们一起去上朝。上早朝是件辛苦事,无论冬夏都得起的很早。李治每次去上朝,晋阳公主都要把哥哥送到虔化门,洒泪而别。小公主还哭着对唐太宗说:“哥哥现在上朝了,不在家了。”太宗听了也陪着掉眼泪。(《唐会要》: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晋王或暂出合。公主必送出虔化门。涕泪而别。至是公主言于太宗曰。兄今与百僚同列。将不得在内耶。言讫。哽噎不自胜。上为之流涕。)

可见,李治是在一个感情细腻、亲情浓厚的环境中长大的。甚至到李治被立为太子以后,还经常住在太宗的寝殿旁边,后来惹得大臣们都进谏了,说太子是大人了,还是应该多在东宫才好。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发兵征辽,自己亲赴前线。这一场战争让父子俩的关系更为亲近。李治一直把太宗送到了北方离边境不远的定州,留在那里监国,也就是做代理皇帝。李治不在长安而在定州,离战场较近,这么做多半是出于政治考虑。但父子情深却与政治无关。他们每天都要通信,史书上叫“飞表奏事”。太宗给李治的其中一封信,大概因为特别能体现铁血帝王的温情一面,所以流传至今,就是著名的《两度贴》。

这封信译成白话是这样的:“两次收到宫里来的信,就是不见稚奴你的消息,老爸我担心死了。总算收到你的信,原来是太子妃病了,那我就不担心了,我就死而复生了。从今往后如果你的头风病发作,要赶紧告诉老爸,有什么小毛病也要报告。今天辽东那边来有消息来了,抄一份给你。爸爸想稚奴想得要死啊,不知啥时候才能回去。 爸爸,敕。”(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史书上记载太宗要出去打仗,李治就一直哭泣,后人议论说,这就足以证明李治性格懦弱。可是我们看看太宗写给李治这封家信,想儿子想得要死要活,那些话肉麻得连今天大多数当爹的对儿女都说不出口。注意这是太宗亲笔,不是史家转述的。可见太宗又何尝不是婆婆妈妈、儿女情长呢?其实不应该叫婆婆妈妈,应该叫真性情才对。真性情有什么不好?

太宗打完仗回来,李治亲自前去迎接。太宗出征时穿的战袍,直到这时见到了李治,才肯换下来。太宗的身上生了一个脓疮,李治亲自把毒吮出来。太宗因病骑不得马,只能坐车,李治就步行跟在车后面,一连走了几天。再后来到了贞观二十三年,太宗临终前病得很厉害,李治亲自在病床前伺候,累得头发都白了。

李治年轻时在史书上留下的记载,基本上就是这些孝顺父亲、关心兄弟的事迹。李治无疑是个孝子,但是他和太宗的感情比较自然,更像小家庭里的父子,孝顺并非只是装样子。几年如一日地演戏是很累的,正常人的心理会受不了。他大哥李承乾就喜欢演戏,当着劝谏大臣的面能够把大道理说得天花乱坠,结果一转身就去找同性小男友腻味去了,大约因为需要发泄。

李治即位之后,对太宗依然孝顺。如果是太宗拍板决定的案子,哪怕确实冤枉,李治也不给翻案。上元三年(676年),李治已经登基二十多年了,两位将军权善才、范怀义误砍了太宗昭陵的柏树,李治认为这是对太宗的极大冒犯,十分生气,要把这两人砍头,尽管他们罪不该死,后来还是铁骨铮铮的狄仁杰一番力谏才拦了下来。

就连太宗朝常常演奏的《破阵乐》,也会勾起李治的伤感。永徽二年东,李治即位第三年,到南郊祭祀,按旧规矩,在典礼所奏的乐曲中有“破阵乐”。李治说:“我不忍再听,别奏这个曲子了。”说完悲哀良久。(《唐会要》:上因曰:“破陈乐舞者,情不忍观,所司更不宜设。”言讫,惨怆久之。)一直到了仪凤三年,李治执政已有三十载,一次在九成宫举办宴会,太常少卿(唐朝宗庙部副部长)韦万石上奏说:“破阵乐本是咱大唐的传家宝,可是已经好久不演奏了,臣希望以后每次大宴时能先奏此曲。”高宗听了,面容立刻严肃起来,表示同意。等曲子奏完,高宗感叹良久,对在坐的皇族李元嘉、李元轨等人说:“不见此乐,垂三十年,乍此观听,实深哀感...”

