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科学(4): 中医经络理论的本质和意义

来源: 华山97 2012-08-28 01:18:5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79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华山97 ] 在 2012-08-28 15:48:4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经络理论是中医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不分,也是一个热门话题,对于经络的本质和经络理论的意义有不少争论。前些年武侠小说的流行使得穴位和经络变得家喻户晓,而近些年底养生热也催发了不少由经络理论衍生的所谓养生大法,其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令人眼花缭乱。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现代人体解剖学证明经络并不存在,所谓中医经络理论纯属无稽之谈。令人迷惑的是,无论反对还是推崇经络,这些网络文章的作者很少愿意花些时间认真读读中医经典,并用心思考这个问题:中医经络理论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其意义和作用究竟是什么?

比如,中医讲黄连味苦,归心经,去心火。学中医时书上这么说,老师也这么讲,考试也这么答,好像天经地义,那么心经是什么?究竟存在不存在?如果经络理论不能证实,是不是中医就是骗人?

1. 中医经络理论来自实践,是对疾病规律的总结

张仲景伤寒论中详细阐述了关于外感病的六经辨证,认为病邪由外入里,循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三阳三阴经脉入侵人体。那么张老先生提出六经辨证的基础是什么?是在显微镜下观测到人体有六条经脉,而且外源病原微生物借由经络感染人体?

任何科学理论的产生都来自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规律总结,中医经络理论也是如此。在对大量病例的观察中,景岳先生发现外感病的发生是有一定规律的,病人从初感外邪出现症状到痊愈一般需要七到十天,在这个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病人表现出不同的证状,在治疗上必须根据病人具体发病阶段对证用药。

比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里,脉浮,头颈痛,怕冷,就是太阳病的典型特征,说明病在表,一般宜用汗法驱除表邪。具体根据病人有汗无汗,可以分别选用常见的桂枝汤或麻黄汤。

又如,“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这里口苦,咽干,目眩,就是少阳病的特征,说明病已由表入里,这时就不能再用发汗解表,一般用和法,常用小柴胡汤类。少阳病常见的一个特征是寒热往来,此证与疟疾的表现类似,所以中医少阳病的方子常用于治疗疟疾。

“辨证而治”,谈到中医时过去也提到过,这里就可以看出辨证而治对于中医的重要性。病在何经何脉并非是凭借主观想象,而是以临床观察的病症为基础。中医望闻切听四诊合参,目的就是分析病人的具体症状,综合判断,再给出治疗原则,然后才是选择方剂。

2. 中医经络理论是一个科学假设

回到上面黄连的例子,老祖宗告诉我们黄连归心经,那么最初是谁发现的?是外星人还是某个神医有透视功能看到了新经?不是,这也是历代中医积累多年经验,发现黄连可以去心火,不同中药对不同器官有特异性作用。为了解释这种不同中药的特殊属性,中医提出一种理论解释:人体有不同经络存在,不同中药根据属性不同,可以通过经络作用于人体不同部位。

科学理论的产生都是来源于观察和总结,比如说大家熟知的DNA双螺旋结构,最初也是一种假设,是为了解释DNA化学成分中碱基分布规律提出的一种模型,真正观察到DNA结构是以后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结果。

科学理论来源于观察和总结,在逻辑上属于归纳统筹和演绎,那么任何科学理论都有其局限性,中医经络理论也不例外。 归纳总结是一个统计概念,既然是统计就有例外,有偏差。

上面谈到到六经辨证也是一个统计,也及时说太阳病中脉浮头痛恶寒,或者少阳病中的口苦咽干目眩,都是一个典型病例,实际上一个病人可能并没有所有症状,也可能同时兼有两经之证,也就是所谓的两经同病。在病理进程上,也不是每个人都循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到厥阴。“在六经病证的转变中,循三阳三阴顺序而传者,称之为循经传,不循此顺序而传者,称越经传。表里相合两经的病证互相传变者,称表里传。疾病初起即见三阴病证者,称之为直中。一经病证未罢,又见它经病证者,称并病。二经病证同时出现者,称为合病。六经病证基础上,又有它证表现者,称为兼证。六经病证转变为其它病证者,叫做变证,误治伤正,病情恶化者,称为坏证”。

六经病证的传变,往往与正气的盛衰,邪气的强弱,治疗护理当否,患者体质偏差,以及疾病种类等因素有关。

由于战乱和社会变荡,很多中医经典失传,整理中医经络理论的变迁难度很大。但是,公认的事实是,中医的经络理论从古到今有过不少变动,为了解释后来发现的一些问题,经络的运行规律,甚至经络的数目和分布,都不断增加。

