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下 大 勢 , 合 久 必 分 , 分 久 必 合。】 - 重温 老罗 660年前 大作 【三国】

来源: 弓尒 2014-03-19 10:26:2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1266 bytes)
三國演義

罗贯中 著




 

(第一回)


第一回 宴桃園豪杰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几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調寄《臨江仙》 (明 杨慎)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并入于秦。
及秦滅之后,楚、漢分爭,又并入于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
后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推其致亂之由,殆始于桓、靈二帝。
桓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及桓帝崩,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
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竇武、陳蕃謀誅之,機事不密,反為所害,中涓自此愈橫。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溫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只見一條大青蛇,從梁上飛將下來,蟠于椅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避。須臾,蛇不見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壞卻房屋無數。建寧四年二月,洛陽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盡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雞化雄。六月朔,黑氣十余丈,飛入溫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現于玉堂﹔五原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詔問群臣以災異之由,議郎蔡邕上疏,以為蜺墮雞化,乃婦寺干政之所致,言頗切直。帝覽奏嘆息,因起更衣。曹節在后竊視,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歸田里。后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帝尊信張讓,呼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

時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張角,一名張寶,一名張梁。那張角本是個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藥,遇一老人,碧眼童顏,手執藜杖,喚角至一洞中,以天書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朮》,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角拜問姓名。老人曰:“吾乃南華老仙也。”言訖,化陣清風而去。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號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內,疫氣流行,張角散施符水,為人治病,自稱“大賢良師”。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書符念咒。次后徒眾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萬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稱為將軍﹔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書“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門上。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賢良師張角名字。角遣其黨馬元義,暗賚金帛,結交中涓封諝,以為內應。角與二弟商議曰:“至難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順,若不乘勢取天下,誠為可惜。”遂一面私造黃旗,約期舉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馳書報封諝。唐周乃徑赴省中告變。帝召大將軍何進調兵擒馬元義,斬之﹔次收封諝等一干人下獄。張角聞知事露,星夜舉兵,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申言于眾曰:“今漢運將終,大聖人出。汝等皆宜順天從正,以樂太平。”四方百姓,裹黃巾從張角反者四五十萬。賊勢浩大,官軍望風而靡。何進奏帝火速降詔,令各處備御,討賊立功。一面遣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雋,各引精兵、分三路討之。

。。。。。。。。。。。

第一百二十回

。。。。。。。。。。

  卻 說 晉 將 軍 王 濬 , 揚 帆 而 行 , 過 三 山 , 舟 師 曰 : 「 風 波 甚 急 , 船 不 能 行 ; 且 待 風 勢 少 息 行 之 。 」 濬 大 怒 , 拔 劍 叱 之 曰 : 「 吾 目 下 欲 取 石 頭 城 , 何 言 住 耶 ! 」 遂 擂 鼓 大 進 。 吳 將 張 象 引 從 軍 請 降 , 濬 曰 : 「 若 是 真 降 , 便 為 前 部 立 功 。 」 象 回 本 船 , 直 至 石 頭 城 下 , 叫 開 城 門 , 接 入 晉 兵 。 孫 皓 聞 晉 兵 已 入 城 , 欲 自 刎 , 中 書 令 胡 沖 , 光 祿 勳 薛 瑩 , 奏 曰 : 「 陛 下 何 不 效 安 樂 公 劉 禪 乎 ? 」 皓 從 之 , 亦 輿 櫬 自 縛 , 率 諸 文 武 , 詣 王 濬 軍 前 歸 降 。 濬 釋 其 縛 , 焚 其 櫬 , 以 王 禮 待 之 。

   於 是 東 吳 四 州 八 十 三 郡 , 三 百 一 十 三 縣 戶 口 伍 十 二 萬 三 千 , 軍 吏 三 萬 二 千 , 兵 二 十 三 萬 , 老 幼 男 女 二 百 三 十 萬 , 米 榖 二 百 八 十 萬 斛 , 舟 船 五 千 於 艘 , 後 宮 五 千 餘 人 , 皆 歸 大 晉 。 大 事 已 定 , 出 榜 安 民 , 盡 封 府 庫 倉 廩 。 次 日 , 陶 濬 兵 不 戰 自 潰 。 瑯 琊 王 司 馬 伸 并 王 戎 大 兵 皆 至 ; 見 王 濬 成 了 大 功 , 心 中 忻 喜 。 次 日 , 杜 預 亦 至 , 大 犒 三 軍 , 開 倉 賑 濟 吳 民 , 於 是 吳 民 安 堵 。 惟 有 建 平 太 守 吳 彥 , 拒 城 不 下 , 聞 吳 亡 乃 降 。 王 濬 上 表 報 捷 , 朝 廷 聞 吳 已 平 , 君 臣 皆 賀 上 壽 。 晉 主 執 盃 流 涕 曰 : 「 此 羊 太 傅 之 功 也 , 惜 其 不 親 見 之 耳 ! 」 驃 騎 將 軍 孫 秀 退 朝 , 向 南 而 哭 曰 : 「 昔 討 逆 壯 年 , 以 一 校 尉 創 立 基 業 , 今 孫 皓 舉 江 南 而 棄 之 , 悠 悠 蒼 天 , 此 何 人 哉 ! 」

