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我大概不是同代人吧?你的少年是在哪儿度过的?故事讲的是

来源: coach1960 2013-08-16 13:37:5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93 bytes)
回答: 伤痛之处在于小源2013-08-15 21:35:20
60-70年代的事。有幸相对平安地中学毕业已经是很奢侈的了。要对付的是生存的压力。你以为还Mommy, Daddy, Sweet heart 的一家人温馨厮守,周末同去church?16-17岁时,除了自家爹妈,有谁把你当孩子。

去插队,上兵团在当时并不一定是最糟糕的选择。当然,在同一个环境中年轻人的成长脱变也可以是很不同的。

当时并没有个人的选择,你又能怎样,留在城里无所事事,整天以泪洗面?再好也不过挤进街道工厂糊个纸盒,打个煤球啥的。

三言两语说说我自己。75年初中毕业,前途茫茫。我当时是同龄人中运动成绩最牛的(男子800m跑)。由于家庭的政治因素,“八一”,省队都表示无意录取。在家闲待了半年,于76年初春到牧区插队去了。你若问我为什么不上高中?我那时一来学习耽搁了,什么也不会。二来也没了心情。

姜傻子留在那里是因为他最终属于那里。我只在那里生活了不足2年,造就了我最早的世界观,价值观,独立思考的习惯。那里受教育程度很低的农牧民给予了我许多关怀和温暖。特别是像成人一样的公平对待,对于一个16-7岁的孩子在城里是得不到的。

后来的故事嘛,我并没有自生自灭,一路走到今天。

另外,我也有我的姜傻子插友留在了当地。他们豪饮,并不嗜酒如命;他们相对清贫,但也其乐融融。

小源,没有和你抬扛的意思,谈谈感想。谢谢分享。

所有跟帖: 

你说的本身就是伤痛,整体的伤痛,个人的承受。 -小源- 给 小源 发送悄悄话 小源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16/2013 postreply 15:04:07

个人的承受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往往也是自己的责任。即便当今我们若贫困,失业在 -coach1960- 给 coach1960 发送悄悄话 (32 bytes) () 08/16/2013 postreply 15:17:09

该反思的不仅仅是伤痛。 -小源- 给 小源 发送悄悄话 小源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16/2013 postreply 15:20:58

也不仅仅是个人的苦乐。 -小源- 给 小源 发送悄悄话 小源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16/2013 postreply 15:21:55

您没有自生自灭,走得很好,值得庆贺, -小源- 给 小源 发送悄悄话 小源 的博客首页 (302 bytes) () 08/16/2013 postreply 15:14:07

我强调的是无论社会环境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没有哪个正常人 -coach1960- 给 coach1960 发送悄悄话 (478 bytes) () 08/16/2013 postreply 16:08:16

谢谢,happy weekend~ -小源- 给 小源 发送悄悄话 小源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16/2013 postreply 17:00:0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