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与 杜甫 和 杜诗】

来源: 弓尒 2014-02-20 15:43:3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990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弓尒 ] 在 2014-02-23 16:21:5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毛泽东杜甫草堂前谈诗


毛泽东 诗词大家
毛泽东 熟知 尊崇杜甫 称杜为政治诗人 人民诗人
毛泽东 直到老年 尚能 背诵 默写 多首杜甫诗句
毛泽东自己的诗句中潜移默化杜甫者甚多,足见其对杜诗的学习和喜爱

浪漫派的毛 不喜欢写实派的杜, 此乃风格之异 流派之分
毛泽东 没有丝毫贬杜 之意

妄谈 毛泽东 不喜欢杜诗的 哭哭啼啼, 仿佛 毛轻视贬损杜甫,实乃浅见,更为妄佞!

以下史诗事实, 君者读之自明





成都 杜甫草堂
 


1958年3月,成都会议期间,一天,小雨如丝似线,霏霏洒洒地。
毛泽东高兴对李银桥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啊!走,我们到杜甫草堂去!”
李银桥说 :“主席,杨主任说不让你出去……”

“怕么事!”毛泽东出主意说,“你去叫杨尚昆,让他同我们一起去!难得在成都遇上春雨,‘花重锦官城’么。
现街上人少,我们穿了雨衣出……”

毛泽东李银桥、封耀松、叶子龙,还有杨尚昆、罗瑞卿,一行人穿了雨衣,
乘车去到西郊的浣花溪畔看杜甫草堂……

在杜甫草堂的史诗堂前,毛泽东淋着濛濛细雨,面对梅园楠林,
千竿翠竹和溪流交错的座座小桥,不禁诵道:

去郭轩盈敝,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李银桥站在毛主席身旁说:“主席,你说慢点,我得记下来。”

毛泽东笑道:“这是杜甫的诗,回北京我拿给你看。”
又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杨尚昆说:“主席,现在社会安定,人民群众发动起来了,我们可以‘大庇天下寒士’了!”

“不要太乐观呢!”毛泽东伸手接了濛濛细雨说,“我们还要努力,还要放手发动群众搞大跃进。”

李银桥说“主席,我也看了一首诗,说的就是大跃进。”

毛泽东很感兴趣地说:“说来大家听听!”

李银桥说:“那我可说了——‘春雨贵如油,不下也不愁;社员开油房,春雨遍地流!’

“是么!”毛泽东沐浴在细雨中高兴地说,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pyzhaomin.blog.163.com/blog/static/15524297520115277345860/
毛泽东 手书 杜甫诗 多幅



杜甫草堂 院中 1958-3
 


在唐代,有两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一位是“诗圣”杜甫,一位是“诗仙”李白。
身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毛泽东,由于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欣赏趣味的偏好,
所以与李白诗歌相比,他对杜甫的诗“不甚喜爱”。
但他对杜甫其人及其诗却是很尊重的。他仍然大量阅读杜诗,对杜甫的诗非常熟悉;
他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他在诗词创作中,精心借鉴杜诗的艺术经验,学习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
在毛泽东诗词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杜甫诗歌的深刻影响。


        1942年4月,毛泽东在延安约见何其芳、严文井等作家时,严文井问;
“听说主席喜欢中国古典诗歌。您喜欢李白,还是杜甫?”毛泽东答:
“我喜欢李白,但李白有道士气,杜甫是站在小地主的立场。”
(何其芳:《毛泽东之歌》,《何其芳文集》第三卷。)

         1957年1月,毛泽东在和诗歌大家臧克家、袁水拍的一次谈话中,谈到杜甫时说:
“杜甫的诗有好的,大多数并不怎么样。”并毫不掩饰地表示他对杜甫的诗“不甚喜爱。”
(参见张贻玖编:《毛泽东评点圈阅的中国古典诗词》,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5月版,第95页。
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332页。)

         1958年1月16日,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的讲话中说:
“学点文学,光搞现实主义一面也不好,杜甫、白居易哭哭啼啼,我不愿看……”
(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上册,第316页。)

         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期间的谈话中,毛泽东径直说他不喜欢杜甫的诗,
“哭哭啼啼”。(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332页。)


杜甫草堂 1958-3
 

         毛泽东偏爱那些激昂豪放、张扬个性、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作品。
而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格多样,但最具特征性,
为杜甫所自道且为历来所公认的风格,是“沉郁顿挫”。时代环境的急遽变化,
个人生活的穷愁困苦,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以及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
是形成这种风格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他的诗中,“哭哭啼啼”的,有流不尽的泪水:
“感时花溅泪”、“杜陵野老吞声哭”、“天涯涕泪一身遥”、“双照泪痕干”、“呜咽泪沾襟”、
“凭轩涕泗流”等等。杜甫的代表性名篇《三吏》、《三别》、《三征》、《兵车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伤心的哭诉。可以说,杜甫的爱国主义、现实主义精神,
杜诗的人民性、进步性,令后人同情、尊敬之处,大都体现在这斑斑泪痕之中。


