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来源: 裴殷裴殷 2014-11-12 05:11:1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6121 bytes)

西游记完整贯穿了中国人文化根流的整个生态系统,所以跟着西游记走是没错的,能让你游历一个完整的文明系统.......


[1] [2] [3]] [4] [5] [6] [7] [8] [8A]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A] [32B]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A] [47B]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0A] [61] [62] [63] [64A] [64B]  全屏版

 

首页上一回下一回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1) 各有心魔 (2) 老猪的简历 (3) 八戒的幸福就是苦 (4) 多心的心经 (5) 为什么是多心经







PDF   TXT订阅  PDF订阅  mp3播客  mp4播客

(1)各有心魔

 

上回书说的是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这三藏他们倒是从观音院脱难了,可是在高老庄,这大圣除魔还真的说不 上,故事的中心在第十九回呢。大圣充其量是把猪头给赶跑了,而且这猪头到还真的不是魔,他只是给高太公的歪心眼充当了一回魔而已、虽然猪头迷恋高家老三, 但是他作为魔的角色纯属客串,谁叫那高太公心术不正呢。

如果这呆子真的是魔,那之前三番五次的道士和尚前来做法,肯定都不是被老猪给揍得鼻青脸肿了。那些喜欢通过作法、符 咒的手段来降妖伏魔的和尚道士,他们所能搞定的,基本上都是那些另外空间的低灵鬼道之杂碎生物。如果稍微再厉害点的妖魔,这种术类的手段就够呛了,为什 么?因为擅长这种术类手段在人世间降妖伏魔的道人们,通常都是没有神通的,差不多也就是天眼开了,能看到点阴间的东西、甚至大多数这样的人他们连看都看不 到。也就是说他们档次不够,才需要借助外法、符咒来召唤其它生灵来替自己搞掂那些小鬼小魔小妖的。可是如果他们能招来的东西,要去对付很厉害的妖魔,那不 是找死是什么?

而老猪这种,甚至是神仙,只是不走正道了的神仙。神仙的话,那些天界的大妖魔都奈何不了他,更何况那些下界的妖魔、 生灵之类的了。对于老猪这种情况,高才认为之前请到的都是不济的和尚、脓包的道士,实在是冤枉人家,是找错对象了。当然高太公也不懂这么多。他老人家更不 懂,是自己的心魔,招来了老猪魔了他自己一把。这种情况,除非他的心给魔得够了,歪心思打不起来了,这猪魔才会消失。

你看这老猪,都出家了要跟着三藏去取经了,他还对自己曾经的老丈人恋恋不舍的,心里的话儿说个不停嘴。那八戒摇摇摆 摆,对高老唱个喏道:“上复丈母、大姨、二姨并姨夫、姑舅诸亲:我今日去做和尚了,不及面辞,休怪。丈人啊,你还好生看待我浑家:只怕我们取不成经时,好 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过活。”

你道这八戒,为何不牵着娘子的手鼻涕一把泪一把的,为何要对这老丈母爹说?我猜呀,这八戒跟这高太公是一路货,两个 人一样的满心思的小九九,一样的斤斤计较些鸡毛蒜皮的小东西,要不然他俩怎么会看对了眼儿、当初在一起密谋。在跟高太公翻脸之前,我估计这翁婿俩应该是合 作可默契了。只是后来高家财产大增、对面子和身份的需求强烈起来,猪头越来越显得看起来碍眼了,所以这喜欢小算盘的丈母爹就嫌弃起来这小家子气的老猪来。

悟空是心里雪亮的,所以他就在第一次赶跑老猪之后,看那高老太公要求对猪头“剪草除根,莫教坏了我高门清德”,心里 就老大的不屑了,悟空就故意挑逗于那高老太公,行者笑道:“你这老儿不知分限。那怪也曾对我说,他虽是食肠大,吃了你家些茶饭,他与你干了许多好事。这几 年挣了许多家资,皆是他之力量。他不曾白吃了你东西,问你祛他怎的。据他说,他是一个天神下界,替你把家做活,又未曾害了你家女儿。想这等一个女婿,也门 当户对,不怎么坏了家声,辱了行止。当真的留他也罢。”

真人面前,岂敢再做假,这老太公就说了实话,老高道:“长老,虽是不伤风化,但名声不甚好听。动不动着人就说:‘高家招了一个妖怪女婿!’这句话儿教人怎当?”

