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渐行渐远

来源: 吉祥雨 2015-04-17 16:04:2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518 bytes)
母语渐行渐远
 
 
 
 
闺女去了温哥华,电话委托我处理教科书。我携书去附近麦当劳餐馆,跟买主交割。等了一会买主没来,问要否去找找,闺女道:“不着急,坐以待毙,坐以待毙。”“坐以待毙?”我后背直冒寒气。闺女忙改口:“No, 坐以待兔,坐以待兔。”我琢磨着是让我守株待“兔”。“天呀,这哪儿跟哪儿呀,”我暗地嘀咕。
 
亲朋好友常问:孩子到底多大来国外合适?我们以前的回答是:初中过来最理想。
 
在国内,我先任中学英语教师,后考上师大英文系,再留校任教,来加后在多伦多教育局教授英文和中文。妻子则是重点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兼骨干教师,后为报社记者编辑。
 
根据掌握的语言学知识,我们认为:孩子最好不要上高中才来国外,那时孩子虽母语流利,对中国文化传统有较多的了解,基本形成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但由于年龄偏大,很难学成地道的外语,尤其是口音不易矫正。另一方面,如果小学没毕业就来国外,虽能讲一口地道的外语,但母语却没有打下基础,对中华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也缺乏足够的了解传承。
 
按照我们的如意算盘,闺女初二上期来到加拿大时母语已基本过关,如今又操一口如假包换的英语。我们一直为当时的英明决策洋洋得意,然而最近却发现闺女的英文向前走,中文却在向后退!
 
海外华裔大陆寻根夏令营归来,闺女提起南京见闻,张口闭口一个东京大屠杀,在场的朋友和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闺女义愤填膺,谴责日本军队杀害30万中国同胞,我们恍然大悟。乖乖,搁过去,这得是多大的政治错误呀!
 
闺女在温哥华成了家,希望我们早日与她团聚,说:“你们早点过来跟我们同居就好了”。闺女“胡说八道”,我们习以为常,估摸着“同居”就是同住在一个屋檐下。
 
眼看近年跟我们“同居”无望,闺女改劝我们广交朋友,就地找乐:“古代有个姓孔的说‘三个人走路,肯定有一个是当老师的’。”
 
闺女中文在退化,偏又喜用成语俗语,近来常说爸妈都是知识分子,并出生于教师世家,自己是“一锅汤坏了一颗老鼠屎”。“口无遮拦”的闺女把话反过来说,我们正过来听,知道她不是一锅汤,我们更不是老鼠屎。
 
想当年,闺女将她们智“斗”老师的趣事,写成《咱们班上的‘侦察兵’》,还见刊于《儿童文学》呢。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本来,闺女来国外时年龄正好合适,岂料她远去三个时区之外的西海岸,嫁了个上两代早已不喑中文的华裔,在华人遍野的温哥华,挑个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甚往来的半山坡与西人为邻,家里家外没人跟她讲母语,仅靠每日与我们交谈以维系母语的脐带,英文用进中文废退,对中华文化的记忆也日渐模糊。真是始料不及。
 
移民海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含诸多未知因素,非亲身经历所能想象。老黄历换了地界儿不定好使不是?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