既然李治这么孝顺,那么问题来了:该怎么理解李治娶庶母为妻、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件事呢?这个问题只能见仁见智。我个人认为,李治对太宗的孝顺出自真心,并非字面上的“孝道”(当然字面上的孝道他也是极为推崇的)。他对武媚娘的爱恋同样出自真心,而且立她为皇后还有政治考虑。总之,在别人看来很矛盾的事情,他只要自己觉得问心无愧,就做得出来。

其实,对于武皇后在太宗朝的身份,唐高宗李治还是对天下人给了交待的。在他立皇后的诏书中有这么一句话:“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这里的“政君”是一个汉朝典故,说的是王政君。她是汉宣帝的宫女,被宣帝赏赐给了当时的太子、后来的汉元帝。

李治的意思是说,武则天在太宗朝就是一个宫女,是先帝赏给自己的,所以娶她根本没问题。这话你信吗?我是不信。但是人家李治自己相信了,武则天也相信了。总之这就是当时官方给武则天在太宗朝的身份定下的调子,别人爱信不信。因此后来到了武则天晚年,她给一位刺儿头大臣吉顼(xu)讲著名的驯狮子骢故事,就说自己“当年在给太宗做宫女的时候”如何如何。


【武才人猜想】
说了半天李治,那么武则天在太宗朝又是怎样呢?她从十四岁进宫,青春岁月都在太宗朝渡过的,共有十二年。但这十二年的事迹基本上湮没,后人只能猜测。

一般推测,武则天在初进宫时曾得太宗宠爱,这倒是可信的。《新唐书》在本纪和后妃列传中都有武则天的内容,其中的“后妃列传”对武则天初入宫的情景多写了两句,说她见到太宗,被赐名“武媚”。(既见帝,赐号武媚。)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贞观十一年,武则天入宫。史料记载,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去了洛阳,在洛阳一住就是一年多。如此,武则天很可能是在洛阳入宫的。有资料显示,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娘家在洛阳的教义坊(注释1)。洛阳宫那时才修复不久,嫔妃想必很少,如此,才貌双全、青春年少的武才人自然会引人注意。但是回到长安,日子大概就完全不一样了。

但是我们大可不必把武则天在长安皇宫的日子想象得那么悲摧。现在人们推测她在太宗朝坐冷板凳,理由无非有二,一是没有生育,二是没有升职。确实,太宗那么多子女,没一个是武则天生的。可是人们总是忽略另一个事实,就是那些年别的嫔妃基本上也无子女。细考史料,在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之后出生的孩子可能就只有一个曹王李明。

至于升职与否,也不是什么过硬的理由。的确,我们看到和武媚娘差不多时候入宫的徐惠,刚入宫是才人,最后却成为“充容”,从正五品升到了正二品,而武媚娘入宫时是个才人,然后就没有升职记录了。可是我们别忘了唐高宗的那份诏书。按照唐朝官方说法,武媚娘在太宗朝连才人都不是,就是个宫女。可以推测,就算武才人也升过职,记录上也得抹去。几部正史,包括两唐书、唐会要、资治通鉴,对武则天在太宗朝的记载都是短短的一句:十四岁入宫,被立为才人,后来到感业寺出家。

徐惠在太宗朝是很有存在感的,不但有明确的晋升记录,《全唐文》还收录了她的诗文。徐惠在贞观二十二年上疏太宗,劝谏陛下罢辽东之役与土木工程,因此得到太宗的嘉奖。这是太宗后宫的佳话之一。并无任何迹象表明,徐惠和武媚娘有过什么重大矛盾。徐惠的妹妹后来成为高宗李治的嫔妃之一(封为婕妤),也就是说武则天与徐惠的妹妹也在同一个皇宫里生活过。如果武则天对徐婕妤做过什么刻薄的事情,史官们绝对不会放过。可是我们看不到任何宫斗记录,所以推测她们至少是相安无事,也由此推测武则天在太宗朝对徐惠没有什么嫉恨。

武则天在唐太宗朝唯一流传下来的故事是驯马,她声称要以暴力手段来驯服狮子骢。后人便又据此推测说:你看看,武则天年纪轻轻就这么残暴,难怪唐太宗不喜欢她。可是谁知道唐太宗到底喜欢怎样的女人啊?驯马故事明明是武则天晚年自己讲出来的,如果这不是她的得意事,她讲啥?以我看,狮子骢的故事只能透露出她的得宠--可以在太宗跟前口无遮拦,胡说八道,倚小卖小,撒娇任性。