而这时,三藏对于悟空的疑忌,跟高太公对八戒的疑忌,又是何其类似呀。也就是说,这时候悟空要收复的是猪悟能,三藏、高太公,要克服、要去除的是自己的心魔。这三藏,是先脱难、再除心魔。而悟空,是先得佛衣、再除魔。

心魔呀,心魔,心魔最难自查,所以也就最难去掉。可是谁知道,这心魔怎么去?所以也就是在这个紧要的关头,恰好遇到了乌巢禅师,传了三藏师徒《多心经》。

很多人认为西游记把他们知道的佛教的《心经》错误称作《多心经》,实乃作者不熟悉佛教、不熟悉佛经的缘故。按我说,正是看不懂还以为自己的懂的人,以为这多心经是错的。其一,三藏、悟空、八戒、各有心魔;其二,每个修行的层面都面临心魔。

多心经所讲,是直守最根源心性,从最高的境界来看待尘世间所遇到一切魔障一切问题。打个比喻,即是用佛的眼光看尘世一切,用大师的眼光看待大师的作品。如果这么说很难捉摸,那就用最直白的话说吧,就是从一个修炼人的角度看待一切。

 

(2)老猪的简历

 

第一次孙大圣从高老庄赶走了老猪,就跟随老猪跑到了他家福陵山云栈洞。老猪跑到洞里取了自己的九齿钉钯,摆开架势就要跟大圣开干。大圣打了个手势,说,慢,一你到底什么来历,二你为啥知道咱家大号,这两个问题你能说清楚了就不宰你。于是老猪就开始了一番详细的自我介绍。

老猪前世呢,是人类,他小时候就是个笨孩子,笨就笨吧,勤能补拙,可是他又很贪闲爱懒,几乎从来都是能坐着就不站 着,能躺着就不坐着,脑细胞呢,几乎从来都是闲置状态,什么修身养性、修佛修道,从来都是一听就哈哈大笑,觉得那种人真是傻极了。从表面上来看,这家伙简 直就是一个大傻。但是有一天他正躺在自己院子里低头数蚂蚁,忽然就数出来一双破草鞋。再往上抬头,原来还有脚丫子,再往上抬头还有腿,最后慢慢的等把脑袋 都抬起来了,才发现是一个道人。道人风尘仆仆的脸上,一双殷切的、充满怜悯的大眼睛,正在盯着自己。

然后人家就辛辛苦苦的劝诫他跟着自己修道,为了打动小猪,不惜让他看到这样堕落下去的可怕后果。为啥这道人要辛辛苦 苦的度小猪这么一个超级大懒蛋呢?因为小猪当时虽然后天惰性太大,他先天根基还是特别好,所以人家就看上他了,非要度他不可。唉,道家修行,这从来都是师 父找徒弟,因为人家看徒弟看真正的根基,一看一个准儿,从来没有走眼的时候。而且呢,这道人教小猪学的,还真的不是特别苦的那种修行办法,是九转大还丹, 九转丹内炼就是打坐、走脉、开穴、合五行、逆阴阳,外炼,咳咳,就是太极拳,当然我说的不是现在人们练的那种太极拳,那种太极拳没有心法,他们每一个动 作,都不知道跟五行生逆的对应关系,练的再好也是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不是修炼。

但是你看小猪,他勤勤恳恳的修道,却只肯整日打坐,完全不肯外在的炼,不肯吃那个苦。结果呢?结果就是忽然有一天就开悟了、功行圆满了。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

