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不透的国际关系(系列分析)第一

来源: 寻找无罪 2015-02-24 23:54:3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1641 bytes)

我看不透的国际关系(系列分析)第一

 (2015-02-14 23:59:27)下一个

主题:我看不透的国际关系
 
(一)
 
任何货币量化宽松政策,按照一般经济知识,通常都会降低利率,为的是降低贷款成本,以便应付市场资金缺口的“一定风险”,是到市场投资的效益能够保持流通与成长,所以市场的融资必须方便,使到市场资金能够流动
 
然而,欧洲中行在实行600亿欧元购买国家债券的量化宽松政策之时,却仍然保持指标利率在0.05%,并且突然宣布停止接受希腊债券作为贷款担保品,使到欧元区出现大幅度的贬值一一量化宽松的降低利率政策,就是为了防止货币贬值,并且为的是让市场融资流通,而不是促进【资本外流】(资本抽逃)
 
而在美国,自从美联储宣布要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于是否调高利率,仍然处在好像“观望”的态势,如同犹豫不决,可是美元一直在升值一一按照一般经济学原理,在金融不稳定,经济成长低迷时,维持低利率,反而使货币贬值
 
反观在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但是又宣称并不是施实中国版本的量化宽松政策一一人民币所制定的汇率机制,是所谓的“一篮子货币”,是独立运作的自由调控,是根据市场供需平衡状态,制定中央银行所操作的中间汇价一一按照调低利率的政策原理,多少是以货币政策相关的,很少纯粹是为了仅仅遏制资本外流,或者调整国内市场的结构。
 
三个国家或市场区域,三种不同说法的量化宽松政策,却同时违背了,或者说“降低了”理论上的市场调节机制的知识原理。这让我想起了博柯讲的一一权力决定了话语
 
(二)
 
 
经济其实是外交,在国际关系上更是如此,这是我在写这边整理,这篇文章的时候,所感觉出来的概括。因为在金融市场上,国家有贸易,必然产生国际关系;但是《经济全球化》有一句话,提醒了我,他说:国际生产的恢复,对金融制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为这种恢复需要大量的资本移动。这种资本,只能来自美元国家。
 
这句话原本用来描述,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各国相关金融协议之领导人,在重组金融秩序,重建国际关系合作的秩序一一其实是重新恢复欧洲18世纪以来贸易主导下之资本金融化秩序的国际关系一一以及在为了国际经济稳定进行国际合作的议题上,存在着各国内部的不同政策矛盾;以至于在進行金融制定与贸易协定之同时,使到各国在更大信贷政策上,都存在着不同的利益民族矛盾。所谓的民族利益,其实就是说到底,用民族的主持权决定民族形态的经济政策,包括其国际关系的各种贸易往来或会议。
 
两次世界大战,各国的战争经费都是用国债的方式来筹集。所以导致战后的金融遗产,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往往是各国的贸易政策,在国家主权的权力竞争上,以国际关系格局为导向的,控制货币流量的政策结果一一如果要追溯更早的国际贸易关系的历史,不论通货膨胀,还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历史根源,都是由于当时的各国贸易政策,都是用控制汇率来控制贸易,或者用货币贬值来对付贸易政策;以便在双边贸易协议上,达到国家主权的政策影响力。这导致了其他国家用殖民主义政策,突破他国对本国的贸易歧视或货币歧视一一经济的扩展与贸易的保护主义,必然在国家主权的范围内形成国际权力格局平衡的贸易冲突,或政策冲突
 
直到两次大战之后,各国在通货膨胀的金融遗产压力下,寻求新国际主义:为了国际秩序而进行国际合作,并为国际合作关系建立一套法律架构一一这就是布莱顿森林会议得以产生的历史根源,或说历史意义。但是在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凯恩斯在寄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份备忘錄,就已经构思出一个优於20年代的方法来重造战后欧洲的建议,然而却在1940年六月法国瓦解之后,当时的德国经济部长冯克切,在德国的战争宣传中阐述了欧洲新秩序的观点,一一我的《经济全球化》里面就提到,冯克计划欧洲内部的货币可按固定汇率自由执行兑换,只控制对欧洲之外国家的交易;而帝国马克被认为是欧洲货币的支柱,企图减少贸易障碍,以便進行生产计划。冯克曾说“透过与欧洲国家缔结长期贸易协定,企图运用永续经营的生产制度来使欧洲各国的经济适用于德国的市场”一一
 