武则天当了太后,临朝称制,大权独揽,激起了徐敬业的起兵造反。大才子骆宾王为徐敬业写下了著名的《讨武曌檄》,文中指责武则天一女曾侍二夫,有一句这么说:“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注意骆宾王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更衣入侍”,说的是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卫子夫本来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的侍女。武帝有一次路过姐姐家,进去吃饭,在宴席上看中了卫子夫,趁着更衣的时候宠幸了她。骆宾王这么写,无非是讽刺武则天出身不好,全靠女色勾引君王,但这个典故倒是反过来又透露了一点信息:武则天居然堪比卫子夫,莫非她在太宗朝确实很风光?

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武则天是个政治动物,而唐太宗就是她最好的老师。贞观朝的十二年,武则天得以近距离观摩帝王运作,这是她此后数十年从政的基础。


【可能是青梅竹马】
李治初封晋王,后为太子,无论身份怎么变,基本上没有离开过皇宫。武媚娘十四岁进宫,头一年多半是在洛阳,那么贞观十二年跟着太宗来到长安,与李治也有十多年的交集。两个少年人在宫里怎样交往,这个留给小说作者和电视编剧去想象,怎么想都可以,反正没有史料。我认为这两人可以算得青梅竹马,从小知根知底,长大了便情深意厚,否则实在难以解释李治后来对武则天的种种出格的宠爱举动。

不过按照正史记载,一直到贞观后期,李治才和武媚娘有了点儿什么。《唐会要》上就是一句话:“时上在东宫。因入侍。悦之。”《新唐书》也是一句话:“高宗为太子时,入侍,悦之。”《资治通鉴》上还是这句话:“上之为太子也,入侍太宗,见才人武氏而悦之。”《旧唐书》上干脆连这句话都没有。

总结一下就是:《唐会要》说,李治在太宗病床前喜欢上了武媚娘;《新唐书》说,李治在太宗病床前喜欢上了武媚娘;《资治通鉴》也说,李治在太宗病床前喜欢上了武媚娘。《旧唐书》啥都没说。

或许是因为这句话,后人总喜欢把他俩的关系往情色方面联想。不过在我看来,贞观年间两人怎么搞精神恋爱都可以,发生肉体关系却是最不可能的。且不说李治本是个孝子,当时有没有情绪搞这种事,就从武媚娘这方面来看,在皇帝的病床前勾引太子,无异于给自己找死。况且贞观末年的武媚娘,应该很清楚李治的另一面:这位太子对自己不喜欢的女人是非常不上心的。

李治这时做太子已有七年,早就有了自己的后宫:太子妃王氏,良娣萧氏,以及四个儿子,两个女儿。东宫里只有萧良娣得宠,生了一子二女。李治显然不喜欢他的太子妃,因此王氏一直没有生育。而给李治生了儿子的三位宫女,包括长子李忠的母亲刘氏,并没有因为生育就被晋级,原来是宫女,生了儿子后还是宫女。哪怕长子李忠很得爷爷唐太宗的欢心,三岁时就破格被封为陈王,我们也找不到记录说刘氏跟着沾过什么光。这当然可能是太子妃王氏从中作梗,但也说明李治本人没有积极为三个儿子的母亲争取过什么。后宫的事情就交给后宫之主(王氏)去打理,他才不管。

李治也不好色。贞观十七年李治刚被立为太子,父亲就想给他扩充后宫,要“选良家女以实东宫”,结果李治不乐意,让于志宁去太宗那里回绝了。太宗当时悻悻地表示,他只是不想让自己的孙子出身微贱,但既然李治不想要女人,那就算了吧。

这样我们再来看贞观末年太宗病榻前的情形。对武媚娘来说,以肉体勾引太子非但没有多少前途,还可能对自己有害。反之,对太子给予精神上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也恰是她能给的。


注释1:参见《论武则天出生于洛阳》,作者:王恺。这篇文章探讨了武则天出生于洛阳的可能性,文章中提到有资料显示,唐初时,杨夫人在嫁给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之前就住在洛阳。


--女权分子看女皇,从头细说武媚娘--

所有跟帖: 

这一小段历史,传说很多,后人脑补更多,但正史记载极少 -枫昀- 给 枫昀 发送悄悄话 枫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31/2015 postreply 09:06:05

哇,谢谢版主! -枫昀- 给 枫昀 发送悄悄话 枫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01/2015 postreply 07:31:3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