        毛泽东读杜诗的感受是“哭哭啼啼”的,并不背离杜诗的实际。
但由于受个人的审美兴趣的左右,他感到杜诗中有过多的辛酸、哀伤,
而少有强者的昂扬、奋发,因此他“不甚喜爱”杜甫过分感伤的诗风。
但这绝不意味着毛泽东不尊重杜诗,或否定杜诗的杰出成就及崇高历史地位。

        其实,从毛泽东读杜、学杜的情况看,毛泽东对杜甫及其诗歌是十分尊重的。
他从青少年时代起,一生阅读了大量杜甫诗歌。他对杜诗的熟悉,达到惊人的程度。
杜诗的许多名篇名句,甚至一些并不著名的篇章,他常常能脱口吟诵,提笔直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避难四川所作,茅屋即指成都草堂。
诗人在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窘境中,
仍然关心着普天下的穷苦人们如何度过凄风苦雨之夜,感叹地写道: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中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最能代表杜甫对人民的深切关心。
尽管其中不免充满痛苦和忧伤,但毛泽东仍然很欣赏这首诗。
1958年3月成都会议开始前,毛泽东参观杜甫草堂,在“工部祠”的“诗史堂”,
他吟诵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诵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
风趣地说:

        “看来高级知识分子的住房困难问题,是古已有之的。”

         随行的人员一听都笑起来。毛泽东很喜爱杜甫的这两句诗,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默写手书过。



         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从杜甫草堂借阅了各种版本的杜诗12部,108本,
其中有:宋代黄鹤补注、徐居仁编次《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集》,
元代至正二十二年叶氏勤广堂刻本;有宋代王洙注《分门集杜工部集》,
宋建阳刻本涵芬楼影印本;有宋代蔡梦弼辑笺《杜工部诗集》,
明代崇祯三年毛晋重订校本;有宋代刘辰翁评点、元代高楚芳编《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
清代乾隆七年怡府明善堂刻本;有刘辰翁评点《须溪评点选注杜工部诗》,
明初刻本;有刘辰翁评点、元代高楚《杜子美诗集》,明代天启十年刻本;
有明代张潜编《杜少陵集》,明代正德七年山西宋灏校刻本;
有明代杨慎批点《杜诗选》,明代天启间吴兴闵氏朱墨套印本;
有清代卢坤集编《五家评注杜工部集》,清代道光十四年涿州

        这些珍本善本杜诗归还杜甫草堂时,里面增加了一些圈点痕迹,
可见毛泽东是都翻阅了的,如杨慎批点《杜诗选》中的《至后》、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白帝城最高楼》、《九日五首》、
《暮归》等,都留下了毛泽东的圈点。


杜甫晚年乘船出川,漂泊至湖南,以年老多病之身登上岳阳楼,不禁感慨万端,
写下千古吟诵的名篇《登岳阳楼》,描绘洞庭水势浩淼的雄伟气象,
寄寓诗人漂泊天涯、孤凄苦寂的沉痛和忧国伤时的情怀。


杜甫草堂 1958-3
 


         毛泽东熟读此诗,每遇相关之机,他便想到此诗,十分欣赏地脱口吟诵。

        1964年,毛泽东南巡后由湖南返京,火车经过岳阳地段时,暂停岳阳。
他与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谈工作时间及岳阳楼情况,即想到杜甫的《登岳阳楼》,
即索笔默诵手书此诗。这一手书墨迹,已由两位退休老工人刻制雕屏,装嵌在新修的岳阳楼三楼上。

        毛泽东手书与原诗有一字之差:“老病有孤舟”书作“老去有孤舟”。
(参见萧永义:《毛泽东诗词史话》,第367页。)此后,1965年6月20日,
毛泽东在上海西郊的一座别墅里接见著名文学史家、复旦大学教授刘大杰。
毛泽东问刘大杰是什么地方人,刘用不太重的湖南口间说:“巴陵人”。

毛泽东听了,立刻朗声吟诵: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背诵完杜甫的《登岳阳楼》,便就此开始与刘大杰谈古典文字。
(参见孙琴安:《毛泽东与刘大杰谈古典文学》,《文艺报》1991年12月28日。)

