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话讲《周易》

来源: 老夏 2014-03-01 20:43:1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6096 bytes)

 

看图说话讲《周易》

 

  1. 八卦就是八块豆腐

 

有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即使没有读过《周易》的也知道,那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如果用现代的物理学关于空间的感念,我们知道,无极就是空间创生之前,太极是零维,两仪是一维,四象就是二维,二维笛卡尔坐标里的四个象限。而八卦呢?其实,八卦就是对应于三维空间的八个空间区域。有个智力题,如何用三刀把豆腐切成八块,答案是,上下以十字型切两刀,再横着切一刀,就可以把一块豆腐切成八块。这八块豆腐就是八卦。

 

我们之所以从没有注意到这点,是因为,人虽然生活在三维空间里,但由于我们观察世界是通过眼睛来观察的,而眼睛能看到的只是二维,或者说二维半的空间。所以我们很容易描述和理解四象,却不习惯用三维立体的观点去描述和理解三维空间的八个区域。即便我们想把二维的前后左右,扩展到三维,也只是添加的上下,而称之为六合。

 

刘慈欣的小说《三体》里有一段精彩的关于四维空间的描述,但我以为仍然值得探讨。如果我们人的结构不变,依然是三维生物,那么我们即使进入四维空间,我们的眼睛还是只能看到照射到二维视网膜上的二维图像,并不能多看到什么。如果被观察的对象通过第四维也传来信息到我们的视网膜上,那情况更糟,我们将看不到一个稳定的图像,而失去观察能力。扯远了,打住。

 

明白这些,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周易》从无极到太极,从太极到两仪,四象,最终停在了八卦上,而不在说什么十六什么的,就是因为我们的空间世界只是到三维为止的。而六十四卦只是八卦两两相互作用而已,因为《周易》是在说变化。

 

这种立体的概念在《系辞》中也可看出端倪,系辭云“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以及“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都栩栩如生地流露出立体的感念。所以《易緯》云:“卦者掛也,言縣掛物象,以示於人,故謂之卦。”这一普遍被接受的解释,就是告诉我们,八卦的排列并不是后世所采用八卦盘的平面排列,而是如图所示的立体排列。(不好意思,画不了这个图,还是靠你自己想象了。)

 

阴阳,对应于空间,可以假设为,上为阳,下为阴;前为阳,后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如果上下对应下爻,前后对应中爻,左右对应上爻。那么八卦对应的这八个空间,那就是:乾—上前左,坤—下后右,震—上后右,坎—下前右,艮—下后左,巽—下前左,离—上后左,兑—上前右。

 

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做成一个小魔方,可以转出六十四卦中除了重卦本身的所有卦象。

 

 

 

 

  1. 周易是占卜书吗?

答案是既是又不是。周易在孔子之前是占卜书,在其后也是,但在孔子那里就变成既是又不是。就是这“又不是”才使得周易能成为万经之首。伟大的儒家文化竟然以一本占卜书为其经典之首,一直让我困惑不解,或者说很讽刺。直到我大致读懂周易时才明白为什么能称它为万经之首。

 

我们首先来看一个问题:孔子以及先贤们真的很迷信吗?我想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用一句王维的诗句来回答:山色有无中!先贤们对于神、鬼、天这些东西有着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说天知道时所说的那个天,似有似无。首先老祖宗们会祭天,而且祭天是件很严肃的事情,所以应该说他们很相信有一个上天在主宰者人类。我们有很多事情也控制不了的。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并不如我们以为的那样,笃信有个上天在主宰着他们。有两句很重要的话,能让我们明白他们对于天的真实态度。

 