这就导致了战争过后的国际合作关系,运用了德国的欧洲新秩序的观点,来建立世界经济,贸易与金融秩序一一当时的亚洲各国从来就没有想过国际关系,和金融秩序,所以在国际关系的竞争上从来不曾涉及过自己的国家主权角色;亚洲当时没有国家主权,只有中央集权制度与封建制度一一而布雷顿森林会议,刚好也是为重建欧洲国际合作秩序。这就造成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中所期待的为国际秩序建立一套之法律合作架构的协商议题,仍然存在着战争期间的旧有国际关系意识形态的影响;18世纪的贸易发展,难道就不是用国家主权的方式,来建立国际秩序权力格局的合作关系吗?
 
战争过后的通货膨胀,常常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国际关系,更加形成了国际冲突;国内的政治矛盾冲突,或者诸如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等等,都是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所造成的国际关系冲突。布莱顿森林会议,不但要面对通货膨胀的各国重建的压力问题,还要考虑到各国的民族主义运动,反殖民浪潮以及民粹思想等等的国际秩序重建障碍。除此之外,布莱顿森林会议还处在美元荒问题的国际格局风险,因当时英国英镑结存款项,在战争期间突然增加,使到英镑区已经成为货币兑换自由化的主要国际关系合作障碍。这造成了布莱顿森林会议到了最后变成了英国与美国联盟与矛盾冲突的产物。《经济全球化》里面就提到了,美国要求在英镑体制中的巨大贸易领域实行可兑换性;英国则试图推动美国来保障自己永久的富裕,並且实行一种适应制度,借助乐于助人的债权国的扩展,而不是透过债务国的经济紧缩来实行“金融秩序校正”一一国际关系上所谓的双边会议,多边会谈或者各国领导人的会晤,实际上都是民族主义与债权国之间的,债务关系发生国家主权冲突之后的政治谈判,或政治交往。
 
所以当各国用大量的资本用於重建,並且执着於在最差的条件下,大力的从事帝国经济,或民族经济之下,各国的领导人对于布雷敦森林会议协定,都一致认为这是为了美国产品创造市场服务的一一这是债权国与债务国之间,在国际信贷与民族信贷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或外交冲突时,有理也说不清的政治诉求,例如俄罗斯在西方制载的政治主权反应一样。
 
所以,《经济全球化》的话让我晓得,国际关系永远是权力竞争,不一定是为权力斗争,所谓的政治博弈,国际合作只是一种战略。
 
(三)
 
 
一月份,我从媒体新闻看到的国际关系,简略的整理如下:
1)人民币2014年12月增加贷款6973
万亿元,但是全年新增贷款9.78万亿元一一然而中国央行的货币供给增加率只有1.2%,低於市场预测的1.5%
 
2)法国在一个星期内遭受恐怖袭击两次一一法国是欧洲的心脏一一从来引起全球反恐:法国增加军队巡逻,德国严打极端主义言论及其资助者,巴基斯坦消除哈卡尼网络
 
3)中日在战争历史真相的紧张情况下,提早召开海外联络机制;在这期间,美国与中国在广东,海口進行人道主意救援诚实联合实兵演戏。但是美国同时与韩国与日本协定了秘密军事公开分享的议题,评论说是为了扼制朝鲜的军事演戏威胁,但也有评论是为扼制中国的军事发展与其在海岛主权的争议上。但在16日中国与美国又来一个救援军事演习,说是为了促进战略合作基础。但是在之前又有中日韩自贸区 第六轮人谈判会在东京召开,磋商货物贸易降税模式,服务贸易等议题
 
