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唯识~量子物理学~赛斯资料~秘密~0极限~我们懂什么

来源: 懒风 2009-11-22 18:48:5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0869 bytes)
万法唯识~量子物理学~赛斯资料~秘密~0极限~我们懂什么




编者言:佛学言“萬法唯识”,假若我们理解成:“物質界僅僅是夢中境物,虛幻并不實有”,则显得很難以理解。我总覺得似乎當有更正確詳盡的解讀。

後來稍微瞭解量子物理學及當中的超玄理論,獲知物質與能量原來是同一種東西。把物質分解到最細最細微時,更像是能量而非物質。又例如,光可以是波,也可以是粒子。這時我才恍然,所謂“萬法為識”或“萬物為心”,當是指此 —— 大量的能量聚合固化而成為物質。

十分奇妙的是,屬於“新世紀”流派的重要書籍之一《塞斯資料》(, 由60年代的通靈人所記下)當中,高靈賽斯(一位自稱已經不再進入輪廻圈的存在體)所說的理論和上述原理都居然吻合。

心念也是能量。由心念能量去影響物質界,乃至於人、事的發展,最出名的著述當數暢銷書及其拍成的同名電影《秘密》及几部续集(或譯作《心想事成的秘密》),而《賽斯資料》當中,就有部份章節在向讀者解構心念能量與外境物質之間的互動關係。可以說,《賽斯資料》中的部份理論,正是《秘密》所講述技巧的原理所在。而《秘密》講的正是《賽斯資料》中關於心念與外境物質互動理論的具體實際應用方法。

《秘密》之后更新的一部轰动性书籍是《0极限》。其作者是《秘密》中幾位專家中的一位,在认识一位博士,并看到这位博士所运用的一种改进版的古老夏威夷疗法的神奇效果后,所作的著作。此书虽是近两年才发表的新书,但其知名度已經迅速追上《秘密》,(甚至已經流行起以書中四句真言為歌詞的英文歌曲了),因為,這本書中讲的虽然和《秘密》一样都是以心念去影响外境,但却是比《秘密》更高階的“秘密”!

看过《0极限》后,我想那位博士所用法門的理論核心,并不仅仅是通過自身的心念能量波,去與所謂外物及他人的能量波交流来達到影響作用这么简单,而更是深刻相信与理解大我能量的一體性,回归“大我”所能运用的“大能”—— 在“大我”中,修复自己,就是修复相关的一切~!

《0极限》中法门的理论根据,和《秘密》一样,都可以从《赛斯》众书中找到解释。


以下是賽斯資料中的一些相關內容:





赛斯解读吸引力是一种变为的状态

原址:http://hi.baidu.com/zhl20061002/ ... 4079d1bd3e1e5c.html


当你说:“我要找到我自己”的时候,通常你理所当然地认为有一个已完成的你自己的版本,而你把他误导到什么地方去了。当你想要找到上帝的时候,你也常是以同样的想法在想。其实任何时候你都“不离自己左右”。你一直在变为(becoming)你自己……上帝与你的心灵,两者都经常不断地在扩展中——无法形容而永远在变为。[《心灵的本质》]

存在的要素即行动。按照赛斯的说法,我们的——以及所有其他的——宇宙是由有意识的能量所组成,永远在“恒动”中。能量的每一小点的每个动作影响到所有其他的能量,而改变了整体的模式。

能量的每一个小点经由它的动作而得以与其他的点区分,并且获得了作为一个分开的独立动力的身份。在“创世”之前,我们为其一部分的那个能量的集合体是尚未分化的、潜伏的,充满了可能性,却是在一种非存在(non being)、非活动的状态。“意识”已有了,但没有知道的方法。这个能量为了要认识它是什么,必须要挣出到“它自己外面”,但一旦它如此做了,它便已由它本来是的东西变成另外的东西了。于是,为了要认知那另外的东西是什么,它又必须再挣出到它自己之外去。