3. 中医经络的本质有赖于病理机制乃至人体生理奥秘的揭示

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研究经络的人很多,陆续也有人号称揭示了经络的奥秘,甚至观察到了经络,为此有时闹得纷纷扬扬,什么血管学说,神经学说,一养化氮,全息学说。我不反对经络研究,只是奇怪,如果一个不懂中医的人怎么研究经络?有人号称观察到了经络,那么怎么知道看到的是经络?中医经络的定义是什么?你说是经络就是经络?我不知道有些人是天才还是无知。

依我个人来看,要揭示中医经络的本质,不能凭空想象。比如说,太阳病以脉浮,头颈痛,恶寒为特点,那么脉浮,头颈痛,恶寒的病理基础是什么?如果这个问题不清楚,如何定义太阳的本质?不管你看到的是什么,不管是想象环是超视,你看到的经络能解释脉浮,头颈痛,和恶寒?如果不能,不管你看到的是什么,跟中医经络有什么关系?对于临床治病又有什么意义?

对于人体我们知之太少,很多生理现象都无法解释。实际上,历代中医观察总结的经络现象都是一个综合生理反应,依我们目前的知识,要对此作出解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经络的本质并非物理存在的网络或管道,只是人体复杂生理想象之间的一种本质联系。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针灸协会曾经尝试过一项关于中医经络的大型研究,前后收集了超过三万人的数据。但是,由于数据量大,太过复杂,最后并没有得出明确结论。医学是试验科学,医学研究依赖长期大量研究结果的积累,没有人能凭空创造奇迹,中医经络研究也不例外。 

4. 对于中医经络理论的疑问并不贬低中医经络理论的价值和应用。

中医经络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一部分,虽然归于中医经络本质的认识尚有争论和疑问,并不代表中医经络理论就失去了价值。对于任何一个中医,疾病的诊断,包括经络的应用,并非以观察到经络为基础。比如说,如果一个病人表现出头痛,脉浮和恶寒,又在发病初期,就可以判断为病在太阳,可以用发汗解表。辨证而治就是这个道理。

类似的应用北非只限于中医,很多西医常见疾病也是采取同样的原则。比如说,高血压是一个病,也是一个证,对于高血压的病理机制并不清楚,也是一个黑匣子。但是,观察到持续性高血压,临床上就可以采取相应措施,用药物解决血压问题。

5. 中医谈经络,气功谈经络,武侠谈经络,说得是不是同一个东西?

在现阶段,虽然对中医经络有一些研究,但是尚没得出统一明确结论。从这个意义讲,中医经络理论是一个科学假设,这个假设有待于证明。但是,即使经络理论被证明有问题,需要修正和改进,这只是中医理论的进步,不是对中医的否定。

目前经络这个名词有被乱用之势。最最主要,也是最容易混淆的是,不能用经络来证明某些气功和其它养生大法的合理性。中医是科学的,中医讲经络,我也讲经络,所以我也是科学的,这是很多骗子大师借用中医名号的原因。关键在于:这些大师,不管用什么名号,他们讲的东西是否真实,必须要本身有能力证实自己。有没有数据,有没有足够病例?如果有,用不用经络理论是他的自由;如果没有,那么他借用中医经络理论,就是故意借用中医旗号骗人。骗人的同时,也败坏了中医名声,值得警惕!

凡是整天忙于上电视,做报告的,一定要小心,因为他没有时间老老实实做学问,也没有时间真正看病人。真正作学问的专家,不管那个行业,很少在外面张扬。靠舆论捧红的,无论大师还是神童,不是骗子就是名不符其实。这类教训太多了,除非真正了解这个人,否则一定要小心。

 

所有跟帖: 

实实在在的好文章,值得一读。 -Cerebellum- 给 Cerebellum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8/2012 postreply 07:32:43

谢谢各位关心,也谢谢所有跟帖讨论 -华山97- 给 华山97 发送悄悄话 华山97 的博客首页 (340 bytes) () 08/28/2012 postreply 16:10:03

嗯,不错,不错.同感.我也喜欢看中医的书. -条条- 给 条条 发送悄悄话 条条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02/2012 postreply 17:37:18

中医本身就是一门临床实验科学的总结! 继承中医的好传统 造福于世界人民! -闻笑阅- 给 闻笑阅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8/2012 postreply 21:46:46

回复:中医与科学(4): 中医经络理论的本质和意义 -nancymom- 给 nancymom 发送悄悄话 (14 bytes) () 11/17/2012 postreply 17:10:23

加跟帖:

当前帖子已经过期归档,不能加跟帖!