         毛泽东到垂暮之年,对杜诗常读常议,还借用杜诗议论重大事件。

         大约是1971年的某天,毛泽东同护士长吴旭君谈到美国总统尼克松时说:
“我要请他到北京来,你看怎么样?”
 吴旭君想了想,反问道:“跟一个反共老手会谈?您不考虑舆论界对您施加压力?
您不考虑自己的形象是否会受到影响?”
        毛泽东笑了笑,有点“王顾左右而言他”似地说:
“你给我背背杜甫的《前出塞》吧。”
吴问:“哪一首?”因杜甫的《前出塞》有九首。

       毛泽东先背了一句:“挽弓当挽强”。

       
吴旭君就接着往下背: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毛泽东听了吴旭君的背诵接着说:“在保卫边疆,防止入侵之敌时,要挽强弓,用长箭。
这是指武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这是民间流传的两句极为普通的话。杜甫看出了它的作用,收集起来写在诗中。
这两句话表达了一种辩证法的战术思想。我们要打开中、美间的僵局,不去找那些大头头,
不找能解决问题的人去谈行吗?选择决策人中谁是对手这点很重要。
当然,天时、地利、人和都是不可排除的因素。原先中美大使级会谈,
马拉松,谈了15年,136次,只摆摆样子。现在是到了亮牌的时候啦!”

         年迈的毛泽东一口气讲了这么多,显得精神抖擞,眼睛闪着光,
似乎已经将如何打破中美间僵局在心中琢磨透了。

 吴旭君听了连连点头,说:“那么说,非找尼克松不行?”

         毛泽东说:“把共和党这个最大的反共阻力挖掉,事情就好办了。非找尼克松不可!”

         中美关系的历史,真的就按毛泽东的构想向前发展了。

         1971年“九·一三”事件之后,一天,毛泽东吟诵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时,诵读了前4句: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接着,毛泽东将第二句中的“明妃”二字改为“林彪”,将这4句诗的原意全改变了,
变成了一首讥讽林彪的诗了: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林彪”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林彪出生在湖北省黄冈的一个山村里,他的家在一处名叫回龙山的山脚下。
一、二句写林彪的出生地,三、四句写林彪叛逃出北京,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
毛泽东这一改,真是巧合无间,妙不可言。

        1975年,毛泽东患有严重的眼病白内障,一只眼睛尚剩微弱的光感,
一只眼睛做手术后视觉功能恢复尚好。他是个嗜书成癖的人,除了坚持自己阅读书籍外,
还常让身边工作人员读书给他听。杜甫诗,是他常叫人读的作品之一。
一次,护士孟锦云给他读杜甫的《进艇》: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孟锦云读到第五句时,不认识“蛱”字,卡住了。
毛泽东马上接下来,把后面的4句全背出来了。
对于这一首在杜诗中并不是很有名的作品,毛泽东竟然记得如此之熟,
可见他平日读杜甫诗实在非同一般。
        又一次,孟锦云给毛泽东读了杜甫的《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时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首诗,孟锦云多次给毛泽东读过,她觉得主席特别喜受这首诗。
这次读得很顺畅。毛泽东听了说:“全诗以口语写心中之事,毫无雕琢之工。”
语简意明,评得精当。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与杜甫诗也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他常借用、化用杜诗的诗语入自己的诗词。

如《沁园春·长沙》中“同学少年”取自杜甫《秋兴八首》之二里“同学少年多不贱”句,
“峥嵘岁月稠”,出自杜甫《敬赠郑谏议》中“旅食岁峥嵘”句;

如《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横扫千军”,出自杜甫《醉歌行》里的“笔阵横扫千人军”句;

如《七律·柳亚子先生》中“落花时节读华章”,“落花时节”出自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里“落花时节又逢君”句;

如《七律·和周世钊同志》中“域外鸡虫事可哀”,典出杜甫《缚鸡行》;

如《七律·送瘟神二首》中“绿水青山枉自多”后3字用杜甫《征夫》“十室几人在,
千山空自多”里“空自多”语意;

如《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中“飒爽英姿”,活用杜甫《丹青引曹将军霸》里“英姿飒爽来酣战”句;

如《念奴娇·井冈山》中“天际悬明月”,化用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二里诗句
“中天悬明月”句。等等。

         
这些充分表明,毛泽东对杜诗是多么熟悉,他的诗词创作得益杜甫诗也颇多。

===========

毛泽东亦喜读杜诗,但评价似不太高。1942年4月,约见何其芳、严文井等作家时,
严文井问:“听说主席喜欢古典诗歌。您喜欢李白,还是杜甫?”毛泽东答:
“我喜欢李白。但李白有道士气。杜甫是站在小地主的立场。”
1957年同臧克家等人的谈话中,毛泽东毫不掩饰地表示对杜甫的诗“不甚喜爱”。
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期间的谈话中,毛泽东径直说他不喜欢杜甫的诗,
“哭哭啼啼”。又说,杜诗是“政治诗”。


