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的忌讳,东西方文化差异真的很大么?

来源: 2012-02-01 07:27:43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有问题就该问,这个是没有多少疑问的。怎么问,学问就大了。

以夫妻间为例子吧,同样的问题,用词婉转很有讲头。一句话问的不合适,大过节的,做爱的机会都会给罚掉了,这个损失是不是很惨重啊?

据说,吴妈对阿Q并无反感的意思,阿Q大哥一句:吴妈,你跟我睡觉吧!把事情全给弄砸了。这一点,西方就处理的好些。我估计,西方也是有类似于阿Q这么问的在先,后来汲取教训,改成了:吴妈,我们共进晚餐可以的吗?

同样的问题,用不同的方式问,结果是会大相径庭的。

夫妻间,有的问题是一定要问出来的。积压的疑问过多,恐怕任何扎实的感情基础都会难以承受。然而,什么样的问法才是合适的呢?如果你男人或者你女人说话就象阿Q大哥那么直率,是否能够多一些理解呢?

话说回来,首先还是要看问问题的动机。如果对方确有疙瘩在心里难以解开,问出来是对的,不应该堵回去。如果对方问问题是以侮辱刁难为目的的,那就另说了。

所以对问题的态度,不应该以用词温和与否为主,而应该以动机为主,来定对应的方式。

我们中国传统以含蓄为压倒优势,直率是要吃苦头的。如果有一个大胆狂徒,向观音菩萨求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能接受的。传说中还真有这么一个说法:有条河流,没有桥,过路行人常落水。观音菩萨行善事,变成一个大美女站在河中央,说,谁能够用石头砸到她,她就嫁给谁。很多人就来用石头砸,不一会儿,一条石头桥就出来了。当时吕洞宾路过,于是就想开个玩笑。拿着一块石头交给边上一个两眼发直的厚道人,说,你拿这块石头去砸吧。那块石头可不是一块普通石头,当然是不偏不倚地砸到了观音菩萨。当观音菩萨知道是吕洞宾恶作剧后,哭笑不得,但有不能食言,于是这个憨厚的痴心人便成了观音菩萨身边的一个童子,永远陪伴,海枯石烂。

同样的"一个大胆狂徒,向观音菩萨求爱故事"在西方是被接受的。一个木匠,名叫约瑟,他后来与圣母玛利亚结为夫妻,行夫妻间可行之任何事情。按照中国的传统思维,这是不容许的:大胆狂徒,圣父用过的你也敢用?想和圣父平起平卧是怎么的?这就是肯尼迪可以再婚,孙中山的妻子不能再婚的缘由吧。

到了海外,出现了文化的碰撞,不知如何是好了。作为大陆出来的约瑟,真想问圣母玛利亚一句:妻呀,以前的事情请你忘了好么?

呵呵,这样的问题是要惹祸的!

还有一个问题:西方来的老歉问东方来的前美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你是看上我的钱,才嫁给我的吗?嫁给我可是要跟我睡觉的!

呵呵,这样的问题也是要惹祸的!

上面这些对待问问题的态度,我都不赞赏,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文化的衍生物。尤其是两个相爱的人,当对方心里有疑虑的时候,问出来是最好的,堵回去是最坏的,除非是在爱的尽头想出口恶气了,只要对方不是以侮辱刁难为目的的,就不要动用剧烈反弹:一个大嘴巴,“这种问题你都能够问得出来?你得了妄想症么?”

对待问问题暴跳如雷,最好玩的还是江泽民同志对香港记者的反应。香港记者问,董特首连任,是中央钦定的吗?“TOO SIMPLE, TOO NAIVE”,这也是因为江泽民同志是个男子汉大丈夫,如果是一个烈女,遇到丈夫问:"老婆,有了?是我的吗?"

那还不一个大嘴巴煽过去!?

江泽民同志的反应也只是代表了任何一个妻子的正常反应的温和面罢了,无可厚非。

然而,这种对待问问题的态度,我也不赞赏,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文化的衍生物。

有人事后诸葛亮地为江泽民同志出了个主意,说当时这么回答咋样?您给评评哈:


江泽民(二黄原板、散板、快三眼):


闻此问我心里好不忧伤
却原来是港人被殖民久长


凡事皆由那英女王“欽定”
任由荒唐 并无协商

 

现如今香港回到祖国怀抱
港人作主制定法纲


以法纲选特首冠冕堂皇
你却为何奴性难改没有主张

 

想祖国原本是你亲娘
恨只恨妹妹你自幼灵魂流落到他乡


哥不怪你问“钦定”没有脊梁
哥只要你站起来做主人正正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