4)欧洲中行将用600进行量化宽松政策,却是为了购买大量政府债券。而不是为了扩张投资。
 
5)印度央行将基准利率降至7.75%,说是为了减少政府财政赤字,是在市场意料之外一一然而按照经济知识,政府财政赤字时应该调高利率,因为市场资金供给小于需求,市场金融资金紧缩,这时政府必须在金融市场里筹集资金。
 
6)墨西哥的某个高铁公司招标,中国如果得投标,意味着高铁外交,展现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延伸。而且同时,中国企业再次在美投资百亿美元。
 
7)中国人民银行增加信贷政策支援500亿美元,扩大投资信贷。但是中国市场内的社会融资规模,12月份为1.64亿元,全年却只有16.86亿元,减少了8000多亿元一一加上外汇储备,由于美元涨势使人民币贬值,而减少。但是中国国家统计局报道,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增长了7.4%,然而全民消费者价格只升了32%,而粮食价格却涨了3.1%,加上工业增长值12月份是7.4%,但全年来算是8.3%
 
8)14日李克强强调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部署加快发展服务贸易。
 
9)2014年的俄国中行净出售761.3美元,与54.1欧元一一而22日,凤凰卫视资讯台的新闻就说2014年俄国的财政赤字,佔国民生产总GDP是
0.5%,但中央银行的利润却降至40.7%
 
10)美国的经济贸易发展据报导,逐渐复苏。但是媒体又说美国零售销售减少0.9%,而出口物价下跌1.2%
一一同时媒体也报道,美国一方面削减军事开支,陆续关闭欧洲15个军事基地,却另外一方面在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
 
 
以上是根据媒体新闻报导的资料,然而我的国家马来西亚报纸《星洲日报》2015年一月14日的财经报纸的<国际财经>所报导的国际关系,有“不平衡”之处。简略整理如下:
 
第一,(台北13日讯)瑞士银行认为,今年全球经济成长率为3.5%,主要受益于美国增长比较快,欧洲也摆脱了经济衰退
 
第二,(巴黎13日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公布的综合领先指标显示,去年为止11月,美国在领先指标已经连续第六个月持平在100.4点,而全球其他大型经济体中的大部份,未来几个月经济成长将维持既有步调一一同时指德,意,俄,英的经济成长将减缓,但是欧元区整体成长将稳定。
 
“OECD的领先指标,旨在掌握经济活动在扩张与减缓之间的转折点提供早期讯号,是根据广泛不同的数据系列编制而得”
 
第三,在题为<拼减赤,欧元区公债发行缩水>文章里提到:德意志银行预估,今天欧元区各国政府为了降低预算赤字纷纷缩减新债发行量,可望2015年欧元区公债净发行额减少13.8%,降至2212的欧元。其中德国,是欧元区各国当中降幅最大者一一今年欧元区公债总发行额,从去年9054亿欧元降至8932亿欧元,其中以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的公债总发行额最高
 
第四,(北京13日讯)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军分析当前全球经济对中国经济的相关意识时点出,全球需求趋缓,并且中国人力成本,汇率成本也有上升的趋势一一然而中国分析员基本上却认为,出口成长率主要受先进国经济复苏所带动,但是进口持续萎缩将引人关注,反映了内需总体仍在低位徘徊,政策放松空间仍大
 
第五,2015年一月八日《星洲日报》<国际财经>题为<美元强,油价跌,美企 个人输赢各见>就提到,国际油价未见止跌,近半美国地区油价低过每加仑2美元的心理关卡。虽美元展现十年来最强的升值走势,但是美国企业却无精打采,因为各大跨过企业在国外都有大生意,而“海外营收”和获利兑换成美元时,想大打折扣一一然消费者乐见价格走低,增加消费。
 
第六,(纽约7日讯)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公债价格大涨,回酬率降至新低点,让这些先进国家举债筹资几乎不费分文。但是这背后反映了全球经济步履蹒跚而行,使到投资人对长期展望缺乏信心
 