“感知某物”这个行动总是会把被感知的东西变成了别的东西。量子物理学家已经发现在微量物质上是这个情形;在非物质的心灵能量上,情形也是一样。

那么,这就是“存在”——一个变为你是什么的过程,而在这变为的行动里,改变了你本来的样子。万一“存在”有“完成了”的一天,它就不再“存在”,因为就正是这个过程,这个动作,给了它“生命”。这个过程也就是当“一切万有”把它能量的一部分释放出来,由它已完成的、理想的状态去变成不论它想变成的什么状态时,它所发动的一个过程。

行动即存在的精髓,而“不可预测性”即其定则。你无法确定地预测任何行动的结果,因为那行动改变了它作用于其上的那个东西。在你的“变为”的行动里,你改变了你之为何物。而事实上,推动一个行动的动机就是它的这个不可预测性。如果你确知,某个计划好的行动必然会发生某种后果,你就不会对其结果有多少好奇了。就是因为你不知道它到底会怎么样,你才有动机去采取那些发现其结果的行动,而这个——你的好奇心,你想知道的强烈愿望——就是维持你的活力,促使你继续“变为”的力量。

那么,就“存在”的充满活力的、永在变为的本质而言,要说“找到”你自己——仿佛有一个已完成的你的成品存在于某处——是没有什么道理的。的确是有一个“理想的心理模式”(稍后再解释),但那个模式永远不会被实现,因为实现它的过程自动会改变它。因此去想“当我长大我会是什么样子”,不如去思考你变为的性质还更有用些。集中焦点在成品上不如集中焦点在过程上。这样的话,如果你对自己目前的存在状况不甚满意,你将知道你要怎么办:改变这过程,改变你的行动,再看那个做法对你的存在状况——你的“变为的状态”——有何影响。这本手册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使你对你创造出自己实相的思想和行为更有意识地觉察到,因为只有透过这种觉察你才有希望改变不满意的地方。

做这个练习你需要用到你的笔记本。首先开列一张单子,记下这些年来你已“变为”的东西。回想你人生中的一些阶段,当你经过一些显著的改变,由一种存在状态变到另一种时。一个明显的例子可以是由依赖父母变为依靠自己。另一个例子可以是由一种情绪状态变为另一种,比如说渡过了沮丧而进入一种不同的存在状态。想起好几次在你一生里你所曾经历的这种改变,不论是变好或变坏。

现在试着去推演一下是什么造成了那个改变。首先,看看你能否准确地指出你在改变之前对你的状况的想法,以及在改变之后的想法。无疑的它们已随你存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了。现在,你到底做了什么而引起你存在状态及你思想的改变?也许大部份是潜意识的,但且试着把在那段过渡期里,你所采取的一些行动,以及你所有的一些情绪带入你有意识的觉察里。你曾对那改变加以抗拒?或试着使它加速?你改变了睡眠或饮食习惯吗?你交了新朋友而丢掉了旧朋友?你改变了住所、发型或衣着吗?针对每一个改变时期,试看你能否想出你——那个改变的创造者——是如何带来那个改变的。

现在且找一找“模式”。你是否发现你有用相同的方法(好比说改变你的饮食习惯)带来每个改变的倾向?你能否找出你一再重复的某种策略?你是否在改变成你认为比较好的一种存在状态时用了某种策略,而在改变成比较差的存在状态时用了另一些策略?你是否觉得,好象那些变好的改变是你自己带来的,同时那些变坏的改变是出于“在你控制之外的力量”?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你就要了解那是你的“信念”,因而也成为你的现实,而非其反面。

且看看你目前的存在状态,看你能不能把它看成是在过程中。把你自己看作刚刚来自一个状态,而正在到另一个状态的途中。你正在由甲到乙的半路上。由这个观点,来看把你带到这条路上的这一点的那些思想和行动。现在用这同样的模式,看看你能否预测出你将来的思想和行动。可能有什么结果?当你到达乙点时,你会在什么存在状态?

在你的笔记里详细的形容一下你目前在其中的“过程”。你对过程是否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它好象没把你导向你所要的结果?如果真是如此,你能做什么“过程的改变”,而给你正在变为的“产品”一个正面的影响?如果你发现你应有所改变,就答应你自己你在途中会采取一些小步骤以带来那些改变。

现在,这练习的最后一步,是在你心中看到你自己在这一生的末端。看到基于你目前的行动模式,在那时你将已经历过的所有的变为,而同时了悟到,去思考你将会变成什么,这个行动的本身就会自动地改变那个产品!