咦?你看我说的,小猪偷懒还偷对了,人家不辛苦照样得道嘛。错了。这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意思就是他甚至没有超脱三 界轮回就修行结束了、修到顶了。唉!你说说,这叫什么事儿。他一来没有超脱三界,二来下界的情欲执着没有去、肉身没有彻底升华上去。但是他也只能这样了, 于是没有果位的小猪,就跑到三界最高一层天,跑到玉皇大帝那儿做仙人去了。

玉皇大帝就封他主管三界的物质演化工作,这天河之水,一层层奔流不息的,乃三界内每一层天的本源之水的总源。按道理说,小猪每天统领亿万水兵,每天看着三界内滔滔的轮回和物质升降浮沉,应该知道,自己的修行,离真正的到底还差很远呢。

后面他醉酒之后调戏嫦娥,被投了猪胎的光辉事迹,就无人不知了。但是呢,按道理他在天上犯戒是应该砍头之后堕入下界 轮回的。又是太白金星,出面保了他的小命,放生了他,不昧一性之灵的到下界呆着,连法器都让他带下去了。太白金星这是为了什么?是可惜他的好根基,还有修 行上来的可能。至于重新修的机会,那就看天意吧。

大圣跟猪头一打照面,就看出来了这猪头不能说是邪的东西,大圣一眼就看到了他的性灵尚存。

后面老猪跟了三藏修行,他们来到浮屠山的乌巢禅师那里的时候,老猪自说,乌巢禅师曾经试图收八戒为徒。八戒道:“没 事。这山唤做浮屠山,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在此修行。老猪也曾会他。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劝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罢了。”这禅师传三藏心经,知过去未来, 甚至能说出来三藏一路上修行的关难来,说明他起码是佛果位的神仙了。要知道,佛门修行很严格的,怎么可能随便接受其他法门的经呢?但是这乌巢禅师传了三藏 最关键的心法、定心收心的大法,说明这禅师传法于三藏,应该佛祖、菩萨他们一起协商合作的事情。曾经乌巢禅师试图收八戒为徒,说明八戒还是很有修佛的大材 料的,禅师看中他这块好料子。只是后面可惜的是,八戒自己不争气。

因为按照菩萨的吩咐、老猪不吃五荤三厌,你看那三藏给他取八戒的别名,就是戒嘴巴上的贪欲。五荤就是佛经中说的五 辛,五辛就是五种带有辛味的蔬菜,即大蒜、葱、薤、韭菜、兴渠。兴渠者,佛教中讹传的荤腥的来历,应该本意是荤兴,只是中国没兴渠这种东西,就成了荤腥。 佛经中据说有这么一段相关解释:“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 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 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致意思是人体内固有的灵体、修出来的灵体、护法神灵等等,一概厌恶那种刺激的味道。三厌总指各种肉类,天上飞的、地上跑的、 水里游的,都不吃。

老猪下界之后,吃了很多荤厌,更可怕的是他吃了很多人。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一方面造成他越来越傻、愚昧,一方面神通功能大减。你看他出场的时候。

行者却弄神通,摇身一变,变得就如那女子一般,独自个坐在房里等那妖精。不多时,一阵风来,真个是走石飞砂。好风: “起初时微微荡荡,向后来渺渺茫茫。微微荡荡乾坤大,渺渺茫茫无阻碍。雕花折柳胜揌麻,倒树摧林如拔菜。翻江搅海鬼神愁,裂石崩山天地怪。衔花麋鹿失来 踪,摘果猿猴迷在外。七层铁塔侵佛头,八面幢幡伤宝盖。金梁玉柱起根摇,房上瓦飞如燕块。举棹梢公许愿心,开船忙把猪羊赛。当坊土地弃祠堂,四海龙王朝上 拜。海边撞损夜叉船,长城刮倒半边塞。”那阵狂风过处,只见半空里来了一个妖精,果然生得丑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

你看出来没有?八戒这行走起来,飞沙走石的,对周围的环境颇有伤害性,基本上是只要他走动,就搅和得天昏地暗、鸡犬不宁。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心性不定、收不住、稳不住,对自己的能量控制力很差、有伤害性。