(四)
 
国内外媒体报道有“不平衡”之处,与其说是媒体的问题,倒不如说我们常常忘记了一一有一新闻相关机构也需要向市场寻求资金筹措,寻求利润最大化,还要考量,诸如管理成本,资产价值变动的风险管理,投资操作绩效等等各种因素,如同银行之间为自身融资成本与营运所架构出来的行为模式一一所以,媒体报道的所谓事实,是从市场上经过“过滤重组”的简报,新闻报道和媒体评论也陷入了市场竞争力的“资讯协同”中。就如同一般民众甚至大企业,成功人士等等,也要面对诸如物价指数,消费指数,通胀率,货币战贬值等等的生活压力一一可以说,媒体报道,只不过是一种市场金融上的广告平台;这也就是为什么媒体报道美国银行升息,或者美元升值,或者欧洲中行施行量化宽松政策,市场上就会有起落不定的大变化一一人到底是相信市场,还是相信“分析”(媒体)呢,哈哈。
 
我所看到的,凤凰卫视资讯台这个中国媒体平台,从来就不曾提起过一一瑞士银行的全球经济成长率报导,法国OECD的综合领先指标,德意志银行根据欧元区政府降低预算赤字所代表的公债发行额,纽约报纸关于美,日,德的国家公债价格回酬率报导一一这一系列的评论指标,会常常影响着我们多元化客观判断市场决策走向的“投资视野”
 
以上所补充的六点,当中也其实有一些“偷工减料”。例如法国的OECD
又说欧洲区域未来几个月将减缓,又说将维持步调。如果维持步调,表明欧洲通货膨胀仍使经济成长徘徊在低位,不增也不减;但将减缓意味着比原来的经济低迷有着继续下滑的压力一一我们就首先看看22日欧洲央行所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市场意义,对我来说,看到政策与理论之间的“不对称”
 
1月22日欧洲中行宣布欧版的量化宽松政策。星州日报国际财经版:(法兰克福23日讯)欧洲中行(ECB)推出了每月600欧元的债券购买计划,规模还超过投资者的预期。外界期待已久的这项举措旨在重振欧元区经济和对抗通缩。欧洲中行行长德拉吉表示,欧洲央行将购买超过1兆欧元资产,包括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债券,直到2016年九月,并且有可能延长该项目计划,力求将欧元区通货膨胀推高至略低于2%的目标一一这是星洲日报1月24日才报导的市场资讯。但在1月23日时却好像“不懂准确资讯般地”报导说,德拉吉以及欧洲中行执行董事会建议每月购买500亿欧元资产直到2016年12月
。并且报导说一一这也将使得欧洲中行的资产负债表,跨越了三兆的里程碑;目前规模是2.2兆欧元
 
不论前后数天报导是否有误差,这欧洲版量化宽松政策所带来的市场效应是一一
 
1)鼓励投资者风险偏好,推高欧美股市一一但是欧元兑换美元降至1.128美元的11点新低位,跌破1.13关口
 
2)日经225指数今年来收盘创新高水平,却是4周来首度走扬一一而韩国KOSPI指数创4周新高
 
3)中国产出和新订单指数改善,带动1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微升一一香港,台湾,东南亚股市也闻风起舞。
 
 
不过等一下。有问题。法兰克福报纸说这次量化宽松政策是为了对抗通缩;但是欧洲中行行长德拉吉却表示,力求将欧元区通货膨胀推高至2%的目标一一到底欧元区经济现在是处在通货紧缩,还是通货膨胀中的?一一还有大家不要忘了中国凤凰卫视资讯台也曾经提说,欧洲中行仍然保持指标利率0.05%,这样低利率,对投资有利益吗?
 