赛斯解读吸引力——架构一与架构二

原址:http://hi.baidu.com/zhl20061002/ ... 8759d2b7fd485d.html


就象在看一个电视节目之前,你并不知道在电视摄影棚里所发生的事……因而同样的,在经验到一件实质事件之前,你也不知道在“实相的创造性架构”里所发生的事。我们将称呼那个广大的“无意识的”精神性与宇宙性的摄影棚为“架构二”……情形就好象是这样:“架构二”包含了一个无限量的资讯服务,它立刻使你得以接触到你要求的知识,它在你与别人之间建立了电路网,它以令人目眩的速度计算“可能性”。然而,它却不是以一个电脑的不具人格的态度去做那些服务,却是心怀一种为你们的最好目的——你的以及每个其他人的——的充满爱心的意向去做。[《个人与群体事件的本质》]

为了要解释创造我们的实相所涉及的动力,赛斯用“架构一”及“架构二”来代表我们在其中得享“经验”的已展现的实相。基本上,“架构一”即物质世界,由自我(ego)——我们与之认同的我们那个有意识的版本——管理。“架构二”是在幕后的实相,我们由其中汲取在创造实相时所涉及的那些资料,而后我们才在物质世界中经验我们造出来的实相。主管这广大的“资讯服务”的是内我(inner self)——也被称为内在的自我、心灵、无意识、灵性的自己及灵魂。这个实存(entity)选择并且诠释进入它的资料——以“有觉性之能量”的方式表现的资料——然后把它送去给自我,自我再决定要不要对这资料采取行动。

然而,赛斯强调这种架构的区分是个武断的分隔,只为了讨论上的方便而设的。实际上,这两个架构是彼此互补而不可分的。正如我们的自我依赖着内我而得以展现,而内我也是不断地寻求展现。两者都觉察这种相互的依靠,而它们在直觉里、冲动里、梦里及意识的改变状态里相遇。

就象所有自然界生物,我们生而俱有一种朝向成长及发展我们才能的推动力——变为我们本来就是的东西的推动力。和所有自然界的生物一样,我们是以这样一种方式相互依赖,以至于一个人的完成导向整个族类的完成,那么,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有个赛斯所谓的“理想的心理模式”。“架构二”——或,不如说,在这架构中运作的内我——正恒常不断地努力使我们向那个方向前进。这个模式是有弹性的,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在变化的环境反应,但它永远使我们向可能的最好方向前进,不但为了我们自己的好处,也为了所有我们与之接触的人的好处。

因此,我们由其中汲取我们经验的“架构二”,并非一个“中立的”媒介,却是一个善意的媒介,温和地把我们推向建设性的诀择。要与这个向善的力量抗拮,你必须有个对邪恶的强烈信念。在将来的一些练习里,我们会看看我们为什么会不信任我们的直觉与冲动、害怕我们的梦、并且对我们唾手可得的无限创造泉源缺乏信心的一些理由。你将会明白“内我”因无法直接体验物质实相,必须依赖自我去按照它对实相的信念而对实相加以诠释。而接着,由于它强烈的渴望看见那些信念得以展现,便把它的能量转换成物质的形式。我们也将探索发现我们所抱持的那些创造出我们实相的信念之方法。

但是在这个练习里,我们将针对“信心”而言。因为已为我们“习焉而不察”的信心——我们能够运作;“架构二”会供给我们在“架构一”里得到经验所需的知识及能量——是我们在“架构一”里大部份行为的基础。例如,我们信任早晨太阳会升起;而它的确如此。我们假定我们的胃肠会消化我们的食物;而它们的确如此。当我们驾驶一辆汽车时,我们认定如果我们转方向盘,车子便会驶向那个方向等等——我们所采取的最微细渺小的行动都是被我们的意向将被达成的信心所决定的。

在我们采取某种行动之前,百分之九十的时候我们不觉得有必要去衡量正反两面,因为我们“知道”它会带来我们要的结果。而正因为我们的确“知道”此点,正因为我们有信心那个想要的结果会发生,它就发生了。