对比一下大圣,人家走动下,从来都是驾云、彩雾灿灿,速度迅疾、而且很有美感。其实当初小猪刚刚修成的时候,也是这么优雅的啦“朗然足下彩云生,身轻体健朝金阙。”

而大彻大悟的菩萨呢?走动起来可从来都是云雾都不怎么要的,都是祥光、红光“祥光霭霭凝金像,万道缤纷实可夸。”菩萨行动起来、能量巨大、可是又无声无息,岂止是漂亮,简直是让人觉得跟着都要一起飘起来。

 

 

 

(3)八戒的幸福就是苦

 

说来好笑,这孙行者和老猪赶场似的一口气干了三仗,基本不问青红皂白。还是最后孙悟空用脑袋否定了老猪的钉耙,正在 老孙得意洋洋的炫耀自己的靓头的时候,因为说到了当年的大闹天宫,还是这蠢笨的老猪先开窍了,这才忽然想起来问一下,我们这是为了啥才打起来的:“你这猴 子,我记得你闹天宫时,家住在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里,到如今久不闻名,你怎么来到这里,上门子欺我?莫敢是我丈人去那里请你来的?”

遇到对手,通常来说孙悟空都是手脚比脑筋麻利,这老猪一问之下,孙悟空才想起来自我介绍一下来由:“你丈人不曾去请 我。因是老孙改邪归正,弃道从僧,保护一个东土大唐驾下御弟,叫做三藏法师,往西天拜佛求经,路过高庄借宿,那高老儿因话说起,就请我救他女儿,拿你这馕 糠的夯货!”

老猪一听,赶紧扔掉武器给孙悟空坐椅,要求引荐给那取经人。原来老猪这几年吃素,就是因为在菩萨规劝下受戒,为了等 候取经人的。其实孙悟空早在听那高老太公介绍老猪的时候,就应该留心一下了,因为高太公说的很清楚,这妖怪食肠甚大,但是不吃肉呢:“一顿要吃三五斗米 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彀。喜得还吃斋素”。按照三藏和悟空的聪明脑袋瓜儿,当时他们应该就心里一咯噔才对:这妖怪居然吃素,莫不是同道中人 哩……

所以有时候,有人就是对面不相识,就像京戏三岔口那一出,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几个人在摸呀摸呀,其实他眼前漆黑漆黑 的。这不是眼盲,是心盲。如果老猪跟他丈母爹沟通一下为何待在人家这儿干苦力,估计后面就节省很多麻烦。如果高太公看老猪很奇怪的吃素,沟通一下,估计后 面也就没了矛盾激化。如果老猪跟高翠兰沟通沟通,估计后果也会改善很多。如果三藏悟空听到老猪吃素,见到老猪之后谈谈吃素的问题,那估计打架的事情基本就 可以免除了。话说老猪知道了三藏和悟空就是前往西天取经之人,也反问悟空:“今日既是你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只倚凶强,上门打我?”而西游记 中,一些应该可以事先沟通好的问题,往往没人先主动的坐在谈判桌上。所以就打呀、斗呀、磨呀,其实到了最后,往往还是要坐下来,还是要回到原点。这个世界 上,基本上绝大多数事情,不管看起来多么的尖锐、无解,其实都可以通过谈判沟通的方式,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的,用俗话说就是能把一碗水端平。只是很多当事 人不相信能谈判、或者说不愿意谈判,也就是说,有人是宁肯崩溃、不肯解决的。

面对老猪突然的态度大转弯,孙行者一时间半信半疑,就提出三个苛刻条件来试探老猪。没想到老猪毫不含糊的一一照办 了。一,朝天发誓。二,烧掉自家云栈洞。三,让孙悟空绑起来。尤其是第二点,老猪毫不犹豫的点火烧着了自己住了几百年的云栈洞,满屋子的家当什么的统统都 烧毁了,可见对于修行之事,老猪也曾毅然决然、毫不含糊啊。