一句是《左传》里的:“卜以決疑,不疑何卜?(桓公十一年) ”这句话很重要。这说明遇到重大事情的时候,大家讨论商量,如果最终大家达成一致,那么就按人的意愿来办;但如果大家无法达成一致,怎么办呢?那就占卜,按老天的意思来办。就像我们今天抓阄、抛银币那样。所以古人绝不是我们一些现代人所嘲笑的那样:“古人狐疑,遇事占卜。”现代人常常骄傲的以为我们比古人聪明的多。其实就普通人来说,这也许是对的。因为现代人,由于教育的普及,信息获取的方便,是要比古人更容易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但精英们的智力,古人和今人并没有多大的区别。遇到重大事情不能达成一致时所作的占卜,往往是为了统一思想。而动不动弄一点迷信的东西,也大都是类似于陈胜、吴广准备起义时弄的那些把戏。他们并不真的信这些的。

 

另一句是《孟子》里引用过的《尚书。太甲》的话“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孟子》里是“不可活”,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见的说法)。” 这句话更不得了。如果你把它说给一个笃信基督教的人听,他会绝对的诧异你是不信天的。在他们那里,绝对是“自作孽,猶可違;天作孽,不可活”

 

除此之外,孔子在《论语·雍也》 的那句话“敬鬼神而远之 ”也透露出同样的信息。而且请注意,“敬”这个字在古人那里并没有太多我们今天说的“尊敬”的意思,它只是“严肃对待,不可马虎”的意思。这点我是从《荀子》里的一段话看到的:“故仁者必敬人。敬人有道:賢者則貴而敬之,不肖者則畏而敬之;賢者則親而敬之,不肖者則疏而敬之。其敬一也,其情二也。” 今天我们还在用的成语“敬而远之”就还保留这个意思。(顺便插一句,我们需要注意到,《周易》里的很多字的意思和今天是有一些微妙区别的,比如天尊地卑里的“尊卑”,还有高低贵贱的“贵贱”,其实更多的只是上下高低,便宜不便宜的意思,没有太多后世的道德伦理上的好坏。)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在先人们那里,天是个似有似无的东西,或者说,天的概念是游移的。有时是类似上帝的那个天,有时又是类似自然规律,或者民心民意的意思。

 

那么如何理解在孔子那里,《周易》是,又不是占卜书呢?我们知道孔子的最大特点叫做“述而不作”,所谓“述而不作”就是对已有的东西加上自己的理解,经过适当的编选,来表达自己想要说的道理。《春秋》和《诗经》就是代表。

 

我想作为鲁国史书的《鲁春秋》一定比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孔子春秋》内容要多得多,因为鲁国的历史不是从隐公元年开始,也不是到哀公二十七年结束。再比如看隐公六年的经文:“六年,春,鄭人來渝平。夏,五月,辛酉,公會齊侯盟于艾。秋,七月。冬,宋人取長葛。”我想鲁国的史官再懒,也不至于这一年,只记下这么一点东西。我甚至觉得,左丘明真如所认为的那样,是个鲁国的史官,他不过是挑选了一些《鲁春秋》的其它记载,加了进去,成了《左传春秋》。

 

孔子只是把实际的历史书当素材,编选了他自己的《春秋》以阐明他所想表达的意思,春秋三传里的《谷梁传》和《公羊传》就试图发掘出它的“微言大义”。现代学者们喜欢去嘲弄这点,我却以为不管他们分析出的“微言大义”本身对不对,孔子编写《春秋》绝对不是为了简单记录历史。

 

所以孔子的《春秋》之于历史书,也属于既是又不是。可惜的是春秋各国的史书都被秦始皇烧掉了,再加上有《左传》的配合,我们今天只把它当历史书来看了。但如果你愿意,还是可以去看看《谷梁传》和《公羊传》的。

 

《诗经》的编选也有孔子自己的意思。《毛诗正义》就是对这些“微言大义”的探索。但这点更是被后世所轻视和嘲笑。或许是因为《诗经》里的许多诗实在太美了,我们不愿意把它理解成素材,来表达别的“微言大义”,而更愿意接受诗歌原来的意蕴。

 

