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中医中的气

来源: 2018-10-22 15:05:0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中医中的气是一个争论不清的概念。

反对中医的人说气这种东西测不着,因此是胡说。

坚持中医的人则说这种东西确实存在,还能极深极细到从肚脐和毛孔出入,沿着经脉周转。

在俺看来,这是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起来了。如果我们把这两个概念分开,可能会对认识气有帮助。

这两个概念,一个是有形有质的,一个是无形无质的。

有形有质的,它更接近科学的基于物质特征的定义。比如,比如空气的气,氧气的气,雾气的气,可以通过呼吸在人体内出入,影响人的情绪与健康。这个解释是客观的,准确的。但不是唯一的。

有形无质的,则更接近于一种功能特征的定义。比如书卷气的气,不是书卷的气化形态,而是受书卷影响而形成的特征,又如手气,运气,习气等等。这个定义不是基于物质,而是基于功用、属性、特征或者趋势。这种“气”可以感知,却无法捕捉,无法量化定义。比如,科学还没有办法测量霸气、洋气、正气、邪气,但中文为母语的人都可以感受。

受世俗思维与西方思维影响,国人对气的这两种含义已经不太注意了-----反正都是气。结果,就是世俗思维中可感受的方面成为气的主要定义,以至于一听中医说气,科学爱好者就认定这是一种物质,进而要测一测,量一量。测不到就起而攻之。古人也有这种误解,现代人有这种误解当然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在更多时候,中国哲学与中医中的气其实是在讲属性与功能。比如木气条达,就是舒展的功能与特性。这种属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本就是不是具体的物质。比如春天草木发荣,就是机体内的水分子因温度升高而活跃的结果。但温度与水分子都不是宣发之气,而且除了这两样,你也没有办法找到这种有形有质的气。那种中医与非中医所说的肝气,木气,阳明之气(?)其实都是这样一种属性,它们是用不同的名字来概括一种功能,而不是组成这种东西的细微的物质。

这是中国认知传统与西方认知传统不同的地方。西方喜欢形而下,钻到形质里边去,中国喜欢形成而上,升到抽象的功能属性层面。

现代社会绝大多数中医也不细究气的基本定义了,也把它当成一种具体的物质来理解,就更不用提那些挑战中医的科学信徒们了。

其实,如上所述,气作为功能与属性,一定会在物质中体现出来。比如打坐或者站桩有八触,麻啦痒啦,说是气活动的表现。但其实不是有一个气从无到有地出现了活动了,而是身体部位之间改变谐调方式而带来的感受。这种“气”不是物质,当然也不能通过分析物质而找到。再强大的科学,也无法通过分析车轮的转动来确定拉车的牛的样子。

如果硬要比喻,还可以想象一下足球或者篮球比赛。你能用科学仪器量化分析这个球队的队员的生理特征来得出这个球队的战术吗?你不能。那么是不是这个球队就没有战术呢?绝对不是。

气的概念就是从“战术”的角度来观察分析物质世界的规律与本质。无论你有没有办法测量它,捕捉到它,它都存在。任何东西,只要存在,就有它自己的规律,对这个规律的把握,就是中国古代的气的体系。

这种理论体系当然有弱点,就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把握,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作用不是那么直接那么明显。一个更大的缺陷是气的思维让中国人特别重视关系,而且关系特别重要,特别灵活:)

这种体系的优点是,如果你体证存在的真实面目,它可以让你不走弯路-----气就是有形与无形沟通与转化的中介。体会到气,就可以会体天与人的关系,生与死的真实,本质与现象的契合,本体与功用的统一。

当然,这需要极细的分辨与极坚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