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女儿同成长》59/圆滑是成熟的标志

来源: 心灵泉 2010-03-28 17:45:0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365 bytes)
《我与女儿同成长》59/圆滑是成熟的标志

我此处所说的成熟不是生理上的,因为生理上的成熟是水到渠自成的。

我所说的这种“成熟”是心理上和思维上的,这种成熟是每一个有思维的高级动物都追求的,但却是很多人都很难于达到的一种思想高度。

要想达到这个高度,仅通过读几本书或是听几席话是难于奏效的,我的经历告诉了我这个道理,我现在看女儿的成长又一次让我认识到了这个道理。

记得妈妈去世之前,在灯下做针线时,总是告诫我要多长两个心眼,不要太傻。因为我当时还太小,也因为妈妈说得太含蓄太抽象了,所以我一点都搞不明白,我为什么还要多长两个心眼,我为什么被妈妈认为是太傻?我自认为一点都不傻啊,最难的数学题我一学就会啊,考试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啊,我要属于傻人,那别人家的孩子不是更傻了吗?

妈妈说:“我是说你想事情和做事情都太傻,还有跟人打交道也太傻,少两个心眼儿……”十年后,我才知道,妈妈说的少两个心眼,其实就是说我不成熟。

文革开始后,原本失学的我,已经辗转进了林业中学。带着红袖章的我,被传统的无产阶级革命的“专政理论”激荡得热血沸腾,又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新理论感动得一塌糊涂。所以决心按毛主席的教导,关心国家大事,将大革文化命的运动进行到底,使得将来得以永保的无产阶级红色江山中有我的一份贡献。

我整日在大街上看两派的辩论,看那永远也看不完的大字报,还常常跟观点相同的同学和朋友高谈阔论,语不惊人死不休;又常常跟观点不同的人们激烈辩论,字字含刀锋,句句露峥嵘,不来个刺刀见红就不肯罢嘴不肯罢笔。

父亲看我这样,就对我说:“你太不成熟,言谈不谨慎会惹祸的,你不懂这个道理……人只有学会了圆滑,并修炼到中庸,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

我心想,凡是对的一定要坚持,你不坚持他不坚持,谁来为我们的革命事业坚持真理?凡是错误的,我一定要批判,你不批判,他不批判,谁来为我们的革命事业做不懈的斗争呢?所以,为了党和国家的命运,我不要这中庸,也不学这圆滑,要永远保持我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正义感

父亲看我执迷不悟,又说:“老子比你经历的运动多多了,你懂什么,运动后期都是要算帐的,比如反右斗争中,开始先动员人们大鸣放,还发简报表扬那些鸣放的人,后来,鸣放过的人都被带上右派帽子了。这就是引蛇出洞,你懂吗?”

我心里反驳父亲,你那是反右的经验,不能用到文化大革命中,这文化大革命可是一场全新的无产阶级革命,它不同于以往的任何运动,这是我们伟大领袖亲自发动和领导的,谁敢对我们秋后算账。

父亲还说:“太露锋芒,即使上面不整你,周围的人也会容不得你。这种容不得是深藏在人家心里的,人家表面还会表扬你,实际上到关键时刻,这种“容不得你”的心理都会给你起反作用的,到时候,你后悔都来不及的。”

我心想,我做事说话都是出于公心而不是出于私利,为什么会不见容于他人?父亲见我还是不愿接受这些劝告,只好摇头叹息不再说话了。

后来的五六年中,我被投进火里烧炼了三次,又被扔到碱水里浸了三次,我终于懂了。从此开始将孔孟文化中的圆滑和中庸当作自己追求的高度了。再过若干年,我终于修炼得可以悠然地看着其他不圆滑不中庸的人是如何的吃亏了……

这时,我的女儿也上学读书正式开始成长了,我将当年父亲对我的担忧又完全转到了女儿身上。只想让她早日成熟(圆滑和中庸)起来,顺顺当当的过自己的生活。

好在女儿没有遇到那种造就政治疯子的时代。也生性不是个爱高谈阔论的人。但是这并不等于我就可以对她完全放心。因为女儿性格中的过于真诚让我感到担忧。根据经验,凡过于真诚的人,都容易坦率,容易冒傻气,容易缺心眼,容易得罪人。

女儿从小做事都不懂得迂回,只懂得垂直向前;在言谈上,她只懂“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却不懂“知可不言,言可不必尽”。

当老师向她了解班级里的学习和纪律情况时,作为班干部的她,会将真实状况一五一十的全盘端给老师,全然不考虑上下有别,应该替同学们遮挡一部分不关大局的小问题和小毛病。当同学们就什么事情征求她的批评意见时,她会掏心窝子把所有想法都说给对方。根本不考虑对方也许只是随便客气一句,其实根本就不想听到反对的意见。

我有时候将自己的担忧告诉她她爸爸,她爸爸说:“你应该提醒她,不要说话太诚实太直率。这会得罪人的。”