常言道:“对你已知的事你不需要信心。”这句话暗示知识是“理性的”而信心是“非理性的”(而知识多少要比信心“高超”)。但照赛斯的说法,我们的信心却是我们知识的来源。既然我们无法经由正常的感知方式直接知道“架构二”的内容,那我们只能靠信心前进。而只要我们对某事有信心,它就会显示出来。透过这些显现,我们获得知识。

因此以赛斯的看法,信心跑第一。知识乃信心之结果,而非一种更高超、“理性”的意识状态。那么,此时正是我们该开始对“信心”有信心而非不信任它的时候了!如赛斯说的:

对一个创造性的、令人满足的、为人渴望的目标之信心——不移之信心——真的由“架构二”里汲取所有必要的成份、所有的元素(不论其数字多么宠大惊人)及所有的细节,而后把那些冲动、梦想、偶遇、动机或不论什么必要的东西塞入“架构一”里,以使那所想要的目标恰恰以一完成了的模式显现。[《珍的上帝》]

为这个练习,你将为自己创造一个“信条”,肯定你对“架构二”的作用的信心。以下是珍的先生罗勃•柏兹为他自己所写的一篇,也许可供你参考:

我有那简单、深厚的信心,相信任何我在此生所渴望之事皆能由“架构二”降到我身。在“架构二”里没有障碍。“架构二”能创造性地产生我在“架构一”里想要的每件事——我绝对的健康、绘画与写作、我与珍极好的关系、珍自己自发而焕发的健康与创造性、她所有书的越销越畅。我知道所有这些积极的目标会在“架构二”里精细计划出来。不论它们看起来有多复杂,而后它们能在“架构一”里显现出来。我有那简单、深厚的信心,我在此生所渴望的每件事都能由“架构二”奇迹式的作用降到我身。我不必担心任何一种细节,知道“架构二”拥有那无限的创造能力去处理及产生我可能要求它的每件事。我所需要的一切就是那无限的创造能力去处理及产生我可能要求它的每件事。我所需要的一切就是对“架构二”之具创造性的“善”有简单而深厚的信心。[《个人与群体事件的本质》]

为你自己制作一张海报,你的“信条”以大黑字体写在上面,把它钉在你的床边或浴室门上。每次你看到它时必定念上一遍,然后就忘掉它,而怀着你的信心会被回报的信心。






以下是《赛斯修练法》中講述架構一、架构二的其中一页:

原址:http://www.hypnosis.com.cn/html/ ... 20070426/362_7.html


在我们采取某种行动之前,百分之九十的时候我们不觉得有必要去衡量正反两面,因为我们“知道”它会带来我们要的结果。而正因为我们的确“知道”此点,正因为我们有信心那个想要的结果会发生,它就发生了。

常言道:“对你已知的事你不需要信心。”这句话暗示知识是“理性的”而信心是“非理性的”(而知识多少要比信心“高超”)。但照赛斯的说法,我们的信心却是我们知识的来源。既然我们无法经由正常的感知方式直接知道“架构二”的内容,那我们只能靠信心前进。而只要我们对某事有信心,它就会显示出来。透过这些显现,我们获得知识。

因此以赛斯的看法,信心跑第一。知识乃信心之结果,而非一种更高超、“理性”的意识状态。那么,此时正是我们该开始对“信心”有信心而非不信任它的时候了!如赛斯说的:

对一个创造性的、令人满足的、为人渴望的目标之信心——不移之信心——真的由“架构二”里汲取所有必要的成份、所有的元素(不论其数字多么宠大惊人)及所有的细节,而后把那些冲动、梦想、偶遇、动机或不论什么必要的东西塞入“架构一”里,以使那所想要的目标恰恰以一完成了的模式显现。[《珍的上帝》]

为这个练习,你将为自己创造一个“信条”,肯定你对“架构二”的作用的信心。以下是珍的先生罗勃·柏兹为他自己所写的一篇,也许可供你参考:

我有那简单、深厚的信心,相信任何我在此生所渴望之事皆能由“架构二”降到我身。在“架构二”里没有障碍。“架构二”能创造性地产生我在“架构一”里想要的每件事——我绝对的健康、绘画与写作、我与珍极好的关系、珍自己自发而焕发的健康与创造性、她所有书的越销越畅。我知道所有这些积极的目标会在“架构二”里精细计划出来。不论它们看起来有多复杂,而后它们能在“架构一”里显现出来。我有那简单、深厚的信心,我在此生所渴望的每件事都能由“架构二”奇迹式的作用降到我身。我不必担心任何一种细节,知道“架构二”拥有那无限的创造能力去处理及产生我可能要求它的每件事。我所需要的一切就是那无限的创造能力去处理及产生我可能要求它的每件事。我所需要的一切就是对“架构二”之具创造性的“善”有简单而深厚的信心。[《个人与群体事件的本质》]

为你自己制作一张海报,你的“信条”以大黑字体写在上面,把它钉在你的床边或浴室门上。每次你看到它时必定念上一遍,然后就忘掉它,而怀着你的信心会被回报的信心。

4、此时此地

一只动物——不一定要是森林里的一只野生动物,而是一只普通的狗或猫——以某种形式反应。它对环境中的每样东西都有所警觉。不过,一只猫不会由四条街外被关起来的一只狗儿预期任何的危险,也不会去臆测如果那只狗逃掉而找到猫安适的院子会发生什么事。

可是,许多人不去注意他们环境里的每样东西,却透过他们的信念只专注于“四条街外的恶犬”。也就是说,他们不对在时间或空间里具体存在或可见的东西反应,却反而将念头盘据在那些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的威胁上,而同时却忽视了那些就在身边的其他中肯的资料。[《个人与群体事件的本质》]

物质世界充满了讯息。每件我们“在外面”看到的东西——风吹过树林、蜜蜂在花间嗡嗡地飞、一只狗的咆哮——都在那儿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我们继续不断地与我们的环境相互作用,接收到讯息也送出讯息。藉着细胞的通讯我们的身体自动地这样做,而由此确保我们安全而有效地运作。只要我们警觉而对我们的物理环境调准了频率,我们的心与身便能运作无误。

可是,问题就在,还有一个由“心”创造出来的内在观念世界,我们必须与之打交道。身体透过肉体感官能处理由生物环境来的资讯,但若要诠释来自文化环境的资料,它却要靠“自我”。举例来说,身体留给“自我”去决定,一个特定的社会状况是否天生包藏着一个威胁——而随之照章行事。因此,如果你的隔壁邻居皱着眉叫你到篱笆边,你的身体会按照你的“心”对那不豫之色的诠释而反应。如果你的心说那种表情象征一个威胁,身体便会随之做准备;如果你的心说没涉及什么威胁,身体便会如常的运作。

那么,只要是我们的心对威胁的评估与一个生物上的评估相符,我们和我们的身体便有一个很好的互动关系,在其中身体对具威胁性的情况迅速而适当地反应。但若我们持续性地在没有生物性危险——好比“四条街外的恶犬”——的情况里知觉到危险的话,身体就没有任何明确的东西可反应,但它却非反应不可,因此很快就会变得过劳而迷惑了。经过一段时间,这可能导致疾病或某些其他的虚弱,而我们自然的丰沛活力很可能失落在这混乱中。

当然,人类为何会变得与大自然离得这么远,我们为何会剥削且试图控制自然,而非与它和谐相处,是有其理由的。其理在我们对“分离”与“敌对”的信念——也许是人类意识在这物质层面所采取的方向之不可避免的结果。但如赛斯一再地说的,我们无法不珍视我们的生物性而能珍视我们的灵性,因为两者有许多共同性。我们的身体及所有大自然都是灵魂的物质性显现。大自然是我们的“内我”透过象征对我们说话。另一方面,我们实相的人造面——包括其社会与政治结构——则是我们“自我”的信念之显现。那么,它们是“二手的”、较不实质的、短命的显现;而同时大自然则是最高的、主要的显现。

这意谓着当我们在与自然作亲密交流时,比当我们在试着凭知性理解个人实相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时,要离我们的本性近得多!