明白这些以后我们就可以理解,孔子作《十翼》来注解《周易》也同样是把《周易》这本占卜的书当作素材来讲他自己想要说的东西。或者我们也可以说《周易》本身就是在说这些意思,只是孔子把它讲明白了。有人说孔子办学,是办了个MBA学习班,那么孔子对于占卜,就如他在《系辞》里面讲的:“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一个“玩”字似乎透露出占卜是用来增加学习中的趣味,类似MBA教学中玩的游戏。他侧重的还是在他所讲述的那些道理。

 

  1. 《周易》其实就是用看图说话的方式给你讲了一个大故事和六十四个小故事

 

《周易》一直被当作最为难懂的经典。但有意思的是,《周易》其实只是一本在用最浅显的方式,看图说话的方式,给你讲述一些最基本的人世间的道理。这些道理是这么的简单,以至你今天来读它的时候,或许并不觉得有什么神奇。但要知道,中华文化正是建立在这些最基本、最浅显的道理之上的。所有后世的伟大思想正是发源于这些最基本的道理的。我现在就试图把这些简单的道理说给大家。

 

我所读的是唐朝孔颖达注疏,王弼,韩康伯注解的《周易正义》也就是武英殿《十三經注疏》之一,你可以很容易的在网上找到,比如维基文库,或者网站: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读着这本书最大的奇妙感受,就是时光穿梭的感觉。

 

我们姑且接受一般的传统说法,伏羲做八卦,文王演《周易》,孔子作《十翼》,加上我们看到的王弼,韩康伯注解,而孔颖达注疏。仿佛穿越空间去和一个几千年前的伏羲,三千年前的周文王,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一千九百年前的王弼,韩康伯,和一千四百年前的孔颖达来探讨人生哲学,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顺便说一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老子》也是王弼做的注解,而王弼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才二十岁左右,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能有这么深刻的思想,我们现代人真的没什么好妄自尊大的了。

 

我所讲的书上当然都能找到,不是我的创造。当然有些是我的理解,如果你觉得我的理解是对的,那我这就是“转帖”;如果你觉得我理解的不对,那就当我是“原创”吧。反正有原书在那里,你可以参考的,不怕我是混淆视听。

 

我在讲述的过程当中只是讲述,不是做研究,所以大部分情况下,我不去区分那个是文王的意思,那个是孔子的意思,那个又是王弼,或者孔颖达的意思。我把他们当成一个整体来接受的。我知道很多人很讨厌古人的这些解释,甚至说孔子的《十翼》也是胡说八道。一定要把《周易》的经文抽出来去找到那些神秘的密码,研究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结果来。对此我表示尊重。但这些都不是我愿意采信的。

 

在我眼里《周易》就是一本在讲述人世间最基本,最浅显,也是最重要的关于世事变迁和为人处事的道理的。我们的先人们为了帮助你理解,采取了图表比喻的方式来给你看图说话的讲道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即代表这,又代表那,就一点也不奇怪了,那是在讲不同的故事的时候,所做的不同的比喻而已。就像几何图形它可以代表任何东西,只要我通过它给你讲述的道理对了,你记住那个道理就行了。我们之所以觉得难以读懂它,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它采用的语言,一旦掌握,你就会同意我说的它是浅显的,但却又是极其伟大的思想了。

 

先介绍一下周易的一些基本概念:

 

《周易》六十四卦,每卦由上下两卦组成,上卦又叫外卦,下卦又叫内卦。所以每卦共六爻,从下往上依次为:初,二,三,四,五,和上。如果是阳爻就叫九,所以乾卦全为阳爻,依次为: 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和上九;而阴爻就叫做六,坤卦全为阴爻,依次为: 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和上六。

 

为什么阴爻叫六而阳爻叫九,自古就已经有不同的解释,我愿意采信这样的解释:坤卦为全阴,共有六划,所以以六代表阴,而乾卦是三划,但阳要包含阴,所以取其之和九来代表阳。第五爻是每卦的中心,我们所说的九五至尊就是指的这一爻。而第二爻是下卦的中心,是第二重要的位置。

 