遇到事情肯寻求渠道谈判、肯寻求共赢的解决办法,这可以说就是一种宽容、善意,哪怕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还能怀有这种宽容和善意,那这个人真的是太了不起,没有他容不下的东西了,你说谁能比他还宽容、有容量。

但是这老猪,刚刚还态度非常端正的选择修行,这一回到高老庄看见老丈人一家,马上这就凡心又起来了,又在那里粘粘糊 糊的,一只手抓着佛不放、一只手抓着凡人的幸福家庭不放。这都已经选择了出家修行了,老猪还是满打满算的有机会重新回来高老庄会他的娘子。其实可以理解, 有可能在老猪变回猪头模样之前,这老猪跟高翠兰可能真的是非常幸福、小日子过得很滋润。你就想吧,自从上辈子、到修道上天、到重新被打下凡尘成了妖怪,这 老猪可能觉得跟一个幸福的家庭比起来,以前那几千年的日子可能都是凄风惨雨的。这忽然间遇到高翠兰了,双方互相都很满意,满满的幸福让这老猪一下子忘记了 自己本来面目,忘记了人间的短暂,也忘记了自己为何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在八戒的意识里,幸福人生和成佛是基本上具备等同价值的。所以他总是在觉得成佛的路上失去希望和信心的时候,渴望投 入幸福家庭的怀抱。所以八戒的苦,在于对他内心的折磨,因为他忘记了一个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如果他修成了正果,他将会获得人间世俗幸福不能比拟的真正 的和长久的幸福,并且,他将会有能力把自己老丈人一家人、包括自己曾经的妻子高翠兰都给度入他猪八戒的永恒幸福的境界。

这就是真我意识和假我意识的区分。现在,八戒的真我假我就是修行和家庭,悟空的真我假我就是慈悲和嗔怒,三藏的真我和假我就是容量和疑虑。他们师徒三人,都是面临着自己巨大的心结的问题。

 

 

 

(4)多心的心经

 

乌巢禅师亲授《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乌巢禅师道:“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

心经的全称意思是:到达彼岸的大智慧。心经是这么说的,观自在菩萨以深广的智慧入定、到达彼岸,这个彼岸是哪里?即是菩萨她的根源境界。菩萨她就把自己在这个远离三界的红尘俗世的境界,详细描述如下。

这这个境界中,人体肉身的所有感官感受、全部消失,这这个境界,没有人体肉身的那种感受了,所以下面的话,千万不要用人身的感受来对比,也不要用人心来揣度。菩萨所说的,是你离开三界、脱离三界物质思想控制的境界的事情。

这境界中,有和没有的概念,不再存在分别,或者说,这这个境界中,没有了世间上的物质概念、甚至没有了世间上空的概 念,这是超越三界构成本源之水、到达了虚空、再穿越虚空往下而去,才发现,一切都是物质、可是却是用人类的思想所无法触及的物质的形态与结构,人类中没有 这种概念来描述或形容,按照人类的说法那应该就是虚空,可是这种物质却是无所不在、千变万化。哦,原来这就是超越了虚空之后的另外的大天之境界。

不但物质概念上跟人间迥异,在这个境界中,生命的受想行识,也就是说感官感受,也全部发生了这样根本上的变化,完全不同于三界内、人世间,啊!原来,在这境界中,我的身体、生命形态,也随着到达了这个境界,变成了这个境界的生命形态。

在这个境界中,明白了佛所说诸法空相的根本究竟,原来我抵达了我永在的本然、先天的本性,在这里,我就是我,没有红尘的土的肉身、没有下界各种各样扰人心绪的杂念,这里没有时间的概念,一切都是永恒,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在我本然之境,没有了肉身与肉身的感触,脱离了人的肉身的束缚,出离了轮回,也没有了生老病死、没有苦、没有烦恼、 没有死亡、没有人心的那种后天愚智,什么都不需要学习,在这个境界,不需要动念,我一切都明白,一切的奥秘、一切的过去未来,尽在眼底。这就是真我之境、 这就是觉悟者之境、这就是菩提之境。

