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美术与绘画思维之漫谈

来源: yuanjunwang 2015-05-11 17:05:3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457 bytes)
        Multimedia 多媒体的出现,数字媒体在各种终端的整合与传播,使我们的视野更加丰富多彩。1980年,成立的MIT Media Lab,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开始对人类视觉与心理、图形到大脑的反应等一系列交叉的学科,进行看起来不切实际,概念前瞻性的计算机科技研究,在贝聿铭设计建筑里,弥漫着创新的活力,跳动着数字时代的脉搏。计算机把人类帶入了新的境界,未来可触摸媒体与视觉的模型,悬浮在空中的立体影像、未来的歌剧和合成角色。艺术和媒体从"象牙塔"走出,进入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Facebook、微信上,各种照片、图像和手机拍摄的影像的传播,这些"自媒体"是表达个人生活与他人互动的平台。
        我们的孩子是同电脑共同成长的一代,对画面与图形色彩有与生具来地敏感。记得当年,十三岁的儿子,灵活地滑动着鼠标,拉出一个颜色的方块,再弄出个圆,二个层合并,切去多余面,打上文字,选择合适的字型,调整颜色,一个简单的Logo商标产生了......这小子用手画画,完全是儿童画水平,却无师自通地搞出个Logo来,色彩造型还过得去。以前,用手画商标,需要一大套专门工具,加上长期的美术训练,设计字型,光把线画直挺,就不是易事。高中时,他与同学拍音乐片MTV,剪辑、合成、配音和一切后期,自己看看上网查查就学会了,电脑使艺术的入门变得容易,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
        在MIT,许多艺术家和人文学科专家加入到媒体实验室,同计算机科学家一起想象、研究和创造,网络与社会、交互式电影、会交谈的电脑和各种新媒体终端。本世纪初,加州大学率先开设了多媒体与电脑工程专业,培养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并重的复合性人才。形象思维是感性、直观的,引导画家的创作,是脑海中的"印象",没有理性的逻辑关系,这就是全世界艺术学院,不考数学的原因。二种思维方式,脑中共存不是件易事,或者说:能做到的人不多。我儿子本科学电脑工程(编程),生长于艺术家庭,又选修数码媒体,Microsoft面试经理发现他的沟通能力也不错,特招他去西雅图总部,当编程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全球招聘,項目经理一般只招本土)。让他做页面上的Features,(微软有专业的美术设计师做画面),在页面编程的方案中,考虑图形的因素,去引导观看,做视觉与心理上新的尝试。学艺术从单纯学画,上升到研究艺术独特的、感性的思维方法这个层面。二年后,他辞职离开Microsoft,进入咨询公司,再到哈佛读MBA,是想找到更多的机会,把多媒体的理念,推广到生活的各个层面。
        许多中老年人,都能用微信的九格照片框,贴出自己的照片加上文字,这就是初级自媒体。电脑使孩子学艺术,有了新的途径 - 电脑画扳Wacom Pen Tablet,画出的数码的画面与动画、照片和录像整合,为艺术的表达提供广阔的空间。什么是新的视觉语言?信息流通中,大众的参与,会自然而然产生结果,而我们的下一代,是创造的生力军。朋友九〇后的女儿,拍摄的巴西旅游录像,用剪辑与配音软件,南美舞蹈的节奏,切換出画面流畅、生动有趣的MTV,YouTube上点击火爆。当今,艺术的表达的手段,越来越多元化,除了素描和油画,连手机都可以作为一个美术的传递平面,来反映你的内心感受。孩子们对新事物反映敏感,学美术并不一定要用笔去画,让他们去探索新的表达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寻找与探索本身,是一种最好的学习。
        我再贴出一些电脑画出的作品,是各种方式的尝试,与网友分享。对比孩子们,我的古典美术训练,使我的趣味停留在上个世纪的语境中,很难有突破性的创造,新的艺术理想,会在他们这一代身上出现!

所有跟帖: 

嗯,电脑手绘,制作图像的能力大大增加。其实国内也挺流行的 -枫昀- 给 枫昀 发送悄悄话 枫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5 postreply 11:39:02

电脑手绘的缺点是只能在屏幕观看,而且在不同的屏幕显示的颜色都不同,打印出来又是另一个效果,还印不大,目前还无法和传统形式相比。 -南溟客- 给 南溟客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19/2015 postreply 23:41:07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