补充几点经济知识。如果中央银行是决定着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那依据不同的货币定义,会计算出不同的货币总量。通常有作为交易媒介性质的M1货币,以及作为能储藏购买力的M2货币。我们从经济学的原理都知道,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该经济体的货币供给量水准时,常以M2作为目标,例如美国,加拿大与台湾。还有,不要忘了,当中央银行投注基础货币到经济体时,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有三种,就是公开市场操作,重贴现政策,以及准备率政策。我们也不能混淆利息与利率的不同含义,利息指货币的时间价值,而利率反映货币的价格,也就是货币需求者支付给货币供给者的报酬,也是市场上贷款的成本。但是中央银行对利率的调控包括了一一存款利率,贷款利率,隔夜拆款利率,重贴现率等等,而指标利率,或基准利率不过是其中的一种。以上这些常识,只不过是中央银行对国内利率需要调控的基本政策罢了,还不包括市场上各国利率操控的外汇平衡政策。例如美联储的隔夜利率对整个全球市场的波动的政策影响,以及各国之间在汇率政策上的国际关系贸易配额竞争力!
 
如果利率不但与量化宽松政策有关的,也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有关的话,那么量化宽松政策的意义就更加复杂了。因为不但是政策的问题,也是市场调控的问题。所以这也是我区分出市场上三种不同的量化宽松政策。区分出他们与理论的不同,甚至冲突。因为从经济知识来说一一从国际之间移动的角度看来,投资人会将资金投入利率较高的国家,以便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这些在国际金融市场追逐的高利率的资金称为“国际热钱”一一既然欧洲中行能让保持指标利率0.05%,意味着在欧元区应当获得较低利润的投资效益,从而让投资者转向国外投资造成本国资金的流出,以至于导致本国货币贬值,外国货币升值一一但是在经济景气低迷,消费投资萎缩的当下,应该是带动本国货币升值,使经济景气回升,这才是利率下调的理论原则,只不过是对于长期影响而言,以上说的经济理论才有效。
 
在0.05%低利率下,让自己的本国货币贬值,为的是增加外国货币需求,以便促使经济景气回升,这样的货币政策,根据一般的经济知识原理,主要是着重在市场短期影响的因素。
 
如果我们参照俄罗斯拯救自己国家货币贬值的做法,俄罗斯中央银行却是净出售761.3美元,与54.1欧元,为的就是吸引更多国际资金流入国内,这种做法就是中央银行升息,短期内将带动银行利率调升,为的是,让外国货币相对贬值一一打俄罗斯面对本国货币贬值时,中央银行提升利率;但是面对原本就有的通货膨胀的欧元区在面货币贬值的汇率风险时,既然保持低指标利率?为什么呢?一一而且我们还没有弄清楚,为什么法兰克福报纸说,欧元区的量化宽松政策是为了对抗通货紧缩;但是欧洲中行行长德拉吉却说是为了力求将通货膨胀推高至2%,这样不同论调呢?一一注明:我曾经在看凤凰资讯台时,有新闻报道说,英国的通胀有下滑趋势,但是并不代表英国没有通货紧缩的风险
 
银行降低利率,按照一般的经济知识,是由于经济不景气,民众减少投资与消费,这样使市场资金需求降低,形成银行有多余的资金贷放不出去,银行为了让多余资金可以贷放出去,产生利率收益,银行便可利用调降利率,让资金从银行体系流向市场。
 
然而欧洲中行行长德拉吉却说是“购买欧元资产”,这表示是欧元区中央银行将吸引资金从市场回笼至银行体系一一不过这时的你们是否感觉得到,媒体或者报纸好像已经将欧元国家债券,与欧元区资产,将这两种不太一样的概念混淆了起来。因为既然回笼子银行体系,按照一般经济知识来说,德拉吉行长应该调升利率才对一一可是银行调升利率,却是在经济景气过热,企业营业“结帐”的时候,这时一般人愿意将资金投资在报酬较高的股市,或者在其他理财商品上。这样就完全无法符合法国OECD组织所报告的,按综合领先指标,欧元区将在未来几个月经济成长减缓。
 
(五)
 