一般来说,五位总是一卦的中心,尤其是九五往往更是,但这一中心,类似于皇位,而在不同的卦象里,如同在不同的情况下,往往一卦的中心,又可能是其它的爻,就像有时候身居皇位的皇帝并不是这个社会的中心一样,比如曹操时代的汉献帝。五位也就不是这一卦的中心了。

 

二、三、四、五爻所处的位置也分阴阳,二、四为阴,三、五为阳。所以六二、六四以阴爻处于阴位,九三、九五,以阳爻处于阳位,都叫得正;相反九二、九四以阳爻处于阴位,六三、六五,以阴爻处于阳位,就叫做不正。

 

上下卦相应的爻,即,初和四,二和五,三和上的阴阳相配也有特别的含义。如果是阴阳相配就是有应,有响应,有接应;反之如果同为阴,或者同为阳,则是无应。无应不一定就是不好。如果这一卦是在说利益分配,那么有应,就是有私心,境界不高。另外每一爻与其上下两爻之间的关系,叫做比,就是比邻的意思。也是常常会论及的关系。

 

其实,大部分的爻辞,就是根据它在这一卦中的处境来写的,它是处在最下面?还是最上面?最上面又叫最外边,常常是过分了;是否得中?即二、五中位;是否有应?相比邻的情况又如何?最后还要和整个这一卦的中心思想关联起来。再考虑上下两卦的阴阳关系,吉凶悔吝自然就出来了。而六十四卦的每一爻的处境必然无一相同,以这么多的不同境况来描述人世间的不同际遇,说它是包罗万象就一点也不过分了。所以你读完我写的这些后,或许你也可以根据六十四卦的卦象去写你自己的《易经》了。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和代表它们的卦象,除了乾坤,我始终记不住。直到看到这样的解释我才终于记住了。《说卦》里说:“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而一卦中以单独的那一爻来定阴阳,而且次序是从下到上。

 

用这个办法我终于记住了八卦每一卦的画法。而为什么乾震坎艮为阳卦,而坤巽离兑为阴卦,是因为,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乾震坎艮的卦画数为奇数,而坤巽离兑卦画数为偶数。

 

再来说说《周易》里特有的这四个字“元亨利贞”。二十年前第一次读周易的时候就是被这四个字给打击的失去了继续读它的兴趣。因为无论我去看哪一种解释,都无法对这四个字得到一个清晰的感觉。不像吉凶这两个字那样。

 

对元亨利贞着四个字的最权威的解释是《子夏传》:“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孔子的《文言》是说:“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还是看不明白。直到我看到《周易集解》把它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相对应,才算是有了实在的把握。

 

所以你看到卦辞里有元亨的时候,不要去想象这是吉利的一卦,这只是说它会发生、会生长,或者说,我们在谈论它生长的过程,与吉凶无关。“利,和也。”或者“利者,義之和也”是说要想长成可以收割,必须多方条件的和谐配合。而“貞,正也”。“貞者事之幹也。”修成正果,干成事业,当然就可以收藏了。

 

还有几个概念,吉凶的意思很清楚,不用再说了,而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就是比凶小一点的毛病。悔亡就是无悔。利有攸往,就是继续去干,凡利什么什么,就是可以去干什么什么。

 

那么我们就开始看图说话的来讲故事吧。六十四卦就是在讲述六十四个故事,像一部电视系列剧。但让我们来先讲一个没有卦画的故事,也就是《序卦》给我们讲的故事。

 

  1. 序卦给我们讲的大故事

 

《序卦》的基本理念就是六十四卦的排序不是随意的,有其“微言大义”的。有些可能有点牵强,有些却真的是很有道理,而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实用价值。

 

对于《周易》在《序卦》中所分上下经的划分,有一种说法是:上经讲的是天道,下经讲的是人事,韓康伯注《序卦》否定了这一说法:“夫《易》,六畫成卦,三才必備,錯綜天人,以效變化,豈有天道、人事偏於上下哉!”孔颖达还举出了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但也同时指出:“乾、坤象天地,咸、恒明夫婦。乾坤乃造化之本,夫婦實人倫之原,因而擬之,何為不可? ”

