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普通话和(吴语)方言

来源: 悟空孙 2010-12-14 16:28:5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7545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悟空孙 ] 在 2010-12-15 13:16:4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要研究方言就不能不说说“普通话”,而说了“普通话”,才能反过来更好地看待方言。研究方言其实才能研究真正的“汉语”。现在海外的所谓“汉学家”们把普通话当汉语拿来研究是误入歧途了。


什么是真正的“汉语”呢?以我浅见,从时间上看,汉语发展的最高峰是南宋之后以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为代表的文化集合(唐代由于佛教的普及,汉语也受到梵语的影响;另外,有历史学家考证,李世民根本就不是汉人)。从地域看,吴语地区是汉语资源最为丰富之处,虽然这儿不是汉语的发祥地。


尽管就人口数量看,中国70%的人讲着某种形式的北方话。可是从历史演变来看,南方各方言才是中国“国语”的代表。广东话曾被比喻为中国语言的活化石,例如广东话中“吃”为“食”,“走”为“行”;而吴语中的“哉、弗、吾、勿”等也都是古语的再现。所以用吴语读唐诗,抑扬顿措,十分富于音乐感。相比之下,用语音系统已大大萎缩的普通话读唐诗就乏味多了,只能通过字形体会意思。


现在的普通话其实是满人鹦鹉学舌的汉语,所以“普通话”对汉语的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普通话让真正的汉语变成了古汉语,但是这种“古汉语”还是活生生地体现在许多方言中。


中国早期文明虽然源自北方,但北方因战乱使得大量知识分子为避战南迁,包括王羲之、辛弃疾等。东晋之后,中国文化中心开始南移,到了南宋,中国文学作品大都产生于吴方言地区。例如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大量名著就是江浙人写的。施耐庵、罗贯中、毛宗岗等本是说书艺人,冯梦龙、金圣叹等是苏州才子,大多数名著原来是苏州评书的脚本,仅《水浒全传》中吴语词汇就不下两百多;曹雪芹虽然是满族,身世也有多种说法,但他出生在南京,《红楼梦》也完全是描述的南方场景,可以旁证吴语文化对其作品的影响。


所以语言做为文化的载体,其价值往往体现在文学的繁荣程度上。以近代而言,从冯梦龙的《山歌》,到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再到现代的一大批海派作家,吴语的文化价值尽显无疑,现在普通话中的常用词如“尴尬”、“煞有介事”、“龌龊”、“惬意”等等,甚至连佳句如“月亮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都来自江浙一带的吴语,我们今天使用的大量成语都来自冯梦龙修订的《东周列国志》。可以说,吴语是汉语中文化价值最高的方言。


和吴语有较多相同音素和发音习惯的法语在欧洲是被认为有很高地位的贵族语言。法国人认为法语开口小,轻巧柔和是贵族语言的特征,吴语也正有这样的特征。


尽管如此,吴语中的上海话还是常常在舞台上被嘲讽为小市民的语言,其实这是对吴语缺乏正确认识造成的误解。 比如说江浙人“黄、王”不分;喝茶为吃茶,害人为爱人;平翘、前后鼻音不分,似乎同音字问题严重;其实吴语中结构最简单的上海话,单音素也有50个,普通话仅37个,粤语不足33个(但声调9),普通话清浊声母不分,故“弟、帝”、“定、订、”不分;舒促声调不分,故“一、衣”、“做、作”不分;“wv”声母不分,故“万、腕”、“紊、稳”不分;以及“菜、蔡”不分等等。


可见普通话的发音更为简化,同音字远远多于大多数的方言。上面提到的字吴语发音都不同,此外 “南”和“难”在上海话中也不同,而在唐代它们一个发/nan/,另一个发/nam/。再如“期、欺、七、妻、栖”等在吴语中也是异音字。


就词法而言,上海话“烧饭”不合理,北方话“打饭”更莫名其妙;上海话“瞎开心”让人看不懂,其实是“赫”误为“瞎”,北方话把“气煞”愣说成“气死”,实在是对汉语的歪曲和误解。


 还有人说吴语许多词汇不能写,其实绝大多数情况是我们不熟悉其写法。“浙江话不能入文”的说法实在有失偏颇。事实上,昆剧为百戏之祖,评弹乃明清小说的温床,吴语不仅可以写作,而且更是一种优美的文学语言。和粤语一样,沪语也有很多专用的汉字,比如“藏”作“囥”、“都”作“侪”、还有“甴曱”等都是几个常用的例子。


 当然,推广普通话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如果推普要以消灭方言为代价的话,我觉得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用普通话朗诵唐诗宋词,远不如用其他方言朗读能体现其原有的韵律和意境。同样我们很难想象,只有京剧(其实京剧前身也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徽班),没有昆曲、评弹,更没有《梁祝》、《二泉映月》、《步步高》,中国的文化会是什么样?