我说:“要她不说的,必须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或者是她头脑中没有认识到的,如果现实中存在的,或者是她头脑中已经认识到的,她是做不到刻意隐瞒的。”所以,对我女儿的人生指导,将是很费一番脑力的。

我当然不能直接告诉女儿,人应该圆滑,应该中庸(或者说应该虚伪,应该狡猾),我只能对她说:“你向老师反映班级的问题时,应该看到班级中还有很多好现象,要想全面准确的反映问题,就必须将正反两面的情况都说出来,这才不至于误导老师对班级的整体看法。同时,你在说出对一个同学的意见时,应该看到他还有很多优点,所以应该在优先肯定对方优点的前提下,轻描淡写的说说缺点,这样有利于达到你帮助同学的目的,否则,会事与愿违的。”

这种话女儿还是能听得进去的。

那还是她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有记者来调查学生对自己学校的感觉和看法。这次,学校没有来得及事先安排。记者们就拿着话筒到学校的操场上去了,那里正要召开全校大会。各班的学生都整整齐齐坐在下面。记者恰好走到我女儿的班级队伍跟前,问同学们,谁的学习成绩最好,学生们齐刷刷的目光朝我女儿投了过去。于是,我女儿被推推搡搡拥到记者面前……

这时候,我站在主席台的旁边,远远看见女儿对记者侃侃而谈,但不知道她在说什么。我当时真的很担心,担心我那傻女儿会竹筒倒豆子一样,把学校存在的问题和有些不理想的状况都告诉记者,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学校势必会把怨恨折射到我的身上。

散会后,他们马上就上课了,我不方便及时向女儿了解她都说了些什么。

刚好她的数学老师来到我们办公室。他对我说:“你女儿的思维确实不错,你看她对记者说的那一席话,客观全面,又很得体。”

我松了一口气说:“啊,我正在担心呢,只怕她说出什么太直率的话来。”

这数学老师说:“你怎么担心她会这样,不会的,她平时在班级里说话,从来都是客观得体的啊。”

我心想,你有所不知啊,她有时是很冒傻气的。不过我没吭声,只是笑了笑。

晚上回到家,仔细问过女儿,她便将全部谈话重现了一遍,我发现确实如我平时的“教导”,是在充分肯定学校优点的基础上,轻轻地点到了一些不足。

但是,这个时候的她,总体上还是谈不上圆滑和中庸的。

她高考那年,是中国扩大招生的一年。记者不知怎么又找到了我女儿,将我女儿堵到宁夏大学的校园凉亭里。采访中问她对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怎么想,对当年的扩招怎么想。

我很担心,怕女儿直率地说出,没有考上的同学们主要因为个人努力不够,今后应该更加努力如何如何的。如果真这样说了,那么,烂砖头烂瓦片还不纷纷向她砸来啊?

回来一问,还好,她并没有这么说,只是说大学扩大招生很好,这样自己的同学们就能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大学了。

直到她大学毕业出国留学,我觉得她总体上还是凡事凡人都往好处想的多,对人性丑恶的一面估计不足,对社会险恶的一面估计不足,而做事也依然是太过于真诚。

一次次的电话交谈中,我总是叮嘱她,凡事都要有坏的思想准备,不可盲目乐观。也叮嘱她,与任何人相处,都尽量不要说对方不爱听的话,要多赞扬别人。我引用羊皮卷上的话说:“多赞扬别人,那么敌人可以变成朋友,朋友可以成为弟兄……”

后来当我终于有机会跟她长时间的厮守时。她对我说了一些她与单位同事相处的故事,我知道,她的确比过去灵活(圆滑和中庸)多了。她说,对同事和老板的失误,一定不能太敏锐,能假装不知道就尽量假装,实在无法假装不知道的,要从善意出发替对方遮掩,而且要不着痕迹地替对方遮掩。让对方不要感到自责和尴尬……”
我说,对呀,这才是练达人情的好做法,怪不得你能有那么好的人缘呢……

可是,一味地替对方着想,替对方遮掩,如果你遇到一个不识好歹的人呢?像她的前房东一样,连你的碗盘都要偷,连你的押金都要赖,你还要替她遮掩过错么?

这真是人生的矛盾。

最后再对女儿说几句:

诚恳和真诚在某种程度上,某些情况下,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优点”;圆滑和中庸在很大程度上和很多情况下,都是很有实用价值的“缺点”。

君不见,某人不是过于真诚和诚恳地向上进言,才招致灭顶之灾的么?某人不是不懂得圆滑和中庸才招致革命老人们的嫉恨的么?某人不是很懂中庸和圆滑,才成为不倒翁的么?某人不是紧跟上面了一辈子,却没有紧跟到底,最终露出了自己不中庸不圆滑的一面,结果临死时连拥有自己真名的权力都没有了。某人不是懂得权谋和机变,以某种承诺赢得了重新出山的机会,最终大展了一番宏图么?

中庸和圆滑啊,值得我和我的女儿继续钻研和实践。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