 

我感觉,如果你仔细查看上下经,从序卦的角度还是可以整理出,《序卦》是在讲两个生命过程的故事。我的理解是:《上经》是讲大生命过程的,宇宙创生直到最后的毁灭(或者也将会重生,就像《死神永生》的结局。)而《下经》讲的是小生命的过程,从夫妻之道后小生命的诞生开始讲起,然后长大、离家闯荡、各种困难的磨练等等。有点悬?那么大家看看下文,看看我说的是不是有点道理。

 

首先是天地《乾》《坤》,就是天和地,各种文化都会先说天地创立,《周易》也不例外;有了天地后,才有了人类的创生,这就是《屯》,就是人类处于原生态时候,国家的创立(建候)的故事。接着是《蒙》,就是人类还处于蒙昧状态,而需要启蒙。这就到了《需》,需者须也,也是等待,期待的意思,这就是人类基本生活所必须的衣食住行。是出了“伊甸园”以后,首先碰到的问题。出了蒙昧状态而处理衣食住行,就必然会碰到争执,所以是《讼》,通过诉讼解决争端。但争执大了,协商的和平方式解决不了了,就会有战争,于是是《师》,就要诉诸战争了。

 

打了几次仗,我们就知道了结盟,或者说是区分亲疏的重要,这就是《比》,比是亲比的意思,和自己不管是血缘,还是利益相同的人结成利益集团。很好地巩固了自己的利益集团,才能有所积蓄,这就是《小畜》,自己的国家可以借此积蓄而更加强大起来。而要达成长期有效的积蓄,就必须建立一套礼法制度,就是《履》,履者,礼仪也;所有这些建立起来后,就可以达到《泰》了。

 

《周易》是讲述变化的,以上各卦之间还都是量变的小变化,下面才是第一个大的变化。我们今天记住的成语是“否极泰来”,其实《周易》是说的“ 泰极否来”。我们一般在给你描述和上面类似的蓝图时,恐怕到了《泰》就结束了,而《周易》却告诉我们:“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世事不会总是那么顺利,即使你按照上述的方法建立起了一套好的制度,达到了通泰的局面,但你却还是需要鼓足勇气继续去处理下面的一系列问题。

 

《否》是第一个大的挫折。解决它就到了《同人》,同人,类似于比,但比是亲比,类似于家人同族的利益共同体,而同人则是非亲之比,是利益划分的妥协,类似现代社会各党派之间妥协后达成一致的局面。或许从泰到否就是因为没有解决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矛盾而达成一种妥协。现在解决了这一问题,就达到了更高的一个层次,《大有》。

 

大有了,发财了,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来了,这就是《谦》,做一个谦谦君子是这个阶段的最高境界。大有而能谦,就称之为《豫》,豫就是你发财了,而你手下的人也替你高兴,皆大欢喜。达到这样的境地很难,但这种局面的一旦形成,就会有更多的人来追随你,所以下一卦就是《随》;那就成立公司吧,干一番大事业,《蛊》就是迷惑但却不混乱,大家都自觉自愿地、有点盲目地追随着你,一起来干大事情。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于是干成了,到了《临》,临者大也。 接下来是《观》,观就是大有可观。下面又是一个转折。

 

大事情干成了,甚至干到了大有可观的地步,非常好。但要注意,新的问题出来了,各种利益分配,各种矛盾冲突,需要我们很好的处理,这就是《噬嗑》;而且还不能只是简单的平息矛盾,而是要有精心的修饰,这就是《賁》,賁 就是修饰的意思。这种修饰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有《剥》,剥就是剥落的意思;你明白这个道理就不用害怕,坚持下去就会到达《复》;经过了这一过程,大家也都看的更清楚,于是不再不切实际了,于是《无妄》;终于有了更大的积蓄《大畜》。

 