要了解以上分析的标准,必须承认这样入门的经济知识一一从银行发行的货币是基础货币,但不是银行的资产,乃是负债,而基础货币是需要通过市场上的“信用的创造”,所融资出来的货币流通量,其实是市场债务信用的建立与平衡幅度,我们所谓的社会融资规模,在银行里市场金融资金的流动与其增值,才能构成市场资金的意义,最后透过各个银行与不同投资者之间交错又离散的贷款和交易,又流回到银行的货币调控政策,所谓银行自身的融资效率以及其成本,使到整个国内外贸易经济成长构成一个循环。
 
可是欧洲中行行长德拉吉却说量化宽松政策是为了力求将欧元区通货膨胀压低在2%的目标一一可是所谓通货膨胀,按经济知识,是指消费需求,物价上涨,要维持原本购买量需要增加开销,这就意味着:就业增长,所得增长,并且企业订单增长,生产量也增加,业绩也上扬,从而需要向银行贷款,形成银行资金不足一一这样中央银行就要调升利率,使资金回流到银行。可是这种情况和现象,在经济学上是被称为经济景气扩张期,这又是与刚才提到的法国OECD的综合领先指标关于欧元区,尤其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在未来几个月经济成长将趋于减缓的报道,完全不协调,甚至很矛盾一一因为经济低迷,意味着社会失业率增加,消费意愿减少,企业营运量降低,金融交易量减少,市场萎缩,资金供过于求。
 
但是从另外一种角度上,降低利率,是为了减少政府财政赤字,这个可以从中国中央电视台所报导的一一印度央行将基准利率降至7.75%,即表示是为了减少政府财政赤字,这在市场意料之外一一这个市场资讯而看出。不过这也反映表明了,中央银行调整利率,是为了政府财政赤字而调整,这就与刚才所谈的诸如为了应付经济低迷,或者出于银行资金贷款不出去,或社会失业率增加,社会消费减少,甚至或者金融交易量减少等等的理论知识,完全没有关系一一也就是说,以上不良的因素,只不过是银行考虑的因素,但并不是银行执行货币调控政策时,必须考虑的中心
 
如果调整理论空缺的话,意味着,没有财政就没有利率,正如没有政府财政预算,就没有社会消费,企业生产,金融交易一样一一可是经济学理论不是说,市场资金供过于求的时候,其实是代表政府财政出现盈余,从而反映金融市场资金宽松吗?因为如此政府财政具有大量多余的资金投入金融市场,引导利率下降一一而利率上升,代表着为了应付政府财政出现的赤字。如此一来,不论是原本的理论,或者我调整的理论缺陷,根本是越来越多的矛盾,甚至是“货币悖论”了。
 
于是在所有不同的矛盾当中,我只能以误差折衷出三个可能近值选项
 
第一种,如果欧洲版量化宽松政策的低利率,当做压低通货膨胀,那我们不是要考虑需求,或市场融资(所谓企业生产),那还是考虑比较近值地可能是银行的资金不足,因为市场资金供过于求。
 
第二种,如果把欧洲版的量化宽松政策的低利率,当做为了减少政府财政赤字,那么我们应当新思维地考虑,欧洲中行实际打算以低利率,也就是调整政府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财政赤字,来作为“战略上的货币量化宽松的意义”,不再以印货币为主,乃是将欧元贬值,使到政府财政上的巨大赤字,透过利率引导汇率波动之缩小差额,来使政府债务违约风险降到最低的幅度。
 
第三种,但也是我最不期望是真的,那就是一一欧元区政府“内部”其实是财政盈余的,只是欧元区经济紧缩时,货币量化宽松并不是为了拯救市场经济,乃是“顶住”市场融资对政府收益的影响,而货币贬值只不过是为了让政府拥有更多的外国货币资产的信贷保证,欧元只不过是购买外国货币需求的一种手段。这一点可以从欧洲中行不希望看到希腊脱离欧元,他也不想要,答应希腊关于减少欧元债务的信贷作为旁侧注释。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