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古寺

来源: 0862 2015-01-12 18:01:3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806 bytes)

上海的静安古寺

今天从网友erdong处得知她曾写过一篇有关静安古寺的简单博客。我本来就想把这个题目作为我博客上的第一篇文章。也曾收集了一些资料,现发文如下。请不要见笑。
 
据百度百科所记:静安寺是一座佛教寺庙,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686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的三国时期,是中国江南地区历史悠久、颇具影响的名刹之一。
改建以后的静安寺,金碧辉煌,但是少了一些佛教的清静,无为。
 
据静安寺内的赤乌碑记载,静安寺由胡僧康僧会始建于三国时东吴大帝孙权赤乌十年(247年),原名沪渎重元(玄)寺,位于吴淞江北岸,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唐朝时,一度改名永泰禅院。北宋太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方改名静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时,住持仲依因为原址寺基受江水冲刷而不稳固,将寺迁至今址。到元朝时,香火大盛。寺内原有八处名胜,被命名为静安八景(赤乌碑、陈朝桧、讲经台、虾子潭、涌泉、绿云洞、沪读垒、芦子渡),名噪一时,其中山门前的涌泉,更被誉为“天下第六泉”。“静安八景”历代文人多有题咏,元末有诗僧寿宁辑《静安八咏集》。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静安寺铸铜钟一枚,至今犹存,为镇寺之宝。
 
静安寺以前在正门与大殿之间有一口古井,名涌泉,又称沸泉、天下第六泉,是寺内著名景点之一,当时静安寺正好划人英租界地区内,英国人为了筑马路,就把静安寺正门缩进了数十米,这样,古井的位置就暴露在寺门外的马路中央,形成了现代化马路上存有古井的独特景点,这条马路就是现在的南京西路,在以前叫静安寺路,当时英租界的路牌上都标有中英文两种文字,上标中文,下标英文,这条马路的路牌,上标中文静安寺路,下标英文BOLLING
WELL ROAD,泽意是沸泉路,可见沸泉名气之大,连外国人也非常欣赏中国的古迹,甚至还把沸泉来作为路名,这是上诲人可以引为自豪的。
 

 
静安古井,后面转角处是中国银行,旁边是丽华瓷器店(也卖搪瓷),中间那个可能是吃素斋的地方。马路对面(照片最左边露出分区两字)的是老大房食品店。
据传说,从前此井中的水会翻腾起泡,似沸水状,故称沸泉,又说此井通外海,有潮涌之起落状,故又称涌泉,我在小时候所见到此井已在静安寺正门前的马路中央,井中水已不会翻腾起泡,只见是平静的井水,井为方形,井口外四边有花岗石护壁,高约半米,护壁四角上有凸出的雕刻物,因年久风化已辨不清是何物形象,后市政当局为了防止路上行人把拉圾丢人井中,在井口内约半米处置了一张金属网,此井直到解放后文革时期才填平。但是在建造地铁二号线时,又出了一件奇事,据报载,当地铁工程掘进到该沸泉古井的部位时,有不明的水涌出,无法堵住,因此地铁掘进工程为此暂停数天,请考古部门来研究,经检验,此水不属于自来水管破裂流出的水质,后来流出的水虽巳堵住,但报上对此事也未作任何解说,故至今此水来于何处仍是一个谜。

1860年太平天国军队进攻到上海西郊,静安寺毁于战火。仅存的一座殿宇数年后也倒塌,致使佛像露天安放,戴笠披蓑,受雨淋日晒。1880年,在胡雪岩等人的资助下,静安寺得以重建,一年后完工。此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日静安寺都会举行庙会,成为上海一项重要民俗活动,一直持续到1963年才结束。(我在下一篇将回忆当年静安寺庙会的盛况)
1862年,租界筑跑马道至静安寺,形成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以后又陆续从这里向西修筑通往徐家汇的海格路和通往梵皇渡(今曹家渡)的极司非尔路。于是静安寺成为沪西地区交通网络的中心。1899年上海公共租界向西扩张至静安寺,于是原本地处郊野的古寺附近迅速演变为喧嚣的商业闹市,并建造大片里弄住宅。1901年,公共租界设立静安寺巡捕房。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