积蓄的多了,我们可以《颐》养天年了,积蓄的多了,多花些也不要紧,《大过》(很过分)也是可以的。但不可能一直这样,如果一直这样就会遇到《坎》,坎就是陷落的意思,然后众物纷纷陷落,附着在一起,就是《离》,离是附着的意思,但离也是火的意思,会不会是世界在此火中浴火重生呢?《序卦》到此作为上经的结束。

 

下经的第一卦是《咸》,咸是讲的夫妻之道。夫妻之道贵在永恒,所以是《恒》。接下来的《遁》是逃遁的意思,我觉得是孩子(小生命)要走出家门的意思,只有走出去才会真的长大,于是《大壮》;长大了就想真的离家走入社会,所以是《晋》,晋者进也;但真的走出去就会受到伤害,于是《明夷》, 明夷就是受伤;在外受到伤害,就会想回家,明白还是《家人》对他最好,于是就到了《家人》这一卦。但年轻人走出了家门,有了历练,即使受伤回家,但毕竟世界观已经不同以前,已经不是孩子了,所以有了《睽》,和父母的观点再也无法一样了。这就到了人一生中,第一个最为困难的时候,《蹇》,蹇者难也。在此境况下,就必须设法缓解,所以是《解》卦。也必然会有损失,是《损》卦;但要深刻反省,痛定思痛,就会在这一困难境地有所觉悟,有所总结;反而会有很大的收获,所以是《益》,真正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了。

 

有了自己的思想,那么就可以下决断了,所以有《夬》,夬者决也;有了决断,又会看清机遇,也一定能把握机遇,所以是《姤》,姤者遇也。把握这个机遇和能人们相聚,这就是《萃》,萃者聚也。这样,人生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所以有《升》。

 

上升不会总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困难,这就到了《困》,有追求,向上升才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时候,不要着急,反而要回头审视自己长期坚守的东西,如同《井》,古人说改邑不改井,井是类似于人的性格特点之类的东西。但即便是自己长期坚守的东西,也需要象清除井中淤泥一样的进行改革,于是到了《革》卦。革故必须鼎新,所以接下来是《鼎》,建立起新的东西。革故鼎新一定会带来极大的震动,于是《震》;改革的震动必须慢慢停下来,这就到了《艮》,艮就是停止的意思。这一番革故鼎新,震动后又慢慢止息下来,才可以达到《渐》,渐,就是改革后所需要的漫长的改良过程。

 

经过这一轮的人生历练,会有人生大的收获,可以成家立业了,这就是《归妹》。这样就可以达到真正的丰大,《丰》,财多德大,名利双收。不管是扩大你的事业,还是传扬你的声名,都可以象《旅》卦告诉我们的,走出去了,《晋》是长大离家,而《旅》则是离开家乡,走向世界了。在他乡奋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融入当地的社会,这就是《巽》,巽者,入也。融入了,才可以彼此相悦,《兑》就是喜悦的意思。

 

《兑》以后是《涣》,这一卦很有意思,好像和上面的故事不连续,但仔细看《涣》卦的内容,就可以知道,这个涣散,是个积极的意思,到达异乡会面临很多困难险阻的,经过了《巽》而达到《兑》以后,这些困难险阻就被消解掉了,所以这里的涣是消解的意思。同时如果我们的《旅》,是在异乡创建事业的话,那也是自己的事业开始散布开来的境况。所以下一卦是《节》,不管是我们过去去往东南亚的华人,还是今天开拓世界市场的大公司,似乎都没有注意这个《节》的告诫。那就是我们在异乡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反而要注意节制。不然前面所化解的困难险阻又会回来。

 

同时,很重要的就是诚信,这就是《中孚》,孚就是诚信。我们终于可以好好的享受我们成果了,稍稍有点过分也不要紧,可以《小过》。而我们的人生目标也得以实现,《既济》。但人生就是这样没有止息的,一个过程结束了,往往是另一个过程的开始,《周易》就是这么的不同寻常,它以开放式的一卦作为结束,这就是《未济》。

好了,下面我们就一一讲述着六十四幅图画所告诉我们的故事吧。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