普通话要推广,普通话同时也应该借鉴吴语加以改革。


首先,吴语是汉语中无以比拟的语音工具。河南籍的唐玄奘却选用吴音译注佛经,因为只有吴音才能译音准确。吴语有最完善的语音体系,且音素都较实用,上海话音素几乎每个都在常见外语中得到使用。普通话和现代北方话缺少短音、音素少、无浊音,所以根本不能为外来词注音,译音也不准确。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来自吴语地区的人的外语发音是华人中相对准确的,“沙发”、“VCD”这些词用吴语发音基本和英语一致。不少北方朋友说英语时,常发不好短音和浊音,把“v”读成了“w”。


其次,吴语是学习汉语文学的工具。大量古诗词用普通话读不出韵脚、韵律,影响赏析。历史上中国北方长期沦为异族统治。北方游牧民族学习汉语时丢掉了入声,因为浊音音低,传不远,而入声音短,托不长,不能在草原上远距离对话,所以这些因素就被“遗忘”了。所以,由于普通话无法表示“fong”,“vong”等音节,“东、冬”韵的“风、凤”等就变成了“eng”韵;另外,普通话中不少所谓的“形声字”其实是半字先生读法,据说这可能和早期北方少数民族汉语水平不高有关。章太炎先生曾戏称今日北方话为“金元虏语”,即满蒙人的异族语言。


因此,普通话必须恢复入声(即类似于音乐中的半音节),使汉语做到古语所说的抑扬顿挫,让现代人能够 吟诗唱曲。其实,唐宋诗词用吴语朗诵起来就圆润优美,即便是过去上海流行的童谣,读来也是那么琅琅上口,温馨舒适:


1 小三子, 拉车子, 一拉拉到陆家嘴。 拾着一包香瓜子, 炒炒一锅子, 吃吃一肚子, 拆拆一裤子, 到黄浦江边解裤子, 畀了红头阿三看见仔,拖到巡捕行里罚角子。


2 山里有只庙, 庙里有只缸, 缸里有只碗, 碗里有只蛋, 蛋里有个小和尚, 嗯呀嗯呀要吃绿豆汤。  


3 )山啷有只老虎, 老虎要吃人, 拿伊关垃笼子里。 笼子坏脱, 老虎逃脱, 逃到南京,逃到北京, 买包糖精, 摆垃水里浸一浸, 密西密西拉胡琴。  


4 啷啷啷,骑马到松江, 摇摇摇,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 月亮亮,家家小囡出来白相相……  


5 本来要打千千万万记,现在辰光来不及,马马虎虎打十记,一、二、三、四……  


6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蒲桃四斤壳。张家老伯伯垃拉坐,,问侬讨只小花狗。  


7 一歇哭,一歇笑,两只眼睛开大炮。一开开到城隍庙,城隍老爷哈哈笑。  


8) 赖学精,白相精,书包掼垃屋头顶,看见先生难为情!  


9 汤司令到, 机关枪扫, 热水瓶爆, 癞蛤巴跳。  


10)我的一个臭屁, 震动了大地。 大地的人民, 拿起了武器, 赶走了美帝。  


11 同志们──捉牢伊——, 投机倒把贩卖洋山芋。  


12)落雨了,打烊了,小八腊子开会了……”


百年童谣之最的《摇啊摇》,诞生与江浙乡镇中,流行与上海弄堂里,它有三个不同版本:  


第一首: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外婆买条鱼来烧。 头不熟,尾巴焦,盛在碗里吱吱叫,吃了肚里豁虎跳。 跳啊跳,一跳跳到卖鱼桥,宝宝乐得哈哈笑。  


第二首: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 请吃糖,请吃糕,糖啊糕啊莫吃饱。 少吃滋味多,多吃滋味少。  


第三首: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 我叫外婆洋泡泡,外婆骂我小赤佬!


现在的上海小赤佬啊,你们还能体会这样的文化吗?你们是否还能把上海话这艘破船继续摇下去呢?


 


 [] 以上文字供有兴趣探讨改良普通话的朋友参考,请切勿和地域歧视联系起来,谢谢各位。

所有跟帖: 

现在的小赤老大概根本就不懂这种童谣喽。 -晓雨1- 给 晓雨1 发送悄悄话 晓雨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4/2010 postreply 17:18:08

与大圣同忧。我觉得对方言最大最直接的威胁是 -渔樵耕读- 给 渔樵耕读 发送悄悄话 渔樵耕读 的博客首页 (137 bytes) () 12/14/2010 postreply 17:19:49

忽然想起一句:加喜多萝卜,夹出一块肉。:) -一轩- 给 一轩 发送悄悄话 一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4/2010 postreply 17:58:44

顶大实话!“中国70%的人讲着某种形式的北方话” 易懂便于普及。 -龙坡居士- 给 龙坡居士 发送悄悄话 龙坡居士 的博客首页 (118 bytes) () 12/14/2010 postreply 18:01:07

地球上说汉语人最多,怎么地球“普通话”不是汉语泥? -悟空孙- 给 悟空孙 发送悄悄话 悟空孙 的博客首页 (249 bytes) () 12/15/2010 postreply 08:44:13

完全同意! -龙坡居士- 给 龙坡居士 发送悄悄话 龙坡居士 的博客首页 (169 bytes) () 12/15/2010 postreply 09:38:46

第6条漏一句“吃侬肉,回侬壳”。吃,肉用沪话念。这音我拼不出 -心无- 给 心无 发送悄悄话 心无 的博客首页 (35 bytes) () 12/14/2010 postreply 18:08:18

回复:说说普通话和(吴语)方言 -帘青- 给 帘青 发送悄悄话 帘青 的博客首页 (159 bytes) () 12/14/2010 postreply 22:55:53

就按你讲的,从南宋算起.南宋后,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近600年. -史迷- 给 史迷 发送悄悄话 史迷 的博客首页 (180 bytes) () 12/15/2010 postreply 08:51:41

这是你的想象,据考证 -悟空孙- 给 悟空孙 发送悄悄话 悟空孙 的博客首页 (502 bytes) () 12/15/2010 postreply 09:06:20

我一点都不惊讶,正说明"官方语音"的形成过程是渐进的,从南到北的. -史迷- 给 史迷 发送悄悄话 史迷 的博客首页 (319 bytes) () 12/15/2010 postreply 09:40:0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