修行的人们哪!你所来的地方,就是这样子的,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人心,如果你不懂得什么是修心,那么,你就按照我的 办法,强行脱离开肉身和俗念的束缚,体会体会自己的本然之我,办法是:忘记自己周围的恐怖、抛弃心中的挂碍、冻结心中的梦想,让思维、让思想暂时静止。到 达这个状态,你应该就豁然开朗我在说什么了,你就知道了,那些现实中的恐怖忧愁挂碍痴缠,真的会在你静止之后、进入这种境界之后,不知不觉就虚无缥缈了、 无声无息就悄然而去了,这是真实不虚的、千真万确的,无论谁修行,都以此为准的。如果你实在是无法达到这个状态,那就念我咒语求我吧,我来帮你试试看。

话说的明白到这个份儿上,如果还不甚了然,那,就继续随着西游记的修行,继续观摩吧。

 

 

 

(5)为什么是多心经

 

为什么心经,被乌巢禅师称为了多心经?多字,我认为是乃是多出来的、多余的、应该去除的意思。念懂了多心经,就知道自己平日里脑海里那些千百年来你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你自己的、正常的想法、看法、观念、思绪、真理,竟然都是多余的、累赘的、可怕的人心。

千百年来,念诵多心经者,都以为这经是道理,却恍然忘记了一个最根本的事情,佛和菩萨流传的此经,并非道理,乃是一 种极为实用的修炼的手法。为何众僧、众生都以为了是道理?因为大家都常常忘记,心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虚无缥缈的,去心,就要采用有形的手段、手法。这多心 经中菩萨所传,即是这种相当实用的、有效的手法。千万别相信网上流传的那些什么什么人物对心经的解说,就算是历史上的名人也不行。在此之前,不准说出这个 真相的,真相从来都是让你不听想不到,一听恍然大悟、那种一点也不神秘的踏实的恍然大悟。那些曾经说出来的,都是玄玄乎乎的、似是而非的、没用的,就像美 味而不能消化的化学勾兑食品。

佛教中流传的这个心经,是佛门修行最实用的手法一个。其实何止是佛门,世上的修行法门,千千万万,莫不如此,这个不 是佛门厉害,而是这手法是一个公用的办法。这个办法的实质,就是告诉你,真实的你,虽然在三界中,在肉身中,在轮回中,但是真正的那个沉沦不息的你,却超 越了三界,你随着三界中的私心杂念起起伏伏,是因为执着,也就是因为你抓着三界内那些肮脏的私心杂念不放。

如果那杂念是一匹野马,你被那飞奔的野马给拖的遍体鳞伤,整天咒骂、埋怨这野马顽劣、凶狠,却不知道,那野马非常委 屈、非常受伤,因为什么?因为是你死死的抓着人家的尾巴不放,人家也给你拽的疼死了,蹄子也踢不开你松手,飞奔也甩不开你松手。人家野马内心不也一样充满 了愤怒和无奈吗?

所以,心经中菩萨所传的办法,就是硬生生的掰开你死抓不放的手,让你忽然就从执着中释放出来了,感受一下真实的、生 命那无执着的状态。对于每一个修行法门,他们采用的手法,都是一样。唯一不一样的是什么呢?每个法门都针对一些对应的民族,有的民族本身就比较单纯、执着 很淡漠,比如西方白种人,他们的主,不需要告诉他们放开执着,就对他们说你信我就行了。他们大多数人执着极少,一旦相信,是整个身心全部的扑上去了。

在我们中国,也有不少人有这么淳朴、善良,可是更多的人是宁死不肯放手的。当然很多人进入修行,有的方面淡漠、有的 方面执着强烈。菩萨所言的办法,就可以给这些人尝试一下,释放一下相对来说小的执着,感受到真正的修行状态,然后就可以比照这个状态,去研究如何去掉、放 开那些强烈的执着了。