  杜甫的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思想。他一生抱着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
时刻忧国忧民。对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统治阶级横征暴敛,回纥、吐蕃等族统治者的掠夺侵扰,
都力加反对,客观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动乱时代,加之仕途坎坷,
流离漂泊,历经祸乱,因而能够体念和同情广大人民的疾苦。其诗在抒写个人情怀时,
往往能紧密结合时事,内容深厚,意境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
社会生活和历史面貌,后世誉之为“诗史”。毛泽东说杜诗是“政治诗”,
大概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特别是其创作“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的用世动机。


  从创作角度讲,杜甫诗作,特别是一些咏史叙事之作,赋多于比兴。
这也是毛泽东对杜诗评价不是很高的原国。此外,毛泽东晚年有扬李抑杜想法,
是因为他感到前人对杜甫的诗注家太多,号称“千家”,李白的诗注家太少,同为大诗人,
注家却相差如此悬殊,觉得有点不平。在他看来,李白诗的成就与艺术价值又不在杜诗之下。

  不庸讳言,毛泽东的扬李抑杜,是包含了他个人的欣赏偏好的。

  毛泽东也时常读杜诗。

1958年3月,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游览了杜甫草堂,在“工部词”的“诗史堂”,
称杜甫的诗是“政治诗”。毛泽东还借阅了杜甫草堂的各种版本的“杜诗”12部,108本。
在《杜诗选》(明·杨慎选)这个版本上,他用铅笔圈了两首诗:《白帝城登高》、《至后》。
毛泽东还阅读了唐、宋、明三朝的一些杰出诗人的作品,专门圈阅选出了
“唐宋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和词”(共17位诗人的诗词64首)、
“明朝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共12位诗人的诗19首)。
其中陆游8首,李白6首,杜甫的诗最多,25首(1979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这些诗词编辑成册,
约请刘开扬加注释,用《诗词若干首》的题名出版发行)。
当时,毛泽东还为到会的同志挑选了一部分有关四川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印发给大家。
其中有《都江堰资料》、《司马错论伐蜀》、《成都由来》和《武候祠、杜甫草堂全部对联》等。


  从毛泽东故居藏书中看,他读过杜甫不少诗,仅圈画过的就有67首。对杜甫的诗,
毛泽东圈画三四遍的有《梦李白二首》、《咏怀古迹五首》、《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登楼》、《阁夜》、《春望》、《佳人》等等。在一本《注释唐诗三百首》
的这些诗标题前,都画着大圈,标题后连画三个小圈。
这说明毛泽东对杜甫的诗虽然“不甚喜爱”,但仍然大量地认真地阅读其作品,
重视其精华,能背诵他的很多诗。


  例如,1964年毛泽东由湖南返京,火车经过岳阳地段时,索笔手书了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一手书墨迹,现由两位退休老工人刻制,装嵌在新修整的岳阳楼三楼上。

  据周世钊日记记载,1971年“九一三事件”之后,毛泽东改写过季攀龙的一首七绝:
“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怒在侍臣颜。”
有人曾问过周世钊,“侍臣”指的是谁?周世钊说,毛主席把这两个字改成了“叛徒”。
这自然是指林彪。周世钊还说,毛主席在吟诵这首诗时,还戏改了杜甫的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明妃村”的诗句。这首

  杜诗原是七律,前四句是: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毛泽东将诗中的“明妃”二字戏改为“林彪”后,则为: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林彪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四句诗便变成对林彪讥嘲的诗了。


对杜甫的《北征》这首诗,毛泽东是肯定的。他把这首诗推荐给别人读。
在给陈毅同志的信中谈到写诗要用赋、比、兴的手法时,曾举这首诗为例。他说:
“杜甫之《北征》,可谓‘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兴。”
《北征》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杜甫从长安逃至唐肃宗所在地凤翔,
其时家在鄜州。这首长达700多字的五言长诗是杜甫由凤翔至解州探亲时写的,

即诗人在小注中所说:“归至凤翔,墨制放经鄜州作。”鄜州在凤翔东北,
所以诗名《北征》。诗中分别叙述诗人回家探亲时忧国忧民的情怀,旅途见到的战争创伤;
久别还家时家人的凄惨境况;切望以官兵为主力收复两京,对借兵回纥怀有的隐忧;
最后叙述了对唐朝中兴寄予希望。杜甫在诗中采取“敷陈其事”的叙述所见、所闻、所思,
但在形容旅途中见到的“山果”“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即用比喻;
“阴风西北来,惨淡随回纥”,即用兴的手法。所以毛泽东说:“其中亦有比、兴”。

