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夏天动手做酒酿

来源: 2015-06-10 14:06:0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酒酿赤豆小圆子是南京非常传统的小吃,是我童年记忆里最期待的甜品之一。江南小吃喜欢用藕粉入馔,那种散着清香的柔顺细腻对极了我的胃口。酥烂的红豆汤底色是浅红的,但调入藕粉熟化的水红,加上红糖,那种醇厚的红,在大铜锅里煮得深不见底。在这红里拌进乳白软嫩的酒酿,,再加上滑溜溜的雪白小元宵,从骨嘟嘟冒泡的汤里舀起一碗,撒上些许糖桂花——若我是个诗人而不是吃货,也会在这一刻恋上江南。
咳咳,书归正传。今天没有酒酿赤豆小圆子,只有刚刚启封的酒酿一甑。附上过程图与一些心得体会,供朋友们参考。

楼下有朋友问相关份量,很汗颜我做东西从来不称量,都用估的。
没有电子秤的人伤不起,有时候参考网友的配方,人家精确到几克,在我脑中一过,然后直接忽略。比如酒曲这种东西,一小袋10克,没有电子秤,我怎么分出3克还是4克?就靠四分之一袋还是五分之一袋这样估。抱歉我习惯了这不良作风,让朋友们疑惑了。
窃以为,不是戚风蛋糕与蝴蝶酥之间那般大的差别,其实配方没必要那么计较,又不是发射火箭,燃料配方一点不能错,温度压力一点不能超出计算。不妨随意些,哈哈,我只能说个大概了。
大概:400-450克糯米,2-3克酒曲。

1、糯米泡过夜。



2、蒸透。




3、溶化酒曲。




4、糯米冷却到不烫手,拌入酒曲液。每家糯米品种有别,蒸锅不同火力不同蒸制时间不同,如果米粒偏干或者粘,加入适量冷开水。我的手感是拌米粒时相互粘住但立刻分开,这种程度比较出米酒。



5、填入容器,稍稍压实。





6、挖呀挖个洞。





7、再撒上一些酒曲粉,这里那里都撒一点。





8、封盖。

9、发酵。
酒酿发酵的温度大概是35-45。试过冬天和夏天的不同环境发酵,其实差不多,不论什么季节都是温度高出酒快,反之则慢。
我的做法是拿长身的玻璃瓶装热水,和酒酿罐子焐在一起,包上毯子。但它俩之间必须隔开哦,至于怎么隔,随你便呗,保持住温度就行。
静置48小时差不多了。如果没出酒也没长毛,就再等一天看看。注意观察,常摸摸罐身,温度降了就换热水。但要轻拿轻放,不要太过摇晃酒酿罐。
年纪大了记忆差,我能想起来的都交待了啊。如果有不清楚的细节,朋友问了我再回答吧。

~~~~~~~~~~~~~~~~~~~~~~~~~~~~~~~~~~~~~~~~~~~~~~~~

酒酿就这么吃,也很妙。凉凉的,甜甜的,跟夏天是不是绝配呢?








ps:我用的是国内吃完的空罐子,大家可以用乐扣盒子或者任何密封容器,最最最关键的不是容器,而是一定要无油无生水。之前一锅米蒸的时候偷了懒,蒸屉没彻底洗干净,米粒碰了带油的水,结果,做出的酒酿长了毛。厨房里都是物理化学,科学是容不得马虎的,不能抱侥幸心理,否则,自酿苦果。罗里巴索的欧巴桑再说一遍,请务必洗干净晾干所用厨具,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