当然,所有这些都被以无数方式说过无数次了。每个人都知道我们是紧张过度。每个人都同意我们操心过度。每个人都承认,如果我们能就只活在“此时此地”,我们的身体会好得多。每个人都感觉到大自然是身体想去的地方。每个人都知道这些事,而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们会对之采取一些行动。但现在我们都太忙了……



注:《赛斯修练法》,不是《賽斯資料》原著通靈人所寫,但據說可算是賽斯眾書中的一本精華概要。若您有興趣,可從此鏈接中點選第一頁從頭看起。(若有需要,我有《賽斯資料》的其它多部原著)





附:以下是由《賽斯資料》中的《夢與意識投射》中,關於“物质宇宙是意念建构而成的”的一段摘录。在原始的稿本里,这整个部分是賽斯以定义的样子给記錄者的。

能量(Energy):是宇宙的基础。
意念(Idea):是被一个存有变成为物质实相的精神能量。
意念建构(Idea Construction):是意念之转形为物质实相。
空间:是我们自己的意念建构不存在于物质宇宙里的地方。
肉体:是存有(entity)对自己之意念在物质属性之下的物质建构。
个人:是我们在日常生活里觉察到的存有或全我(whole self)的那个部分。它是我们能在一个物质层面上透过意念建构来表达,或使之成为“真”的全我的那部分。
潜意识:是一个意念浮出而进入个人有意识的心智之门户。它连结了存有与个人。
人格(personality):是个人对所接收及建构的意念之整体反应。它代表在任何特定“时候”个人之意念与建构之情感性的染色。
情感:是将意念推入建构的驱策力。
本能:是为肉体存活所必要的最起码的意念建构的能力。
学习:是由现存的意念建构新意念复合物之潜力。
意念复合物:是几组意念象积木般聚在一起,在物质实相里形成更复杂的建构。
沟通(通讯):是在能量的非物质层面上存有间的意念交换。
行动:是在动的意念。感官是投射的管道,意念藉之向外投射以创造表象的世界。
环境:是一个人用以包围他自己的整体意念建构。
物质的时间:是物质宇宙里,在一个意念出现与其被另一个意念取代之间的一段明显间隔。
过去:是对曾经是,但已经不再是物质建构的意念之记忆。
现在:是任何意念浮现到物质实相里的明显之点。
未来:是一个意念在物质实相里消失及其被另一个取代之间的明显间隔。
心理时间:是在意念之孕育间的明显间隔。
衰老:是组成建构的物质之属性对一个意念建构之影响。
生长(成长):是一个意念建构遵循物质的属性,朝向其最完美的可能的物质化。
睡眠:是一个存有除了为肉身存活之最起码需要外,暂时休息不从事意念之建构。
物质宇宙:是所有个体的意念建构之总和。
记忆:是“过去的”意念建构之鬼影。





此外,值得推介的还有《我们懂个X》。

《秘密》是基础篇。
《0极限》是横向进阶篇。
《我们懂个X》则是纵向进阶篇了。

前面说过,《秘密》更重于如何在实际中产生实效的具体的操作运用。而《我们懂个X》则是更进一步的理解当中关于量子力学上的原理,以及进一步指导人们去除无量劫(佛学名词,即生生世世极长时间)以来的习气,而非成为自己欲望的奴隶。实际也就是进一步的实修了。

关于《我们懂个X》的在线或下载资料,我将稍后回来回来补充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万法唯识~量子物理学~赛斯资料~秘密~0极限~我们懂什么
  • 宁愿被骗999次
  • 碳酸饮料的危害,比您想象的严重(文、视频)
  • 一些美東非牟利組織活動,請踴躍參與
  • 09千人素宴及三极宣言
  • 所有跟帖: 

    很多人在寻找自我吗,小图很漂亮 -淑女司令- 给 淑女司令 发送悄悄话 淑女司令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2/2009 postreply 22:06:46

    像只洗净了还没来得及下锅的鸡爪子 -nisky- 给 nisky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3/2009 postreply 07:33:56

    最近,中国队美国进口的鸡爪子在严格限制中。鸡爪子也叫凤爪。 -大江川-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3/2009 postreply 17:47:52

    谢介绍。俺对Noetic sciences仍然持欢迎&怀疑态度。看过 -原来如此说- 给 原来如此说 发送悄悄话 原来如此说 的博客首页 (45 bytes) () 11/23/2009 postreply 20:32:1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