  杜甫写过一首五言古风《前出塞》,主要是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
其中写道:“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毛泽东读过这首诗,六十年代末,毛泽东曾借用这首诗来表达过他的外交战略。

据吴旭君回忆:在美国总统换届选举时,毛泽东曾预测过尼克松可能当选,还说准备请他到北京来。
吴旭君说,尼克松是反共老手,同他会谈会有舆论压力。毛泽东接着让吴旭君背杜甫的《前出塞》,
然后说:在保卫边疆,防止入侵之敌时,要挽强弓,用长箭,这是指武器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是民间流传的一句极普通的话。
杜甫看出了它的作用,收集起来写在诗中。这两句话表达了一种辩证法的战术思想。
我们要打开中美的僵局,不去找那些大头头,不找能解决问题的人去谈行吗?
选择决策人中谁是对手这点很重要。当然,天时、地利、人和都是不可排除的诸因素。
原先中美大使级会谈,马拉松,谈了15年,136次,只是摆摆样子。现在是到了亮牌的时候了。

  选择决策人中谁是对手——这无疑是对杜甫《前出塞》要旨的政治化运用。



===========   


  

     毛泽东对待杜甫,开国初期与后来就发生很大变化。
初期他说

“他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人民诗人。他的作品是中国后代人艺术欣赏的不朽文献”。


50年代末期后,虽在不同场合仍对杜诗的某些篇章给予了较高评价,但整体评价却在走低,
说杜诗是“政治诗”,“杜甫的诗有好的、大多数不怎么样,不甚喜爱”,
“杜甫也有写得好的和比较好的诗。但总的说杜甫的诗写得消沉,凄惨了些”
(见王少青《毛泽东诗歌品评理论与实践》)。

1957年1月,毛泽东在和臧克家、袁水拍的一次谈话中,谈到杜甫时说:
“杜甫的诗有好的,大多数并不怎么样。”并毫不掩饰地表示他对杜甫的诗“不甚喜爱。”
(参见张贻玖编:《毛泽东评点圈阅的中国古典诗词》,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5月版,第95页。
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332页。)

1958年1月16日,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学点文学,光搞现实主义一面也不好,杜甫、白居易哭哭啼啼,我不愿看……” (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上册,第316页。)

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期间的谈话中,毛泽东径直说他不喜欢杜甫的诗,“哭哭啼啼”。
(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332页。)

  

  毛对于杜诗的喜欢,一直到死都没有改变。

卢志丹在《毛泽东对杜甫诗为何“不甚喜爱”?》一文中这样写道(如下)。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与杜甫诗也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他常借用、化用杜诗的诗语入自己的诗词。

如《沁园春·长沙》中“同学少年”取自杜甫《秋兴八首》之二里“同学少年多不贱”句,
“峥嵘岁月稠”,出自杜甫《敬赠郑谏议》中“旅食岁峥嵘”句;

如《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横扫千军”,出自杜甫《醉歌行》里的“笔阵横扫千人军”句;

如《七律·柳亚子先生》中“落花时节读华章”,“落花时节”出自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里“落花时节又逢君”句;

如《七律·和周世钊同志》中“域外鸡虫事可哀”,典出杜甫《缚鸡行》;

如《七律·送瘟神二首》中“绿水青山枉自多”后
3字用杜甫《征夫》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里“空自多”语意;

如《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中“飒爽英姿”,活用杜甫
《丹青引曹将军霸》里“英姿飒爽来酣战”句;

如《念奴娇·井冈山》中“天际悬明月”,化用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二里诗句
“中天悬明月”句。等等。

这些充分表明,毛泽东对杜诗是多么熟悉,他的诗词创作得益杜甫诗也很多。

  颇能说明毛喜欢杜诗的事情,还有二件事情。

一是他顺手拈来,毛将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一改而成: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林彪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另外一件事就是,毛泽东手书了杜的《登岳阳楼》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现今人们可以在岳阳楼看到他亲笔手书的诗屏。

据说,1995年,毛泽东时代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参观岳阳楼时证实,
毛泽东手书杜甫诗原件是他去世后,负责清理的工作人员发现的,
而且,根据对原件所放位置和对墨迹的判断,书写的时间应在1976年春夏。

在毛泽东所书这幅诗中,
毛将原句“老病有孤舟”中“病”字写成了“去”字。










【2014-02  据网文摘辑】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