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汉语

来源: judongying 2011-11-11 23:13:5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335 bytes)

 

           (ZT) 新概念汉语

房丽燕

  我的一位网友MM常常提起她丈夫LG。有一天在中文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提到了自己的丈夫LG。我一阵惊喜:该不是我的那位网友MM吧,因为她丈夫也叫LG。但是再往下看,发现不对头,那位网友的婆婆是日本人,而这位作者的婆婆却是一句日语不会的中国人。我纳闷了,为什么这些人的丈夫都喜欢叫LG呢?突然,我恍然大悟,嗨,叫LG的何止是她们的丈夫,我的丈夫,你的丈夫……everyboby的,不都是LG吗?顺着这个思路,丈夫是LG,我呢,当然就是LP啦。

  
不知是不是大家都觉得光用汉字表达中文太乏味、太繁琐、太冗长了?而且有的还不够含蓄,不够文雅,于是众多的拼音字母、外文单词就势涌进了现代汉语,代替了单一的汉字表达。开始还真挺不适应的,例如上述网友最初称我为JJ时,我还不解其意,心说,我的名字里哪有J这个字母啊!冥思苦想了半天,顿开毛塞,马上以MM回应。妹妹也好,美眉也行,别当是叫妈妈就ok了。还有那些将不雅文字用字母貌似含蓄化的写法,最多的当数SB、TMD、TNND。别说,乍一看,很刺眼的污言秽语还真就一时没反应过来,以为是什么时尚新词儿呢,弄得文字本身也显得不那么龌龊了。

  
最近常看国内电视台的一些相亲节目。当然本人与相亲没有任何关系,关注这样的节目除了说明本人很通俗之外,主要还是想看看国内年轻人的流行趋势、时尚走向,以使自己的思想不与国内的发展脱节。通过这些文娱节目,令我深深地感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怎样地改变了人的精神面貌,而且不仅如此,中国的语言也正在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

  
除了中文新词辈出及如上述在文字表达中多了很多拼音字母之外,还有许多原汁原味的英文单词直接就被引了进来。有些英文词与中文很搭,比如节目中被广泛使用的一个词儿“hold”,那些青年男女常说:“我 hold住她”,“他hold不住我”。说起来倒也挺顺,并符合动词结果补语的构成。还有什么“men”呀“high”的,干脆直接用于形容词句,算是与中文珠联璧合:“我很high”,“他很men”,一不小心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很“out”了。

  
不仅如此,有很多日语词儿也堂而皇之地流行在现代汉语中。这当然不包括19世纪以后日本人译自西方的那些科技、社会领域中已成为惯用语的现代词,而是近年新兴起来的一些词汇。“人气”、“职场”、“亲子”、“达人”就不用说了,最近流行“宅”、“萌”,整个一个不宅不萌不时尚的感觉。

  
就连“了解”这个词的用法也是日式的。“了解”原本在中文里是一个及物动词,用时一般后接宾语,如“了解情况”。但在日语中常常用“了解”两个字表示“明白了”、“知道了”的意思。这种用法在以往的中文中没有见过。但是,上述节目的主持人就很自然地一口一个“了解”地表示明白了、知道了。

  
不管那些爱国主义愤青们如何将日本骂得狗血喷头,日本时尚现代文化向中国的渗透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些现代语的流行就是一个侧面反映。

  
这样的洋为中用也许会令语言的国粹主义者十分地不爽,他们可能会认为这种夹杂着东西洋外来词汇的中文不伦不类,破坏了中国语言的美。我不是语言专家,论述不出什么样的语言是一种唯美状态,但我觉得,社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语言的多元化也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既然国门大大地敞开了,随之涌进的各种外国的精华糟粕是你想拦也拦不住的;既然拦也拦不住,就不如取其精华、融会贯通地为我所用。语言的多元化表达,就是一种洋为中用的代表,它可以使语言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富有情趣。

  
我不知道将这种语言的多元化表达称为“新概念汉语”是否合适,反正它确实反映了一种语言的新潮流。

 

 

 

所有跟帖: 

这人太out了,lg都起码10年了,这人还来写这种纱布垃圾的文章。 -出喝酒- 给 出喝酒 发送悄悄话 出喝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2/2011 postreply 09:12:48

hold 不住了是么? -8哥- 给 8哥 发送悄悄话 8哥 的博客首页 (214 bytes) () 11/12/2011 postreply 11:43:1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