   卻 說 王 濬 班 師 還 , 吳 主 皓 赴 洛 陽 面 君 。 皓 登 殿 稽 首 以 見 晉 帝 。 帝 賜 坐 曰 : 「 朕 設 此 座 以 待 卿 久 矣 。 」 皓 對 曰 : 「 臣 於 南 方 , 亦 設 此 座 以 待 陛 下 。 」 帝 大 笑 。 賈 充 問 皓 曰 : 「 聞 君 在 南 方 , 每 鑿 人 眼 目 , 剝 人 面 皮 , 此 何 等 刑 耶 ? 」 皓 曰 : 「 人 臣 弒 君 及 奸 佞 不 忠 者 , 則 加 此 刑 耳 。 」 充 默 然 愧 甚 。 帝 封 皓 為 歸 命 侯 , 子 孫 封 中 郎 , 隨 降 宰 輔 皆 封 列 侯 。 丞 相 張 悌 陣 亡 , 封 其 子 孫 。 封 王 濬 為 輔 國 大 將 軍 。 其 餘 各 加 封 賞 。

   自 此 三 國 歸 於 晉 帝 司 馬 炎 , 為 一 統 之 基 矣 。
此 所 謂 「 天 下 大 勢 , 合 久 必 分 , 分 久 必 合 」 者 也 。
後 來 役 漢 皇 帝 劉 禪 亡 於 晉 太 始 七 年 ,
魏 主 曹 奐 亡 於 太 安 元 年 ,
吳 主 孫 皓 亡 於 太 康 四 年 , 皆 善 終 。

後 人 有 古 風 一 篇 , 以 敘 其 事 曰 :
 

高 祖 提 劍 入 咸 陽 , 炎 炎 紅 日 升 扶 桑 。
光 武 龍 興 成 大 統 , 金 烏 飛 上 天 中 央 。
哀 哉 獻 帝 紹 海 宇 , 紅 輪 西 墜 咸 池 傍 !
何 進 無 謀 中 貴 亂 , 涼 州 董 卓 居 朝 堂 。
王 允 定 計 誅 逆 黨 , 李 傕 郭 氾 興 刀 鎗 。
四 方 盜 賊 如 蟻 聚 , 六 合 奸 雄 皆 鷹 揚 。
孫 堅 孫 策 起 左 江 , 袁 紹 袁 術 興 河 梁 。
劉 焉 父 子 據 巴 蜀 , 劉 表 軍 旅 屯 荊 襄 。
張 燕 張 魯 霸 南 鄭 , 馬 騰 韓 遂 守 西 涼 。
陶 謙 張 繡 公 孫 瓚 , 各 逞 雄 才 占 一 方 。
曹 操 專 權 居 相 府 , 牢 籠 英 俊 用 文 武 。
威 震 天 子 令 諸 侯 , 總 領 貔 貅 鎮 中 土 。
樓 桑 玄 德 本 皇 孫 , 義 結 關 張 願 扶 主 。
東 西 奔 走 恨 無 家 , 將 寡 兵 微 作 羈 旅 。
南 陽 三 顧 情 可 深 , 臥 龍 一 見 分 寰 宇 。
先 取 荊 州 後 取 川 , 霸 業 王 圖 在 天 府 。
嗚 呼 三 載 逝 升 遐 , 白 帝 託 孤 堪 痛 楚 !
孔 明 六 出 祁 山 前 , 願 以 隻 手 將 天 補 。
何 期 歷 數 到 此 終 , 長 星 半 夜 落 山 塢 !
姜 維 獨 憑 氣 力 高 , 九 伐 中 原 空 劬 勞 。
鍾 會 鄧 艾 分 兵 進 , 漢 室 江 山 盡 屬 曹 。
丕 叡 芳 髦 纔 及 奐 , 司 馬 又 將 天 下 交 。
受 禪 臺 前 雲 霧 起 , 石 頭 城 下 無 波 濤 。
陳 留 歸 命 與 安 樂 , 王 侯 公 爵 從 根 苗 。
紛 紛 世 事 無 窮 盡 , 天 數 茫 茫 不 可 逃 。
鼎 足 三 分 已 成 夢 , 後 人 憑 弔 空 牢 騷 。

 

 

 










羅貫中(1330年-1400年),名,字貫中以字行山西太原人,號湖海散人初通俗小說家
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的作者。他的籍貫一說是太原祁縣(今山西太原)[1] 
一說是東原(今
山東東平[2][3], 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4] ,不可確考。
但是,近年來由於在山西省
祁縣河灣村發現了羅貫中之家譜,以及個人使用的印章
故基本可以確定其籍貫為太原府祁縣。

一般認為,《水滸傳》也是由羅貫中幫助整理修改的[5]。另外一種說法是,《水滸傳》的後半部是他寫的[6]

 

關於羅貫中的生平,主要見於明朝賈仲明的《錄鬼簿續編》,其他史書不見記載。
有關他的許多事蹟多為民間傳說,因而一直以來眾說紛紜
[6]

wiki




【2014-0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