对于中国道家,人家的徒弟历来是精英中的精英,这些不用教就会,因为选徒弟都是看这些方面的根基的,所以道家也犯不 着重点讲。只有在儒门,作为道体系的一个分支,因为面对普罗大众,孔子论语中就细述了很多区分人的指导,以及如何人为的、一点一点的达到这种摒弃执着的状 态。有兴趣的朋友,您完全可以自己去重新研究研究论语,放心,一定会有惊喜的,因为,我早就研究过了,里面千真万确的有,有着跟这个多心经在实质上一样的 手法。不但这种手法,在孔教中能找到对应的同样的手法,在老子道德经中,更是一样能找到,比比皆是。

这种手法的基础,就是这个宇宙的分层模型结构,以及三界内生命,他的身体分很多层,三界的每一个层面,他都有一层身体。这是你的意识能上能下,能天堂能地狱的原因。

唐三藏对于这部多心经的体悟,贯穿了西游记。所以你就知道,这是三藏成佛的终极指南。三藏每次遇到疑难,都是悟空用心经的话点醒他,那也就是说,悟空成佛,也依靠了这个心经。

从此,您知道了,心经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心经不是专属于佛门的,他是公共的修行之路,佛门弟子、也是路上一行人。

第三十二回。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却又值三春景候。…师徒们正行赏间,又见一山挡 路。唐僧道:“徒弟们仔细。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挡。”行者道:“师父,出家人莫说在家话。你记得那乌巢和尚的《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之言?但只是‘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你莫生忧虑,但有老孙,就是塌下天来,可保无事。怕甚么虎狼!”……

第四十三回。师徒们出洞来,攀鞍上马,找大路,笃志投西。…行经一个多月,忽听得水声振耳。三藏大惊道:“徒弟呀, 又是那里水声?”行者笑道:“你这老师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们一同四众,偏你听见甚么水声。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也?”唐僧道:“《多心经》乃 浮屠山乌巢禅师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个字。我当时耳传,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那句儿?”行者道:“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 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 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

第八十五回。正欢喜处,忽见一座高山阻路。唐僧勒马道:“徒弟们,你看这面前山势崔巍,切须仔细!”行者笑道:“放 心!放心!保你无事!”三藏道:“休言无事;我见那山峰挺立,远远的有些凶气,暴云飞出,渐觉惊惶,满身麻木,神思不安。”行者笑道:“你把乌巢神师的 《多心经》早已忘了。”三藏道:“我记得。”行者道:“你虽记得,还有四句颂子,你却忘了哩。”三藏道:“那四句?”行者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 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三藏道:“徒弟,我岂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行者道:“不消说了。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 境皆清。差错些儿成惰懈,千年万载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似你这般恐惧惊惶,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且莫胡疑,随我去。”那长老 闻言,心神顿爽,万虑皆休。

第九十三回。却说唐僧四众,餐风宿水,一路平宁,行有半个多月。忽一日,见座高山,唐僧又悚惧道:“徒弟,那前面山 岭峻峭,是必小心!”行者笑道:“这边路上将近佛地,断乎无甚妖邪。师父放怀勿虑。”唐僧道:“徒弟,虽然佛地不远。但前日那寺僧说,到天竺国都下有二千 里,还不知是有多少路哩。”行者道:“师父,你好是又把乌巢禅师《心经》忘记了也?”三藏道:“《般若心经》是我随身衣钵。自那乌巢禅师教后,那一日不 念,那一时得忘?“颠倒也念得来,怎会忘得!”行者道:“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三藏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行者道: “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

 

(第十九回完)转自天涯论坛/手机音频下载

首页上一回下一回


[1] [2] [3]] [4] [5] [6] [7] [8] [8A]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A] [32B]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A] [47B]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0A] [61] [62] [63] [64A] [64B]  全屏版

章回视频播客 篇节视频播客 iTunePodcast 文本(上)(下) 光碟/打包下载   云盘共享群    章回豆单   篇节豆单(上)(下)  
手机音频下载    高清字幕视频下载  欢迎反馈  手机版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